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专题.doc_第1页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专题.doc_第2页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专题.doc_第3页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专题.doc_第4页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整治研究岭市清河区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专题之一之一 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整治潜力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整治潜力 分析评价研究分析评价研究 (初稿) 铁铁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 二二 o 一二年六月一二年六月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i 目录目录 前前 言言 1 1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3 3 一、自然条件3 二、社会经济现状4 三、土地利用现状5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6 6 一、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涵6 二、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容6 三、潜力功能区划分7 第三章第三章 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9 9 一、清河区农用地资源现状9 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9 三、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目标10 第四章第四章 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1212 一、宜农土地现状分析12 二、宜农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12 第五章第五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1616 一、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16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16 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17 四、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潜力19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ii 第六章第六章 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2020 一、采矿用地现状分析20 二、采矿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20 第七章第七章 专题研究成果专题研究成果 2323 一、文本成果23 二、图件成果23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 前前 言言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是深 化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地区长远发展的大 事。在新的形势下,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 展有着重大战略性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整治必然从增加耕地面积的单目标 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多目标方向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土地整治潜力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也是科学编制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及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需 要。为此,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0162号)提出要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规划编制重点,做好补充调查,全面分析 测算土地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 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其节约土地的规模和范围等。 为此,针对铁岭市清河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的专题 研究。土地整治潜力分析评价将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和国土 资源大调查成果,根据需要做好补充调查工作,结合土地资源承载潜力研 究分区、农用地分等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农业 资源分区系统及全国生态分区等已有成果,科学划分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 区。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2 全面评价全区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土地 综合整治和农用地整理等土地整治潜力,重点分析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规 模、质量、条件及空间分布,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及节约土地的规模,明确广 东省土地整治潜力规模、质量、条件和空间分布,为编制辽宁省铁岭市清 河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3 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条件一、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铁岭市清河区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距铁岭市政府所在地银州区 43 公 里。铁路与京哈线相通,公路与 102 国道相连,开草线东西贯穿境内,交通 便利、四通八达,隶属铁岭市管辖。区辖一镇两乡和两个街道、52 个行政村、 30 个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 480.37 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 124 03441242609,北纬 422714423757。全区被开原市和西丰县环 绕。东与开原市八棵树镇搭界,西与开原市城郊乡相接,南与开原市松山 乡为邻,北与西丰县接壤。 (二)气候 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 多雨,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干湿季节分明。全区年均温度 6 ,7 月最热, 1 月最冷。年平均降雨量 692.3 毫米,降雨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全年光 照 25502700 小时,无霜期 140160 天。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适宜多种 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 (三)地形地貌 清河区依山傍水,处于东部低山丘陵和西部辽河平原。区域特点是东 西长,南北窄,呈船型地貌。东部为长白山余脉之丘陵山地,山区林地面积 较大,西部为清河寇河冲积平原,平原地势平坦,东西部面积比例为 3:1。 概括为:“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4 (四)土壤类型 东部低山丘陵为黄棕沙壤;西部平原属淹育型水稻土。