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与近代英国共和主义.pdf_第1页
弥尔顿与近代英国共和主义.pdf_第2页
弥尔顿与近代英国共和主义.pdf_第3页
弥尔顿与近代英国共和主义.pdf_第4页
弥尔顿与近代英国共和主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陈伟,男,政治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弥尔顿与近代英国共和主义 陈 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关键词:弥尔顿;自由;最高议事会;共和主义 摘 要:约翰弥尔顿是英国内战时期十分重要的共和主义思想家。他反对暴君,为处死国王声 辩;主张在英国建立共和制;还提议设立永不休会的最高议事会作为主权的代表者,辅以地方自治, 以建设和平、安全、繁荣的自由共和国。弥尔顿抛弃了古典的混合政体理想,却并未附和 “ 公民人文 主义”的德行话语;他持有坚定的共和理想,但考虑实际问题时,亦重视后果的权衡;他的自由观, 有别于新罗马作家的政治自由概念。弥尔顿的共和主义,兼顾 “ 智慧”与 “ 同意” ,融古典与现代于 一体,属于一种修正了的共和方案。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约翰弥尔顿常以史诗 失乐园为人们知 晓。在国内学界,弥尔顿更多地为文学研究者提 起;他关于 “ 出版自由”的讨论,也常被新闻研 究者论及;在政治学界,弥尔顿却长期被忽略。 与霍布斯、洛克相比,弥尔顿看来只是政治思想 史上的一个 “ 小人物” 。然而,弥尔顿实为英国 内战时期共和主义作家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并 且,他的共和主义思想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堪 称一种独特的共和主义类型。晚近以来,剑桥学 派对近代早期共和主义的关注,使弥尔顿等人的 政治思想著作被重新挖掘。围绕弥尔顿的共和主 义思想,也产生了若干不同的诠释。 剑桥 学 派 著 名 代 表 人 物 昆 廷 斯 金 纳 ( )视弥尔顿为 “ 新罗马作家” , 认为弥尔顿的自由观,视共和国的自由先于个 人自由,把自由与政体形式联系起来, ( )明 显不同于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在弥尔顿那里, 人民拥有的是主权,而不仅仅是对暴君的反抗 权。而自由不仅指事实上不受限制,还指不受 任何可能发生的限制。 ( )斯金纳研究的意义 在于,学界通常对英国革命的分析,强调英国 普通法是议会挑战王权的主要理据,认为罗马 法 ( 市民法)给绝对主义提供理论支持。斯金 纳则指出: “ 年内战爆发前关于英国政体 的激进思想最有潜力的来源之一,是由古典的 特别是古罗马人关于自由与奴役的观念提供的。 远超乎我们通常所以为的,英国革命的爆发是 以新罗马的术语来合法化的。 ” ( )在这一思想 框架下,英国内战是作为民族从奴役中获得解 放的战争而开始的。两院拿起武器参加战争的 口号是,英国人民不想做奴隶。 ( ) 马丁策赞尼斯 ( )与斯金 纳基本一致,他认为弥尔顿的共和原则不是来自 于波利比乌斯,而是源于亚里士多德、萨鲁斯 特,尤其是西塞罗。 ( )他注重从弥尔顿对美德 的强调去解读弥尔顿共和思想的来源。而保尔 拉赫 ( )则认为,斯金纳在公民人 文主义框架下对弥尔顿所做的分析植根于一个系 统性的混淆。尽管弥尔顿读过马基雅维里的著 作,但他几乎不受其影响。斯金纳没有在弥尔顿 政治学 与公民人文主义之间做出应有的区分。