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等温温度对中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摘 要 贝氏体钢是指正火状态或者连续冷却条件下可获得以贝氏体为基体组织的钢。由于贝氏体本身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贝氏体钢才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这促进了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国内外学者依据贝氏体相变理论对贝氏体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设计出了不同成分的钢种和生产工艺,形成了不同系列的贝氏体钢,大大推动了贝氏体钢的发展,本文对中碳贝氏体钢,对其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部分研究。本文通过对中碳贝氏体钢进行900奥氏体化后,分别在200、250、300、330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观察其金相组织,测定组织硬度,并进行透射分析,来探究中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其硬度等性能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结果表明:该试样等温处理后的室温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马氏体的量逐渐减少,贝氏体的量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相应的,试样的硬度逐渐降低,也趋于稳定。通过透射电镜的亚结构分析,贝氏体组织晶间没有碳化物的析出,而是存在着薄膜状的中含碳量的奥氏体,贝氏体的亚结构均为纳米级的精细结构。关键词:贝氏体钢,贝氏体相变,金相组织,显微硬度the effect of isothermal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edium-carbon bainitic steel abstract bainite steel refers to the steel which is obtained with bainite being its matrix structure under normalized condition or continuous cooling state. due to bainite it-self owning good intensity and toughness, it has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y, which promotes the research,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ainite steel. according to bainite phase transition theor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d done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es on bainite steel. they worked out different steel grade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which developed into a different set of bainite steel and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t. in this paper, some researches were conducted which were about technology for heating processing, organization, property and suborganization of bainite steel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based on the middle-carbon bainitic steel 900 austenite, respectively, at 200, 250, 300, 330 for different time isothermal treatment, 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the determination of hardness, and transmiss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links between carbon bainitic steel microstructure and hardness properties of their inherent natur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s organizations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isothermal treatment is bainite, martensite and retained austenite, and with the extended holding time, the amount of martensite gradually decreases, the amount of bainite gradually increases, and tends to be stable; accordingly, gradually the hardness of sample also tends to be stable.