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docx_第1页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docx_第2页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docx_第3页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docx_第4页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一、石塘古镇区域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石塘镇地处铅山县东南35公里的武夷山北麓。东邻英将乡,南接武夷山镇,西同紫溪乡相连,北与永平镇毗邻。总面积54平方公里。全境分为:东部高中山区 ,层峦叠嶂,森林茂密;中部低山丘陵区,梯田层层,油茶遍布;北部低山岗地区,地势平缓,阡陌纵横,形成了“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基本地貌特征。信江支流铅山河源出武夷山北坡的桐木关、分水关、温林关下,千曲百折流经石塘。石塘是一座千年古镇。相传五代时(907-960)镇北有方塘十口,名十塘,后谐音为石塘(铅山县志同治版)。南唐保太11年(953)置镇,距今有一千余年历史。石塘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733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5,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6,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8,平均年日照为1952小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二)经济发展状况据2009年统计,石塘古镇工农业总产值达 万元,国民生产总值为 万元,全镇总人口16000人,镇区人口7000余人(含外来人口),居民年均收入达到2700元。(三)基础设施现状古镇现有日供水1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有装机容量2000 门的程控电话,配置有 3.5 万千伏的变电站一座,有1所医院,有总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的贸易市场一个。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完成了古镇的镇区规划,新城区开发初具规模,镇区内有农家乐宾馆5家。镇内的环境卫生有了彻底的改善,完成了重点古建筑中英文标示牌的制作与悬挂,对古镇的旅游资料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收集,形成了古镇发展旅游的环镇区公路。上武高速公路将在2011年底竣工,届时将有石塘互通将石塘古镇贯穿全国各地。所有这些,都为古镇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四)旅游开发现状2006年以前,古镇还未开始旅游开发,旅游还未形成产业,旅游资源基本上闲置,旅游业处于原始的,自发的状态。2006年5月份以后,虽每年都要接待部分前来考察的游客,由于没有形成旅游业,吃、住、行、玩、娱、购未成体系,所以也没有产生较大的旅游产业,连接待人数和收入都未有统计资料。古镇开发存在以下问题:1、旅游开发招商力度小,成果不显著,来考察的多,真正投资开发的少,致使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景区景点建设不完善、不配套,整体接待能力弱;2、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水平低,现有的餐饮和住宿根本满足不了旅游业的需要,尤其是旅游景区景点道路急需恢复原貌。3、旅游开发缺少文化内涵,急需开发具有石塘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推出与景区景点相配套的特色文化娱乐活动;4、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整体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二、石塘古镇旅游开发swot分析(一)旅游开发条件和机遇石塘古镇发展旅游业有着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石塘镇及周边地区的gdp和人均gdp持续增长,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时间和货币在不断增长,居民用于旅游的消费支出比例不断增大,以及市民特别喜爱节假日休闲游。