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文言文阅读1、(0910东莞市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14题(15分)贾奉雉,平凉人。才名冠世,而试辄不售。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姓郎,风格飘洒,谈言微中。因邀俱归,出课艺就正。郎读之,不甚称许,曰:“足下文,小试取第一则有余,大场取榜尾亦不足。”贾曰:“奈何?”郎曰:“天下事,仰而跂之则难,俯而就之甚易,此何须鄙人言哉!”遂指一二人、一二篇以为标准,大率贾所鄙弃而不屑道者。贾笑曰:“学者立言,贵乎不朽,即味列八珍,当使天下不以为泰耳。如此猎取功名,虽登台阁,犹为贱也。”郎曰:“不然。文章虽美,贱则弗传。君将抱卷以终也则已;不然,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贾终默然不应。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又三年,场期将近,郎忽至,相见甚欢。出拟题七使贾作文。越日,索文而阅,不以为可,又令复作;作已,又訾之。贾戏于落卷中,集其葛茸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示之。郎喜曰:“得之矣!”因使熟记,坚嘱勿忘。贾笑曰:“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郎坐案头,强令自诵一遍;因使袒背,以笔写符而去,曰:“只此已足,可以束阁群书矣。”验其符,濯之不下,深入肌理。入场七题无一遗者。回思诸作,茫不记忆,惟戏缀之文,历历在心。然把笔终以为羞;欲少窜易,而颠倒苦思,更不能复易一字。日已西坠,直录而出。郎候之已久,问:“何暮也?”贾以实告,即求拭符;视之已漫灭矣。回忆场中文,浑如隔世,大奇之,遂约明日过其寓。贾曰:“诺。”郎去,贾复取文自阅,大非本怀,怏怏自失,不复访郎。榜发,竟中经魁。复阅旧稿,汗透重衣,自言曰:“此文一出,何以见天下士矣!”正惭怍间,郎忽至曰:“求中即中矣,何其闷也?”曰:“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郎曰:“此论亦高,但恐不能耳。若果能,仆引见一人,长生可得,并千载之名,亦不足恋,况傥来之富贵乎!”贾悦,留与共宿,曰:“容某思之。”天明,谓郎曰:“吾志决矣!”不告妻子,飘然遂去。 选自(聊斋志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才名冠世,而试辄不售 售:考取b因邀俱归,出课艺就正 就正:请求指正c只此已足,可以束阁群书矣 束:结束d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 适:刚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a越日,索文而阅 以笔写符而去b学者立言,贵乎不朽, 况傥来之富贵乎!c因邀俱归,出课艺就正 恐不能因阅君文,另换一副眼睛肺肠也d君将抱卷以终也则已 此文一出,何以见天下士矣!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平凉才子贾奉雉,才名冠世,但是屡试不中,他百思不得其解。郎生为他指点迷津,但贾奉雉不愿苟且猎取功名。b. 贾奉雉科场失意,在郎生的指点与帮助下,熟读、背诵了一些拼凑连缀的拙劣文章入场应试,结果高中。c. 贾奉雉再读自己考场中的试卷,羞愧得汗流浃背,觉得无颜再见妻儿,于是飘然遂去,遁迹山林。d本文通过贾奉雉科考之事,讽刺了那些不辨文章优劣的科场考官,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大率贾所鄙弃而不屑道者(3分)(2)大奇之,遂约明日过其寓。(3分)答案:1c(束,捆)2a(a.连词,表承接 ; b.介词,相当于“于”/疑问语气词 ; c.连词,于是/连词,因为 ; d.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凭,凭借)3c(原文是“真无颜出见同人”。“同人”是志趣相同的人,不是妻儿)4.(1)大抵(大多)都是贾奉雉最看不起而不屑一提的。(“大率 ”1分,“不屑道”1分,文意1分)(2)贾奉雉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于是约郎生第二天到他家里。(“奇”为意动用法,1分,“明日”1分,“过”1分,译成“到”“拜访”“探望”均可。)参考译文:贾奉雉,是甘肃平凉人。他的才名冠绝一时,但是科举考试却总是不能考取。有一天,他在道上遇见一位秀才,自称姓郎,风度很潇洒,言谈委婉,切中事理。贾奉雉就邀他一起回到家里,拿出自己的八股文习作向他请教。郎生读完后,不很赞许,说道:“您的文章,参加府、县及学政的考试得个第一名肯定有余,然而乡试或会试考场想取个榜尾恐怕也不够格。”贾奉雉说:“那怎么办呢?”郎生说:“天下之事,仰着头踮起脚去高攀倒很难办到;而低下头去俯就却容易得多,这些道理还用得着我来说吗!”于是指出了一两个人和他们的一两篇文章作为标准,大多都是贾奉雉最看不起而不屑一提的。贾奉雉听完后,笑着说:“学者作的文章,贵在能历久不朽,即使把它列入八珍美味之中,也应当使天下人不认为过分才是。像你所说的这两个人,用那样低劣的文章来猎取功名,虽然登上显贵的台阁高位,他们仍然是低贱的。”郎生说:“并非这样。有的人文章虽然写得好,但是由于他的地位低贱却不能流传。您要想死抱着自己的卷子一直到老那就罢了;否则,连那些主考官们,都是靠这等劣质货色爬上去的,恐怕不会因为看了你的好文章,就会另外换上一副眼睛和肝肺肠子的。”贾奉雉最终默然不应。这一年乡试的时候,贾奉雉赶考又落榜了。他心情郁闷很不得志,就拿出以前郎生所指出的那一两个人的文章来勉强阅读。可是还没读完,就先昏昏欲睡,心里疑惑,拿不定主意是不是按郎生说的办。又过了三年,乡试的日期将近,郎生忽然来到,两人相见非常高兴。郎生于是拿出自己所拟好的七篇八股文的题目,让贾奉雉来作。过了一天,他就索要文章来看,认为写得不行,再让贾奉雉重作;作完了再看,又说不好。贾奉雉便开玩笑地把以往自己参加乡试未中的卷子找出来,将里面那些芜杂冗长、空洞浮泛难以见人的词句集中起来,胡乱拼凑成文,等郎生来了又让他看。郎生一看高兴地说:“这一回可以了!”就让他熟记,一再叮嘱不要忘了。贾奉雉笑着说:“和您实说吧:这些东西都不是我心里想写的,转眼就忘了,即便受责打,也不可能再记起它了。”郎生坐在书桌旁边,硬逼着贾奉雉朗诵了一遍;又叫他脱去上衣露出脊背,用笔在上面写上了一道符,临走出门时说:“仅有这些就足够了,可以把其它的书都束之高阁了。”贾奉雉检查了一下自己背上的符,想洗也洗不掉,已经渗透到皮肉里面了。贾奉雉进了乡试考场中,一看发下来的试卷题目,郎秀才所拟的七道题一道也没漏下。回想自己以前几次所作的文章,心中一片茫然,怎么也记不起来了。惟有那篇开玩笑拼凑的文章,仍历历在心。但他手握毛笔,始终感到写那样的文章太丢人;想稍作一下更改,但反复苦想,竟然不能改换一字。太阳偏西了,贾奉雉只得按着记忆照直抄录下来交卷出场。郎生等候他已经很久了,见面就问道:“怎么回来得这样晚?”贾奉雉如实相告,并立即求他擦去自己脊背上的符;可是脱衣一看,符已经消失了。再回忆考场中的作文,竟如隔世的事情一样没了印象,贾奉雉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于是约郎生第二天到他家里。郎生走了以后,贾奉雉拿出那七篇文稿自己阅读,大非本意,怏怏不乐。过了不久,乡试榜张了出来,贾奉雉竟然考中了第一名。他又最新阅读那七篇旧文稿,真是一读一身汗,读到最后,好几层衣服全湿透了。他自言自语地说:“这样的文章一公布出来,怎么有脸去见天下的读书人呢!”正在羞愧难当之际,郎生忽然来到,说:“你希望考中就中了,怎么还这样闷闷不乐呢?”贾奉雉说:“我刚才在想,这是用金盆玉碗盛狗屎,真无脸再出去见读书人。我将要离家隐居到山林之中,与尘世永绝了。”郎生说:“这样做也确实很高明,只是怕你办不到。果真能行的话,我就能为你引见一个人,可以学得长生不老,连同千年的盛名,也都不值得留恋了,何况是无意得来的富贵呢!”贾奉雉听了很高兴,便留下他和自己同宿,说:“容我再想想这事。”到了天明,贾奉雉对郎生说:“我的主意已经定了!”他也不告诉老婆孩子一声,竟飘然离家出走了。