弥尔顿受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颇深,在思想上似于亚里士多 德主义的马西利乌斯。他可以说是一个基督教亚 里士多德主义者。 ( )他不像马基雅维里,而像 胡克 ( ) 、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 但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人。 ( ) 施特劳斯学派的瓦尔特贝恩斯 ( )写道:“ 大约有二十年时间里,弥尔顿一 直在阐述并捍卫着从古希腊和罗马的教义和制度 中孕育派生出的政治学说。 ” ( )贝恩斯认为, 弥尔顿基于古典资源而设想的自由共和国,是一 种混合政体,只是这种混合政体中 “ 贵族、才士 以及贤达”而非君主或民众具有政治决定权,他 的政治理论实为一种 “ 贵族政治论” 。这些贵族 出自中产阶级,不像波利比乌斯而像亚里士多德 的理想政体。弥尔顿重视美德而非制度,这导致 他持有一种国民素质论。在弥尔顿那里,共和国 的优越与不朽依赖于国民素质,依赖于品德完美 之人的统治。他主张通过改造腐化的教育,以使 得人民适合选举,被选举者适合统治。 ( ) 种种解读,哪一种更切合弥尔顿著作的原 意?弥尔顿如何为他的自由共和国理想立论? 他的共和主义思想的特色何在?从弥尔顿那里, 我们可以对共和主义有哪些新的认识?就这些 问题,本文将进行讨论。 一、共和之的:自由、安全与繁荣 年,英国君主制复辟前夕,弥尔顿写 作 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 ,致当时军 方实权人物克伦威尔旧将乔治蒙克 ( ) ,希望他能抵制复辟。正如该小册子副 标题所言,它是要说明 “ 自由共和国的优点, 及恢复王国的不利与危险” 。 ( )弥尔顿所说的 共和国并非指混合政体,而是指 “ 无君” 、无 上院的、人民的、自由的法治国。 ( ) 弥尔顿捍卫共和,首要的一条是基于他的自 由观。不过他的自由观,涵义颇丰,呈多维立体 之格局。昆廷斯金纳认为,在弥尔顿那里,自 由与奴役,分别对应于共和与王权两种政体,共 和制带来自由,而君主制只能带来奴役。王权复 辟即意味着人民 “ 重新为奴” 。 ( )斯金纳称弥尔 顿这种自由概念是 “ 新罗马式的” ,它延续了古 罗马作家如西塞罗、萨鲁斯特等人的自由观,即 认为自由首先意味着政体的独立。 ( )斯金纳的 阐发固然有道理,但忽略了弥尔顿自由观的其他 内涵。因为弥尔顿在讲自由时,同时指宗教自由 与公民自由。“ 宗教与公民自由” ( )这种联用, 在弥尔顿的著作中并不少见。它在当时指向斯图 亚特王朝的帮凶英国国教会实行的信仰强制措施 及迫害清教徒的做法,指向查理一世与天主教的 暧昧关系。公民自由,则针对斯图亚特王朝的绝 对王权而言。而这两种自由,又是密切联系在一 起的。公民自由不仅包含了信仰新教、不受迫害 之意,而且还包含人们不必被强迫接受天主教或 国教仪式之意。弥尔顿甚至直接明示 “ 自由的主 要方面即宗教自由” 。 ( )弥尔顿说:“ 人的全部 自由包括信仰自由 ( 精神自由, , 弥尔顿有时用 )与公民自由 ( ) 。 ” ( )自由是 “ 国王与主教既惧且 恨的名词” 。 ( )联系英国内战时的语境,弥尔 顿所说的信仰自由意指个人可以信仰一切新教教 派,个人按照自己对 圣经原文的阅读去理解 基督教教义。而 “ 自由的另一方面,在于享受公 民权利与按才能得到应有的提升” 。 ( )弥尔顿 意谓,就两种自由而论,共和国均胜于王制。 还要注意的是,弥尔顿在 再为英国人民 声辩一书中谈自由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表述。 弥尔顿说:“ 我认为自由必须从内部,而不应从 外部去追求,同时它主要是依据公正的节制和 适 当 规 矩 的 生 活 行 为,而 不 是 战 争 去 获 得。 ” ( )当弥尔顿说 “ 自由必须从内部,而 不应从外部去追求”时,表明他与斯金纳所说 的推崇 “ 政体独立”意义上的自由的新罗马作 家有明显的不同。是故布莱尔沃登 ( )说,弥尔顿的政治自由没有实质性内 容,它是一个古典或亚里士多德式的概念。他 说, 世纪大概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如他那样 持有这样一个古典预设:国家是公民灵魂的放 大。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预设,是之前几代思 想家的预设。这个预设在英国到 世纪中叶已 经备受挑战,而弥尔顿仍然深深沉溺于此。按 照这种自由观,自由就是灵魂中理性占据主导 地位,暴政则是灵魂中激情的胜利。正是在灵 云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十五卷第三期 政治学 魂内部,内战的冲突必须被消除。 ( )不过, 以笔者之见,弥尔顿并没有自始至终都把自由 看成是灵魂内部的事务,他并不否定为争取自 由进行的 “ 战争” 。弥尔顿接着说,自由有三 种,这三种自由他均有相关的论文探讨。他说: “ 我想到,必须有三种自由,即宗教自由、家庭 或个人自由以及公民自由,没有这三种自由, 人们简直不可能愉快地生活下去。 ” ( )其中家 庭或个人自由,主要有三方面,即婚姻问题能 否得到正确的处理、孩子是否有适当的教育、 言论是否自由。弥尔顿关于离婚和教育以及出 版自由的论文,均是在讨论这种自由。他写的 论教会改革的论文,讨论的则是宗教自由。他 的 国王和官吏的职权以及 为英国人民声 辩 ,讨论的则是公民自由。 ( ) 诚然,自由是弥尔顿政治思想的中心术语, 弥尔顿曾说自由是 “ 政府的主要目的” , ( )但 对一国而言,安全和繁荣也很重要。关于繁荣, 商业贸易的发达,人民生活的幸福,也是弥尔 顿关注的一点。弥尔顿说,在这一方面,共和 国较君主国仍有优势。“ 在一切政体之中,共和 国是最希望人民生活繁荣、道德高尚、生气勃 勃的。专制君主决不允许这样做;也许他们也 确实想使人民富庶,使人民的绒毛长得厚厚的, 但都为了让他们去收剪,为了供应王室的挥霍; 除此之外,他们只想使人民最柔顺、最下贱、 最没品行、最低三下四、最易于驾驭。 ” ( )唯 有建立共和国,才有全国的 “ 和平、正义、兴 隆的贸易和繁荣的景象” 。 ( )这里可以看出, 弥尔顿所理解的共和国,并不依赖于古典的美 德,它不必考虑共善 ( ) ,更不 用担心商业和奢侈品带来人的腐化与共和国的 腐化。相反,他在共和政体 ( 不是古典意义的 混合政体)与商业贸易的发达、繁荣之间建立 了正面的联系。这是弥尔顿区别于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等古典时代的共和作家之所在。 弥尔顿又以荷兰为榜样,指出英国人应为追 求自由的共和而努力,而不是走倒退的老路,重 回君主的奴役之下。 ( )弥尔顿的这一警告尤 其针对议会中随时准备与国王妥协的长老派人 士。弥尔顿说:“ 即使我们承认君主制是适合某 些民族的,君主制在英国既经废黜,如再恢复, 将成为十分凶恶的东西。 ” ( )弥尔顿这一考虑, 显然是出于对实践后果的权衡,而不是基于某种 原则性的政体理论。言语之间,仍未完全否定君 主制。不过,弥尔顿又说,自由共和国最接近基 督所指的政府。英国人遵奉基督教,就当建立自 由共和国而非君主国。弥尔顿所讲的自由共和 国,正是一个基督的共和国,其精神则源自于宗 教改革带来的平等、俭朴、不崇拜偶像等新教理 念。 ( )关于这样的共和国的状况,弥尔顿写 道:“ 在一个自由共和国里,最大的人物永远是 公家的仆人、差役,他们开销的是自己的钱,耽 误的是自己的事,然而地位并不高于他们的同 胞;在家里他们自奉俭朴,在街上他们和常人一 样,谁都可以自由地、亲切友好地和他们交谈, 用不着加以崇拜。 ” ( ) 而君主国里情况就不同了。