区位条件优良,距武夷山约50km,离三清山为60km,在石塘境内有新修建好的两条旅游环路这些线路及上武高速通车后,进出石塘十分方便,离上海仅4个小时的路程,城市化发展、人气的兴旺,投资力度的加大为石塘旅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古街的破坏很大,面临较重的撤迁任务。2、通街留不住人,休闲游览空间缺乏。3、古镇街道与周围建筑物不协调,缺乏与周围建筑的缓冲地带。4、缺乏一个游客问讯中心来明确来提高古镇的文化价值。5、对于文化类景点来说,导游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它关系到游客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古镇文化的认同。古镇明显缺乏高水平的导游讲解人员和导游册子。6、在旅游策划完成后,古镇应有一个管理规划,以实施强有力管理。7、古镇的恢复尚需付出艰辛的劳动,各类标识和附属设施,应当进行高水平制作。8、绿化规划能否实施,是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三、石塘古镇旅游资源分析及其评价(一)旅游资源分析石塘镇距县城东南40公里,相传五代时(907-960)镇北有方塘十口,名十塘,后谐音为石塘(铅山县志同治收版)。南唐保太11年(953)置镇,距今有一千余年历史。宋朝为屯田镇。明代曾称为石塘市。清属旌孝乡。民国中后期设石塘镇,是铅山县政府第二区署所在地。石塘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2003年7月,石塘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品重洛阳的纸业重镇铅山制置表街市一书中说:“石塘市,县(原县治永平镇)东南三十里。其地多宜于竹,水极清冽,纸货所出,商贾往来贩卖,以给天下之用。俗尚颇涉华糜。”“铅山惟纸利天下,。”从宋元以来,石塘因盛产毛竹而手工造纸不断兴起,到明代万历年间已发展成江南手工造纸中心和集散地和茶业的加工生产与集散地。纸茶工达五万余众。明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对铅山石塘的纸业做过专门的描述。其时铅山的纸槽几乎遍及全县乡村,仅石塘一地纸厂槽户不下五百,各槽帮工一二十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中国史大纲说到了铅山(手工造纸业)和上海的松江(棉纺织业)、苏杭(丝织业)、芜湖(浆染业)、景德镇(制瓷业)并称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是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地。生产加工的“连四纸”、“上关”、“毛边”、“贡川”、“京川”、“毛六”、“毛八”、“放西”等20余种纸质地优良,细软光滑,中外闻名。尤其是上关、京川、毛边,均属文房佳品,其纸质被冠为“品重洛阳”,京城御用奏本、四库全书用纸均产自石塘。旧铅山县志称:“纸商采办,重镇石塘,上关毛边,销往苏杭。”清人程鹏益作铅山竹枝词“未成荫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选之;煮罢锽锅眷野碓,方才盼到下槽时。双竿入水搅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掬手捞云云在手,一层波荡一层云。”说的就是石塘手工造纸的全过程。(2)、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馆石塘镇是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镇,这里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民居高大,街区整齐,坐落有致。呈“川”字形的三里长街,充分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老街区分为中街、港沿、坑背三条街道。中街和港沿是两条商业街,坑背街道一侧是明代修筑和开挖的官圳,渠水至今清澈见底,沿着坑背一条街从镇南街头流向镇北街尾。或偎依着屋角街沿或隐藏在店房底下穿堂而过。颇具“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除了三条主街道以外,高大的“封火墙”“马头墙”、“女儿墙”把街区分隔出52条弄堂,大弄套小弄,幽曲相通。有不少富户豪宅,大门气派宏伟,石雕美观精致,屋檐飞梁柱石的图案或镂雕或浮雕,高超、明快而又简洁。古镇现存有明清古建筑219处,都可用于旅游开发,重点古建筑有:“天和号”纸号: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建筑规模宏伟,结构严整,构思考究,占地约2000平方米。胜春纸号: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建筑内门窗及屋梁镂空雕刻精美,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赖家纸行: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前后共有四栋,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屋内门梁书“品重洛阳”四个大字。