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alysis of the substructure, no precipitation of carbide in bainite intergranular organization, but there are thin layers of high carbon content of austenite and bainite in the structure of nanoscale fine structure.key words: bainitic steel, bainite phase transition,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microhardness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1 贝氏体钢的概述11.2 国内外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11.3 目前贝氏体钢的发展趋势21.4 本课题背景31.5 本文研究内容3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52.1 试样制备52.2 热处理实验方案和实验工艺曲线的确定52.3 金相实验62.3.1 金相试样制备72.3.2 金相组织观察72.4 显微硬度的测试72.5 透射电镜7第三章 试验内容与结果分析93.1 热处理实验后显微组织分析93.1.1 中碳贝氏体钢200等温处理93.1.2 中碳贝氏体钢250等温处理103.1.3 中碳贝氏体钢300等温处理123.1.3 中碳贝氏体钢330等温处理133.2 硬度测试结果分析153.3 透射电镜下组织的分析18结论19参考文献20致 谢2222第一章 绪 论1.1 贝氏体钢的概述贝氏体钢是一种加热后空冷所得组织为贝氏体或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钢类,是使用状态下基体的金相组织为贝氏体的一类钢。其化学组成是低碳和低合金元素,含碳量一般0.05,主要合金元素是mn,cr,ni,mo,b等1。按含碳量可以分为低碳贝氏体钢、中碳贝氏体钢、高碳贝氏体钢。按合金成分可分为mo-b系或mo系贝氏体钢,mn-b系贝氏体钢,si-mn-mo系准贝氏体钢和其他的贝氏体钢,如低碳超低碳贝氏体钢、贝氏体复相钢2。贝氏体刚与非调质钢相比,具有更高的塑性和韧性,与回火马氏体刚相比,具有更高的抗疲劳性能(包括冲击疲劳,应变疲劳)和耐磨性3。其特点主要有:(1)热成型后空冷自硬,可免除传统的淬火或回火工序。从而节约大量的热处理费用,与热加工工艺结合,将大幅度降低成本。(2)大量节约能源。(3)免除淬火过程产生的变形,开裂,氧化和脱碳等缺陷。(4)产品整体硬化,强韧性好,综合力学性能优良。(5)使用上量大面广。(6)减少环境污染。(7)部分产品可将冶金生产与机械生产的工艺流程合并,实现全工序“超短生产流程”等4。由于贝氏体系列钢种具有优异的特色和性能,制造成本低廉,正成为21世纪钢铁材料应用的奇葩。它的逐步开发和应用,正逐步引起钢铁业和机械加工制造业工艺流程的变革,对推动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5。1.2 国内外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贝氏体系列钢种由于其优异的特色和性能及制造成本低廉,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学者的对其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50年代,英国人p b pickering等6发明了mo-b系空冷贝氏体钢。mo和b的结合可以使钢在相当宽的连续冷却速度范围内获得贝氏体组织。但是由于mo原料价格昂贵,同时mob钢起始转变温度较高,产品强韧性差,且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清华大学方鸿生等7在研究中发现mn在一定含量时,可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上存在明显的上、下c曲线分离;mn与b结合,使高温转变孕育期明显长于中温转变,以此成功地用普通元素进行合金化,发明出mn-b系空冷贝氏体钢。西北工业大学康沫狂等8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由贝氏体铁素体(即低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准(非典型或无碳化物)贝氏体,并成功研制了系列准贝氏体钢。其它类型的贝氏体:李风照等9根据贝氏体相变原理研究出的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奥氏体-贝氏体复相钢,si-mn-mo系贝氏体钢等。1.3 目前贝氏体钢的发展趋势由于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而且其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贝氏体钢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生产当中有以下几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贝氏体非调质钢,超高强度贝氏体钢,非调质易切削塑料模具钢,耐磨钢,贝氏体钢板材等10。国内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中,添加元素为一般合金元素,不存在冶炼、浇注、轧制等方面的困难,企业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即可组织生产,只要具备空冷条件即可。因此贝氏体钢以其性能价格比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贝氏体系列钢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贝氏体相变机理研究与贝氏体钢的开发与推广应用阶段。在开发贝氏体钢方面,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11。(1)贝氏体钢产品品种的开发除对现有贝氏体钢的生产工艺进行完善与优化外,还应不断开发新的贝氏体钢品种,扩大贝氏体钢产品的应用范围12。 贝氏体钢在模具用钢、耐磨耐冲击钢、工程构件用钢等领域的开发研究将进一步深人,同时研究开发贝氏体钢在弹簧、建筑用高强度钢筋、齿轮、标准件等的使用。