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抗过敏药和抗炎药面部炎症引起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形象和生活质量, 与之相伴随的全身反应会给机体带来损害,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常见的细菌、病毒感染等生物性因素, 各型免疫反应, 晒伤、烫伤等理化因素, 能够导致组织损伤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引起炎症。致炎因子可直接干扰破坏细胞代谢, 但主要是通过炎症介质的作用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 组织发生变性、渗出和增生的病理变化。西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游走和聚集,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其致炎作用, 缓解临床症状。常用的药物有: 抗组胺药、过敏介质阻释药、抗炎药。中药从清热解毒、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生肌敛疮等方面入手, 根据病情辨证论治。两类药物均可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日光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从而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过敏反应是指人体与异物抗原物质接触后发生的不正常免疫反应,常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的损伤。主要起因是过敏反应患者体内产生了过多的一种抗体,称为免疫蛋白E(lgE),它可以和环境中的致敏物质(抗原)起反应,刺激机体释放某些过量的化学物质(如组织胺、白三烯等),继而产生各种症状。任何人都可能发生变态反应,但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是过敏体质,则子女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全球的变态反应的患病率大约为25%。生活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有: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的毛发皮屑、室内尘土、尘螨;食物如鱼、蛋、奶及坚果实等;接触性如羊毛、染料、化妆品、金属制品、化学制品、乳胶手套;注入性如昆虫叮咬毒液及某些药物。当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致敏物质后,可发生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有瘙痒和痛感。还有过敏性支气管哮喘、鼻炎等。(看过敏的危害片)在医学美容领域应用的抗炎药主要是消除炎症的局部症状。抗炎药主要分为甾体类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抗炎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类等,非甾体类类固醇抗炎药包括抗组胺药、抗5-羟色胺药、抗激肽药等。 第一节 抗过敏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称为抗过敏药物。目前认为,过敏反应的各种症状是由过敏递质引起的,如:组胺、嗜酸性粒细胞、白三烯等。特别是组胺,所以抗组胺类药物是抗过敏药物的大部分。组胺是过敏反应中的一种重要化学递质,它通过激动H1-、H2-、H3-组胺受体产生效应。H1-受体激动的效应器多使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收缩、心房肌收缩加强、血管平滑肌舒张。H2-受体激动的效应为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H3-受体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末梢,参加组胺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节过程。抗组胺药物主要是在受体部位上竞争性的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晕动病。一、抗组胺药组胺为体内自身活性物质,广泛分布于皮肤、支气管、肠粘膜、中枢等。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是重要的炎症、过敏介质,变态反应及物理、化学刺激促其释放。组胺受体阻断药习惯上称之为抗组胺药,是一类能竞争组胺受体而拮抗组胺效应的药物。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组胺药可分为H1受体阻断药和H2受体阻断药。前者是治疗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后者是一类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药物。但近年来发现H2受体阻断药对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与H1受体阻断药合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一)H1受体阻断药 H1受体阻断药在临床应用中分为传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H1受体阻断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具有安全、有效、价廉等优点,但对中枢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后易出现嗜睡、困倦、头晕等不良反应。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则很少有中枢抑制作用。【H1-受体拮抗剂的分类】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镇静类药物) 主要缺点:具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有明显镇静作用。其它:受体选择性差,抗胆碱能作用,口干,尿潴留,便秘等;抗5-羟色胺作用,增加食欲,增加体重。半衰期短:持效时间短,每日服用3-4次。 乙二胺类:曲吡那敏 氨基醚类:苯海拉明 丙胺类:氯苯那敏(扑尔敏) 三环类:异丙嗪、赛庚啶 酮替芬(抑制过敏介质释放)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非镇静类药物)特点:分子有一定亲水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所以,第二代抗组胺药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少,镇静作用明显降低。 特非那丁(敏迪) 阿司咪唑(息斯敏) 西替利嗪(仙特敏) 氯雷他定(开瑞坦) 阿伐斯汀(新敏乐) 咪唑斯汀 (皿治林) 依巴斯汀(开思亭)【体内过程】口服或注射给药吸收迅速,有些药物若配制成乳剂或膏剂也可局部应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抗组胺药的安全范围和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肝功能较差的病人或超剂量服用,或同时合用其他药物,如康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可造成抗组胺药物的蓄积。有些抗组胺药还可诱导肝药酶,由此促进自身或其他药物代谢。