曾是新四军整编领导的办公场所和居住地,老一辈革命家黄道、饶守坤等曾在此住过。胜春别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整栋建筑“中西结合”结构,其三层大门,结构严整,国民党曾经在此地关押过革命战士。上下祝家花朝门: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花朝门雕刻精致美观,在江南罕见。王家纸号: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小葛仙殿:建于明朝,占地约300平方米,殿内古匾高悬,神像森列,雕刻形象生动、精美。东祝宗祠: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宗祠内有风雨亭一座,据江西师大教授考究,乃是江南造型中结构最精美的建筑。抚州会馆(中国铅山连四纸手工造纸技艺陈列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在清道光十三的重修,原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350平方米,2006年辟为陈列馆。传统连史纸及用其制作的各类纸质文化用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和科学研究价值,其手工制作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手工造纸技术发展至高峰时的“活化石”见证,具有相当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并且具有潜在的社会应用前景。据此,国务院于2006年5月将“铅山连史纸制作技艺”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祝氏宗祠:建于明朝,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门口有词牌对联为“远收鹅湖为北键,近列云顶作南屏”。在镇内还有不少宅院高大恢宏,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如阔板桥祝家,大禾基祝家,刘家弄刘家,港沿付家、坑背饶家上下宅院,这一些都是历史的遗存物,至今尚无造假,此外还有芝阳会馆、天后宫、松泰行、潘中和纸行、舒记行等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石塘街区。(3)红色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辉映石塘,是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观赏地,它也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战略要地,常年驻军这里。皖南事变后与“上饶集中营”同时成立的囚禁我新四军战士的监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第三大队”的“军士大队”就曾设在此镇的览月楼内(现为镇政府院内旧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塘是赣东北苏区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罗盛春”纸号大院内和坑背有的民宅朝门石条上还留下有当年红军的标语。著名的“新四军石塘整编”就在此地。当年,黄道、邵式平、张云逸、粟裕、饶守坤等革命先辈们都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在石塘区域内还有具开发价值的其它旅游资源:有“九龙盘顶”、道佛共处的云顶庵;有晨钟暮鼓、经声不断的普济寺;有槐水拍岸、香客不断的葛仙殿;有云雾缭绕、百鸟啁啾的紫荆观;有茂林修竹、颇负盛名的碧水寺;有拔地而起、直指云天、稼轩曾为其填过词的女成山;有“清流门前过,入寝要爬坡”的观星岭;还有辛稼轩最喜爱的瓢泉;稼轩别墅遗址五堡洲公馆。石塘古镇旅游商品资源旅游商品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出售给旅游者地方土特产和纪念品之类的商品,是旅游地创造经济效益的特种旅游资源。(1)石塘民俗文化石塘古镇旅游区内桥灯,每年正月十三是石塘的桥灯节,此外,石塘吊吊戏、串堂等民俗都具有相当的特色。(2)风味餐饮 对农家餐饮的开发至为重要,它不仅仅使游客感受到农家菜的风味,还能让游客从中体味到农家菜的文化,让游客留得下来,增加游客的消费支撑系列、如石塘灯盏菓,石塘米酒、石塘米粉、石塘年糕等小吃,都值得深度开发,同时在菜品、技艺上打出品牌,当然有的还得经过现代工艺加以改造、提高。这类产品的开发,有助于石塘餐饮娱乐业的大发展。(3)传统手工艺品 石塘草编、石塘竹编、石塘油纸伞都可开发为旅游商品,工艺品销售给游客。特别是石塘竹编工艺品和油纸伞,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产品远销国内外,竹编工艺品是工艺更考究、设计更新颖的手工艺品。