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皮英语教学法.doc_第1页
三皮英语教学法.doc_第2页
三皮英语教学法.doc_第3页
三皮英语教学法.doc_第4页
三皮英语教学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皮英语教学法摘要:为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双方思想与情感的沟通,让学生开心有效地学好英语,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经历,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独创了 三皮英语教学法。首先,作者认为,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成功,便大胆提出了第一皮-厚着脸皮,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心理障碍,通过各种方式大胆进行语言实践;其次,针对英语作为语言的学习特点,作者提出了第二皮-磨破嘴皮,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口语交际、朗读、模仿和背诵;最后,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第三皮即硬着头皮;并指出,这三皮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关键词:厚着脸皮 磨破嘴皮 硬着头皮 abstract: in order to awaken chinese students subject-consciousness in english learning , conduct them to take active part in the teachers teaching process,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and mak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happily and efficiently , the author shifts his educational ideology and concepts boldly in his teaching and thus creates sanpi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n accordance with years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his own . firstly,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mong students have seriously interfered their success in english learning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irst pi-to be shameless, that is ,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overcome their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hrough brave language practice in a variety of ways ;secondly, based on the english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s a languag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econd pi -to be talkative,that is, stud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ir daily oral communication , loud reading ,imitation and recitation ;last but not least,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get into the sound habits of english learn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hird pi- to be perseverant . meanwhil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hree pis are closely interlinked ,complementary and indispensable to one another. key words:shameless;talkative;perseverant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以教材为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创造性等个性特征,教学活动主要围绕语言形式展开,教师往往注重从教材中挖掘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点,并通过分析、讲解、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课内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听老师唱独角戏,并没完没了地记笔记,课后的主要任务则是死记硬背词语用法、句型结构、语法规则等并做大量练习;教师讲解知识点时也故意放慢速度,反复重复,结果每堂课只有几个好学生有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有的学生一周下来连一次语言实践的机会都没有;课堂上,教师几乎占用了全部时空,成了主角,而学生成了配角,必恭必敬,小心翼翼地去接受一切,甚至许多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只会做题不会活用英语直到现在,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以学生为本,但不少课堂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这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关注!否则,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和心理主动、和谐发展,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一句空话!这里固然有应试指挥棒的原因,我们暂不去讨论,但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双方思想与情感的沟通,让学生开心有效地学好英语却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挑战意义的重大课题。以下我就根据英语学习和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三皮教学法,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所谓三皮,即厚着脸皮、磨破嘴皮、硬着头皮,三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鼓励学生厚着脸皮,努力克服一切不利于自己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通过各种方式大胆进行语言实践。实践证明,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已严重干扰了他们的成功:有的学生一周下来连一次上课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有的学生担心自己基础差,渐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从不敢问老师问题;有的学生误认为表现是出风头、不谦虚等等。