(2)加强控轧贝氏体钢的研制从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发展趋势来看,开发研制控轧贝氏体钢是十分必要的13。1.4 本课题背景近几十年来, 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高度重视, 贝氏体钢的研究创新与实际运用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实际生产中得到的中碳贝氏体钢并不是由单一贝氏体组织组成,往往是多种显微组织并存,因此并不能直接体现钢的力学性能与贝氏体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14。针对这一情况,以中碳mn-ni-cr-mo钢为研究对象,在国内某钢铁公司进行控轧控冷试验。通过对终冷温度与保温时间的控制,得到由全部针状状贝氏体,全部针状贝氏体以及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组成的3 种不同类型的中碳贝氏体钢。经过对这3 种不同类型的贝氏体钢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后发现:粒状贝氏体钢的强度最低,韧塑性最好;板条贝氏体钢板的强度最高,韧塑性最差;由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组成的钢,其强度、韧塑性居中。而中碳贝氏体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而且工艺简单,易于成型,焊接性能优良,能够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造船和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等行业中15。然而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中碳贝氏体钢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成分设计、轧制工艺以及相变机理等方面,对轧后回火工艺的研究还比较欠缺16。本文通过不同温度的回火试验,研究回火前后性能的变化规律,试图探索得到最佳的回火温度区间及时间提供一定参考依据。1.5 本文研究内容本课题采用回火炉对尺寸为202015mm的中碳钢试样先进行奥氏体化,在奥氏体区等温1h后取出在空气中分别冷却至设定的温度(200、250、300、330)之后迅速分批放入对应的四个炉子里等温特定的时间,然后在对应的时间段取出试样,在水中淬火12min取出空冷。试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制备试样,试样来源:武汉钢铁厂;2、热处理:分别对1、2试样进行奥氏体化,然后在一定的温度(200、250、300、330)对试样进行不同时间(2、12、24、48、72、96h)的等温处理;之后抛光、腐蚀,在金相显微镜下照相。3、对热处理的试样进行显微组织分析;4、用mh-3型维氏硬度计对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显微维氏硬度的测定;5、用jem-20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组织分析。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2.1 试样制备试验材料为试验用中碳贝氏体钢,状态为轧制态,试样尺寸为202015mm,其具体化学成分如表2-1。表2-1 试验用中碳贝氏体钢化学成分(wt%)csimnpsvnicrmo0.3001.505.140.0080.00410.0860.521.010.542.2 热处理实验方案和实验工艺曲线的确定为了在理论上对试验用中碳贝氏体钢热处理具体工艺作一个综合的预测,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上对等温时间、等温温度等参数的设置,我们首先采取了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图2-2是对这些参量的一些综合的评估。图2-1 试验用中碳贝氏体钢的计算机模拟曲线根据计算机模拟图所绘出的中碳贝氏体钢的ttt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点信息:1:贝氏体转变鼻尖温度在320左右;2:贝氏体转变的完全完成的时间大约为100h;3: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bs 350左右;4:bf大约为160。为了更加准确的探究中碳贝氏体钢在不同的等温温度下和对应不同的等温时间内贝氏体的转变量、显微组织的类型、显微硬度值等,从而更好的表征中碳贝氏体钢的组织与性能,我们采取以下方案:中碳贝氏体钢试样在900加热1h使其奥氏体化后,空冷后迅速转移至200、250、300、330的回火炉中分别等温2h、12h、24h、48h、72h、96h后再立即放入流动的水中停留12min后,最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图2-2是等温温度的热处理工艺曲线图:900等温1h等温处理等温温度等温时间图2-2 贝氏体钢奥氏体化等温处理2.3 金相实验为了研究同一试样在不同的等温温度、等温时间下贝氏体转变量和贝氏体转变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观察经不同等温温度处理试验后试样的微观组织,以便于对比进行分析。金相实验包括两部分:金相试样制备、显微组织观察。2.3.1 金相试样制备在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中,先将试样在砂轮机上打磨(试样横截面为矩形,需要打掉四个棱角,以免打破抛光布),然后所暴露的试验面依次在80#、120#、180#、400#、600#、800#、1000#砂纸逐级打磨,之后用金相抛光机进行机械抛光,使磨面成为无划痕的光滑镜面。经4%的硝酸酒精溶液腐蚀,腐蚀时将硝酸酒精滴在试样抛光面上,停留适当的时间待磨面变成浅灰色时,快速放到流动的水下清洗23min以除掉残留的腐蚀剂,立即用吸水纸轻轻贴在磨面上放到烘干机下快速处理,停留一定的时间,可先拿去吸水纸,再将整个试样吹干防止抛光面氧化,最后将试样放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表面变形层严重影响组织的清晰度时,可采取反复抛光、腐蚀的办法去除变形层。