四、石塘古镇旅游开发策划理念(一)古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策划背景: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是古镇当前工作的重点,因为随着镇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观念的不断变化,古镇传统民居已不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新建房屋越来越多,并与传统建筑格格不入,影响古镇的传统风貌,完整保留下来的传统街巷越来越小,越来越少,古镇的破坏较为严重,保护与发展的予盾日益尖锐。特别是随着世界地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石塘古镇的地域经济从清朝同治年间,进入了鼎盛时期,发达的水运,带来了石塘的繁荣和发展。清朝光绪年间,随着海运开禁,石塘逐步走向衰退。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塘的经济开始复苏,但在经济复苏的同时,由于缺乏规划,居民的保护意识淡薄,机器造纸业替代手工造纸,古镇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日益严重的破坏,古镇再也找不到一间完整纸槽,一套完整的造纸工具,更没有一整套完整的手工造纸工序,古建筑也逐渐被现代钢筋水泥吞噬,如果不从现在开始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古镇的纸业、古建筑在不久的将来,将彻底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2006年4月和10月,市委书记姚亚平同志来石塘视察指导工作,并作了重要指示,县委主要领导也相继到石塘召开现场办公会进行指导,新一届党政班子成立后,为了石塘古镇的发展,为了石塘人民的福祉,古镇的全体人民为了石塘的未来,为此,特做了古镇的规划设计和旅游策划。2、策划思路:建立古镇文化保护区石塘古镇以明清古建筑、手工造纸文化,红色旅游资源而闻名。本着“以保护求发展”的思路,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在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古镇的利用和发展,提高古镇的文化和经济水平。3、实施方案(1)建立古镇文化保护区 以三街、52弄、一水作为保护区的基本框架。即古镇一条街、52条弄(0.97平方公里)和怀溪河,可作为一个专门的古镇文化特色的风景区而设立。在功能上,石塘古镇作为游客聚集区,而以槐溪河(石塘河)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则是古镇古民居、村落和文化的主要保护地带。在区内,严禁建筑物受到破坏,村民新建房也必须保留古镇民居的结构和风格,并保证文化传统的可持续发展。(2)设置缓冲隔离带实施新城区建设与古镇分离的战略,以后石塘古镇新城区应在新建的“鸣山路、莲塘路、天和路”发展,古镇东部的古建筑区应控制起来,作为古镇重点保护区。设立古镇缓冲隔离带,缓冲带范围是:东至自然山体,西南至石塘河西侧,北至规划道路,面积为48公顷。在缓冲带隔离带应进行绿化,不允许在隔离带内搞工业和建高大永久性的建筑物,建设高度为8米,建筑的色彩应与古村青砖灰瓦的色调相和谐,建筑风格与古村风貌保持协调。以此使古镇有好视角空间和引景空间。缓冲隔离带建好后,新城区与古城区在视角空间上完全被分割开来,保护了古镇周边的环境。(3)加强环境保护和绿化为石塘古镇制定环境保护与绿化规划,使古镇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特别是使古镇不受现代城市化建设的破坏,已破坏了的,要恢复古镇人文环境。同时,使古镇及其外围地带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景区达到“四季有花香,四季有鲜果”的绿化效果,既实现绿化的观赏价值、风景园林价值,又实现绿化的经济价值。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改变单一的季相、色相,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向深入,既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又保护古镇文化,美化生态环境。改变目前石塘古镇绿化水平较低、绿化面积不大,缺乏成片成带的绿化群落,缺乏风景观赏树的局面,尽快恢复原生态。石塘古镇外围应栽种四季绿色的树木,并种植大量的水杉、槐树等速生树及银杏、樟树等树木,使常绿树林与阔叶林配搭和谐,在古镇内的门前庭院和空闲地应种植花草和果树,使四季有花香,有鲜果。通过以上理念,可保证古镇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并使石塘古镇的旅游业表现出持续的魅力。