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pdf_第1页
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pdf_第2页
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pdf_第3页
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 刘长江 提要: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文化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本族语文 化的教育也应包括其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实现。 关键词: 外语教育;文化教育;目的语文化;本族语文化 abstract :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l t is quite beyond doubt , but it should not be simply viewed as the cultural introduc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cultural education of mother tongue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culture and native culture into fl t can resort to various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 fl t; cultural education;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mother tongu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5112(2003)04 - 0014 - 05 一、 引言 在语言学界,人们开始认真讨论文化与语言教育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20世纪80年代的 事情(王宗炎1994)。我国的外语教育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 心理学的影响而将几乎所有的焦点聚集在对语言形式的教学上,外语教育几乎成为完全脱离 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文化教育在外语教育中所占比重甚低。近年来随着人 们对语言与文化、 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 割性(戚雨村1994)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文化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方 面得到了语言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外语教师的普遍认同。但遗憾的是,由于文化的范畴极广,对 于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究竟应包括哪些具体项目以及应按怎样的程序和方式教授这些项目等 问题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和认识欠缺。譬如,在众多研究中,文化教育一段时期以来基本上都 被单一地或片面地理解成目的语文化的导入,第二文化教育几乎被看作是第二语言教育中文 化教育的全部内容;在具体的文化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项目又往往局限于对一些社会风 俗习惯的介绍等。针对这些对文化教育的片面理解,本文力图论证外语教育过程中的文化教 育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并试图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策略。 二、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现状:本族语文化被忽略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以及后来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理论工 作者和语言教师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对语言功能和语言使用的研究,外语教育界日益认识 到语言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文化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过去的 20多年中,外语教育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 观点和方法,推 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然而,讨论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有一点往往被忽视,即大多数讨论主 要是针对外族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意义。仔细研究一下近年来人们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做的研 41 外语界2003年第4期(总第96期) 吴鼎民教授阅读了本文初稿并提出宝贵意见,作者在此深表谢意。 究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研究者们几乎都把目光聚集在外语教育中目的语 文化的导入上,本族语文化一直少有涉及。 对目的语文化的侧重可以说有它一定的道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 语过程中最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还得首推目的语文化。至于本族语文化,我们毕竟已经具 有多年的学习积累和亲身经历。二是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对于外语习得的促进作用要远比母语 文化来得直接和明显。在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发现一些由于缺乏 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而导致的语用错误和交际失误,从而意识到目的语文化导入对于外语学 习的重要性。基于这两点认识,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重心始终落在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上。 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 实践与方法(束定芳,庄智象1996)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目的 语文化导入的内容、 原则和方法,而对本族语文化的论述则是一带而过;论第二语言教学与第 二文化教学(李润新1994)一文中更是直接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理解为第二文化教 学而不是双语文化的教学,等等。这些对目的语文化的侧重当然无可厚非,但人们普遍对本族 语文化教学的避而不谈或一谈而过客观上却很容易将我们引向一个肤浅的结论:外语教育中 的文化教育就是指目的语文化的导入。 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外语教育中的文 化教育理应同时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 三、 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应兼容并举 外语教育中到底应该教什么始终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明白了教什么才能去考 虑怎么教。外语教育中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的认识。 