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研究山东版高中语文我不是个好儿子精品教案一、 教材依据山东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体味至爱亲情”教学目标:从该文本中学习写人记叙文的几点方法二、 设计思想该文本语言直白,内容浅显,所以如果单单从内容来分析显得太简单了,学生完全可以自学。但是从写作方面来分析,这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写人记叙文。无论从结构,从语言,还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可以称得上记叙文中的上乘之作。而我们的学生普遍不会写记叙文,甚至不知道记叙文是怎么一回事,更不要说写复杂的记叙文。平时我也经常给学生找一些好的记叙文来读讲,但学生只是记住了一些“术语”,不会真正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而青岛市语文教研室明确要求,高一下半学期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写复杂记叙文。如何引导学生能够写出一篇较为复杂的记叙文成了我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之一。我不是个好儿子给了我启发。因而,我决定摒弃以往单从内容方面分析该文本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大胆尝试以该文本为范例上一节写作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该文本中上找出诸如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他们体味细节描写的好处,以及怎样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使用细节描写等等问题,这样平时我们说的抽象的理论“术语”就变的可感可知,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可操作性。这比单纯的说教要管用得多。因而我在简单分析原文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么一节课。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分析。、 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文本,学习作者综合运用的多种写人记叙文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文本中充溢的浓浓的真情,树立以“情真意切”为写人记叙文的根本的观念。四、 教学重点以文本为范例,体味写人记叙文的基本写法。五、 教学难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文本中总结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六、 教学准备、 先引导学生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简单疏通文章内容,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制作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贾平凹先生塑造了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母亲形象,母亲对儿子的那种无私的发自内心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写人记叙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来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了这一成功的母亲形象。明确:结构上,作者采用了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方法;选材上,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有详有略,或者直抒胸臆,或者含蓄隽永;塑造人物的方法上,从语言、行为、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刻画,同时加入大量的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在本文表现得尤为突出;语言上,本文语言平实、质朴,符合人物的身份。今天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从中学习写人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分析文本(一) 结构、我们刚才讲到顺叙和插叙相结合,同学们找一下哪些文段是插叙,同时思考插叙有何作用,运用插叙时应该注意什么。明确:该文本中第二自然段记叙母亲的名字是插叙,第四自然段记叙我小时候母亲的勤劳是插叙。所谓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叙述。主要作用有三:对过去事件片段的回忆;对有关的人和事做必要的补充、解释;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地回溯。但最终都是为了中心服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然而,插叙的部分不是主要情节,千万不可喧宾夺主,干扰了主题。通过对“母亲”名字的插叙,作者意在表现母亲只是一个小人物,照应了开头“母亲一生都在乡下,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而通过插叙小时候的事情表现了母亲勤劳、憨厚、善良。如,“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合绳子。”但是家里的大事母亲是不管的,一切都是由“父亲”做主,每次开家庭会的时候都是“父亲”主讲,而母亲只是“坐在一边,为父亲不住吸着的水烟袋卷纸媒,纸煤卷了好多,便袖手打盹”这正是一个善良憨厚的农村妻子的形象。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她们一生任劳任怨,心里却把丈夫当成依靠的大山,而也正因为这一点更表现了“母亲”的朴实、憨厚和善良。除了插叙可以给我们写记叙文提供借鉴外,本文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也给了我们很好的范例。现在同学们思考第二个问题:、举例说明作者怎样将三者结合起来的。明确:如,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先是议论“我的命并不苦”呼应上文“母亲”知道我“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后对我的担心,“我”自己并不觉得苦,但是“母亲”却悲伤得落泪。所以,作者紧接着抒发自己的愧疚之情“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然后开始叙事进一步表达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的愧疚,“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悟悟,好好刮刮,才上了车”通过三种方法的结合,有力地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牵肠挂肚的爱和儿子对母爱无以回馈的深切愧疚之情。学习了这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思考与我们平常所写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怎样写好记叙文的开头结尾?