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pdf_第1页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pdf_第2页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pdf_第3页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pdf_第4页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5795(2003)012003720006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康淑敏,王雪梅 (曲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 摘 要: 21世纪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外语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创建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 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该文以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互动理论和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为主 要依据,结合外语教学特点,从多媒体视角探讨了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即自我驱动模式、 立体信 息输入模式、 电子交互模式、 竞合探究模式、 文化意识培养模式和学习风格-策略顺应模式 ) , 以期 为外语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多媒体环境;英语教学模式;建构 on teaching models for english majors in the multi2media environment kan g shu2min , wan g xue2m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qufu teachers university ,qufu , shandong 273165 , china) abstract :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2media technologies in the 21th century has brought forth op2 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hat we develop eng2 lish teaching models in the teaching2learning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modern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english teaching models based o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theories such as humanism , constructivism , interactive theory and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these models include self2driven model , multi2dimensional info2input model , electronic interactive model , competition2co2operation inquiry model , culture2awareness cultivation model and learning style2 strategy accommodation model with the intention of providing new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for for2 eign languages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 multi2media environment ; english teaching model ; construction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先进 的教学手段和空前的优越条件,也对外语人才的培 养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技 术呈现和传播语言文化知识、 培养合格的21世纪外 语专业人才是外语界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迫切的 任务。 目前国外多媒体研究自成体系:理论探讨侧重 于建构主义 、 互动理论与多媒体教学的契合(如 作者简介:康淑敏(19582)女,汉,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语言教学设计、 网络教育。 王雪梅(19732)女,汉,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收稿日期:2002207201 本项目为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从多媒体视角探索21世纪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批准号:02byz04。 73 第89期 2003年2月 外语电化教学 mifli no. 89 feb. 2003 berge jonassen 应 用研究聚焦于网络教学(如warschauer , 1995 ; trentin , 2001)、 机辅教学和人工智能化教学软件开 发(如levy , 1997 ;paulsen , 1995 ; spitzer , 2001)。 国内不少学者对此有一定研究:但理论方面缺乏自 己的思想;实践方面多属软件设计开发;多媒体技术 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多局限于视听教学。综而观 之,电化教学研究层面较窄,方向单一,尚未将相关 学科理论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无法形成真 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英语教学理论框架和自成系统的 教学模式。 鉴于此,笔者以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互动理论和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为主要依据,结合 外语教学特点,探索外语教学理论与多媒体技术的 契合点,尝试建构多媒体环境下的多元化英语教学 模式,以期为外语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1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界定 多媒体(multi2media)是一种将视听信息传播能 力与计算机交互控制功能相结合的新型信息处理系 统。其信息符号系统包括文本、 图像、 音频、 视频、 动 画等。其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既可以用文字或动 画虚拟实景过程表现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又可以用 声像展现时事新闻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 用多媒体设备营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 提供动态的非线性知识,使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生 动性与内在结构的科学性紧密结合起来。 关于教学模式( teaching model)的内涵,许多 学者都有过论述。joyce , weil 乐于独立思考,自 我驱动性强;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gass 和selinker (1994)也指出:成年人依赖认知能力差, 语言可塑性较弱,但自我意识强,语言分析归纳能力 强,善于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学习。