2.3.2 金相组织观察试样经过硝酸酒精浸蚀后,放在olympus pmg3金相显微镜下观察组织,适当的调节焦距和对比度,选择没有黑点或划痕的微区拍照且每个试样应选多处区域拍摄。2.4 显微硬度的测试将试样在细砂纸上磨制后进行抛光,经腐蚀露出黑白相间的显微组织,然后再在mh-3型数显微维氏硬度计(载荷500mg,保载时间10s)上进行组织硬度测定,每个试样上面必须选取至少三个试验点,这些点必须涵盖不同的组织以表征不同区域的硬度值,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试样最终的硬度。2.5 透射电镜为了能够准确了解热处理后试样的具体组织构成,对试样内部组织进行亚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经金相分析后,选取组织工艺较好的试样做透射电镜。透射电镜实验同样包括两部分:金属薄膜样品的制备、显微组织观察。2.5.1 透射电镜试样的制备透射电镜对试样的要求就是小而薄,无假象,无变形。线切割出20100.3mm的透射电镜切片4片(其中2-200-96和2-330-96各两片),手工磨制试样从300m到50m,冲出30m的试样,放到双喷电解仪上(电流50ma)进行减薄,电解液为10%的高氯酸+90%的无水乙醇, 双喷电解抛光仪型号为mtp-1a,双喷时试样台夹持试样做阳极,双喷嘴喷出电解液做阴极,为了防止试样被氧化,向电解液中倒入液氮使电解液温度降至-15到-20。双喷时的电压为40v,电流为50ma,双喷到试样中心减薄出一个微孔停止,取出试样放入清洗液中清然后取出试样,在酒精中清洗4次,再干燥。2.5.2 透射电镜试样的观察处理好的金属薄膜样品,选取减薄较好的放于jem-2100型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选择没有黑点或划痕的微区拍照且每个试样应选多处区域拍摄。第三章 试验内容与结果分析3.1 热处理实验后显微组织分析3.1.1 中碳贝氏体钢200等温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试验用贝氏体钢900奥氏体化1h然后在200箱式炉中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取出水冷至室温,显微组织如图3-1所示。a bd c efe f 图3-1 中碳贝氏体钢在200等温后的室温组织(a)2h (b)12h (c)24h (d)48h (e)72h (f)96h如图3-1(a),在200等温2h后,组织中存在大量马氏体(图片中浅色组织)、少量黑针状的下贝氏体。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转变量增加,马氏体逐渐减少,由图3-1(b)(f)可以看出,在等温48h后,贝氏体明显增多,但是即使等温时间为96h,贝氏体的转变仍然是不完全的,大约占90%。其原因可由ttt曲线看出,20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的孕育期较长,在保温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只有少量贝氏体的转变,直到48h后才能大量转变。3.1.2 低温段250中碳贝氏体钢等温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试验用贝氏体钢900奥氏体化1h然后在250箱式炉中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取出水冷至室温,显微组织如图3-2所示。ba cd fe 图3-2 中碳贝氏体钢在250等温后的室温组织(a)2h (b)12h (c)24h(d)48h (e)72h(f)96h由图3-2(a)可知在250等温2h后,组织中存在大量马氏体、少量黑针状的下贝氏体,说明贝氏体转变刚开始不久。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转变量增加,马氏体逐渐减少,由图3-1(b)(f)可以看出,等温时间小于72h时,贝氏体的转变量较少,在等温96h后,贝氏体明显增多。同200等温组织相比,组织均有马氏体、贝氏体组成,且贝氏体形态相同,但是相同时间条件下,转变量下降,这是由于孕育期增加导致的。250等温时,贝氏体转变的孕育期相对比200时的短一些,故贝氏体转变开始的时间相对提前于前者。同理如上,等温2h的时候金相照片中仅有少许的黑针状下贝氏体,大部分区域为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白色基体混合相。随着等温时间的不断延长,从图a到图f,下贝氏体的区域逐渐增大,贝氏体形状不断变化,由细针状逐渐短粗化,且白色区域则相对减小。在等温96h的时候,区域大部分为短粗且连续的黑色针状贝氏体条带区域。纵观这六张图,总的趋势是黑色区域增大,白色区域减少,但可以看出组织分布很不均匀,尤其在等温72h的时候区域中有大片的间断黑白区,而白色区域里又夹杂有转变不完全的下贝氏体。3.1.3 300中碳贝氏体钢等温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试验用贝氏体钢900奥氏体化1h然后在300箱式炉中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取出水冷至室温,显微组织如图3-3所示。ba dc fe 图3-3 中碳贝氏体钢在300等温后的室温组织 (a)2h (b)12h (c)24h(d)48h (e)72h(f)96h由图3-3(a)可知在300等温2h后,组织为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并没有发现下贝氏体存在,说明下贝氏体的转变尚未开始。但保温时间为12h时,组织中除了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还出现了少量黑针状的下贝氏体,见图3-3(b)。但是等温时间延长至96h,贝氏体转变量并没有明显增长,组织仍然是大量马氏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下贝氏体。同低温段等温组织相比,组织均有马氏体,但是等温温度增高时,出现粒状贝氏体,并且,黑针状的下贝氏体明显减少,即使等温96h,贝氏体比例并没有明显增加,这可能是300接近ttt曲线的河湾区,各类转变都难以进行,等温后水冷时产生了大量的马氏体。