明确:我们平时写记叙文习惯在前面加上一个“帽子”,比如说我们曾经写过以“纪念”为话题的记叙文,很多同学开头这样“在我短短的十六年生命历程中,有许多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帽子”短了还可以,有的同学却罗哩罗嗦,半天还没有切入正题,正如俗话所说“博士写买驴,三万字不见一个驴。”入题太晚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再看本文的开头,一上来就点题“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开门见山,直接切入,简单明了,让人一眼就明白文章要写什么。作文的结尾有很多种写法,我们来分析本文的结尾有何特点。“我”生病了,“母亲”来看我,“我”很愧疚,在“母亲”走的时候我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愧疚和无奈,“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戛然而止,非常含蓄。作者用“流泪”来表达内心的复杂的激荡的情感,留下很多的空白让读者去想像去体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结尾方式含蓄。我们的国画也讲究除了结尾之外,在文本的其他自然段的结尾,作者也都使用了含蓄的表达方式。如,第三段结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母亲”为什么发愣?此处“母亲”的内心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写一段文字来描述一下。(约三分钟)(预设:母亲想起了我小时候和兄弟们争糖吃的情景。那时家里穷,但母亲每次赶会回来都会捎上一点红糖。我和哥哥早早等候在村口,等着母亲,等着母亲手里那珍贵的糖,等着母亲三个指头一捏,往我们嘴里一塞,再一抹的香甜。母亲看着我和哥哥满足的样子一边骂着喂不熟的狗一边笑。而如今,母亲有了我们给的很多钱,可以买很多的红糖,可是争着吃红糖的哥俩又哪去了呢?)两相比较,同学们就可以悟出含蓄的好处了吧。一来可以节省很多话,二来可以让读者有更多的解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二) 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人记叙文重在塑造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多方面着手。上节课我们已经从这几个方面分析过了,这节课我们主要谈细节描写。现在请同学们再读文本,找出一些细节描写。明确:第一段“母亲”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棉衣;过不惯城里的生活。第三段“母亲”把收到的钱塞在破面鞋里。第四段“母亲”为父亲卷纸煤、打盹的情景以及别人都睡了她却去干活的场面。第五段“母亲”和老太太们打花牌以及给“我”留梅李的细节等等而正是这样的细节描写使“母亲”这一形象更加丰满,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因此记叙文当中有意识的打造一些细节描写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描摹好细节呢。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我们找出的这些细节,能不能发现一些值得学习的技巧。明确:一是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让读者感受到它的真实性。这篇文本的细节描写全是选取生活的琐事,有些还是我们直接或间接看到的。这也给了同学们一个启示。想想我们只要一写写人记叙文,就有很多同学写所谓的大事,如“珍惜”话题,很多同学写同学得癌症,老师去世,奶奶重病,爸爸出车祸等等,全然没有真实性或者说真实性值得怀疑。二是多使用修饰语,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可以为文章增色。如,写“母亲”放钱的细节。她把钱没处放,就“一卷一卷”地“塞在”“破”棉鞋里。喂孩子吃红糖的细节,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再如,养鸡的细节,清早“一开”鸡棚,要在鸡屁股里“揣揣”有没有蛋要下。寥寥几字,却把母亲的神态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她自己不大吃鸡蛋,只要有人来了,热心的母亲总“热惦着”要烧煎水,而煎水里就“卧着”荷包蛋。农村老妇的热情、善良、憨厚、淳朴一览无余。三是化虚为实,铺陈叙述,避免平铺直叙。同学们写作文,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只勾勒轮廓。比如写母亲的辛苦,只有母亲深夜背自己看病、每天给自己做饭等事件,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母亲的辛苦的“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合绳子”;而等到别人都去睡了,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一个“辛苦”作者却具体化了多个字。这样一来“辛苦”就具体可感,真实动人,而不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没有真情实感。(三) 语言记叙文的语言可以是生动形象,充满诗意的,也可以是平实、质朴,甚至老“土”的。本文的语言正是后一种,同学们完全可以学习模仿这种风格。但一定注意,人物语言要符合身份。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一生都在乡下生活没有文化的乡村老妇,所以她的语言就比较“土”,甚至带着地方方言。如“日子没有乡下整端”“整端”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找不到,当属方言;而“我娃”就确定无疑是陕西方言了。再如,“喂不熟的狗”看似骂人,实际正是“母亲”表达对孩子的喜爱的独特方式。“你是老师,我说啥呀?”朴实的话刻画出了“母亲”的淳朴和对“父亲”的敬重之爱,符合农村妇女的身份。还有一处转述的语言,也很能体现这一点。“我”在“父亲”去世后想接“母亲”到城里住,“母亲”不来,说“父亲三年没过,没过三年的亡人会有阴灵常常回来的,她得在家顿顿往灵牌前贡献饭菜”。如果这句话放在“我”的身上肯定不合适,但因为“母亲”一生都在农村生活,又没有文化,所以肯定相信迷信的说法,而且深信不疑,所以她才会说出“阴灵回来”的话。此外,人物的行动也要注意符合人物身份。有的同学写自己的奶奶姥姥为什么不能感动人,原因之一就是人物的语言、行动不符合身份,如有一个同学写自己小时候上学,姥姥去送“我”,他写到“过马路时,姥姥健步如飞,”还有的写老人的外貌“笑靥如花,满面粉红”,不仅不能让人感动,反而闹出笑话。希望分析过这篇文章之后同学们能有所感悟。、结束语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零售电商行业智能客服在售后服务优化中的应用报告
- 节能灯能源用电协议合同
- 篮球馆租场地合同协议书
- 高速公路合同制合同范本
- 闺房哲学就业协议书模板
- 矿山生产加工合同协议书
- 瑜伽托管合同协议书模板
- 电厂粉煤灰售卖合同范本
- 经营店铺转让合同协议书
- 理由拒绝签质量协议合同
- 肉鹅养殖技术课件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电梯检验员资格考试试卷-电梯轿厢与导轨维护试题
- 2025年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 消化科面试题及答案
- 《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 202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摄影师职业技能鉴定摄影实践试题试卷
- 手部感染的护理
- 语音主持合同协议书
- 国内驾驶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