鉴于此,我们认为 建构自我驱动模式可以使成人学习者扬长避短、 充 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自我驱动模式以人本主义(humanism)和建构 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为基础,运用认知重组教 学原理,引导学生积极建构和转化知识。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罗杰斯(rogers ,1971)认为,学习者只有按 照一种与自我概念 (self 2concept)相吻合的方式学习 时,才能称之为意义学习(significant learning)。 这 种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自我参与 (self 2in2 volvement)、 自我驱动 (self 2initiation)、 个体渗透 (in 2 dividual pervasion)和自我评价 (self 2evaluation)的特 点。显而易见,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者的主体 地位,注重学习潜能的自主发挥。与其相比,建构主 义倡导者强调学习者主体对知识的积极建构。瑞士 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指出,认识发端于主体与 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体认知结构的发展源于主 体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而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 过程,一个人的整体知识是在连续不断的与环境交 互作用和变化过程中组建的。在建构性的教学过程 83 康淑敏,等: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中,教师应引导学生 “学会如何学习”(smith ,1990) , 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这种自我驱动模式主要通过师生共建信息资 源,创设学习条件,使学生主动实施学习计划。具体 说来,一方面教师为学生搜集各种原始学习资料(如 音像,文字,网上信息等 ) , 为其自主学习提供必要信 息;另一方面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英语教 学资料库,丰富教学资源。资料库可按课型特点分 为听说技能训练库,外语文化信息库,经典名著资料 库,语言学理论资料库等;按照其适用范围分为初级 专业试题库,中级专业技能库,高级研究信息库等。 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查询访问不同资料库的多种信 息,获取语言知识(如词汇、 语法、 篇章、 修辞等)与交 际能力(如文化风俗、 交际方式、 会话策略等)的信息 资料与数据,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相对真实 的语言环境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自我驱动 模式具有信息重组、 变动和随意组合的优势,有助于 学习者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投入学习活动,发现、 掌 握、 领会语言知识,从而进一步改变其学习行为、 学 习态度,提高其目的语习得能力。 2. 2 立体信息输入模式( multi2dimensional info2 input model) 著名语言教育理论家克拉申( krashen , 1985) 认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于学生目前语言能力 (i + 1) 的信息输入量;同时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 学生在心理障碍最小的状态下自然习得语言。适当 的语言输入和适度的情感过滤可以激活学习者的二 语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促进其 语言习得,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基于克拉申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 ,我们 认为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计 教学课件,利用在线信息、 原声电影、 电视新闻等融 声像、 语言文字于一体的多维立体信息进行语言知 识输入。这种生动形象、 图文并茂的信息源既可以 强化信息刺激,又可以增加信息输入量,从而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 学效率。 教师运用该模式时,应以教学内容为主体,在愉 快的氛围中为学习者提供大量易懂的语言输入,使 之顺畅地进入学习者的 “语言习得机制”,经过 “内 化” 成为其 “习得的语言能力” 。 例如讲授 高级英 语 第二册第九课 ”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 时,可以利用powerpoint将文章的背景知 识、 篇章结构、 思想内涵、 修辞手段等通过图画文字 (将网上信息或者扫描的图像信息直接插入幻灯片) 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四幅电 子幻灯片(风光旖旎、 祥和美丽的omelas城;欢歌笑 语、 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孤独无助、 瘦骨嶙峋的孩 子;夜幕下义无反顾、 悄然离开omelas城的人群)将 故事的背景、 人物、 事件等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教 师在分析讲解课文内容时,也可让学生根据图片复 述、 讨论相关情节/结局,或者进行创造性写作练习、 接龙故事比赛等。 2. 3 电子交互模式( electronic interactive model) 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流过程。传统的 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我们根据美国心 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的交互学习理论,结合信息 传播学原理,从教学互动(interaction)的角度探索电 子交互模式。班杜拉重视观察学习、 认知过程和自 我调节过程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强调行为、 个体与 环境之间相互交错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行为主要 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习得主要通过直接经验和观察/ 模仿学习(转引自begg , 1982)。为此,该模式注重 语言环境的构建,主张利用在线设施(如电子布告 栏、 电子邮件等)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观察模仿真 实语言输入输出的机会,从而使他们通过人机互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语言交流和运用。 该模式的主要资源支持是万维网。作为一种虚 拟网络环境,万维网为学习者提供了匿名键谈 (web2 chat) 的开放环境,具有灵活、 快捷、 方便的优 势。一方面有助于学习者在较小的焦虑状态下与世 界各地的英语使用者键谈,恰当自然地使用目的语 以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另一方面万维网键谈 具有口语和书面语双重特征,信息传递的同步性有 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利 用万维网搜集到大量与目的语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 化资料;亦可进入相关教育网页进行模拟考试练兵, 从而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 习效果。总之,借助万维网,学生不仅可以多维面地 接触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还可以通过个体交流或 群体交流形式进行互动交际,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万维网电子交流形式主要包括单向型 (one alone)的学生自主访问、 双向型 (one 2to2 one) 的师 生、 生生一对一交流;多向型 (one 2to2many/ many2 to2many)的多边互动交流。