【药理作用】1)抗组胺作用 H1受体阻断药可与组胺竞争靶细胞上的H1受体,使组胺不能和H1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拮抗组胺的作用。其主要对组胺引起的三重反应及支气管、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组胺直接引起的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抗炎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第二代抗组胺药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在抗I型变态反应(又称速敏型、IgE依赖型反应,此类反应是由于抗原与IgE为主的抗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引起局部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扩张充血、血浆外渗水肿等组织学变化。属于型变态反应的皮肤病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时,除了通过阻断H1受体抗组胺作用外,还可抑制炎症反应细胞的游走及趋化性激活作用,减少致炎介质释放、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5-脂氧酶而减少白三烯的产生,从而抑制变态反应所引起的炎症。3)中枢作用 第一代H1受体阻断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因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阻断中枢神经系统的H1受体,产生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镇静、催眠、疲乏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不易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对中枢无抑制作用。4)其他作用抗胆碱作用:抑制腺体分泌,表现为口、鼻干燥等;局部麻醉作用:与阻断细胞膜Na+通道有关;止吐作用:与阻断中枢D2受体有关,以吩噻嗪类抗组胺药作用明显;抗晕动、抗震颤麻痹等作用:与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临床应用】1)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类药物对以组胺释放为主的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疾病疗效较好,如荨麻疹、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药疹、昆虫叮咬伤所致的皮肤瘤痒、水肿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在呼吸道过敏反应中,对过敏性鼻黏膜炎(尤以第二代抗组胺药)有较高疗效,可迅速缓解过敏性鼻黏膜炎所表现的喷嚏、鼻溢和瘙痒,可作为首选药物;对于过敏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不佳,因为哮喘的发生除了组胺外,还有其他介质参与,另外,抗组胺药在支气管的分布也较少,故只作为过敏性哮喘的辅助治疗。2)预防晕动病及止吐 第一代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和异丙嗪有较强的镇吐作用,可用于晕动病、放射病引起的呕吐,但预防晕动病的疗效不如东莨菪碱。3)镇静及催眠 苯海拉明和异丙嗪可用于过敏时皮肤瘙痒而致的失眠。某些吩噻嗪类抗组胺药,如异丙嗪具有明显镇静作用,增强全身和局部麻醉药、催眠药、镇痛药的作用,与氯丙嗪、盐酸哌替啶配伍用于人工冬眠。【不良反应】1)中枢抑制作用 以第一代抗组胺药表现明显,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主要表现有嗜睡、头晕、乏力等,故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及高空作业、或从事精密仪器操作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替利嗪、阿伐斯汀等无或只有轻微的困倦感。2)消化道反应 表现为口干、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消化道反应,主要与抗组胺药物的抗胆碱作用有关。3)心脏毒性反应 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第二代抗组胺药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可在心脏蓄积,导致心脏毒性反应,以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报告为多,不少病例发生于应用酮康唑类抗真菌药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同时。因相互竞争肝药酶而导致药物体内蓄积,增加心脏的毒性。故临床上使用这类抗组胺药时不可超剂量和长期使用;同时还应避免与酮康唑类抗真菌药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使用。4)其他反应 偶见粒细胞减少及溶血性贫血;抗组胺药有时也可引起皮疹、水肿等过敏反应;阿司咪唑禁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抗组胺药在与其他已知能抑制肝脏代谢的药物应谨慎联用。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参见药品说明书)抗组胺药明确相互作用的药物(配伍禁忌)氯雷他定红霉素、酮康唑、甲氰咪呱咪唑斯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依巴斯汀红霉素、酮康唑阿斯咪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特非那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咪唑类抗真菌药 药物相互作用机理:肝P450(CYP3A4)酶因受直接或竞争抑制,导致代谢与清除减慢,药物在体内蓄积,使血药浓度增高,结果造成镇静作用增强、发生心毒性的危险增加。有关心脏毒性的报告: 阿司咪唑(Simons,1988)和特非那丁(Davies,1989)为代表,证实有心脏毒性。严重的出现致死性的尖端扭转型室速。而药物相互作用致药物蓄积,血药浓度异常增高是心毒性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葡萄柚汁含化合物6,7dihydroxybergamottin (肝药酶细胞色素450抑制剂)。柚汁和特非那丁同服导致药物体内蓄积,估计与部分死亡病理有关。常用H1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特点比较。 肝脏代谢对抗组胺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有不良影响。抗组胺药物大多都经肝脏代谢,所以严重肝功能不全禁用(除仙特明等少数药品)。抗组胺药物大多都经肾脏排谢,所以明显肾功能不全应调整剂量(包括氯雷他定,仙特明等)。 (二)H2受体阻断药 H2受体阻断药大多都含有与组胺相似的咪唑环和长而复杂的支链。目前应用临床的H2受体阻断药有几十种。其主要药理作用是选择性阻断胃壁细胞的H2受体,拮抗组胺或其它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促进溃疡愈合。近年来发现H2受体阻断药,除较强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外,并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速发型过敏反应。