为此,我大胆提出了第一皮-厚着脸皮,告诉学生要努力克服一切不利于自己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善于创造自己的环境,让学生明白任何语言的获得都是厚着脸皮实践的结果。1引导学生善于创造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尤其要教会学生发展陪练,大胆交流。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善于创造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在课堂内外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交流,大胆实践,并从错误中不断改进学习,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正如胡文仲教授所说学习英语无捷径。要想学好英语只有大量实践,多听多读多说多写。不要被商业广告所误导。 就拿口语来说,由于有限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英语交流的机会以及学校和社会对于应试的过分重视,教师在课堂内外很少与学生用英语交流;学生也不注重培养说英语的习惯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应主动接近学生,坚持说英语,鼓励每个学生都应积极承担起说英语的义务,创造一个更生动的语言环境,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哑巴英语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内外说英语以检验应用和扩展所学知识。而厚着脸皮的提出就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并迎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尝试和改进。为了使学生能进行经常的、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我们应教会学生厚着脸皮 发展陪练,创造自己的环境,大胆交流,可以鼓励他们发展老师、同学、朋友、父母、外国人当陪练。如不少学生经常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就可以练习英语口语;在课间和课堂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在家可以和父母(懂英语者)尽量用英语交流;周末可以参加英语角与外国人交流;给老师写请假条可以用英语;给同学留言打电话可以用英语;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笔友通信等等。当然,用英语交流时,鼓励他们最好找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实在不行,找年龄、水平相仿的人也能达到目的,因为这样可以共享谈话内容,避免了文化背景与知识水平差异带来的交流困难。2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认清正确与流利的关系。遗憾的是,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学生为了保全暂时的面子,失去了许多与老师和他人交流的宝贵机会,有的总是处于等待老师提供学习机会和指望他人为自己创造学习机会的被动学习状态,究其原因就是怕犯错误。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learn from mistakes),让他们明白语言学习是一个过程,倘若现在不出尽洋相,将来必定会出更多的洋相,这样下去势必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反过来说,正因为容易犯错就越需要多实践,实践得越多,错误就会越少,错误越少,就越想实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只有真正让学生提高了这方面的认识,彻底消除思想包袱,主动大胆实践,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学得轻松而开心。厚着脸皮就是鼓励学生学英语要无法无天,要有天不怕地不怕的思想,大胆交流,大胆犯错。如前苏联语言学家巴乌利.阿里斯德能流利地15种外语靠的就是脸皮厚,他曾说我只要学会了一百个单词,就利用这种语言讲话。一个怕讲错的人永远也讲不了流利的外语。也许有人认为交流时正确第一,流利第二,其实只有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大量实践,学生才能最后达到正确与流利的平衡,而不偏废任何一方。为此我们应鼓励他们,除非严重影响交流,错误一般不必纠正,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热情。d.h.布朗曾把两者比喻为河水与河岸之间的关系,即我们应该像让河水通畅流动那样让学生毫无顾忌地、流畅地表达思想;同时也应像保护加固河岸那样训练学生的发音、书写、语法与话语结构,使其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因此,我认为两者是有阶段性的。胡壮麟教授说过,既要珍惜课堂教学和老师指导的学习机会,也要抓住习得英语的机会,后者指学会自己主动听广播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读书报读小说,与操英语者用口语和书面语交流。杰斯帕森说得则更形象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入到水里去,并感受到得其所哉;这样,他最后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了。事实证明,一旦让学生认识到现在在交流过程中犯的错误,仅仅是英语学习中具有积极意义的语言偏差,是他们在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是逐步接近目标语(英语)的过程,他们就会通过多听多读的交流获得更多的英语输入,通过多说多写多译获得更多有关自己英语程度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3从口语入手,打开学生开心学英语的真正缺口。纵观当今世界,英语口语能力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社会交际的基本能力之一,有人甚至提出口语表达能力是人的第二仪表(the second appearance of one person),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首先为学生积极创造外语环境,设法培养学生对说英语的兴趣,让他们看到自己在英语学习中不断取得的进步,知道自己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克服缺点,取得新的进步,进一步坚定他们的自信心。为了创造班级英语口语交流的环境,可以从入学起就将一周中的某一天定为英语口语日。刚开始,学生可能不愿开口,不敢开口,我们可以先从几个口语较好能力强的学生入手,再带动一批扩大战果,一开始即使是一两句也予以鼓励,并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深入班级与他们交流。有时上课不便谈的内容,课后交流效果会更好,同时还能更真实地向学生传播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国家的文化、社交礼仪、饮食习惯、社会常识,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等等,而我们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如有一次我问一位学生王老师在哪儿,他竟按照中国式英语说成mr wang has just passed away(pass away译为暴卒),我立刻给他纠正。我觉得,经过一两年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除了周三(英语日)外,也主动和我或其他同学用英语交流,形成了wherever and whenever you are ,englishis always with you. 的氛围,只要一见到我,学生会有意识地说英语,即使在办公室、走廊甚至厕所。我还利用午饭为学生分汤的时候逼学生讲一句最拿手的英语才能分到汤。渐渐地我成了暗示的信号,看到我,学生在心理上就接受一次英语的暗示。