在单向型电子交流中, 学生可以访问不同新闻网点和报刊网站(如美国的 93 康淑敏,等: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新闻网http :/ / www. oldpapers. org ,英文电子报 今日美国http :/ / www. ) ;文学文化 网 站(如http :/ / www. lob. byu. edu/ dept/ libsci/ films/ introduction. html ; http :/ / www. lsa : umich. edu) ,二语习得研究网站(如: http :/ / www. es2 taitech.ac.jp/itesl/ esl3. html. )等。 学生也可以在 全网任何一个数据库中检索资料,在网上传输电子 出版物,获得公众共享的免费信息。这种在网上搜 索特定语言文化信息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快 速浏览、 评价判断、 果断取舍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其 目的语语感。在双向型和多向型电子交流中,学生 可以通过传递电子邮件 (e 2 mail) 进行同学间,师生 间的学习解惑、 思想交流和情感对白;或者利用电子 布告栏进行专项讨论或训练,如以brain2storming 的形式进行创造性写作练习。总之,这一模式主张 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电子交流有目的地构筑知识结 构,自然习得语言。这种电子交流具有突破地理环 境制约的优势,使学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最 大限度地接受信息、 感知语言,有效运用目的语。 2. 4 竞合探究模式( competition2cooperation in2 quiry model)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bruner , 1968)指出:知识 的习得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即学生通过独立思 考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维果茨基(vygotsky ,1978) 也强调学习创造了一个最近发展区,即学习唤醒了 内部的多种发展过程。这种认知发现过程有助于学 习的正向迁移,培养学生的语言解码、 编码能力。加 拿大合作学习倡导者文责(winzer , 1995)认为:合 作学习是由教师布置任务,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 作完成任务(转引自王坦,2001 :7)。合作学习的基 本理念包括教学目标的导向性、 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氛围的自然性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互动性。我 们根据布鲁纳(bruner)的 “认知-发现说”,结合合 作学习理论(cooperative learning)的原则,鼓励学 习者发掘问题,进行多维立体的竞合探究式学习,以 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竞争意识及合作能力,从而适 应21世纪对新型外语人才的要求。竞合探究以教 学目标为导向,以授课内容为基础,以动态因素(教 师和学生)协作为动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言 运用能力。 竞合探究主要通过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 人机合 作、 同质学习者合作、 异质学习者合作等形式引导学 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借助小组档案(portfolio)、 组间辩论等方式激发其竞争潜势和协作精神。在异 质学习者合作探究中,力求使小组学习者在性别、 学 业成就、 学习动机、 认知风格、 学习策略、 性格倾向、 家庭及教育背景等方面有所不同,使之具有互补高 效的优势。同时,合作小组成员应平等参与、 责任明 确、 团结互助、 共同提高。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个 体的基础上,设计与实际问题相类似的任务包 (pro 2 ject package)。任务包应主题清晰、 目的明确,旨在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 源,以两两合作、 小组活动等形式协作完成任务;教 师针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估和反馈。具 体步骤包括选题分组,设计小组学习任务,实施小组 调查(小组成员从各种资源中搜集信息)、 提出并论 证自己的观点(分析评价资料,提出看法,得出结 论)、 分享和评价探究成果。如讲授莎士比亚的经典 悲剧 哈姆雷特 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哈姆 雷特为什么在可以报复仇人时反倒左右踌躇、 徘徊 不前?然后布置学生以小组 (3 6人)为单位收集 相关资料(如原著、 网上评论、 电影录像、 学术论文 等 ) , 汇集不同归因(如有的将之归究于恋母情结,有 的认为源于他生性懦弱,有的宣称是因他抑郁苦闷 所致,有的主张他出于人文主义的责任感等)。教师 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评判各种观点、 完成小组 调查报告并进行组间互评。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将 成绩记入学习档案。 竞合探究模式可以使学生互为启发、 增强对知识 的感悟与掌握;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协作关系,教师 指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掌握所学 知识。竞合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 生的合作态度、 竞争意识以及思辨、 创新能力。 2.5 文化意识培养模式( culture2awareness culti2 vation model)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构成语言表达的基 本内容;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涉及到文化的方方 面面。kramsch(1993)认为外语学习既是进入目的 语文化的一种社会化过程,又是用目的语表达自己 的语言习得过程。因此,外语学习需要了解相应文 化背景知识。这一点在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 段英语教学大纲 中有明确要求:“必须丰富学生文 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好文化基础”(第12页)。 胡文仲、 高一虹(1997)也指出:“学习一门外语就意 04 康淑敏,等: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视界;掌握一门外 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 。而通过 真实材料进行观察模仿是外语学习者认同目的语文 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笔者根据kramsch的文化理论框架和 大纲 要求,设计了文化意识培养模式,旨在为学习者提供 大量观察模仿的机会。该模式主张置语言学习于文 化情景之中,利用真实材料(如电影录像片段, cctv24和cctv29节目节选,音像光盘资料等)进 行语言文化输入,让学生在分析挖掘其风俗习惯、 人 际关系、 价值观念、 非语言交际手段等文化内涵的过 程中,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感性认识,培养文化敏感 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文化输入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点,以知识文 化、 交际文化为中心,以专题为呈现形式。其中知识 文化主要包括目的语国家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科 学技术,物质文化,文学艺术等。交际文化主要包括 风土人情、 行为规范、 交际礼节等。