也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和迟发型过敏反应,如与H2受体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1.西咪替丁【药理作用】 1)抑制胃酸分泌竞争性阻断H2受体,可明显抑制因食物、组胺和胃泌素刺激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分泌量和酸度降低。减轻患者疼痛和抗酸药用量,促进溃疡愈合。2)增强免疫功能 近年来发现该药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抑制病毒生长等作用。此外还有轻度抗雄激素作用和止痒作用。 【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胃和十二肠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治疗荨麻疹、寻常痤疮、各种瘙痒症、妇女多毛症、带状疱疹以及其它疱疹性感染等。 缺点是停药后复发率高,采取大剂量、长疗程或反复足量短期疗法可显著增加治愈率。【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有消化道反应,表现口干、口苦、腹泻或便秘;偶见肝、肾功能受损及可逆性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尔也可引起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偶见眩晕、头痛、言语不清、幻觉、妄想等症状;因有抗雄激素作用,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病人溢乳。也可出现性功能减退、阳痿等,停药后可恢复。2.雷尼替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品为一种结构中不具有组胺咪唑环的强效H2受体阻断药。阻断H2受体作用比西咪替丁强58倍。主要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与组胺H1受体阻断药合用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不良反应】常规剂量副作用发生率低、比较安全。个别患者对本品高度过敏,表现为气促、喘息,暴发性痒性皮疹等,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少数病人可出现精神症状及男子性功能障碍;孕妇和婴幼儿应慎用。注射部位有时出现瘙痒。3.法莫替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新型H2受体阻断药。作用比西咪替丁强10148倍。该药安全范围大,与H1受体阻断药联合使用,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病。【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腹泻、便秘、口渴、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有药物过敏史、肾脏疾病者及孕妇慎用。(三)其它1.酮替芬【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酮替芬为一种新的强效抗过敏药,具有很强的H1受体阻断作用,既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又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慢反应物质及其它活性介质;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所致的呼吸道敏感性增强。对H2受体阻断作用比氯苯那敏强10倍。 用于各型哮喘的防治,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及湿疹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副作用轻微,可有口干、头晕、乏力、嗜睡等症,驾驶员、高空作业者不宜应用。时有皮疹、水肿、恶心、呕吐、便秘、碱性磷酸酶升高、体重增加等。 本品配成滴鼻液、滴眼液局部应用时可有刺激感,可引起鼻腔干燥、结膜充血等。二、抗5-羟色胺药 1.赛庚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赛庚啶为H1受体阻断药,作用强度较氯苯那敏、异丙嗪强,并具有轻、中度的抗5-羟色胺作用和抗胆碱作用。此外尚有刺激食欲、降低血糖和轻微的镇静作用。 用于荨麻疹、过敏性和接触性皮炎、湿疹、瘙痒性皮肤病、鼻炎、偏头痛、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对库欣病、肢端肥大病也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有嗜睡、头晕、乏力、口干、恶心、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过量可引起精神错乱和共济失调,青光眼、幽门梗阻、尿潴留症、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2.苯噻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苯噻啶为5-羟色胺拮抗剂,并有抗组胺及较弱的抗胆碱作用,化学结构类似赛庚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能减轻甚至完全缓解偏头痛的发作。也可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急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及红斑性肢痛症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常见嗜睡、口干、乏力、食欲增加等症,偶见恶心、头晕、面红、肌肉疼痛等,服药12周后,若继续服用可自行消失。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禁用。机动车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或遵医嘱。三、过敏介质阻释药1.色甘酸钠【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药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其释放过敏介质。目前认为本品可能在肥大细胞的细胞膜外侧的钙通道部位与Ca2+形成复合物,加速钙通道关闭,抑制钙离子内流,从而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同时可抑制反射性支气管痉挛、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激活、抑制非特异性支气管高反应性,从而保护由不同刺激诱发的气道痉挛性收缩。 适用于预防各型哮喘的发作,也可用于坏疽性脓皮病、异位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皮肤瘙痒、色素性荨麻疹、胃肠道变态反应及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病。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迅速缓解症状。【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因刺激作用可有口干、咽喉干痒、发呛、咳嗽等症状,偶见皮疹、荨麻疹等。对乳糖、乳或乳制品有过敏史者对本品可能过敏。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慎用。2.肉桂氨茴酸【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肉桂氨茴酸(曲尼司特,tranilast)为新型抗过敏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阻止其脱颗粒,抑制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口服后3060分钟达最大效应;静注5分钟可达最大效应,也可抑制局部过敏反应。