3.1.3 330中碳贝氏体钢等温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试验用贝氏体钢900奥氏体化1h然后在330箱式炉中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取出水冷至室温,显微组织如图3-4所示。a bc d e f 图3-4 中碳贝氏体钢在330等温后的室温组织 (a)2h (b)12h (c)24h(d)48h (e)72h(f)96h 经330不同时间等温后,组织为大量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如图3-4(a)(d)所示。当保温时间达到72h时,组织中除了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还出现了少量羽毛状的上贝氏体,见图3-4(e)、(f)。同300等温组织相比,组织均有马氏体,粒状贝氏体,但是等温温度增高时,从如3-3(f)和3-4(f)比较来看,出现了羽毛状上贝氏体,但是上贝氏体依然很少,说明330也是出于ttt曲线的河湾区附近,各类转变都较难进行。对比分析图3-1至图3-4,等温温度较低时,组织主要是下贝氏体和马氏体,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贝氏体的转变逐渐变得难以进行,转变量较少,针状下贝氏体消失,组织为大量马氏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羽毛状上贝氏体。3.2 硬度测试结果分析 中碳贝氏体钢在不同的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本实验通过测量各个试样的显微硬度的关系来研究中碳贝氏体钢的性能。以下四个图分别描述的是等温温度为200、250、300、330时等温时间与显微维氏硬度平均值的关系,那些散点即是在同一等温时间下不同区域测得的随机值。试验钢在200等温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硬度如图3-5所示。 图3-5 试验钢在200等温时硬度分布 3-6 试验钢在250等温时硬度分布在每一保温时间段内硬度的数值都比较分散,因为组织主要为马氏体、贝氏体的混合物,且呈条带状分布,组织不均匀最终造成硬度也不均匀。结合图3-1进行分析,在等温2h后,组织中为大量马氏体和少量下贝氏体,所以硬度较高,达到545hv,随着等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减少,下贝氏体转变增加,造成硬度下降,等温24h后硬度为460hv。等温时间由48h增加到96h时,贝氏体的转变也趋于稳定,所以硬度值变化也不大。试验钢在250等温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硬度如图3-6所示。其硬度值也比较分散,也是因为组织的不均匀性造成的。等温2h后,由于贝氏体转变转变量很少,冷却后存在大量马氏体,所以硬度较高,达到585hv。随着等温时间延长,组织中下贝氏体增加,造成总体硬度逐渐下降,随着组织转变的稳定,贝氏体颗粒得到细化,硬度值有所上升,最终趋于平缓。试验钢在300等温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硬度如图3-7所示。 图3-7 试验钢在300等温时硬度分布 图3-8试验钢在330等温时硬度分布结合显微组织图3-3来分析,在短时保温时,组织主要是马氏体,硬度较高551hv。随着等温时间延长,组织中出现粒状贝氏体,硬度下降,但是直到96h,才有少量下贝氏体出现,对硬度影响不大,所以总体硬度没有明显起伏。试验钢在330等温不同时间后的显微硬度如图3-8所示。硬度值较为集中,组织比较均匀,基本是马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等温2h后,组织主要是马氏体,材料硬度为631hv。等温至96h才出现少量羽毛状上贝氏体。所以硬度有所下降。因为处于河湾区附近,组织没有明显变化,以马氏体为主,所以同前三种温度比较,330等温后材料的硬度是最高的。为了研究中碳贝氏体钢在不同的等温温度下显微硬度指标和等温时间之间的关系,更好的体现三者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取散点的平均值作为衡量标准,如下表所示:表3-1中碳贝氏体钢不同等温时间下的显微硬度平均值(hv0.05)保温时间(h)21224487296200525449432457477452250545492498496516517300544462456492501494330631585540530537525根据所计算的显微维氏硬度的平均值,画出了等温时间的显微维氏硬度值之间的关系如图3-9所示:图3-9 中碳贝氏体钢在不同的等温温度下等温时间与显微硬度平均值的关系由图3-9可以看出,无论在哪种温度下等温,硬度都是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因为在短时等温时,转变刚开始或者还没有开始,冷却后得到大量马氏体组织,所以硬度较高,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发生贝氏体的转变,硬度随之下降,组织稳定后硬度将不再变化。同理,在等温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硬度随等温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因为转变曲线处于较难发生相变的河湾区,一定温度下,温度越高就越深入河湾曲,贝氏体转变所需等温时间越久,冷却后存在的马氏体量就越大,最终就导致了硬度均值较高。而200等温时较容易发生下贝氏体的转变,马氏体较少下贝氏体较多,所以造成材料的硬度较低。3.3 透射电镜下组织的分析 图3-10是实验钢在200等温96h后的透射电镜下明场及暗场像。faabac(020)(020)_(200)(200)_(220)_(220)图3-11 试验钢在200等温96h后的透射电镜照片(a)明场像 (b)暗场像 (c)板条间a衍射斑点从透射电镜照片中看出,组织中的贝氏体是板条状的f和板条间的a构成,f板条宽约50200nm。由于材料含碳量较少,板条间的a比较少,没有发现碳化物的析出。对电于衍射花样分析21,确定板条状组织是面心立方结构,其晶面指数标定如图3-11(c)所示,晶带轴为001。图(a)、(b)为贝氏体显微亚结构。由图可知表面并无碳化物的析出,说明硅对碳化物的析出有阻碍作用22。