正如心理学指出:当人的心理接到暗示后,思维与行为便产生与暗示一致的倾向。有一次我和学生去昆山丹桂圆春游恰好是周三,我确定了english all the way的主题,大家在丹桂圆看到了许多英文就现学现用,当天几乎成了英语的海洋!也许是习惯成自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学生现在还自发成立了三皮小组,规定每人每天至少讲6到8句英语,有的还签定口语协议发展自己的口语陪练等等。只要我一进教室或见到我,不少学生就欢呼:english来了,三皮先生来了或开心来了。也许是因为他们从一次次口语交流中获得了无尽的快乐,真正尝到了英语的魅力和幽默。有时,一批批同学甚至排着队和我交流。特别是刚下课,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围住我,我连喝水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失去这种来之不易的机会。对于暂时脸皮实在无法厚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在回家或上学的路上自言自语,将自己所想、所学、所看用英语大声讲出来或采用其它一些适合于他们练习口语的方法,久而久之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当然,对于极少数性格内向或特殊的学生,撬开他们的嘴巴,走进他们的心灵有时十分艰难。为此,我们可以 见缝插针,每周定一两个重点目标,坚持不懈想方设法做工作。如针对怕出错而守口如瓶的学生我提出了口语里面没有错误。的口号。我永远忘不了上学期的一件事,当时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这时有两位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突然大大方方地出现在我面前要和我说英语,更令我惊讶的是,他们用英语说,老师,今天我们给您带来了一件特别的礼物。说完,向门外招招手,进来的竟然是一位平时性格极其内向,从不敢发言提问和讲英语的女生,她也要来和我用英语谈谈她感兴趣的电影,我当时又惊又喜!所以,我觉得要真正使学生学有所成,就必须从口语入手打开一个真正的缺口,否则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学生学习还有什么兴趣!厚着脸皮就是积极鼓励学生将英语语言实践融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去,最大限度地运用英语去交流,真正彻底根除我国中学生学英语尊口难开哑巴英语的通病! 4充分施展表扬的魅力,关注每一位学生。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时刻同样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尊重。我有一个公式叫做1=50(意为全班有五十人,作为教师,我认为第一名和第五十名的同学潜力是相同的,我要努力使第五十名的同学也能达到第一名,并鼓励学生一和五十的转换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努力。),为实现这一公式,我就一次次大张旗鼓地表扬和激励学生,让他们时刻有成就感,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我经常鼓励他们,只要他们有一丁点进步都要大力表扬。例如,班上有一位学生因自己成绩差,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言,有一次小测试他得了满分,我便在班级大张旗鼓表扬他,课后找他谈话,鼓励他努力学习,后来他的成绩进步得很快,学习英语更加有信心,他竟也频频举手回答问题。如果说我的教学中有一点成绩的话,就在于我善于公开地大肆渲染地想尽办法表扬学生。因为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青少年群体,尤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和创造力的产生。有时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我从不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或训斥,有时反而在情感上认同并鼓励学生的这种创造性,从而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认同和赞美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长期以往,学生的脸皮当然会越来越厚!5激励学生大胆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也许有人认为课堂就应该一直是安静的,但我并不太喜欢,我觉得有时喧闹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并不是违反纪律的那一种)。为此,我们应激励学生厚着脸皮积极参与老师的课堂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并让他们明白课堂听课的重大意义,告诉他们课堂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的好坏。听一节课有时比做几十道习题作用还要大,如果能认真听讲,并随着老师的讲解很快进入角色,不但可以将所学知识学得更扎实,还可以为课后省下许多宝贵时间,使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掌握、深化所学知识,永远走在别人前面。在听课过程中让学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大胆参与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举手发言,上台板书,参与表演等,并通过眼、耳、口、手、脑等感官积极深刻体验与老师、同学或书本之间的交流互动带来的愉悦。遗憾的是,我国的不少中学生由于胆子太小,回答问题时缺乏自信,声音很小等等,由于脸皮不厚,而痛失了许多课堂实践的机会。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多数时间内,大多数教师喜欢学生规规矩矩,上课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不让学生体验,特别是以英语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过多地强调语法、词汇、句型结构等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个体情感、体验、领悟、想像等心理过程,甚至认为学生听课时发出的动作、声音或情感体现是违纪行为。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更应关心他们是否获得了体验,关心他们体验到了什么以及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等等。这样,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马克思曾指出,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也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稍纵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 因此体验应是一种强调知识与学生互动联系的过程,也是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或学生与学生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众所周知,学习语言必须要有语言交际的亲身体验。如婴儿习得母语就是从要吃要喝这些实际生活需要开始,逐步习得母语的功能和结构规律的。6以民主的课堂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听课兴趣。当然,学生的厚着脸皮,除了靠老师适时适当的鼓励,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的体验,获得成功喜悦的满足外,我们还必须以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保护学生的听课兴趣,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石。