全区属中性土 壤。土质较肥沃。 二、社会经济现状二、社会经济现状 (一)农业 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北绿”为龙头,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特征,以 形成农业产业化链条为根本出发点,形成了葡萄、奶牛、制种、肉牛和绿色 食品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清河宏福肉类加 工有限公司、铁岭川顺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森林覆盖率达 49%。 (二)工业 工业在清河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建成了铁岭清河工业园区,尚 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园区等工业园区正在筹建中。目前已经形成冶金、 酿造、建材、食品加工、化工、冷饮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形成墨尼啤酒、特 种钢、李飞胶、系列绿色饮品、冷饮、服装、久固防水剂、林蛙油高级饮品八 大产品为主的工业格局。骨干支柱企业有北绿集团和清河特钢有限责任公 司,其中北绿集团是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51 强之一。工业企业 发展较快,现有 350 户,其中规模企业 21 家。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 13.81 亿元。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现已达到 3084 户。民营经济总量 不断增加,民营企业总产值实现 17.6 亿元,民营工业总产值实现 10.8 亿元。 (三)旅游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5 2006 年 11 月,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 aaaa 级国家旅游景区。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于 2000 年 5 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 成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经营,已经形成了长蟒锁骨、青龙吐水为代表的 自然景观;以东北第一卧佛、永安寺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高空索道、滑雪 场为代表的惊险刺激的娱乐设施;以云松大酒店、绿色广场为代表的风情 各异的度假场所;以玉器、金铂画为代表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纪念品;以地 下电厂、墨尼啤酒生产线为代表的工业观光旅游和以葡萄、草莓和树莓基 地为代表的农业生态旅游;以石家满族民俗村为代表的休闲浪漫的民俗风 情游。2005 年旅游总收入达 3.51 亿元。清河旅游区已形成了集观光、旅游、 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三、土地利用现状三、土地利用现状 2011 年,铁岭市清河区土地总面积为 480.37 平方公里,占地类型主要 分为八个大类,其中耕地面积为 1621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33.75%;园地面积为 431 公顷,站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0.90%;林地面积为 2334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48.59%,占比重最大;草地面积为 234 公 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0.49%;城镇村及工矿地面积为 2797 公顷,占全 区土地总面积的 5.8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 84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 0.1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 4865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0.13%;其他土地面积为 70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0.15%。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6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土地整治潜力调查 一、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涵一、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涵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是指充分利用准备工作阶段所收集资料,当所收集 资料经整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而补充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等 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确定各调查单元各类待整 治土地资源总量及新增耕地系数。补充调查一般应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特 殊情况下可采用典型调查方式。全面调查以全部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典型 调查选择具代表性的行政村开展。 二、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容二、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内容 1、农用地整理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与数据分析,了解各村闲 散地,待开发园地、牧草地,待复垦设施农用地,待填埋坑塘水面总量,及 现状农村道路占耕地比例、农田水利用地占耕地比例、田坎系数等。同时 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用地整理的行政村,测算以上各类农用地整 理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 2、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通过有关 分析,汇总可开发的沼泽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滩涂、湖泊水面、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7 河流水面等。选取若干典型,调查未利用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及是否适宜开发、可开发为耕地 的面积与系数。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开发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工作。 3、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状况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统计数据与有关规划分析,确定各乡镇的特 色村、规划中心村、规划迁并村规模与布局;通过图件分析确定各行政村待 整理零散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等内容。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 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村庄,测算建设用地腾退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 地系数; 4、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收集独立工矿运营状况等有关资料,依据各乡镇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按图斑对工矿地进行筛选分析,确定待复垦废 弃土地。