在那里,人民供 养着王室,负担沉重,王室腐化放荡的生活 “ 腐 蚀”着青年男女。国王有可能是个无用之人,往 往还是个 “ 障碍” 、 “ 害人虫” 、 “ 全国的灾殃” 。 并且,更换国王会引起大的震动。弥尔顿批评把 希望或安全寄托在国王身上的看法。他说: “ 单个的人,如果碰巧是好的,也只能做其 他任何人都能做的事;如果是坏的,就能作恶而 不受制约,坏事比千百万人做得还多。 ” ( )此 处,弥尔顿依然是从后果主义功利论的角度来为 自由共和国辩护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弥尔 顿说:“ 把一国的幸福托付给人民自己选出的自 由而完整的议会,才是最安全、最妥善的办法, 因为这种议会里发挥主导作用的,不是某一个 人,而只是理性 ( ) 。 ” ( ) 弥尔顿认为,政体的类型对于保障人民的自 由与安全而言十分重要,他说: “ 人们组成政体 的目的是过安全和自由的生活,不受摧残和侵 害。 ” ( )霍布斯曾认为,君主制与民主制等不 同形式的政体,差别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 大。霍布斯说,君主国家的人民总是把他们遇到 的问题归咎于君主制,民主国家的人民则把他们 遇到的问题归咎于民主制。 “ 其实一切政府形式 中的权力,只要完整到足以保障臣民,便全都是 一样的。 ” ( )霍布斯曾批评英国人读了太多古 希腊古罗马的书而深受其害,因为那些书 “ 赞成 暴乱”。 ( )霍布斯针对的正是弥尔顿等共和派 政治学弥尔顿与近代英国共和主义 作家。 霍布斯曾直接指出弥尔顿的学说 “ 雄辩 而悖于理性” ,给国家带来了灾难。 ( )弥尔顿 说,共和国显然好于君主制,罗马人在赶走自己 的国王,荷兰人在赶走西班牙王后,均建立了繁 荣的共和国。 ( )在 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 办法中,弥尔顿更是详细论述在自由共和国 里,自由与繁荣比在王国更充实,更可靠。 ( ) 霍布斯认为人们组成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安 全。诚如汉娜阿伦特所言,霍布斯以及他所代 表的自由主义把安全当成了自由。 ( )在弥尔 顿那里,自由与安全为两个并列的目的,人类组 成政府同时追求此二者。 针对内战带来的混乱,霍布斯与弥尔顿都是 要追求和平,但是正如弥尔顿所言,和平时有不 同之类型,有些人 “ 所要求的条件只是奴役性的 和平,懒惰和奢侈,另一部分人则坚持要求自 由,要求唯一确实可靠的光荣和平” 。 ( )照弥 尔顿此意,霍布斯追求的自由不过是 “ 奴役性的 和平” 。“ 光荣和平”与 “ 奴役性和平”的区分, 表明弥尔顿等共和派作家在追求和平这一基本政 治目标时还加了 “ 自由”这一目标。从另一方面 来看,认为共和派作家不重视安全而光讲自由, 亦是一种流行的谬见。当弥尔顿说要让人们 “ 仇 视暴力和野心” ( )时,不难令人想到霍布斯那 里类似的考虑。 二、共和之理:基于英国的考虑 弥尔顿并非一般地从原则上论共和国优于 王国,他的立场有着特定的英国语境,弥尔顿 没有关于 “ 最佳政体”的看法。他实际持一种 灵活的政体观,只是他坚信英国应当为建设自 由共和国而努力,在英国共和国比君主国更可 取。弥尔顿并不把某种政体理想化,这或许源 于他把政体选择的权利赋予了人民或人民中的 智慧者。 ( )也可能与他长期在政府中从事 实务工作有关。在 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 法中,弥尔顿仍然承认 “ 君主制是适合某些 民族的” 。 ( ) 实际上,在之前的 为英国人民声辩对 撒尔美夏斯的驳斥中,弥尔顿只是反对暴君, 而不反对君主。他区分了暴君和君主,把查理 一世界定为暴君。