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坏跟任课老师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后进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在课内外真诚和蔼地关心每个学生,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彻底打破师道尊严这一影响师生情感的屏障,使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不少学生在语文作文写作中曾多次提到了我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同学并不是所谓的尖子生或女生,而是一些平时性格内向成绩平平的男生!事实证明,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有心理安全感,还能让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这种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发展都具有潜在的、深刻的导向作用。毫无疑问,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更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真正在课堂上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机会,消除紧张心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如西方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我曾有这样的体会,上课时恰当适时的微笑或幽默,甚至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共鸣,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惟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真正做到厚着脸皮创造条件!7引导学生多提问,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和疑难。善于提问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能厚着脸皮多提问,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提问能促使学生思考,而思考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智力的核心,只有让学生认真地思考了,提问了,他们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学习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厚着脸皮多提问,甚至敢于反问而提出创造性的想法。我有一句口头禅叫作不要让我闲着,鼓励学生利用一切资源为自己所用多问问题。渐渐地,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好问的习惯。只要我一进教室,他们就会有问不完的问题,有相当一批学生整天像蜜蜂一样一有空就盯住我,也许是因为他们已接受了我的说法:一个学生如果总没有问题就可能是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我甚至这样鼓励学生提问:大家同样都交了学费,你要想办法体现每天的价值,你不问别人问了,你就吃亏,而且造成了老师的免费资源浪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目前,我国教育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激励学生厚着脸皮多提问无疑是一剂良方。我们要使学生突破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要激励他们厚着脸皮提问并勇于付诸实践,从这一点来说,厚着脸皮提问可以释放学生的创造力,而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重要目标。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差异时,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的学生,他的教育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永远胆怯。这是很有道理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记得有一位学生曾经有意问过我谚语以进为退的翻译,当时我对自己的翻译不太满意,后来那位学生告诉我她在报刊上看到的译文to be a frog to become a prince,这对我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这个打击换来的却是该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情感的满足,而且我也有所收获。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鼓励学生厚着脸皮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也许有些老师担心学生课堂上提问多了,课堂纪律难于驾驭,毕竟一个班级一般有四、五十人,我却不赞同,况且英语是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学科,尤其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真实的交际互动提问,现代教学法也认为,问题的数量、质量和类别已被认为是课堂交互模式的重要参数,通过厚着脸皮提问,学生就能在应用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当然也包括课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追求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问者理应是学生。但客观事实恰恰相反,教师一直是提出问题的主角,有时即使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很高,但学生回答的大多属判断、回忆、模仿等问题,学生总是要按教师的提问来学习,而不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学习,有想法也不敢说,语言只能是单向流动,我觉得,这种错位现象现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要讲究策略,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为他们厚着脸皮提问创造氛围。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8引导学生向他人学习,学会合作。厚着脸皮还包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向他人学习。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短处,向别人学习,使自己有明确的改进方向,其中合作学习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这种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互帮互助。现在不少课堂也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教师却不敢真正放开让学生讨论,惟恐时间不够,有时学生讨论才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教师就叫停,自己讲授起来。反思目前的教学实践,我们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几乎没有多向型的互动方式。