临床用于防治过敏性皮炎及特异性皮炎等,也可用于治疗痤疮、瘢痕疙瘩、荨麻疹、银屑病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偶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偶见头痛、嗜睡及皮疹等。第二节 抗炎药 在医学美容领域应用的抗炎药主要是消除炎症的局部症状。抗炎药主要分为甾体类抗炎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甾体类抗炎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类等,非甾体类类固醇抗炎药包括抗组胺药、抗5-羟色胺药、抗激肽药等。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本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对症治疗,该类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能消除致炎的基本原因,对疾病的基本过程无影响,不阻止疾病的继续发展。本节介绍的主要是一些美容皮肤科常见的外用制剂。1.丁苯羟酸(丁苯乙肟、皮炎灵、bufexamac)【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抗炎作用强于乙酰水杨酸而弱于保泰松,除抗炎、镇痛作用外,尚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不影响组织修复。口服或外用治疗急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掌指角化病等,疗效良好;同时对婴儿湿疹、念珠菌感染等症也有疗效;用于带状疱疹病时可缓解疼痛,同时促进水疱收敛和表皮形成。【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口服刺激胃肠道,消化道溃疡病患者及肝病患者禁用,外用时偶有红斑、肿胀、皮肤干燥、刺激等症状。但无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2.抗炎松(乙酰水杨酸妊娠烯醇酮,antinamisone,pregnolon)【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品系由一分子妊娠烯醇酮与一分子乙酰水杨酸缩合而成。前者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后者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皮肤科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本品外用无明显不良反应。3.皮考布洛芬【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皮考布洛芬外用本药具有镇痛、抗炎作用,效果良好,无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的不良反应。用于治疗皮炎、湿疹、带状疱疹、酒渣样皮炎、口周皮炎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长期反复使用有时会出现过敏现象,应予停药;偶见局部刺激、发痒、发红;禁涂敷眼部区域。4.乙氧苯柳胺(艾迪特,etofesalamide)临床上外用其软膏剂,为乳剂型基质的白色软膏。【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抗炎作用 本品局部外涂时能抑制由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和5-羟色胺(5-HT)等引起的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渗出、肿痛。也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对炎性增殖过程中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2)抗过敏作用本品为非甾体抗炎、抗过敏药物对多种变态反应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抗菌作用本品对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使用过程中无光毒性和诱发染色体畸变的作用。 适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和寻常性痤疮等。局部外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外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局部有痒、红、灼热、脱屑以及接触性皮炎。5.吲哚美辛【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吲哚美辛(消炎痛)是最强的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抑制剂之一。具有明显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同时还能抑制白细胞向炎症组织的趋化。对磷酸二酯酶具强效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肥大细胞和多核白细胞功能。抗炎作用比阿司匹林强,但不良反应多,用于对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外用治疗皮肤炎症、可部分缓解或消除炎症反应。也适用于晒伤的防治。【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不良反应多而严重,反应多与剂量过大有关。胃肠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胃烧灼感、诱发加重溃疡、偶见穿孔、出血;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头晕、嗜睡、偶有精神失常;对造血系统可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外用制剂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二、甾体类抗炎药1.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为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而复杂、在医疗美容方面,可用其外用制剂治疗多种影响美容的皮肤疾病。【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炎症以及各种类型炎症的不同阶段均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对急性炎症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充血、渗出、水肿、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缓解急性炎症的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对慢性炎症,可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减轻炎症所造成的粘连和瘢痕形成。但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炎症后期的反应更是组织修复的主要过程。因此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延缓伤口愈合。