在文化教学实践 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比中西文化的异 同,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利用幻灯或电子投 影仪展示知识文化的不同侧面(服饰文化、 饮食文 化、 建筑文化等 ) ; 利用影片节选(如 “gone with the wind”,“snow dogs” 等) ,cd光盘(如 “the family orchard”,“a beautiful mind”)介绍人生礼仪、 节日 庆典、 交际民俗等;网上下载文化信息(如英国王室 礼仪,美国总统竞选程序等)为教学提供相应背景知 识;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电视节目(如cctv24中的 “around china”,“china today” 等)中的文化内涵。 如此多维度、 多渠道地进行文化信息输入,可以使学 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目的语文化,使其在体会中西文 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心理认同趋势,从而正 确阐释目的语文化内涵,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6 学习风格2策略顺应模式( learning style2 strategy accommodation model) 知识技能的习得受个人内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 制约,外在学习环境应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 习风格是学习者在一定生理基础上,受家庭背景、 社 会环境和教育形式的影响,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 步形成的学习偏爱,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刺 激的感知、 注意力、 思维、 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reid ,1995)。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密切相关。学 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更加自主有效的学习而采取的 学习行为(oxford ,1989)。chamot (1987)从信息 处理角度出发,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 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的自我意 识和自我调控,是对认知策略的计划、 监控和评价。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接受、 分析和传递信息过程中 所使用的方式方法。社会/情感策略是学习过程中 用来减轻焦虑的心理技巧。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 中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其学 习效果和学业成就(brown , 1994)。因此,我们在重 视学习者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的前提下,以现代设备 为依托,创设了学习风格-策略顺应模式。 该模式强调拓宽学习层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 围以适应不同风格的学习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 其学习优势。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 的教学策略进行个别化教学。如通过直观形象的视 觉刺激手段传递信息以满足视觉型学习群体的信息 接受偏爱;通过交互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外向型学习 者群体的学习兴趣;利用机辅手段发挥触觉型或操 作型学习者在 “做中学” 的优势。同时,教师也可将 学习策略培训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如讲授新内容 前,教师可利用奥苏贝尔(ausubel ,1978)的ad2 vanced organizer教学策略,通过powerpoint将主要 内容概括性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从而培养其元认知策略;利用声像资料创设真实语 言情景,通过复述、 替换、 翻译等练习形式训练学生 的认知策略;通过电子交流、 小组活动等形式创设相 对真实的语言学习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使用社 会/情感策略进行交流,习得目的语。总之,该模式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偏爱和学习策略,利用 多种传播媒介,使学生全方位多感官地接受语言信 息,在充分发挥各自学习偏爱优势的同时拓宽学习 渠道与方法,以便更有效地选择学习策略,弥补原有 学习风格的不足与缺陷。 3 结束语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涉及到 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 语言学习理论、 外 语教学理论、 教育传播技术、 计算机科学等方面,具 有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笔者吸收了相 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多视角、 多维度地对英语 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上模式充分考虑到英语在非 母语环境下教学的现状,注重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多 重信息输入;尊重顺应学生的内部发展需求,重视发 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着重强调教学 14 康淑敏,等: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相长、 师生互动,努力营造民主化的课堂氛围,切实 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模式作为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 拓展,为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全方位应用研 究提供了一定的理念启示和实践参照。笔者期望这 些探讨对外语教学理论建构和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 的广泛运用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bandura , a. l.social learning theory m .new york: general learning press ,1971. 2 begg , m. l.what is the nature of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 a . learning theories for teachers (4th ed) c.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 1982. 155 - 168. 3 brown ,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3rd ed) m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2 hall ,1994. 4 bruner , j. s.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m .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5 chamot , a. u.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a. in wenden a and rubin j (eds. ) learner strate2 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 englewood cliffs: pren2 tice2hall ,1987. 71 - 84. 6 gass , s.& l. selink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