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适应证进展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当下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以及我们亲身的临床实践都证实了CRT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卓越疗效。然而,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尤为突出的是CRT较高的无反应率。应用不同判断标准,比如临床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或6分钟步行距离的改善)或心脏超声标准(左室收缩末容积的降低或左室射血分数的增加),CRT无反应率可达2030。因此,提高CRT反应率,增加CRT效价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CRT适应证的合理选择最为重要。 1 心力衰竭起搏治疗的发展历程 心脏起搏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 1990年Hochleitner提出使用双心腔起搏及短AV间期可以改善心功能,标志着心脏起搏治疗心力衰竭时代的开始。199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AHA)起搏指南中将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列为起搏的b类适应证,但在2000年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最终否定它的疗效。 1.2 第二阶段 1998年Daubert首先成功的经心脏静脉植入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导线,实现了左、右双心室同步起搏。2001年,第一个商用双心室起搏装置在美国问世,期间及此后进行了多个临床试验,其结果证明双心室同步起搏可以改善伴有QRS时限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此,2002年ACC/AHA/NASPE将QRS 时限延长的心力衰竭列为双心室同步起搏的a类适应证。 1.3 第三阶段 2003年JAMA发表的荟萃分析、2003年的COMPANION和2005年CARE-HF研究表明,CRT不但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减少住院率,同时也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基于此,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ACC/AHA制定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相继将部分合并心脏不同步的心力衰竭列为CRT的类适应证。 1.4 第四阶段 2007年ESC心脏起搏和再同步治疗指南和2008年ACC/AHA/HRS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均将心功能不全、LVEF下降且QRS时限延长的患者列为CRT治疗的I类适应证,再次充分肯定了CRT的治疗意义。同时,基于日益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就房颤患者、起搏依赖患者、CRT-D等特定人群的适应证进行了界定,进一步扩大了CRT 的适应人群,拓展了CRT的适应范畴。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对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指南进行了更新,关键在于提升了轻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推荐级别。 1.5 第五阶段 2012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对2010年版欧洲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进行了分层细化(如对NYHA分级III-IV级患者及II级患者,按照QRS 形态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还是非LBBB进行分层推荐),特点是对适应证把握更加严格遵照临床试验人群实际临床特征,降低了房颤患者、起搏依赖患者适应证推荐级别。 2 CRT的适应证发展历程 CRT的适应证经历了由相对适应证至绝对适应证,由中重度心衰人群到轻度心衰人群,进而拓展到心房颤动和具有传统起搏器适应证人群的发展历程。 2.1 2002年ACC/AHA/NASPE心脏起搏治疗指南 2002年10 月,ACC/AHA/NASPE发表的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指南中规定CRT的IIa类适应证:NYHA心功能分级级,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QRS时限130ms, LVEDD55mm, LVEF35。 2.2 2005年ACC/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2005年8月,美国 ACC/AHA在修订的成人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类适应证:对于现时或之前有症状并伴有LVEF下降的患者,除非有禁忌症,凡是符合以下条件者均应得到心脏再同步治疗:LVEF35,窦性节律,尽管使用了指南推荐的、充分的药物治疗,NYHA心功能分级级或不必卧床的级症状,心脏不同步,即QRS时限120ms。 2.3 2008年ACC/AHA/HRS心脏节律异常器械治疗指南 ACC/AHA /HRS于2008年5月正式公布了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指南提高CRT的治疗地位为I类适应证,提升了CRT-D的应用地位,拓展了CRT在房颤和起搏依赖患者的应用范畴,描述如下: I类适应证: 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III级或IV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符合 LVEF35、QRS时限120ms、窦性心律者应植入有/无ICD功能的CRT(证据水平:A)。 IIa类适应证: (1)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III级或IV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符合LVEF35、QRS时限120ms 但系心房颤动节律者可考虑植入有/无ICD功能的CRT(证据水平:B)。 (2)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LVEF35、NYHA心功能III级或IV级的心力衰竭患者,若长期依赖心室起搏,接受CRT治疗是合理的(证据水平:C)。 IIb类适应证: 充分的药物治疗基础上 LVEF35、NYHA心功能I或II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或ICD时若预期需长期心室起搏可考虑植入CRT(证据水平:C)。 2.4 2011年美国心力衰竭学会关于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征 I类适应证的人群通常定义为NYHA心功能III级或IV级、窦性心律、QRS120ms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而就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房颤律患者等亚组人群,因循证证据尚不充足,其CRT推荐级别尚有待商榷。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开展,尤其是REVERSE、 MADIT-CRT等研究结果的出台,针对亚组人群的CRT疗效究竟如何变得日益明朗。