2)免疫抑制作用 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干扰淋巴细胞的识别并阻断淋巴细胞的增殖;加速淋巴细胞破坏解体;对人体能促进淋巴细胞移行至血管外,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和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而使参与免疫过程的淋巴细胞大为减少。糖皮质激素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才能抑制体液免疫。该类药物对一系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可迅速缓解或消除症状,但多数不持久,停药后易复发。临床上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如风湿热、全身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皮炎、血清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3)美容方面,外用可以治疗女子颜面黑皮病、慢性单纯性苔藓、日光性皮炎、痒疹、湿疹、秃发(斑秃和全秃)、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等。【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激素外用时,可引起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的皮肤萎缩、色素沉着与多毛,也可引起撤药性脓疱疹、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诱发加重细菌、真菌感染等。【禁忌证】凡患有严重精神病和癫痫病者,活动性溃疡、新近胃肠手术、骨折、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皮肤结核和皮肤病毒感染(单纯疱疹、水痘等)者,禁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氢化可的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影响糖代谢、抗炎、抗过敏、抗毒、抗休克等作用。皮肤科可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扁平苔藓等。霜剂外涂可用于过敏性或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等。醋酸泼尼松龙为中效糖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抗恶性淋巴组织疾病等作用。用于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等症的治疗。局部注射药物效应可维持1周以上,药物浓度高、作用强。氟轻松(肤轻松)为抗炎作用较强的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是氢化可的松的40倍,但钠潴留作用明显,故仅适于外用,对皮肤、黏膜的炎症、瘙痒及皮肤过敏等均有较好疗效,能够止痒、消炎、抑制渗出与表皮增殖的作用。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湿疹、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及日光性皮炎等。外用皮质类固醇的药效药 效药 物剂 型低效氢化可的松霜剂、软膏或洗剂2.5%或1.0%中效戊酸倍他米松霜剂0.1%氟轻松霜剂或软膏0.025%戊酸氢化可的松霜剂或软膏0.2%曲安奈德(去炎松)霜剂、软膏或洗剂0.1%或0.025%高效二丙酸倍他米松霜剂或软膏0.05%戊酸倍他米松软膏0.1%氟轻松霜剂0.2%哈西奈德(氯氟轻松)霜剂或软膏0.1%特高效丙酸氯倍他索霜剂或软膏0.05%丙酸卤倍他索霜剂或软膏0.05%.【思考与实践】1列表比较常用H1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2为什么苯海拉明对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疗效好,而对支气管哮喘疗效差?( 一) 局部外用药丁酸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butyrate)【别名】丁酸氢可的松, 尤卓尔。【药理作用】本药是一种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与炎症细胞亲和力强, 局部抗炎作用强, 对全身的影响弱, 在皮肤的分布率高, 经皮肤迅速吸收, 起效快。对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弱。【适应证】用于各型湿疹、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放射性皮炎、扁平苔癣、进行性掌跖角化症、银屑病、瘙痒症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于患处, 每日2 次。【不良反应】长期连续使用偶见药物性寻常痤疮样疹、酒渣皮炎、口周皮炎, 面颊及口周等处潮红、丘疹、脓疱、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鱼鳞病样皮肤变化、色素脱失等。【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皮肤结核、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皮肤溃疡、烫伤、冻伤勿用。孕妇及哺乳妇慎用, 婴幼儿不可长期大量使用。伴有感染的创面原则上不用。【制剂规格】软膏剂、霜剂: 0 .1%。倍氯米松(beclometasone)【别名】倍氯美松, 倍氯松。【药理作用】本药为人工合成的强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及抗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能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外用主要通过毛囊皮脂腺和表皮吸收, 对皮肤的渗透作用较好, 维持时间较长。有较强的收缩局部血管作用。【适应证】气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外用治疗湿疹、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用法用量】气雾吸入: 每次100200 微克, 最大剂量每日1 毫克。外用: 涂于患处, 每日2 次, 必要时密封包扎。【不良反应】长 期用药可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等。【注意事项】细 菌、真菌、结核性皮肤病、单纯疱疹、水痘等禁用。孕妇慎用。不宜长期用乳膏密封给药。【制剂规格】霜剂、乳膏剂: 0 .025%。气雾剂: 每瓶含丙酸倍氯米松10 毫克, 每揿200 微克。曲安奈德( triamcinolone acetonide)【别名】去炎舒松, 丙酮去炎松, 康钠乐。【药理作用】本 药具有抗炎、止痒和收缩血管的作用, 其抗炎、抗过敏作用较氢化可的松强且持久。局部使用吸收良好。【适应证】外用治疗湿疹、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银屑病、扁平苔癣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患处, 每日23 次。【不良反应】长 期外用可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酒渣皮炎、口周皮炎、痤疮样疹等。【注意事项】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病忌用。