2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0910广州七区高一下期末联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8分)(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大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贾生屡以己才不见用而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置门下,甚幸爱 幸:器重b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 惑:糊涂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 略:占据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 见:通“现”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例句: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a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c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3对乙文引用“苻坚得王猛于草庐”这一事例的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赞扬王猛有才识且有气量,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明主并为其效力。b赞扬苻坚眼光独到且很有魄力,善于发现和任用王猛这样的人才。c说明只有那些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全部斥退那些嫉妒人才的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4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3分,6分。)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答案:1. d 见:被。2.b 例句与b项均是“连接”之义。b项出自郦道元的三峡(见初二语文教材)“属引凄异”译作“(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而例句中“属文”则是连句成文的意思。a通“嘱”,嘱咐。c种,类。d通“嘱”,劝酒。3.c 见乙文中“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一句。4【断句和翻译】(1)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中间可断可不断。(2)各位老先生从此都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 这正是不善于在困穷不得志的逆境中生存的表现。(甲)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出头,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从此都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乙)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则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则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于万一,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贾谊屡屡因为自己不被任用而悲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正是不善于在困穷不得志的逆境中生存的表现。自己的谋略一次不被采用,又何以见得最终都不再用呢?不懂得默默地自处逆境,来等待时势的变化,却要自我伤害到这种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的毛病,因此不是那种明智通达、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摒弃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一人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是为了让做君主的知道,如果得到了象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正直、落落寡合的操守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沮丧,抑郁成疾,不能重新振作起来;而象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3、(0910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1分)张仪诳楚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章击之。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悼念死者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 绝:超过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 来:使到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3分)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c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d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却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5断句和翻译。(9分)(1)用“/”为下面文段断句。(3分)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3分) 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3分) 答案:1 d(a诚:如果;b吊:表示哀痛;c绝:断绝)2 a主谓之间(b做;是 c才;竟然d因为;凭借)3 a(b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齐王c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韩国、魏国的做法d前一句说的是张仪,后一句符合要求。判断此类型题要看准主体对象)4 c(孟子不认为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5(1)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是之谓大丈夫”(3分,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2)为您考虑,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修好而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3分,“阴”1分,“阳”1分,句子大意1分)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3分,“因”1分,“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介词结构1分,句子大意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以我之见,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您算计,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珪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楚国听说了,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孟轲论之曰:有人说:“张仪、公孙衍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使各国恐惧,安居时又能使兵火息灭。”