他说:“ 暴君与君主的差别比 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差别要大得多。 ” ( )当国王 变成暴君时,臣民对他服从的义务也就解除 了, ( ) 就“可 以 合 理 合 法 地 予 以 废 黜” 。 ( )反抗乃至杀死暴君,符合基督教教 义,符合正义与自然法,历史上也有很多先例。 如何区分暴君与君主,除列数查理一世的 “ 恶行”外,弥尔顿沿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所谓暴君,就是只管个人享受而不顾人民利益 的人。 ( )暴君 “ 在保护的幌子下践踏法律和 人民。君主与暴君的区别实际就在这一点上。 君主经过元老院与全体人民的同意,可以保有 足以防御人民公敌和叛乱者的卫队。暴君则是 违反元老院与人民的意志,力图无限扩充卫队, 不管是人民公敌还是其他牛鬼蛇神全都罗致进 去,以便反对元老院和人民。 ” ( )在 年 的 再为英国人民声辩中,弥尔顿仍然坚持 区分暴君与国王,反暴君而不反君主。他写道: “ 如果我攻击暴君,那么,这与国王有什么关系 呢?我认为国王和暴君之间有显著的区别。正 如同一个好人和一个坏蛋有很大区别一样。我 认为一个国王和一个暴君之间也有同样显著的 区别。因此,我们可以说,暴君不但不是国王, 而且永远是国王不共戴天的敌人呼吁打倒 暴君,并不意味着要打倒国王,而是要打倒国 王最可恨的势不两立的敌人 暴君。 ” ( ) “ 我已在上帝的帮助下完成了最初从事的工作 这一切都不是出于痛恨君主而是出于痛恨 暴君。 ” ( ) 后来的 建设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一书 中,弥尔顿旨在防止复辟,而查理一世之子尚未 有什么过错,称其为暴君实为勉强,此时弥尔顿 便不再从诛暴君的理论立论,而是直接否定在英 国实行君主制,这就表明维护自由共和国远胜于 云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十五卷第三期 政治学 霍布斯的 利维坦成书于 年,撒尔美夏斯的 为英王声辩写于 年,弥尔顿的 为英国人民声辩发表于 年。 弥尔顿主张教育人民节制,霍布斯也有类似的教育人民的想法,不过霍布斯更相信通过恐惧来约束人们的野心,通过建立一 个 “ 利维坦”来结束内战。 复辟王权。有学者认为,在 为英国人民声辩 中弥尔顿之所以没有全然否定君主制,一个现实 的考虑是共和政府的外交,因为彼时荷兰也是君 主制,而新政府十分希望得到荷兰的帮助。 ( ) 并且那时欧洲的君主制尚十分稳固,弥尔顿既然 是为新政府造舆论,四面树敌终为不妥。 布莱尔沃登 ( )指出, 年弑君前后,政治理论讨论框架或范式中存在 着一个转变。之前,人们是在英国古宪法的范 围内,讨论议会与国王谁更有理。但之后,则 是讨论新政体的构成、权力的合法性等问题。 当时有四种理论:第一种,诉诸神圣天意,认 为一切取决于上帝的选择。第二种,诉诸内战 胜利者作为征服者的权利,讲的是刀和剑的力 量,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就是谁能提供保护就 服从谁。第三种,认为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来源, 人民,至少是人民中有美德的人有权推翻旧制 度,建立新政体,而政体形式也由各民族人民 自己决定。第四种,为共和政体本身辩护,认 为无论对于哪个民族,共和政体都要优于君主 政体,共 和 即 无 君,代 表 人 物 如 尼 德 海 姆 ( ) 。其中前三种都可以同时 为君主政体与共和政体辩护。 ( )弥尔顿的辩 护策略属于第三种路径。英国革命者正是以人 民的名义处死国王的。人民的选择,说来简单, 然而何为人民?正如撒尔美夏斯所问的,英国 人说至尊之权在根源上和本质上都属于人民。 