使未转变的残余奥氏体富碳,并且得到无碳化物的贝氏体。铁素体条片间或条片间的残余奥氏体取代了渗碳体,消除了渗碳体的有害作用。这种位于铁素体条片间的残余奥氏体对钢的韧度能产生有利作用,提高贝氏体钢的韧性。并且,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或条内分布有细条状残余奥氏体并且这种残余奥氏体沿条内一定角度分布,将贝氏体铁素体条分割成小的亚片条。这种片层状分布的复相组织具有良好的松弛裂纹尖端应力集中、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结 论本试验对试样钢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保温,研究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贝氏体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经过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定以及透射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试验所用贝氏体钢经过200和250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均得到黑针状的下贝氏体、马氏体,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贝氏体组织增多;在300和330进行等温时,处于ttt曲线河湾区附近,较难发生相变,冷却后组织中马氏体较多。2、试验用钢经过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等温处理后,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试样硬度逐渐下降,但最终趋于平缓。3、经过透射电镜对组织亚结构分析,试验用的贝氏体钢经过200等温处理96h后,组织中贝氏体的亚结构为纳米级板条状铁素体及板条间奥氏体构成。参考文献1 caballelo f g, bhadeshia h k d h, mawella k j a, et al. design of novel high strength bainitic steels: part1j. materials science ane technology, 2001, (17): 512-5162 徐祖耀, 刘世楷. 贝氏体相变及贝氏体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285-2903 董成瑞, 任海鹏, 金同哲, 等. 微合金非调质钢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 15-234 李泉华, 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指导书m. 北京: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 2005: 99-1005 李智, 马春雨, 吴蒙华, 等. 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的控轧控冷j. 热加工工艺, 2004, (11): 29-326 rvine k j, pickering f b. low carbon bainitic steelj. j iron steel inst, 1957, 187: 292-2997 方鸿生, 郑燕康, 黄进峰, 等. 我国贝氏体钢的前景j. 金属热处理, 1998, (7): 11-188 康沫狂, 贾虎生, 杨延清, 等. 新型系列准贝氏体钢j. 金属热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湖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咸宁医院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昆明市盘龙区汇承中学招聘教师(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合肥经济学院人才招聘72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漳州辖区分公司招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东菀市社卫中心招聘纳入岗位管理编制外7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湖北省红文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中国护手霜和护手乳液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福建武夷山市供销总公司招聘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振兴一乡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南许昌市建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13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居住物业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采购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英语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疑难病历讨论
- SF6设备带压封堵技术规范2023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冶金产业的应用-洞察阐释
- 三年级信息科技第28课《初识人工智能》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及课后习题
- 监理工程师借调合同协议书范本三方版5篇
- 培养“最好的我”新时代品质少年-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