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4、(0910海南中学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15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覆盖周密无际 际:边际 b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令c连辟公府不就 辟:召d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求:请求2下列句子中,“因”的词性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b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c相如因持璧却立d因泣下霑衿3在下列句式中选择与“游于三辅” 相同的一项:(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c求人可使报秦者d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4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舍相如广成传舍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单于愈益欲降之d妙尽璇机之正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答案:1 c 2a 3b 4b 5.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译文: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雅”1分,“特征”1分,大意1分)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译文:皇帝让(他,或“张衡”)进入宫廷,(在)自己身边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引”1分,状语后置1分,大意1分)5、(0910石家庄市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25分)张衡传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衡少善属文 属:写作。b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拟:打算。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平日。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去:离开。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b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d伺者因此觉知 因厚赂单于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单于壮其节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c衡因上疏陈事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毕礼而归之4下列各项中的两个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果地震陇西 求使可报秦者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师不必贤于弟子d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非我也兵也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敢;这些都能表现张衡“才高于世”。b张衡“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说明他具有不慕荣利、超尘拔俗的高洁品格。c思玄赋的由来,再现张衡心思缜密、小心谨慎;出任河间相进与奸党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其致理”则表现他政绩卓然。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以记叙为主,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绝少使用形容词,这就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译文:(2)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译文:答案:1b(拟:比照,模拟)2c(而,连词,表转折a连词,虽然;连词,即使 b代词;助词,取独 d介词,凭借; 连词,趁机)3a(意动 b名作动,名词作状语c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d形容词动用,使动用法)4a (a省略句、介宾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b宾语前置 c介宾结构后置 d判断句)5d(“这不能充分突出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不当)6(1) 永元年间,(张衡)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去(或“没有”)就任。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举、不行、就、逾侈各1分,句意1分,共5分。)(2) (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而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发生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虽、而、方面、验之以事各1分,句意1分,共5分)6、(0910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9分,每小题3分)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乂,大驾次于城东。乂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 (晋书忠义传,选入时有删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时人许以远致 许:赞许。 b.大行受大名 受:接受。 c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惮:畏惧。 d.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 寻:不久。2、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时虽不从,朝廷惮焉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a. b. c. d.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颙、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被罢官后,朝廷为了北征,又恢复了他的官爵,足见嵇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射而死,使皇帝深为悲伤、感动。