英国人应当告诉我,他们对人民这个词怎 样解释?弥尔顿的回答是:“ 我们用人民这个字 时指的是全体公民,不论哪一等、哪一级全都 包括在内。我们建立了唯一至尊的下议院。在 下议院中上议员也可以作为人民的代表投票。 但他们却不能像原先那样代表自己,而只能代 表他自己那个选区的选民。 ” ( )弥尔顿所说 的人民,不是指底层民众本身,也不是指国民 中的多数,事实上,那些人数众多的底层民众 常常是国王的拥护者。弥尔顿的人民的概念, 并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并非指国民的多数, 而是一种质的概念,它指作为一个政治整体的 具有民族自觉意识的英国人民,在实际革命进 程中,人民可由以少数建设自由共和国为目标 的明智之士来代表。 三、共和之道:永不休会的 最高议事会 如何建设自由的共和国,弥尔顿提出了一个 “ 简易办法” ,即中央设立一个民选产生的终身制 议员组成的议事会,地方则设立人民的普通议 会。弥尔顿写作时,正值新的国会即将召开。弥 尔顿同时代的詹姆斯哈林顿在弥尔顿之前指出 建立共和国必须改变土地制度,实现财产的均 势。 ( )弥尔顿熟知哈林顿的观点, 然而他提 出了与哈林顿不同的主张,谈及土地变动时,弥 尔顿很可能就是针对哈林顿而发。弥尔顿说: “ 我们能够自由地、顺利地实行这种办法;它不 会带来什么麻烦,不会新增什么负担,不需要对 土地和财产加以可怕和有害的变动和限制;它是 可靠的办法,因为在消灭了世俗贵族与僧侣贵族 的这种共和国里,没有哪一个人或许多人能占有 过多的财产,所以不需要用土地法限制他们,使 他们不能危害大家的自由。 ” ( )不难看出, 弥尔顿自认为他的建议务实、可行,是其深思熟 虑权衡时局作出的判断。 设立永久议事会的思想,是弥尔顿思想中最 具原创性的部分。弥尔顿所说的永久议事会,是 “ 由人民选出来为共同福利时时研讨公共事务的 最有才干的人 ( )所组成的总议事 会 ( ) ” 。 ( )总议事会也称最高 议事会 ( ) ,由终身制议员组 成,永不休会。它是自由共和国的 “ 根基和支 柱” , ( )是国家的主权所在。它产生政府,统 帅海陆军,在国内外事务上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政治学弥尔顿与近代英国共和主义 年冬,哈林顿以咖啡店聚会的形式创建了罗塔俱乐部 ( ) ,讨论自由政府的形式等问题。弥尔顿是否参加过 罗塔俱乐部的讨论不能确定,但他的一个挚友 是俱乐部的重要成员。罗塔人的理念对弥尔顿写作 建设自由共和国的 简易办法有很大的影响。哈林顿则对弥尔顿期望 “ 好人”统治的想法失望。哈林顿认为,可靠的还是 “ 好的法律” ,共和国应是 “ 法律的国度” 。 , ,: , 中译本为 “ 议会”而非议事会,但笔者认为,议事会 ( )更准确,弥尔顿明确指出议事会区别于议会,应取消原来议 会 ( )这一个名称。因为 的含义是诺曼王高兴时把贵族和平民召集来和他们交谈 ( )的意思。 在紧急状态下迅速地处理事务: “ 最高议事会必 须掌握全国海陆军以维护大家的和平与自由;必 须征收与管理国库岁入,但至少在开支方面应受 人民代表的检查;必须制定或提出法律,管理商 务,处理对外的和战问题;并为了更加秘密而迅 速地执行某些事务,必须像过去所做的那样,从 议会内外选出一个国务院。 ” ( ) 弥尔顿坚持权力起源于人民,他认为即使是 最高议事会也不过是从人民的委托那里拥有了权 力。弥尔顿说:“ 国家的主权必须交给这个最高 议事会,但不是转让给它,而是让它代理,好像 存放在它那里的样子。 ” ( )事实上,无论权力 在议事会,还是在国王那里,弥尔顿认为,其间 只是一种信托代理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权力可 以收回。弥尔顿并不用转让或让渡这样的字眼, 稍晚的洛克也是采用 “ 信托”而非转让, ( ) 而霍布斯讲的则是转让 ( 授予) , ( )其间差别 不难看出。