早期人们受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符号系统论以及美国结构主义的影响,认为学习外语 的最终目的就是掌握外语这个自足的、 封闭的符号系统,外语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语 言能力,因此外语教学主要涉及语音、 词汇和语法结构等语言系统本身的元素;自从海姆斯在 乔姆斯基的 “语言能力” 的基础上提出 “交际能力” 的概念以后,人们开始认为培养学生的交际 能力才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外语教学的内容不仅涉及语言系统本身,而且涉及语言在 社会交际中的得体使用等,交际教学法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交际教 学法的流行又大大促进了文化教学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 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 的进一步认识,研究者们又在交际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因此培养外 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被认为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1994)一书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 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当交际双方分属不同的社会文化集团,就会出现跨文化交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 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 际。广义的跨文化交际包括跨种族交际、 跨民族交际、 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以及国 际性的跨文化交际。我国目前的研究主要用它来指狭义的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两种文化的接触不可避免。交往双方很可能出于好奇、 礼貌、 工作或生 活的需要而提出一些有关对方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总是睁大好奇的目 光看着外面精彩的世界,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我们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段 时期的交流主要是单向的外国文化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 学习、 工作和生活,我们学习外 语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目的语文化的单向导入,而是为了双语文化的交叉交际。这种跨文化 51 foreign language worldno. 4 2003 (general serial no. 96) 交际既有可能因为彼此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而出现交际失误,也有可能因为不会使用外语 进行文化表述而导致交际中断。因此,在文化教育中我们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习了解 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二是学会这些文化的外语表达。那种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比自己 好的民族自卑心理和认为人家什么东西都不如自己的民族中心主义(王宗炎1994)都会阻碍 跨文化交际的发生,即对交际构成一种障碍力。我们既要学习他人,也要学会展现自我。外语 学习的目的绝不是使外语学习者越来越外国化。外语学习者或使用者有义务宣传本族文化以 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因此,在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收入一些体 现外语学习者本族文化的语言项目。两种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必须以双方文化为底座。 文化因素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制约因素。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 应是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不了解双方的文化异同,交际双方就很难做到真 正有效的交流,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误和交际失败。因此,了解彼此的文化是成功交际的基本前 提。但是,这也仅仅是通往成功交际的第一步。在具体的交际中,还必须懂得合理运用目的语 文化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行,还需要恰当得体地向对方解释和介绍母语文化的内涵。那种认 为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关系不大或母语文化虽然重要但却没有必要将其包含在外语教育中的 看法应该遭到摈弃。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既要关注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也有必要更好地学 习掌握本族语文化的精华。对两种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是消除语用失误和文化失误的重要途 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 读能力和一定的听、 说、 写、 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 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 要。 ” 这里所说的 “用英语交流信息”,不应片面地理解为用英语这门工具去学习了解外国先进 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应理解为双方信息的相互沟通,包括用英语进行母语文化的有效输出。 “提高文化素养” 主要是靠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来予以实现。大学外语教育应有助于学生开阔 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与此同时, 外语教育也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本族语的文化精华并掌握它们相应的外语表达。 文化教育中对目的语文化的侧重本无可厚非,但藉此而贬低和忽视本族语文化的导入和 表述则无疑走进了认识的误区,因为对本族语文化的了解并不表明一定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两 种文化的交流,了解和熟知双方的文化只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学会用外语得体地表述 和交谈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长期以来,人们对母语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 移印象深刻,却往往忽略了以跨文化交际为目标的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同样可以发挥其正迁 移的效应。很好地掌握本族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大有裨益。 束定芳、 庄智象(1996)认为,本族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 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也加深对民族文化 本质特征的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通过对学生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了学生对外族文化和 外语学习的积极的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机会。 