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专推拿学4-推拿手法概要.ppt_第1页
遵义医专推拿学4-推拿手法概要.ppt_第2页
遵义医专推拿学4-推拿手法概要.ppt_第3页
遵义医专推拿学4-推拿手法概要.ppt_第4页
遵义医专推拿学4-推拿手法概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推拿 学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 医系 康复教研室 张润洪 推拿手法概要 2 一、 推拿手法的定义 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手持器具,按 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做有规律、 有节奏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 为手法。 手法:狭义义的理解是用手来操作,虽虽 然大部分手法是通过过手部的技巧动动作,直 接作用于患者肢体完成的,如 法、按法、 拿法。但也有一部分手法是通过过人体的其 他部位来完成的,如踩跷踩跷 法是通过过足部直 接作用于患者的肢体,点法中的肘点法是 通过过医生的肘尖作用于患者肢体来完成的 ,因此对对手法应应从广义义理解才是正确的。 3 推拿手法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沿革、 地域等多种原因,手法命名与分类方法不尽一致。 二、 推拿手法的命名 动作形态直观命名按、摩、推、拿、揉、捏、擦、刮、背等 动作形态通过取类比象命名蝴蝶双飞、顺手牵羊等 动作形态及其操作部位命名拿肩井、拿五经、摩腹等 动作形态及其着力部位命名大鱼际揉、掌根击等 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手法的复合动作命名按揉、捏拿、揉摩等 操作部位与操作程序命名捻搓摇牵手指、按弦走搓摩法等 主要技术要领命名一指禅推法等 功效主治命名 清天河水、退六俯等 4 主要按动作形态特点、主要作用、用力方向及应用对象等划 分 动作形态特点分类: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叩击类、 振颤类、运动关节类 主要作用部位和功能特点分类:松解类、整复类 作用力的方向分类:垂直类、平面用力类、对称合力类、 对抗用力类、复合类 应用对象分类:成人推拿、小儿推拿等 三、三、 推拿手法的分类推拿手法的分类 5 按手法的动作形态特点分类 摆动类: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 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 法 挤压类:按法、压法、捏法、拿法、点 法、挤法、掐法、踩跷法 叩击类:拍法、击法、叩法 振颤类:振法、颤法、抖法 运动关节类:摇法、扳法、拔伸法、背法 6 一、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松解类手法的种类较多,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技 术要求,但一般认为均必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 (一) 持久 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 续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因为不少 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预 期的疗效,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效。 (二) 有力 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力量是基 础,功力和技巧力需通过功法训练和手法练习才能获得。 在力的运用上须根据治疗对象、施治部位、病症虚实而灵 活掌握。其基本原则是既保证治疗效果,又避免发生不良 反应。 第一节第一节 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7 (三) 均匀 一是指手法的操作必需具有节律性,不可时快时慢;二是指手法的 作用力在一般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轻忽重。当然,操作时根 据治疗对象、部位、疾病的性质不同,手法的轻重应有所不同,手法 操作时也有先轻后重的,如拿法等。 (四) 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讲究技巧性,变换动作自然流畅,毫无涩 滞。 (五) 深透 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 脉、骨肉;功力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如小儿推拿 广意所说的“外呼内应”,即是此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持上述 4个方面技术要求的协调统一。首先,手法操作应具有一定的力量、 功力和技巧力,不能失于柔和,一般都是采用逐渐加力的施力方式, 同时富于节律性的变化,即要符合均匀的要求,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 积累,最终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 所以说手法是一种技术难度大、技巧性高的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刻 苦训练,细心体会,才能逐步掌握,娴熟运用。 8 二、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病理情况 下,错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多呈紧张状态,给手法操作带 来一定难度,因此,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 复类手法的操作应符合稳、准、巧、快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 稳 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强调在施行手法整 复时,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它包括排除整复手法的禁 忌症和具体手法的选择应用两个方面。就手法操作本身而 言,应做到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一般来 说,某一个关节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整复目的,可根 据具体病情、患者适宜的体位、以及手法的特异性作用而 选择安全性相对高的手法,不能过分依赖单一的扳法。此 外,也不可一味追求手法整复时“卡嗒”声的出现,它并不 是判断手法整复成败的惟一标准。 9 (二) 准 是对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强调进行关节整复 时,一定要有针对性。 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手法应用指征,即明确诊断,做到 有是症方用是法; 其次,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定位要准确,如施行拔伸类 手法时,通过变换拔伸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使应力更 好地集中于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而在施行脊柱旋转扳法 时,则可以通过改变脊椎屈伸和旋转的角度、以及手指的 支点位置,使应力集中于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 10 (三) 巧 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柔 克刚,以巧制胜,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不可使用蛮力 、暴力。从力学角度分析,大多数整复类手法是运用了杠 杆原理,因此,在施行关节整复时,力的支点选择和力的 组合运用十分重要,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体位下的灵活变 化,要尽可能地借患者自身之力以完成手法的操作,只有 这样,才能符合“巧”的技术要求。正如医宗金鉴正骨 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 随心转,法从手出”。 11 (四) 快 是对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 疾收。 首先,需要对发力时机做出判断,它主要依靠手下的感 觉,一般是在关节活动到极限位而又没有明显阻力的时候 发力; 其次,术者无论采用哪一个部位发力,一般都是运用自 身肌肉的等长收缩方式进行,即所谓的“寸劲”,极少有 形体和关节大幅度的运动; 再次,需要对发力时间和力的大小进行控制,不能过长 过大。 以上4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应贯穿于每一个整复手法操作 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 明张介宾在类经官能)中告诫说:“导引者,但欲运行血气 而不欲有所伤也,故惟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乃胜是任,其义可知 。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 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 强忍受,多见强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适以增害 。用若辈者,不可不慎。”而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明确 指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这里的 手法,实则指的便是整复手法。 13 一、体位的选择 手法操作前要选择好恰当的体位。对患者而言,宜 选择感觉舒适,肌肉放松,既能维持较长时间,又有 利于医生手法操作的体位。对医者来说,宜选择一个 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