孕妇慎用;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衰、精神病、骨质疏松、青光眼、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外用避免与眼接触。【制剂规格】软膏剂、乳膏剂: 0 .025% , 0 .1% , 0 .5%。溶液剂: 0 .1%。哈西奈德(halcinonide)【别名】氯氟舒松, 氯氟松, 氯氟美松。【药理作用】本 药为人工合成的含氯含氟强效局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止痒及收缩血管作用, 并有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适应证】用于湿疹、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扁平苔癣、银屑病、各种瘙痒症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患处, 每日23 次。【不良反应】局部可有烧灼感, 能引起毛囊炎、痤疮等。用于破损皮肤时可有刺痛感。【注意事项】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病忌用。孕妇慎用。不能用于眼科及渗出性皮肤病。【制剂规格】霜 剂: 0 .025% , 0 .5% , 0 .1%。溶液剂:0 .1%。涂膜剂: 0 .1%。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 furoate)【别名】艾洛松。【药理作用】本药是一种新合成的含氯中效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消炎、止痒和消除红肿的作用。是一种疗效增加,副作用却不相应增加的卤化型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适应证】用于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的皮肤病, 如银屑病、湿疹、异位性皮炎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患处, 每日1 次。头皮部皮损可用数滴洗剂, 轻揉按摩, 直到药物完全吸收, 每日1 次。【不良反应】较 少, 长期使用可出现皮肤萎缩、多毛及色素减退、毛囊炎等。【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妇慎用。眼部勿用。不宜应用本品进行封包疗法。小儿不宜长期使用。【制剂规格】乳膏剂: 0 .1% , 0 .5%。软膏剂: 0 .1% ,0 .5%。洗剂: 0 .1%。卤米松(halometasone)【别名】适确得, 卤美他松, 三卤米他松。【药理作用】本药为人工合成的高活性的局部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具有快速强力抗炎、抗过敏、止痒、抗渗出和抗表皮增生作用。【适应证】霜剂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 接触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等, 软膏用于慢性皮炎、慢性湿疹、银屑病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患处每日2 次, 轻揉按摩, 亦可用封包疗法。【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皮肤刺激或干燥、刺痛感和痒感及毛囊炎。【注意事项】结核菌、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感染性皮肤病及性病禁用。孕妇慎用。不宜用于眼、面部及皮肤皱褶处。不宜长期应用。【制剂规格】霜剂、软膏剂: 0 .05%。乙氧苯柳胺(etofesalamide)【别名】艾迪特。【药理作用】本药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和免疫抑制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组胺、前列腺素、5-羟色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减少炎症渗出; 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对肉芽组织增生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对多种变态反应模型都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亦有抗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适应证】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和寻常痤疮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于患处, 每次涂敷量0 .252 克,每日3 次。【不良反应】局部轻度不适, 如红、痒、灼热、脱屑等。【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用药后忌用肥皂水洗患处。禁食辛辣食物。【制剂规格】软膏剂: 5% , 10%。抗炎松(antiflamisone, pregnolon)【别名】乙酰水杨酸妊娠烯醇酮。【药理作用】本药由1 分子乙酰水杨酸与1 分子妊娠烯醇酮缩合而成。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 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减弱缓激肽等炎症介质的致炎作用, 从而缓解炎症症状。【适应证】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等。【用法用量】口服: 25 毫克, 每日34 次。外用: 涂于患处, 每日23 次。【不良反应】短期服用副作用少, 长期大量应用可有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和瑞夷综合征。外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禁服; 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服; 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 缺乏等禁服。【制剂规格】片剂: 每片25 毫克。软膏: 1%。皮考布洛芬( iuprofen piconol, staderm, vesicum)【药理作用】本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外用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而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适应证】治疗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酒渣皮炎、口周皮炎、带状疱疹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患处, 每日23 次。【不良反应】偶 见局部刺激: 发红、瘙痒, 长期使用可出现过敏反应。【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眼部禁用。【制剂规格】软膏、霜剂: 5%。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别名】消炎痛。【药理作用】本药是强效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抗组胺、5 羟色胺、缓激肽等介质, 并能抑制多形核白细胞的活动, 减少其在炎症部位的浸润和对组织的损伤。具有消炎、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适应证】主 要用于炎性疼痛和风湿疾病。