甚至不少人还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视为消极因素或破坏力量。不少人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关系,故只重视师生交往,不重视生生交往,认为学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识,主要是取决于与教师的互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里的让学生厚着脸皮向他人学习除了向同学还包括向老师、朋友、家长、社会等方方面面。要学生做到厚着脸皮向他人学习,我们还应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如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讨论问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记录、如何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等。事实证明,厚着脸皮向他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所教班级一位学生曾在学习日记中写到我的英语基础一直不太好,虽然同桌是英语课代表,我们也一直相处的很好,但在学习上我一直忽视了这种宝贵的人力资源,听了老师的提醒我茅塞顿开9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目标,积极参加各种英语活动和竞赛。谈到鼓励学生厚着脸皮参加各种英语活动和竞赛,目的就是为了使他们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不少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不好与他们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敢追求更高目标不无关系。只有让学生厚着脸皮大胆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才能使他们高效率地学习,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英语的潜力,正如张正东教授指出可以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大家富起来 。现在提供给学生的英语活动和竞赛机会一般比较多。如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厚着脸皮系列口语活动之一英语才艺展示(english talent show)深受学生喜爱,即每节上课前或下课前3分钟为学生表演时间,要求学生自愿报名,并在课代表处登记预约,可以一个人单独表演也可以两人或多人一起表演,表演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课本剧表演、哑剧表演、英语演讲、诗歌朗诵、多元文化展示、英语歌曲、小故事、猜谜、游戏、辩论、英语主题班会、新闻报道、模仿秀、脱口秀(学生可以有准备有主题,也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边谈边确定主题或由学生任意说几个词让表演者天马行空编一个故事)等。表演过以后可提出2-3个问题,然后我与学生代表讨论从语音、表情、内容、形式等方面综合评议打分,作为本学期的口语成绩依据之一,对于表演突出的还让他们到我所教的另一个班去展示,学生表现很积极,很投入,热情很高。虽然可能会出不少语法错误,但在展示中他们在努力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让学生感到时时处在英语氛围之中,同时也能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再如,我开展的又一厚着脸皮系列书面活动之一,即让学生每周完成一次课外作业(当然是与课本紧密相关的),可以是导游词、广告、调查、菜谱制作、手工制作、名人介绍、外国节日介绍等,学生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还增强了动手动脑创新实践能力。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时,都十分开心,又能尝试到成功的滋味,如此以往,他们的脸皮岂能不越来越厚?!1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对学生立体化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与活动的主要场合,但我认为,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是很难做到的。无论教师怎样精心设计,学生怎样努力配合,没有课前课后的密切配合,都很难实现这一愿望。因此学习外语,仅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很不够的,还需要内外相配合,增加实践机会。如果把语言当成一门课,或一门知识来教,不把它从课堂中心跳出来,创出一条课内与课外结合的路子,学生很难真正学好英语,更谈不上做实事,享受英语的乐趣。为了保持对学生第一皮教学的延续性,我还把三皮英语学习义务咨询热线(不仅对本班学生开通而且对外校甚至外省市学生开通,数年来本人对此一直乐此不疲)延伸到家中,构筑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每周在规定时间段(每周一至周五晚七点至八点,节假日除外)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向我咨询有关英语学习方法、语法、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进行口语交流。令人欣慰的是,每天晚上我都能接到好几个学生的电话,尤其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自信、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交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效果十分明显!经过多次交流后有的学生甚至由内向型性格向中向型性格转变!对于极个别英语学习心理有严重障碍的学生,我还通过互联网进行咨询和指导,为了使其他学生也能享受到我的免费资源,我还搞了个三皮英语学习法义务辅导网站(http:/),目前点击率已达数万人次,因为这样可以使目前脸皮实在不够厚的学生也能与我交流,同时突破了课本中心,使学生接触了许多活的课本,找到了更广阔,更生动的课堂,并突破了教师中心,使教师的作用无处不在。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本人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组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营造怎样的课堂氛围,建立何种类型的师生关系,甚至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等等对学生厚着脸皮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我甚至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为了学好英语,请你厚着脸皮吧!因为你的脸皮的厚薄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成绩的好坏! 二引导学生磨破嘴皮,重视平时口语交际、朗读、模仿和背诵。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语言学习皆有共性,针对此特点,我向学生提出了第二皮-磨破嘴皮。即除了平时的口语交流外,主要引导学生重视朗读、模仿和背诵。正如有人指出的,学英语要用嘴努力,从嘴突破。1使学生认清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朗读和背诵一直被中国人公认为学习语文的最传统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读单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音。