死后授太尉,谥忠穆,享用太牢祭祀,得到了应有的报偿。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5分)译文: (2)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5分)译文: 答案:1、b(受,授予)2、c(均表现嵇绍善于鉴别人才,有知人之明,故有的项不选)3、b(“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错,“朝廷惮焉”一句,应解释为“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4、(10分)(1)贾谧请求(恳求)与嵇绍交好(交友、结交),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阿谀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交于绍”、“距”“及”“比”各 1分,句子通顺1分)(2)公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邺城向司马颖认罪,嵇绍等人都被罢官,免为平民。(“诣”、 “废黜”“咸”“见”各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武帝下诏书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嵇绍刚到洛阳,有人告诉王戎说:“昨日在人群中曾见到嵇绍,看他气宇轩昂,恰如野鹤立在鸡群中。”王戎说:“你还未见过他父亲呢。”尚书左仆射裴頠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同嵇绍的侄儿嵇含相互交好,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后转任豫章郡内史,因母亲去世,未到任。元康初年(291),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受宠爱的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兼任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文武”这些谥号,显扬死者的功德,“灵厉”这些谥号,标志着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不久嵇绍被征召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直驱京都,借以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帝王车驾驻扎城东。司马乂向属众宣告说:“今日西征,希望谁作都督呢?”军中将士都说:“希望嵇侍中尽力在前面引导,我们虽死犹生。”于是授予嵇绍使持节、平西将军。继而司马乂被俘,嵇绍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邺城向司马颖认罪,嵇绍等人均被罢官,免为平民。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恢复了他的爵位。嵇绍因天子蒙受风尘,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元帝司马睿为左丞相时,承袭前制,认为嵇绍死节之事关系重大,而追赠之礼与功勋德操不合,又上表请求追赠太尉,用太牢礼祭祀。等到他即位为帝,赐谥号为忠穆,又用太牢礼祭祀。7、(0910牡丹江一中高一下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不逊必侮上 侮:轻慢b. 陛下即爱厚之 即:如果c.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路过d. 在人之右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乡使听客之言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余各以功次坐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c. 人为徐生上书曰 为武置酒设乐d. 乡使听客之言 乃使其从者衣褐3. 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徐福从霍氏奢侈,必行逆道,料到其必然自取灭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就多次上书,希望皇上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b. 皇上不采纳徐福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被诛灭。霍氏亡后,徐福并未得到嘉奖,等到有人上书后,他才得到了皇上的一点奖赏。 c. 曲突徙薪的故事讲了有一个主人不听到访客人的意见,没有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终至发生了火灾,后来论功宴请,却只请为救火而焦头烂额的人,没请提宝贵意见的人。 d. 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奖赏徐福,尊重有先见之明的人。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译:(2)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译:答案:1. c【过:拜访】2.c【a的/代词;b. 按/因为;c. 替、给;d. 乡使:假使/让】3.c【后来有请,“主人乃寤而请之”】4. (1)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为、徙、不、且各1分,意思通顺1分)(2)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唯、贵、策、右各1分,意思通顺1分)【附翻译】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3387:2025 E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 Data templates for objects used in the life cycle of assets
- 线路板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交通运输行业数据集建设实施方案
- 高效管理:二人合资开设健身房的详细合同
- 离婚后双方人寿保险权益分割及责任转移协议
- 离婚协议书欠条范本:赡养费支付与债务偿还
-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财产分割及债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指南
- 离婚协议中婚内财产约定与婚后财产归属协议
- 惠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全球石油工程市场趋势及未来发展展望
- 《早读是需要激情的!》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质量月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生猪订购合同书范本3篇
- 2025年妇产科学科宫颈癌筛查常见问题考试答案及解析
- 培训部数据安全事项课件
- 保安部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软件人员外包合同
- 老年综合征与护理试题及答案
- 3.2《参与民主生活》教案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研发投入工时管理办法
- 道路升降柱安装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