皮肤科用于红斑狼疮、白塞综合征、硬皮病、结节性红斑、带状疱疹、关节性银屑病等。外用治疗湿疹、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搽患处。【不良反应】外用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制剂规格】乳剂、液体搽剂: 2 .5%。氟灭酸丁酯(butyl flufenamate, combec , fenzol, phenasol )【药理作用】本 药主要是稳定细胞膜并抑制超氧阴离子的形成, 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抑制皮肤炎症反应。【适应证】用于治疗湿疹、脂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酒渣皮炎、口周皮炎、带状疱疹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搽患处。【不良反应】偶有皮肤刺激感、瘙痒、红斑、丘疹等。【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不可进入眼内。【制剂规格】软膏剂、霜剂: 5%。丁羟苯酸(bufexamac)【别名】皮炎灵, 丁苯乙肟。【药理作用】本药为非固醇类抗炎镇痛药, 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的作用。【适应证】外用治疗湿疹、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银屑病等。【用法用量】外用: 涂患处, 每日13 次。【不良反应】可产生局部疼痛及烧灼感, 偶见过敏反应。【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肝病患者禁用。【制剂规格】霜剂: 5%。肤尔舒止痒酊【药物组成】苦参、蛇床子、威灵仙、冰片等中药加丙二醇、氮酮制成。【功能】祛风燥湿, 润肤止痒。【主治】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各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亦可用于日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方药分析】方中苦参、蛇床子苦寒燥湿, 杀虫止痒; 威灵仙辛散温通, 祛风通络, 善走而不守, 宣通十二经络, 尤用于风、湿、痰壅滞经络之中;冰片清热解毒,本草纲目曰“: 通诸窍, 散郁火。”药理研究对局部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 有一定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 丙二醇润泽肌肤, 软化角质; 氮酮促进药物渗透吸收, 而达到治疗目的。【用法用量】外用: 搽于患处, 每日23 次。【注意事项】对乙醇过敏者或皮损处有渗出、糜烂者禁用; 勿将本品搽入眼鼻口内。【制剂规格】酊剂: 每瓶30 毫升。消炎解毒散【药物组成】千里光、天花粉、大黄、白芷、连翘、姜黄、苍术、陈皮、厚朴、冰片、滑石。【功能】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止痛生肌。【主治】用于湿热蕴肤证之湿疹、过敏性皮炎等。【方药分析】方中连翘、大黄、天花粉、千里光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姜黄、苍术、陈皮、厚朴、滑石祛湿敛疮, 通经止痛; 白芷消肿排脓止痛; 冰片清热解毒, 防腐生肌。全方合用清利湿热除病因, 消肿散结促愈合。【用法用量】外用: 取少许药粉用冷开水或蜂蜜调成糊状, 涂敷洗净的患处, 每日12 次。【制剂规格】散剂。皮肤康洗液【药物组成】金银花、龙胆草、蛇床子、土茯苓。【功能】清热解毒, 凉血祛湿, 杀虫止痒。【主治】用于急、慢性湿疹, 各类皮炎, 寻常痤疮, 脓疱疹等, 也可用于预防性病和艾滋病。【方药分析】方中金银花甘寒, 抗菌及抑制真菌, 清热解毒, 散痈消肿; 土茯苓甘淡, 解毒利湿; 龙胆草苦寒, 清热燥湿, 尤清下焦湿热; 蛇床子辛苦温, 杀滴虫抗真菌, 燥湿杀虫止痒。诸药合用, 解毒除湿, 杀虫止痒。【用法用量】治疗急性湿疹, 取适量药液直接涂抹于患处或120 稀释后湿敷, 涂抹药液15 分钟后也可用清水洗净, 每日12 次。【注意事项】对乙醇过敏者慎用; 用药期间, 皮肤病患者忌食辛辣食物。【制剂规格】洗剂: 每瓶50 毫升。肤舒康【药物组成】人参、川芎、苦参等。【功能】燥湿止痒, 养血益津, 润泽肌肤。【主治】用于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干燥、瘙痒症等。【方药分析】方中重用人参补益气血, 营润肌肤, 且能激活防御功能, 提高机体免疫力; 川芎养血活血, 通经止痛, 能上通头目, 下行血海, 可扩张血管;苦参燥湿杀虫止痒, 对各种细菌、真菌有抑制作用。诸药配伍, 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而获效。【用法用量】外用: 取510 毫升于湿毛巾上, 涂搽患处10 分钟, 每日1 次。【制剂规格】溶液剂: 每瓶200 毫升。九圣散【药物组成】黄柏、苍术、青黛、乳香、没药、红粉、轻粉、紫苏叶、薄荷、苦杏仁。【功能】清热燥湿, 凉血解毒, 拔毒祛腐, 消肿止痛。【主治】用于湿热蕴毒证之黄水疮、湿疹、发际疮。【方药分析】方中黄柏苦寒, 寒以胜热, 苦以燥湿; 配以苍术燥湿健脾; 青黛清热解毒; 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 红粉、轻粉解毒祛腐; 紫苏叶、薄荷疏散风热; 杏仁味苦能降, 兼疏利开通之性。诸药相合, 不仅清热燥湿解毒, 又化瘀祛腐止痛, 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方可抑制多种细菌、真菌, 能抗炎、消肿、止痛、活血祛瘀。【用法用量】外 用: 用凉白开水或茶叶水将适量药粉调和为糊状, 敷于患处, 每日1 次。【注意事项】切勿入口。【制剂规格】散剂: 每袋12 克。富伊松软膏【药物组成】薄荷、血竭、甘松油等中药及0 .02%醋酸地塞米松、基质。【功能】消炎、止痒、镇痛、抗菌、抗过敏、改善微循环。【主治】用于慢性湿疹、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方药分析】方中薄荷辛凉, 具疏散风热, 清热透疹之功。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某些病毒及细菌有抑制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觉感受器而产生冷感, 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收缩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配以血竭祛瘀止痛, 生肌收敛, 改善微循环; 甘松油消炎止痛, 滋润肌肤; 配以醋酸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止痒。【用法用量】外用: 涂于患处, 每日12 次。【注意事项】偶有皮肤刺激,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制剂规格】软膏剂: 每支5 克。紫草油【药物组成】紫草、冰片、忍冬藤、白芷。【功能】清热、消炎、止痛。【主治】用于血热风燥证之银屑病、日晒疮( 热毒炽盛型日光性皮炎)、热毒炽盛型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等。【方药分析】方中紫草清热凉血, 化瘀解毒消肿; 冰片、忍冬藤清热解毒, 善除经络血热; 白芷味辛、气香, 化湿消肿止痛。全方合用, 可使瘀血消散, 气血流畅, 毒去肿消, 促进疮愈。现代研究本方有抗菌、抑制真菌、消炎、抗过敏、止痒、止痛作用。【用法用量】外用: 取适量药液, 涂搽患处。【制剂规格】油剂。青蛤散【药物组成】蛤粉(煅) 、石膏( 煅)、黄柏、青黛、轻粉。【功能】解毒, 敛液, 渗湿, 止痒。【主治】用于湿热郁肤型皮肤病: 湿疹、皮炎、药疹等。