五、石塘古镇旅游产品策划根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色,以及对游客游览活动的空间组织原则,使石塘古镇形成古镇观光游览、古镇文化休闲以及民俗节庆活动等旅游产品。(一)古镇观光游览策划1、古镇观光产品古镇观光集中在三条古街52条弄、陈列馆、怀溪河一带。主要目标是建立起古镇观光游览组织系统,使现存的闲置的古镇古建筑和石塘河、陈列馆连为一体,从而古建筑、陈列馆等文化品位高的旅游资源,增加古镇旅游的空间层次和游客逗留时间,使游客能从中体味到纯正的古建筑文化、手工造纸文化、红色资源和生态旅游等。特别是要改变古镇现在单一的三条街和52条弄的格局,使其真正成为中国手工造纸之乡,江西历史文化名镇。从整个古镇目前的面貌和布局来看,石塘古镇三条古街和52条小弄堂恢复以往的青石板路面和鹅卵石路面;古镇古街上所有的电线杆全面撤除,改成埋地下管线;沿街面貌也要复旧,如路灯可用灯笼装饰,所有铺面的门用木板,不能用卷帘门,墙上的瓷砖要全部除掉,可用灰砖、土墙、木墙,街上招贴一律用布帘或木制匾额,店铺商号名字能复旧的尽量复旧,如用“天和号”、“赖家行”等,夜晚恢复打更。总之,使街上行走的游客能真正体会到置身于明清一条街中。将怀溪河打造成水上游览乐园。2、古镇游览组织系统以现在的三条街为中轴线,通过石塘街、马弄、陈家弄、港沿街、潘家弄与公路相通,通过赖家弄、坑背街、八英线公路和陈列馆,游客也可从任一巷子进入古镇和陈列馆、在古镇的原码头进入石塘河参与漂流等水上项目的游玩。南边经石塘街可直接进入文化休闲区,必须说明的是,三街52条弄,全为步行道,机动车不能进入。(二)节庆活动策划古镇民俗内容丰富,特别是石塘桥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石塘人看来,桥灯能祛病除邪,兴旺发财。长期以来,石塘桥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舞龙、烧龙的仪式和程式,观赏性、参与性强、趣味性强,有节庆、喜庆气氛。每年的正月十三,石塘人民都要举行桥灯的活动。因此应以“石塘桥灯”作为石塘古镇旅游节庆活动的重点。 (三)古镇文化休闲区策划古镇的文化休闲区位于古镇的南部,处在古镇新区内,其风格是传统园林与现代风格的广场相辉映,充分展示古镇的文化风情,挖掘古镇的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文化休闲之所,并达到文化教育和启迪的功用。在古镇的休闲广场,以古镇的手工造纸文化研究开发为龙头,将手工造纸的杰出人物以雕塑形式汇聚一区,并与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合为一体,在草坪塑以雕塑,充分展示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同时在休闲广场以文化墙的形式讲述石塘手工纸的发展历程和手工纸的制作过程,引手工纸的爱好者来考察、度假。古镇新开发的商业街,则以古镇特色的商品和以浓厚的古镇风情吸引会议游客和华东地区的游客,具有高级宾馆和餐饮娱乐的功能。六、石塘古镇的市场分析1、产品特色与客源市场定位古镇的旅游产品特色定位在古镇明清建筑文化和手工造纸文化以及红色资源及古镇的民俗文化的观光、休闲游,所有的产品开发与设计都围绕着这一特色展开,以保证其产品特色在江南区域中的唯一性。客源市场定位在华东六省一市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2、营销战略(1)与江西省和上饶市旅游局联系,将石塘古镇列入江四省的旅游地促销计划之中,并将其作为新的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向海内外促销。(2)逐步在华东地区设立办事处,或与各地旅行社联系、合作,将石塘古镇列入其向当地人促销的旅游线路内。(3)与有关的媒介联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宣传促销。(4)与港澳台及东南亚的旅游批发商联系,将石塘古镇列入其促销计划中。并与这些地区的媒介进行合作。(5)通过因特网络进行促销。(6)增加促销投入经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投入。(7)充分挖掘客源市场,这是石塘古镇旅游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石塘古镇给周边城市市民的旅游形象应是一个有特色的、服务管理水平高、消费水平不高的文化休闲地。因此与文化界和媒介的密切联系是古镇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捷径。七、石塘古镇市场促销战略(一)营销组合战略1、 产品现状目前石塘古镇旅游开发刚刚起步,推出的旅游产品十分单薄,还谈不上产品组合。主要客源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类型,根据调查和前面的客源市场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石塘古镇的旅游资源的潜力优势不在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文物古迹是目前最受到旅游者欢迎的旅游产品。