很难想象,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抱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的学生可以学好外语和外族文化。 在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的水平相得益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 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加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其客 观评价一种文化的能力,利于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母语和目的语文化。 61 外语界2003年第4期(总第96期) 四、 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兼容并举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要想在外语教育过程中实现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 认真分析外语教育的复杂过程和影响外语教育的诸多因素。下面本文仅从大纲制定、 教材选 编和课堂教学三个外语教育的重要环节探讨实现双语文化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1. 大纲制定 要实现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首先有必要制定出外语教育中语言和文化 有机结合的目的语文化教学大纲和本族语文化教学大纲。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和多数高校的外 语专业教学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制过 “中国文化教学大 纲”,多数高校的外语专业都制定了有关外国文化的教学大纲,这些都可以为制定外语教育的 双语文化教学大纲提供借鉴经验。由于文化项目纷繁复杂,我们制定文化大纲时,既要考虑到 文化教育的多维性和层次性,也要考虑到文化教育的阶段性和文化项目的实用性。如果我们 把文化分为不直接对交际产生影响的知识文化和直接对交际产生影响的交际文化,那么,编制大 纲时初级阶段交际文化项目应多些,随着水平的提高,交际障碍的减少,知识文化的因素会加大。 王振亚在 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 一文中提出,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的设计主 要要分析教学环境和学习者。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时间因素(教学计划总课时)和地点因素(教 学计划的实施场所)。学习者范畴主要包括四个因素:学习者未来的社会地位、 职业、 外语学习 目的和交往场所。大纲一般包括五个表:社会文化项目表,词汇表,语法项目表,功能项目表和 语篇项目表。这些原则对编制文化大纲工作很有启迪。 2. 教材选编 由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是同步交融的,因此在选编教材时,我们应首先考虑那些富含语 言精华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双方风俗文化的语言材料作为输入的语篇。这些文化输入既要包括 目的语文化也要包括本族语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推出的21世纪系列教材之一 阅 读大观(吴鼎民2000)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编写理念,将中英文化有机地结合在同一教材中, 便于学习者对比分析两种文化的异同。一般来说,这些材料的选编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典型 性、 得体性、 简洁性和规范性,同时注意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结合。另外,材料中的文化项目的 取舍应遵循实用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外语学习初始阶段的材料尽 量反映表层文化(器物文化,如西方的刀叉和中国的筷子等)。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益 显得重要,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的牵制作用就愈加明显,有关文化的课程可以逐步增加,教材 中可以选入一些反映中层文化(制度文化)和深层文化(观念文化) (杨藻镜1994)的语言材料。 3. 课堂教学 文化教学的内容是传授跨文化交往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以帮助 学习者掌握跨文化交往所需要的、 除目的语之外的知识和技能。文化教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相关性实用性原则;二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桂诗春教授曾经介绍过几种传授社 会文化知识的方法 :1) 文化旁白,即随时碰到随时讲授。 2) 同化法,即辨认交际中的文化失误。 3) 文化包,即对特定文化题材进行对比和讨论。另外,注解法、 融合法、 实践法、 比较法和专门 讲解法都是课堂讲授文化的常用方法。总之,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融合,通过归纳总结 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上的异同,并将这种差异放置在一定 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不同的文 化价值观,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文化教学程序可分三个步骤:提呈(语法 71 foreign language worldno. 4 2003 (general serial no. 96) 翻译法 ) , 重复(听说法)和运用(交际法)。这样,中国语言文化与外国语言文化的融会与互动 必能产生 “1 + 1 2的效果” 。对本族语文化多一分了解,我们就能对目的语文化多一分敏感。 当然,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尽量使用正确和得体的外语进行课堂外语教 学。学生也应有意识地进行大量相关的课外阅读来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弥补 有限的课堂教学的不足。 五、 结束语 我们提倡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旨在 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敏感性。因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跨文化交际 的文化制约并不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的不了解,而是来自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差异 的不了解。在两种文化的直接交流中,不了解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也是制约交际的原因之一。 有位大学生曾经跟我说过他的一次尴尬经历:有一次他和一个老外一起就餐,想就中西饮食文 化聊上两句,却突然发现他连 “筷子” 的英语表达都不知道,赶紧打了退堂鼓。我后来发现,大 学英语教学大纲 词汇表中也没有 “chopstick” 这个词。看来,大纲词汇表的制定不仅要考虑词 语在英语文献中的频现率,还得适当考虑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表达需要。当然,我们提倡 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也并不是指二者必须摆在完全对等的地位平分秋色,它 们之中仍然可以有对目的语文化导入的阶段性侧重。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可适度侧重于学习了 解目的语文化并指导交际时的言行举止,本族语文化的学习主要侧重于和目的语文化的对比 以及交际时本族语文化的表述。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不会频繁出现 交际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