在 为英国人民声辩中,弥尔顿即 言:“ 其实把权力交给任何凡人来统治自己,除 开用信托方式以外,都完全是丧失理智的行 为。 ” ( )他又说:“ 不论在君主国还是民主国, 如果为了公共福利,有必要的话,人们原先为公 共安全而付托给某个人的权力,可以仍然为着公 共安全而把它收回。 ” ( ) 关于最高议事会,弥尔顿写道: “ 一般人心 目中的议会是按届更选的,所以当我说最高议事 会或总议事会的议员如果选得好,应是终身职务 时,他们乍听之下可能感到奇怪;但是最高议事 会的工作本身是、或可能是连续不断的,而且常 是紧急的,得失的关键常在于某一刹那。议会日 期不能像节日一样定在某一天,议员们必须时时 准备应付一切事务。正是由于工作的连续性,他 们才能娴熟一切职务,最通晓国外情况,最了解 国内人民,人民也最了解他们。 ” ( )弥尔顿这 一主张包含了多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理性统治 的原则,或者称智慧的原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 以叫做专业化原则。基于这个原则,终身制议员 处理问题更专业、更熟练,议事会存在的理据, 重要的一条是其理性,是它在做出决断方面的审 慎、明智,这就区别于国王一个人的武断意 志。 ( )弥尔顿永久议事会建议的第二个原则, 可以说是稳定性原则。面对政局不稳,弥尔顿希 望 “ 一劳永逸”地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共和国。他 认为,不断重新选举的、暂时性的议会只会滋长 骚乱与变动。弥尔顿作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他 说:“ 共和国是一只总在扬帆前进的船,议员们 坐在船尾掌舵;如果掌得很好,我们又何必冒着 危险去更动他们呢?况且最高议会是国家的基石 与支柱,移动没有毛病的基石和支柱是不利于大 厦的安全的。 ” ( ) 考虑到永久议事会这样的制度设计会使其他 有政治抱负的人失去参与政治的机会,或者议员 长期在任可能腐化,弥尔顿说,也可以退一步采 取权宜之计,即 “ 部分轮换制” ,每年或每几年 有三 分 之 一 的 议 员 退 出 议 会、补 充 新 议 员。 ( )然而,权宜之计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 漂浮的基础上建立不成稳固的东西。在最好的情 况下,“ 最高议会的议员,除因死亡或公正地被 判有罪外,永不调换,这是最安全、最稳当、最 不妨碍事务进行的办法” 。 ( )稳定性的特征通 常被赋予王国,因为国王是终身制,枢密院通常 也是长期不变。然而,弥尔顿说,国王的死亡常 常引起许多危险的变动。而共和国则是不朽的。 它 “ 最稳定、最安全并且最能避免命运的播 弄” 。 ( )弥尔顿在这里,把命运及其征服这一 人文主义关注的议题提了出来。 “ 美德命运” 的图式,在这里转换成了 “ 美德共和命运” 这一图式。弥尔顿说,政府的轮换制中的轮换, “ 很像命运的转轮” ,带来的是不确定和不可预期 的后果,轮换出去许多最好的、最能干的人,而 换进来没有经验的新人。 ( ) 萨拜因曾提到弥尔顿对制度和法律的知识远 不及哈林顿。 ( )布莱尔沃登说,弥尔顿从 来不擅长于讨论宪法安排和权利。 “ 他最核心的 想法后面是伦理和宗教精神,是统治者或被统治 者在伦理和宗教方面的要求。 ” ( )托马斯柯 恩斯 ( )也认为: “ 共和主义, 在弥尔顿的著作中,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中的态 度,而不是特定的政府构造,它产生一个理性的 非神秘的国家。 ” ( )对照弥尔顿的最高议事会 云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十五卷第三期 政治学 哈林顿在 大洋国中提出过这种轮换制,译者认为弥尔顿指的正是哈林顿的观点。 以及基层共和自治的设想,这些说法显然低估了 弥尔顿在制度方面的慎虑,也未曾注意到弥尔顿 思考现实政治问题时多从后果出发,有着一种务 实的风格。查尔斯盖斯特 ( ) 指出,尽管弥尔顿的社会哲学的真正基础是他的 神学,他关于政治与社会问题的见解,是以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式的伦理学为框架。 ( )但弥 尔顿没有关于 “ 美好生活”的目的论概念,这使 他与各种乌托邦主义者区别开来。 ( )事实上, 弥尔顿注重后果,是故他的具体政治主张并非从 某种绝对的原则导出。 弥尔顿关于总议事会的制度设计,体现了 他的主权思想,它意味着对古典时代混合政体 思想的否定。永久议事会好比一种去除了贵族 的参议院,但新的自由共和国不同于古代混合 政体,因为它不需要平民的因素来平衡,因为 永久议事会代表的就是整个英国人民。而引入 人民 ( 平民)的因素,只会带来过于放任的、 毫无限制的民主,以致最终危害人民自身。弥 尔顿写道:“ 人民的自由应委托给人民议会而不 应委托给由重要人物组成的参议员这一主张的 主要理由据说是:大人物总想扩大自己的权力, 而普通人却满足于维护自己的自由。这种看法 经验证明是毫无根据的。 ”这里,弥尔顿虽未言 明,但明眼人不难看出,他指的是马基雅维里 在 论李维中的观点。 ( )弥尔顿接着说: “ 没有人比这种人民组织更加野心勃勃,更加无 法无天地扩张其权力的了。这情形从罗马人民 的历史看得很清楚。 ” ( )人民议会的弊端,除 不受约束的权力欲外,还包括开会费用浩大、 人数多不利于讨论、议员来自山南海北会泄露 国家机密、与参议院争权夺利,等等。 ( ) 弥尔顿所说的能人议员,由选举产生。选 举表明了议会制政府有人民的 “ 同意”作基 础。问题是,人民的选举与能人议员的识别是 否总能一致?弥尔顿对选民素质作了一个同样 高要求的设想。他说:“ 必须改革我们目前的错 误腐败的教育;必须教育人民要有信仰,也要 有品德,要戒饮节欲、谦虚简约、正直端方; 不要让他们羡慕荣华富贵,要让他们仇视暴乱 与野心;必须使每个人把自己的福利与幸福建 筑在国家的和平、自由与安全上。 ” ( )但是, 人民并不因为最高议事会的设置就丧失了直接 参与政治的机会,因为在城市的层面,设有人 民自己的普通议会,实行地方自治,普通公民 在本郡本城市范围内做保卫自由的工作,民众 在这些职务上锻炼自己,将来人民可以按对他 们德才的评估,将能人 “ 选”至最高议事会。 关于地方共和政府与最高议事会的关系,弥尔 顿也有说明。“ 在需要制定有关公民自由的任何 重要法律时,他们可以没有多大困难地在共和 郡里或在本城特别召集的更加普及的全区会议 里,声明和公布他们同意或不同意,并在一定 期限内由代表把意见送呈最高议事会;但他们 所表示的意见必须服从全国各郡、即各共和体 的多数意见,不能以本郡为例外,或拒不同意 其余各郡的意见,像联省共和国中任何一省可 以做的那样;那里每一省都有独立自主权,这 对整个共和国往往是很不利的。 ” ( ) 四、结 语 弥尔顿为自由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以求。 他在英国内战时期所写的政论文中所提出的见 解,既有一以贯之的自由共和理想,更有灵活 务实的策略性考虑。弥尔顿并不拘泥于某种教 条或学说,我们看到,他很注重从后果看问题, 尽管他也声明 “ 我们希望不用结果来衡量我们 的 事 业, 而 要 用 我 们 的 事 业 来 衡 量 结 果” 。 ( )弥尔顿表达了清教徒在新的时代探 寻一个得以自由生活的政治世界之努力。它是 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