但是,对石塘古镇来说,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的古镇形象对于石塘古镇发挥人文旅游资源的优势是十分必要的。石塘古镇民俗及手工造纸文化和明清古建筑就其开发综合潜力来说,在江南和全国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值得指出的是,在江西省乃至华东各省推出的旅游产品中,目前发现类似的产品很少,石塘古镇如将这一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无疑是抢占了制高点。对于石塘古镇有利的一点是,石塘古镇旅游业刚刚起步,可塑性强,只要石塘镇政府在一开始就对旅游服务质量严抓不放,就有可能树立一个良好的旅游形象,对游客产生吸引力。2、石塘古镇旅游产品结构的规划(1)旅游产品结构根据石塘古镇旅游产品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对石塘古镇旅游产品的结构作如下规划:石塘古镇旅游形象定位:建设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有相当影响的手工造纸之乡和明清古建筑旅游胜地。形象宣传口号: “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手工造纸业之乡”。 石塘古镇旅游产品特色定位:古镇文化观光及休闲旅游目的地石塘古镇旅游品牌产品:古镇观光游、古镇文化休闲游、古镇桥灯节。石塘古镇旅游重要产品:四季花香瓜果之旅、会馆文化游、手工造纸文化游。石塘古镇旅游配套产品:青少年教育基地游、品瓜果绿色食品体验游、古镇民俗揽胜之旅。(2)旅游产品组合一个区域的旅游产品内涵所具有的广度、长度与深度构成了该区域旅游产品的组合。在组合内,旅游产品可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一个又一个的组合产品,形成市场卖点。石塘的旅游产品设计应将古镇观光、古镇的民俗文化,古镇的手工艺品;重点推出石塘桥灯节及水上乐园游。值得提出的是,石塘古镇现有旅游产品的完善和新产品的开发离不开对古镇按总体策划对缓冲隔离带、观光游览区、文化休闲区、水上休闲区等几个区域进行相应的改造和恢复。3、旅游产品组合设计旅游产品组合是由区域内所有可提供给游客的产品线路和产品项目组成。旅游产品组合及旅游线路设计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第一是完整性,要求旅游活动内容丰富,齐全,形成一次完整的旅游经历;第二是针对性,即针对目标客源市场旅游者的需求特征,组合旅游产品;第三是多样性,即针对目标客源市场旅游者的需求差异,可随时组合成任何一种类型的旅游产品;第四是优惠性,即组合连线,批量购买,产品的价格相对低廉。(1)对石塘古镇旅游产品价格结构的建议 产品结构的优化是追求收入最大化、提高市场份额、加深石塘古镇旅游产品及产品形象的区域旅游定价目标实现的前提,石塘古镇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应对定价策略给予政策性指导,具体为:饭店等接待设施(含农家乐),由于出租率低,建议采用低价策略吸引游客,可以提高接待人次数,提高设施利用率,特别是吸引成都游客周末来休闲娱乐。大众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如观石塘桥灯、串堂、吊吊戏等有利于扩大古镇的知名度,价格不宜过高,以保证吸引足够的游客,作为石塘古镇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旅游区要注意处理好进入价格和二次消费的关系。原则上,进入价格即相关门票价格不宜过高,要以较低的进入价格来吸引和鼓励游客二次消费。(2)促销方案定期组织上饶市、全国各地的旅游刊物记者、生活杂志记者、报刊的旅游栏目记者和文化栏目记者、电视旅游专栏记者进行实地考察,通过间接的广告形式扩大石塘古镇的影响。组织艺术、文化风俗采风团,以艺术、文化形式进行宣传促销。 可以举办一次全国性或世界性的有关手工造纸历史文化的学术会议,以提高石塘古镇的学术、文化上的档次,提高其在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与旅游局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旅游局向全国各地促销时,进入其促销网络,特别是旅游局在邀请这些地区的旅游公司进行考察和访问时,将石塘列入目的地之一。邀请铅山籍著名的演员陈红来古镇拍摄影片及电视剧。石塘古镇需要印制各类宣传材料,用于招商引资和旅游促销,(所需宣传材料如下): 石塘古镇宣传画册 对石塘古镇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区位条件、投资环境、民俗风俗和古镇古建筑民居、红色资源等文化作全面介绍,并对引资项目、投入产出等作全面分析。石塘古镇导游图 每年印1万份。单页游览介绍 每年印1万份。石塘古镇导游手册 每年印5千份。包括餐饮、购物、娱乐指南等内容。专用促销的材料:与电视台合作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