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地识记-朗读中,视觉准确捕捉单词的能力,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指挥调控能力等,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朗读和背诵不仅有益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巩固所学词汇、句型和语法,还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加强记忆力、培养语感及促进智力的发展。试想一想,假如让学生每天能背一篇30词左右的英语材料,一年下来就是10000多词的材料,日积月累坚持下去必大有收获。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在上世纪初教中学英语时,不但选用霍桑的奇异书原版作教材,而且严格要求熟读课文。他教过的学生巴淑(1981)回忆说早晨一起,学生们就在屋外,树下,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不用思索就跑到嘴里来了。 朱光潜先生自己对此说得更为精辟:我觉得初学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作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精读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散文作品或诗歌,把他们读透背熟,真正消化成自己的精神营养,这样就会培养成敏锐的语言感。(1979)就拿朗读来说,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使课文内容理解更加形象化,自然而然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从此意义而言,我觉得现在有的教师罚学生抄很多遍课文不如罚学生认真读几遍课文,对那种罚抄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作法简直是摧残人性而且毫无效果!2引导学生多模仿录音磁带。鉴于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特点,我们应引导学生朗读时多模仿录音磁带跟读,现在的录音磁带一般都是由英美人士配音,发音很纯正,但模仿的语速开始不宜过快,内容以短小成段成篇的口语体叙述材料为好,因为这些录音材料在语音语调上有各种类型的变化,为此要有意识地反复跟读,使口齿灵活,适应英语的发音习惯,发音熟练以后,跟读速度可逐步提高。有研究表明,一个学生只要能连续跟读模仿十段标准录音,其发音、语音语调和节奏就能出现质的飞跃,同时对提高听力也大有好处。当然,模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鼓励学生坚持长期模仿。胡壮麟教授指出:模仿英美人的语音语调,但不必一味追求洋腔洋调,重点应放在发音正确,吐字清楚,表达自然,大胆张口,有时不免背诵,以至自说自话;再说说英语语音的问题吧,我们中国人不需要钻牛角尖,一定追求发音象一个native(本地人),只要我们的发音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误解,其实就可以了。模仿练习时,我鼓励学生在一皮的基础上克服害羞和自卑心理,要大声模仿,清清楚楚,口形要到位,不能扭扭捏捏,并要随时都准备纠正自己说不好的单词、短语等,有了这种意识,在模仿时学生就不会觉得单调、枯燥,才能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模仿,这种模仿才是真正的模仿,才能达到模仿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突破自身心理围墙,注意自我语言环境的改造,敢于开口,不怕嘲笑,不怕丢脸,树立为说好一句地道的英语而磨破嘴皮的决心。 对于任何一种语言, 语音是基础。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不少学生不重视模仿, 教师也关注太少,甚至认为英语学习只要能够阅读和懂语法就行了, 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害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 人具有天生的习得语言的能力 , 因而人只要置身于某种语言环境中 , 就能在较短时间形成语言能力 , 理想的外语环境是促进学生习得外语的必要条件,而我们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条件,如复读机、mp3、dvd、电视英语讲座等,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英语影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语环境, 提供标准地道的语言输入, 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 模仿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就能更好地进行口语交流。 3. 激发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尽情体验朗读的魅力和背诵的方法,我和学生想尽了各种办法,如唱读(背)法,即鼓励学生将朗读(背诵)内容用自己熟悉或喜爱的歌曲或乐曲节奏读(背)出或边伴奏边朗读(背诵);还有首字母背诵法、谐音法、关键词背诵法、主题句背诵法、尝试背诵法、抄默背诵法、结队子背诵法、分解背诵法、画图背诵法、循环背诵法、录音式背诵法(学生自己将背的内容录下来边吃饭或边刷牙边听书)等等,同时告诉学生朗读(背诵)时一定要有情感,声音要抑扬顿挫,可配合手势或眼、头、脸等等。除了个人自由朗读,条件许可也可以让学生与同学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读、领读、指挥读、唱双簧读(一人读一人做动作)等。朗读和背诵的内容可来自课本也可来自课外,如短小散文、小故事、场景对话、演讲稿、书信、诗歌、歌词、经典名句等。一句话,只要有益于朗读或背诵,使学生能开心投入,可以不择手段!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对我们进行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学很有借鉴意义。我们除了启发学生懂得朗读和背诵的具体技巧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启发学生学习掌握朗读和背诵的技能。除了平时课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外,课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对话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的训练,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积极性。三激励学生硬着头皮,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对中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养成良好的习惯十分重要,既要坚持灵活地学即随时随地地学,还要坚持持久地学即深入地学广泛地学,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坚定信念,不受外界影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些学生总指望学习英语有捷径可走,老想找捷径速成,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定下心来打一场持久战。为此,我提出了第三皮即硬着头皮,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就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决心与信心,锲而不舍,否则就会功亏一篑。除了上面提到的第一皮和第二皮,我们应建议学生每周坚持一定量的听、说、读、写、译、翻词典、记单词等海陆空式立体化的语言轰炸,学会学习,因为只有大量的输入才可能有大量输出。