选取若干典型,调查废弃土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 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是否适宜复垦、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 与系数,以及可复垦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复垦土地 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 三、潜力功能区划分三、潜力功能区划分 依照区域城乡空间发展态势、重要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历史文化村 镇保护及地形坡度、是否已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等内容,划定土地整治潜力 功能分区,明确土地整治工作可开展范围及不同功能分区内土地整治工作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8 的重点方向。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9 第三章第三章 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一、清河区农用地资源现状一、清河区农用地资源现状 清河区地处辽宁省东北部,距铁岭市政府所在地银州区 43 公里,全境 地貌呈西部平原,东部低山的分布,地势较缓。全区耕地总面积为 15366.19 公顷,耕地面积中平地占 38.98%,梯田和坡地面积占 61.02%。 清河区耕地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东部少,水田多分布于排灌条件好、 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带及半山区河谷地带,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杨木林子乡, 多为高产稳产田。旱地主要分布在半山区和山区,灌溉条件差、土壤肥力 低,作物产量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多为中低产田。此类耕地是土地整理的 主要对象。 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 (一)新增耕地潜力分级和新增耕地率的确定 耕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对现有集中 连片的耕地区域,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 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农用地整 理新增耕地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降低田坎系数、并通过填沟、整理零 星地物和利用废弃闲散地等增加耕地面积;二是通过调整田间道路、林网 配套、沟渠改造等增加耕地面积;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比例,使部分园地、林 地和坑塘水面等改造成耕地,以增加耕地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通过对清河区各村耕地内其他地类与耕地的比重测算,得每个村各个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0 坡度期间的新增耕地系数,比重一般在 3%-6%,与历年来土地整理项目新 增耕地率 3%-4% 基本吻合。新增耕地系数从低到高共分为 4 个潜力级, 分别对应不同的新增耕地地类比重。 (二)新增耕地潜力测算 利用各乡镇确定的新增耕地率,结合农用地整理潜力测算公式,得出 清河区新增耕地面积,考虑到土地整理的新增耕地系数高,实现难度较大, 本规划中取各乡镇最低新增耕地系数作为新增耕地率。本轮规划农用地整 理重点在张相镇、杨木林子乡、聂家满族自治乡,所以不考虑红旗街道和 向阳街道。 1 () n ii i ss 其中 i=1,n;其中 n 为某镇村的个数 s s 乡镇新增耕地面积s 某村新增耕地率 i 某村待整理区面积 i s 乡镇新增耕地系数 乡镇待整理区总面积s 三、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目标三、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目标 从清河区农用地的分布来看,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来自田埂、沟渠及农 村道路等非耕地的整理。综合各乡镇土地整理典型项目区的调查和新增耕 地潜力的测算,规划期间,清河区待整理农用地面积确定为 9431.26 公顷,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1 新增耕地面积 351.15 公顷,其中,2010-2015 年完成整理 4840 公顷,新增 耕地 180.26 公顷;2015-2020 年完成整理 4591.26 公顷,新增耕地 170.89 公顷。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2 第四章第四章 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后备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一、宜农土地现状分析一、宜农土地现状分析 清河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主要是荒草地、裸地、沙地、内陆滩涂等未 利用地,成片分布于半山区和山区。未利用地面积为 524.98 公顷,五个乡 镇均有零星分布。 二、宜农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二、宜农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充分利用清河区域地形图、土壤 普查资料和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和图件、农业气候资料以及各种 区划资料,采用间接经验评价法,遵循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 宜农土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确定理论开发潜力。 宜农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单项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是否适合开发 为耕地或者其他农用地。 1评价范围和单元 对区域内的全部未利用进行评价,将每个图斑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评价因子选择 参评因子主要有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和肥力、耕作半径、水利灌 溉条件,并参考现状、分布及周边环境。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3 表表 1 宜宜农农土地开土地开发发参参评评因子因子 评评价指价指标标宜宜农农 自然坡度25 土层厚度 50cm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15% 地下水位1m 温度条件温度和积温条件能满足作物生长要求 水分条件年降水量400mm 依据宜农土地开发适宜程度,将其细化为适宜等,以此反映评价单元 的客观自然属性和利用价值。 一等适宜:土地在利用上高度适宜,限制因素较少,经济效益好,能持 续利用。该类主要是极缓坡(小于 6)的耕地。 二等适宜:土地在利用上中度适宜,有一定限制,经济效益一般,利用 不当会引起土地退化。该类主要是缓坡(6-15)的耕地。 三等适宜:土地在利用上勉强适宜,受到较大限制,经济效益差,容易 引起土地退化。该类主要是陡坡(15-25)的耕地。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4 表表 2 宜宜农农土地开土地开发评发评价等价等级级 宜宜农农等等 评评价指价指标标 一等适宜一等适宜二等适宜二等适宜三等适宜三等适宜 自然坡度66-1525 土层厚度75-100cm50-75cm 50cm 土壤质地壤质偏粘、偏沙粘土、沙土 土壤肥力高中低 地下水位2m1.5m1m 温度条件能满足作为生长能满足作为生长能满足作为生长 水分条件有稳定保证有一般保证保证率低 海 拔2000m2000-2200m2200m 耕作半径1km1-2km2km 3评价结果 清河区土地开发的主要对象为荒草地、裸地、内陆滩涂和沙地,潜力 相对较大。通过采取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对适宜开发利用的地块,通过 土地平整与改造、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田间道路、营造防护林等 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逐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耕地质量。 