基于此,2011年美国心力衰竭学会就CRT指征进行了更新,其重点在于提升了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RT推荐级别,具体如下: (1)需要(I类适应证): 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IIIII级、LVEF35、非右束支阻滞导致的QRS150ms、窦性心律者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需植入CRT(证据水平:A)。 (2)可考虑(IIb类适应证) a)1.2.1 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IV级、QRS150ms 、 LV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考虑植入CRT(证据水平:B)。 b)1.2.2 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心功能IIIV级、120msQRS 1年(I类推荐,A级证据);窦性心律、QRS150ms(不论QRS形态)、EF30、预期生存1年(IIa类推荐,A级证据)。 (2)对轻中度心衰患者,也就是NYHA分级II-III 级的心衰患者,CRT-P/D治疗获益也得到确认。2009和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分别公布了MADIT-CRT和RAFT两项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CRT治疗不仅改善 NYHA II级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而且降低一级复合终点死亡或心衰住院(MADIT-CRT为心衰事件)风险(MADIT-CRT研究RRR为34,RAFT为25)。基于上述研究,2012年新版指南建议是:下列患者应予CRT治疗,优选CRT-D治疗,包括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NYHA II级、窦性节律、QRS130ms、LBBB图形、EF30、预期生存1年(I类推荐,A级证据);窦性心律、QRS150ms(不论QRS形态)、 EF30、预期生存1年(IIa类推荐,A级证据)。与2010年版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区别在于,1)根据QRS形态分层处理:LBBB心衰患者QRS 时限要求130ms (原为150ms),推荐等级为I类;非LBBB心衰患者QRS 时限仍要求150ms,推荐等级降为IIa类。这主要是基于对MADIT-CRT和RAFT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QRS150ms者CRT 疗效更佳,而且LBBB患者较RBBB或室内阻滞患者获益更大。2)EF 30 (原为 35),这主要是因为上述两项研究的所有实际入选人群EF均 30,为与临床试验人群标准一致进行了相应修改,真正体现了循证原则。 (3)对伴有永久性房颤的心衰患者,目前CRT治疗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疗效尚不确定。慢性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是当前两大心血管疾病,二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且互为诱因,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房颤患病率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NYHA分级I级患者为4,NYHA分级II-III级为10-27,而NYHA分级IV级患者则增加到50。MUSTIC研究入选了59例伴有持续或永久性房颤的心衰患者,这些患者心室率缓慢需要心室起搏,起搏QRS200ms。试验设计为交叉设计(3个月传统起搏,3个月CRT治疗)。试验中途退出率高达42,两组患者的一级终点(6分钟步行距离)未达统计学差异。其他主要的CRT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除了 RAFT研究外,均剔除了房颤患者。而且,即使是RAFT研究也仅包括229例房颤/房扑患者,分别分布在心室率控制组(静息心室率60次/分,运动时心室率90次/分)或计划行房室结消融组。房颤亚组分析未发现CRT治疗获益。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不伴房颤的心衰患者相比,伴有房颤的心衰患者CRT临床无反应率和死亡率均显着增加,房室结消融术有助于提高CRT反应率,降低死亡率。所以,目前尚无肯定证据支持房颤伴心衰患者常规接受CRT-P/D治疗。与2010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对这类人群的推荐等级由IIa降为IIb,目前仅为专家共识或小规模研究,无肯定循证医学证据。新指南具体建议如下:永久性房颤患者,NYHA分级III或IV级,QRS 120ms(原为130ms)和EF35,预期良好生存期1年,可以考虑植入CRT-P/D,以减少心衰恶化事件。 因自身缓慢心室率需要心室起搏的心衰患者(IIb/C)。 房室结消融后起搏依赖的心衰患者(IIb/C)。 静息心室率60次/分,运动时心室率90次/分的心衰患者(IIb/C)。 (4)对于具有传统起搏适应证的心衰患者,目前CRT治疗临床证据也不充分。除RAFT研究外,所有其他随机对照研究都排除了具有传统起搏适应证的患者。而且RAFT研究中也仅有135例起搏QRS 200ms的患者,这一亚组人数太少,无分析意义。传统右室起搏,改变了心脏激动顺序,类似LBBB,动物实验或观察性研究显示,右室起搏可能导致左室收缩功能恶化。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于有传统起搏适应证或需要更换起搏器的心衰患者而言,CRT可以作为传统右室起搏的替代方法。新指南具体治疗建议: NYHA III级或IV级,EF 35,无论QRS时限,应当考虑植入CRT,以减少心衰恶化(IIa/C,2010版指南为I/B)。 NYHA II级,EF 35,无论QRS时限,可以考虑植入CRT,以减少心衰恶化(IIb/C)。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CRT适应证从2002年到2010年不断得到验证和拓展。之后趋于更加严格和细化, 2012版心衰治疗指南更强调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具体内容以相关试验实际入选标准为准,并根据QRS形态和宽度进行分层处理,充分体现了循证原则。对于证据不确切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天柱县中等职业学校招聘合同制外聘教师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班安全教育活动设计
- 设备故障预测与自愈-洞察及研究
- 代谢表观遗传学肿瘤研究-洞察及研究
- 工厂安全培训总结文案课件
- 手指砸伤工伤安全培训课件
- 手指点画刺猬课件
- 间充质干细胞肺修复-洞察及研究
- 化肥厂质量改进办法
- 学生食堂食物安全培训课件
-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危险源清单一览表
-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 FZ/T 74003-2014击剑服
- 颈椎DR摄影技术-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一点儿有点儿课件
- 眼视光技术专业技能考核题库-眼镜定配技术模块
- 体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课件
- 超清地质年代表
- 铺轨工程监理规划及工作内容
- 女生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讲座(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