对此,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设想(即六个一,学生应人人有一本适合自己水平的英文读物、一本词典、一本语法书、一部收录机、一本词汇手册和一本写作便笺。):1坚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阅读(在此指默读)在英语学习各项技能中占有的重要的地位。阅读是吸收语言材料的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样的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不仅read for information.还要达到read for pleasure.,尤其是对于我国中学生来说,在现有国情下,它是我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或娱乐的最基本途径。许国璋教授曾经说过首先我们是在中国而不是在美国。第二,我们的老师是中国人。第三,我们的学生是中国人。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要选择一个学习方法。只有通过读,你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当然,最丰富的知识来源是世界名著。然而,紧紧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读适合于自己看的英语报刊和杂志或通过多媒体进行网上阅读,如英语辅导报、21世纪英文报、英语沙龙等,对于水平更高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看外国文学名著的英文简写本,如简.爱傲慢与偏见天方夜谈等等。只有这样,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所谓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言学习十分注重积累内化,而阅读不能不说是最好的积累。阅读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以提高阅读速度、增加英美国家社会文化常识、了解信息和扩大词汇量为主要目的,遇到不认识的词尽量不要查词典。同时,提醒他们还要克服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如指字阅读、有声阅读、心读、摆头、回视、眼停过频等。当然如果能每周开设一至二节阅读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使他们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那就更好!但现实情况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特别是升学),学校要做到这一点似乎很难。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阅读目标及做好阅读笔记。笔记内容可以包括:读报时间、报纸期数、出版日期、文章题目、文章内容简介、作者观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和有用句型、自己的感想等等。作为当代的英语教师,我们自己也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仅仅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练习册、甚至自己阅读时也逐字逐句在读,或是根本就不懂得这种技巧,那我们怎么能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重视阅读中的文化现象,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文化得以交流、传播的载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真实性、实用性,同时,也避免了汉语式英语的产生。2坚持听,拓展一切听力渠道。要提高学生听懂英语的能力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告诉学生所选听力材料不能太难,但是要有一定挑战性,使自己听后能觉得学到了一定的东西,听的内容最好是自己感兴趣的,以便能激发自己去探索与获取信息,现在公开出版的磁带一般还配有文字材料。如果有vcd则更好,因为这样不但可以提供声音,还可以提供说话人所在的场景,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广播(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 r i 、bbc、voa特别英语等)和电视节目(cctv-9英语频道),则为他们提供了真实的听力材料。当然,课堂上或课后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有目的的交流也是真实宝贵的听力材料。对喜欢听歌曲的同学来说,听英语歌曲也不失为训练听力的一种很好的办法。总之,我们应激发学生拓展一切听力渠道和内容,包括因特网上英语聊天、和外国人在英语角聊天、看英语电影、听英语讲座等等。可以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精听一般每周一次为宜,以做听力练习为主,并有固定时间,泛听可以安排在起床时或刷牙洗脸时,也可在临睡觉前或上学、放学途中。 处处留心皆学问,当今媒体繁多为我们的听力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我们应鼓励学生强迫自己养成一种习惯,即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在干什么,一听到英语马上注意去听,不管能否听懂总要去听。今天听懂几个词,明天再听懂几个词,后天可能就能听懂一个句子,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听力必定大有提高。我坚信只要我们能教育学生利用好第二课堂,增加学生接触鲜活英语的机会,多听英语磁带、英语歌曲、英语广播、英语演讲,看原版电影、英语学习片, 参加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沙龙等,学生就能体会到日常交际中英语学习的无限乐趣。3重视写作的积累,克服母语干扰。写作对中学生来说,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中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训练,在用英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其表达方式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按照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或思维方式强行组成词句,致使在写作中错误百出,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式英语而被母语是英语的人认为是有缺陷的甚至是不合规范英语或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为此,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携带,有好的想法或词句就写下来,也可以摘抄或进行提纲式写作,写时不一定要完整,可以是即兴而作也可以是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式的自由写作或适当模仿写作,不少名人大家都是从模仿起步的,写时也可以定时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并告诉学生,只要能长期坚持,对积累常用英语表达方式,克服母语干扰,训练英语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如果学生对写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老师搞好写作训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立情绪,英语写作就会半途而废,达不到预期目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重要性的教育。4随时翻阅适合自己水平的语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