开发地块选择首先以是否宜耕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同时考虑坡度、有 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等综合确定。坡度 15 度以下,周边 有水源供给的地块优先纳入土地开发范围。 开发地块选择还应充分考虑周边农用地情况,待开发地块最好能处于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5 耕地集中区,开发成高等别耕地,能够形成连片耕地并纳入基本农田进行 永久保护。 通过开发适宜性评价,并辅助 gis 空间分析,确定全区适宜开发的荒 草地面积 100.51 公顷,其中一等适宜 41.81 公顷,二等适宜 27.16 公顷,三 等适宜 31.64 公顷。 4理论潜力 清河区宜农土地开发理论潜力为 100.51 公顷,开发对象为荒草地。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6 第五章第五章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一、农村居民点用地一、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现状 清河区村庄用地 1868 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1685 公顷, 乡镇工业企业用地面积为 183 公顷,按全区 1.9 万户农村居民计算,平均 每户占用村庄用地 906 平方米,平均每户 3.3 人,平均每人占地面积 274 平方米。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二、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 随着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点面积将呈逐年减少趋势。农 村居民点减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过程中占用 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而减少的面积。 表表 3 居民点用地分居民点用地分类类与与规规划建划建设设用地指用地指标标表表 允允许许采用的采用的规规划指划指标标 现现状人均建状人均建设设用用 地水平(地水平(m2/人)人) 指指标级别标级别规规划人均建划人均建设设用地指用地指标标( (m2/人)人) 允允许调许调整幅度整幅度 ( (m2/人)人) 50.160 50 60.180 应增 520 50.160 50.160 60.180 可增 015 60.180 60.180 80.1100 可增 010 60.180 80.110080.1100 100.1120 可增、减 010 80.1100 100.1120 100.1120 可减 015 100.1120 120.1150 120.1150 可减 020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7 150 120.1150应减至 150 以内 2011 年清河区居民点用地为 1685 公顷,农村人口为 61514 人,人均 用地面积为 274 平方米/人。对照上表,属指标级别,规划人均建设用地 指标 120.1-105.0 平方米/人。按允许调整范围应减至 150.0 平方米/人,规 划期清河区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允许调整 幅度的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进行调整,最终确定清河区 2015 农村居民点人 均建设用地标准为 150.0 平方米/人,2020 年为 140.0 平方米/人,结合人口 预测结果可得清河区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如下表。 表表 4 清河区清河区农农村居民点用地村居民点用地规规模模 年份年份农农村人口(人)村人口(人)人均建人均建设设用地(平方米)用地(平方米)用地用地规规模(公模(公顷顷) ) 201561711150925.67 202061958140867.41 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一)潜力来源与可行性分析 1. 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来源主要有两种: (1)由于人均用地面积过大,存在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问题,如果降低人 均用地水平可以腾退出大量用地。 (2)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规划期内农村人口将大量拥入城镇,其原 有的居民点将有很大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如果加以整理可以置换大量土 地。 2. 测算指标和参照值 清河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潜力测算采用人均居民点用地指标。参照值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8 依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三级、四级和五级 上限值。 表表 5 村村镇镇人均建人均建设设用地指用地指标标分分级级 级别一二三四五 人均建设用 地指标(m2/ 人) 50 60 60 80 80 100 100 120 120 150 资料来源: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93) 3. 测算的方法 通过比较清河区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与村镇规划标准中规定的人 均建设用地三级、四级和五级上限值,计算出清河区农村人均居民点的集 约用地情况。用 2010 年农村居民点的面积现状减去村镇规划标准中规 定人均用地标准与 2010 年乡村人口数的乘积作为各年农村居民点集约用 地的潜力。测算公式如下: 00 qbss ii 式中:si表示不同参照标准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潜力;s0表示 201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面积;bi表示 i 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上限, i=3、4、5;q0表示 2010 年乡村人口数。 4. 潜力预测 清河区 2010 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 1685 公顷。按照 2010 年的人 口统计数据,清河区农村人口 6.15 万人,人均村庄土地面积 274 平方米。 按照清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 年清河区农村总人口 6.20 万人,农村 人均居住用地 140 平米计算,清河区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达 818 公顷。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19 四、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四、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规模化生产与经营是必选的路径,小农业 生产方式需要彻底改变,原有的基础设施也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有些原有 的生产设施也逐渐被淘汰,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可以对此类不用或低效使 用的设施用地进行整理。经过对全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图进行 gis 分 析,对比全区土地利用第二次调查数据,全区除居民点用地以外其他农村 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为 100 公顷左右。 铁岭市清河区域土地整治研究专题之一 20 第六章第六章 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土地复垦潜力调查分析评价 从理论来讲,清河区土地复垦对象主要为废弃用地,其主要来源为废 弃的采矿用地等。 一、采矿用地现状分析一、采矿用地现状分析 全区现有采矿用地 35.32 公顷,现状布局较为分散。其中,主要分布在 红旗街道和杨木林子乡,张相镇有零散分布。 表表 6 清河区采清河区采矿矿用地用地现现状状 单位:公顷 红红旗街道旗街道向阳街道向阳街道张张相相镇镇杨杨木林子木林子乡乡聂聂家家满满族自治族自治乡乡 采矿用地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