【方药分析】方 中煅蛤粉清热渗湿, 软坚散结; 煅石膏清热敛疮生肌; 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青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 轻粉拔毒杀虫。药理研究对各种细菌、真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同时又具收敛、抗过敏作用。【用法用量】外用: 用植物油、凡士林调敷, 或用药粉撒布患处, 每日12 次。【注意事项】对汞过敏者禁用。【制剂规格】粉剂: 每袋5 克、15 克。康复新液【药物组成】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虫体等。【功能】促进血管新生, 消除炎症水肿, 改善创面微循环, 帮助机体损伤组织迅速修复的作用, 还有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主治】晒伤、烧伤、烫伤及其他外伤创面。【用法用量】外用: 用纱布浸透药液, 经高压灭菌后根据创面大小, 剪取适当含药纱布敷于患处, 再盖一层纱布包扎。【制剂规格】溶液剂: 每瓶50 毫升。烧伤药膏【药物组成】黄芩、黄柏、栀子、苦参、大黄、忍冬藤、紫草、地榆、槐角、侧柏叶、当归、红花、白芷、穿山甲、血余炭、五倍子、蜂蜡、罂粟壳、冰片。【功能】解毒清热, 消肿止痛, 生肌敛疮。【主治】用于各种烧伤、烫伤、热毒炽盛型日光性皮炎、脓疱型银屑病等。【方药分析】方中黄柏、苦参、黄芩三药清热燥湿; 白芷、栀子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忍冬藤辛凉清热, 解毒通络; 大黄清热泻火, 活血祛瘀; 紫草、地榆、槐角凉血消斑; 侧柏叶、血余炭、五倍子收敛止血; 当归、红花、穿山甲养血活血, 化瘀软坚通络;冰片清热解毒; 罂粟壳收涩止痛; 蜂蜡生肌敛疮。药理研究对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能扩张毛细血管, 促进皮下渗出的吸收, 并能解热消炎, 活血镇痛, 解毒消肿生肌, 使皮肤黏膜的溃疡处组织蛋白凝固, 有凝血、止血、收敛作用。【用法用量】外用: 取适量涂于患处, 每日12 次。【注意事项】严 重烧伤应结合内服清热解毒、凉血、益气养阴之品。【制剂规格】软膏剂: 每瓶30 克。烫伤药膏【药物组成】大 黄、甘草、黄柏、生地黄、地榆炭、寒水石、生石膏、冰片。【功能】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主治】用于热毒炽盛证之日光性皮炎、湿热蕴毒证之带状疱疹等。【方药分析】方中生地黄、地榆炭凉血止血, 润阴泻火;黄柏燥湿泻火解毒, 且对多种细菌和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 寒水石、生石膏解热, 收敛生肌; 大黄解毒止血, 活血祛瘀; 冰片清热解毒, 防腐生肌; 甘草清热解毒, 调和药性。上药合用, 达到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之功效。【用法用量】外用: 涂于患处。【制剂规格】软膏剂: 每盒30 克。烧伤净喷雾剂【药物组成】黄连、黄柏、大黄、地榆、白芷、紫草、榆树皮、酸枣皮、红花、细辛、冰片。【功能】泻火止痛, 凉血散瘀, 生肌敛疮。【主治】用 于热毒炽盛证之日光性皮炎、也可用于度、度烫伤、烧伤之红肿热痛、水疱。【方药分析】方 中黄连、黄柏、大黄泻火解毒; 地榆、紫草凉血止血, 消肿敛疮; 白芷、细辛散热止痛; 榆树皮、酸枣皮、红花解毒, 化瘀, 敛疮; 冰片清热祛腐生肌。全方配伍以达泻火止痛, 凉血散瘀, 生肌敛疮之疗效。现代研究本方有抗菌、止痛、消肿、温和的防腐作用。【用法用量】外用: 将雾状药液喷在创面, 每23 小时喷1 次。【注意事项】第 1 次喷药创面有疼痛, 次日减轻。【制剂规格】喷雾剂: 每瓶40 毫升、60 毫升。舒服特酊【药物组成】鞣酸苦参碱、吲哚美辛。【主治】皮肤瘙痒症、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方药分析】苦 参碱清热燥湿, 对多种杆菌与皮肤真菌、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外用可除湿杀虫止痒; 吲哚美辛解热消炎, 缓解疼痛。合用能阻断疏水性过敏介质与效应细胞受体的结合, 稳定溶酶体膜并兼有抗菌消炎, 清热解毒, 散风祛湿的作用。【用法用量】外用: 取适量涂于患处, 每日35 次。【注意事项】对乙醇过敏者禁用; 皮肤破损处慎用。【制剂规格】酊剂: 每瓶30 毫升。维肤膏【药物组成】高级脂肪醇、中药、蜂王浆、蜂蜜、香料及各种维生素。【主治】用于湿疹、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方药分析】蜂王浆甘酸, 入肝脾经, 内含多种糖、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 对皮肤有保护、润泽作用, 同时可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蜂蜜性甘平, 入肺、脾、大肠经,外用可润燥止痛, 缓解疼痛, 控制感染, 促进创面愈合。全方配伍, 滋润营养皮肤, 消炎止痒, 抗过敏, 消皱防老。【用法用量】外用: 清洁皮肤, 外搽药膏, 每日23 次。【制剂规格】乳膏剂: 每支30 克。日晒防治膏【药物组成】蜂花粉、灵芝、玉竹、紫草等。【功能】养阴生津, 清泄热毒, 凉血活血, 祛斑化瘀。【主治】用于防治日晒伤、紫外线辐射灼伤及养护肌肤。【方药分析】方中紫草苦寒, 入心包络、肝经, 肝主肌肉, 紫草清泄肌肉之中热毒, 为方中之君, 现代药理研究紫草含乙酰紫草醌, 局部外用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病毒、真菌有抑制作用, 并能加速上皮生长, 促进创面愈合, 治疗烧烫伤; 灵芝性甘平, 入心肝、肾、肺经, 肺主皮毛, 灵芝扶正培本, 滋补强壮, 且助紫草补益正气,使邪从肌肉、皮毛排出, 为臣药, 灵芝含有有机酸、多种葡萄糖和生物碱, 局部外用可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玉竹味甘平,归肺、胃经, 养阴润燥, 除烦退热, 外用可使血管收缩, 而使药物透皮吸收, 为佐药; 蜂花粉气味芳香, 味甘甜微酸, 且补血养气, 舒肝解郁, 为芳香透剂和药物条达之使药, 全方合用, 既可保护皮肤, 又可治疗皮肤之病疾。【用法用量】外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3学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肥胖与癌症关联性及体重管理
- 互助养老合同(标准版)
- 2025-2026学年度导游资格考试经典例题(A卷)附答案详解
- 综合楼六类标准综合布线工程招标文件
- 职称计算机模拟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绿色建筑材料市场推广与政策支持下的绿色建筑市场风险防控与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在智能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报告
- 中小学假期安全教育班会怎么开展(34篇)
- 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30篇)
- CJ/T 338-2010生活垃圾转运站压缩机
- 电价合同补充协议书
- 儿童人工智能科普小课堂教学课件
- 中山文化课件
- 体育数据治理的流通与规制问题研究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协议模板合同8篇
- 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2025
-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课件
-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施工及验收规范
- 蜂蜇伤诊疗课件
-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