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TRA)是最近推出的一类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ANG)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肥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部分阻断ANG的形成,对上述的心、肾疾病产生了显著的治疗效应,但一部分病人由于干咳等副作用难以耐受,从而研制出阻断ANG效应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作用于受体水平,可抑制各种途径生成的ANG。从而比ACEI类药物更能完全有效地抑制RAS。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很有希望的新型抗高血压药,已被WHO/ISH推荐为第一线药。7.1 分类 目前已知ANG受体亚型唷偶个即AT1、AT2、AT3、和 AT4、简称AT1、AT2、AT3、AT4。 AT1主要分布于人体的血管、心脏、肾脏、脑、肺及肾上腺。其作用包括:平滑肌收缩,醛固酮、儿茶酚胺、精胺酸加压素释放,调节体液量,促进细胞增殖。 AT2主要分布于人体胚胎组织,部分分布于脑和肾上腺髓质。AT2的作用与AT1恰恰相反,调节组织生长,促进分化,使血管扩张。 目前对AT13、AT4研究较少。 现有的AT受体拮抗剂都是选择性AT1受体亚型拮抗剂,起哄AT1:AT2的作用比值在1000倍以上,ATRA可分为三类: (1)二苯四咪唑类(或称联苯四唑类):以Losartan(氯沙坦,商品名科素亚,默沙东(MSD)公司生产)为代表,还有CANDESARTAN,IRBESARTAN等; (2)非二苯四咪唑类(或称非联苯四唑类):以ARBESARTAN为代表,还有B1AR-2771等; (3)非杂环类:以VALSARTAN(缬沙坦,商品名代文,诺华(NORVATIS)公司生产)为代表。 氯沙坦是第一个口服非肽类AT1受体拮抗剂,与AT1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并具有特异性、竞争性、而无内在激动活性。 目前已经有临床应用报道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12种之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氯沙坦(Losartan),其次是缬沙坦(VALSARTAN),两药的不同在于后者不是前体药可用于肝功能不全的病人。7.2 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降压机制是阻断ANG效应。与ACEI相比,此类药直接作用于AT1受体,拮抗ANG的升压作用,因而抑制ANG的作用更完全更彻底。7.3 特点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许多与ACEI相同的特点,但无干咳的副作用。不引起咳嗽主要是因为其对ACE无作用,不会影响P物质和缓激肽的降解。但同时也因减少了对这些物质的降解而失去了血管扩张作用、以及PGI2和NO的增多作用。但是很多研究认为:AT1受体被阻滞后增多,后者作用于AT2受体,再通过缓激肽或P物质促进PGI2和NO增多。7.3.1 对于左室肥厚 由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阻断ANG,尤其是可阻断心肌产生的ANG作用,因而有明确的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其逆转左室肥厚和抗血管重塑等作用都与ACEI相似或是更强。 LIFE试验证实氯沙坦的高速选择性AT1受体拮抗作用,对逆转左室肥厚特别有效。 1999年德国报道的在69名患者中进行的对比缬沙坦80-160MG,每日一次与阿替洛尔50-100MG,每日一次,治疗8个月对于左室肥厚的影响的研究表明:阿替洛尔组血压由160/103MMHG降至147/92MMHG(P=0.0001),左室肥厚指数由127G/M2降至117G/M2,缬沙坦血压由160/103MMHG降至147/92MMHG(P=0.0001),左室肥厚指数由127G/M2降至117G/M2组血压由163/101MMHG降至146/92MMHG(P=0.0001),左室肥厚指数由127G/M2降至106G/M2。长期缬沙坦治疗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室肥厚指数。 1999年瑞士一项小型试验研究了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试验分为氯沙坦组(或氯沙坦50MG/氨氯地平12.5MG组)和氨氯地平50MG组。治疗16周发现两组血压均下降明显,氯沙坦左室质量指数从治疗前的311(101/288)G与163(55/150)G/M2减少到252(25/255)G与133(22/128)G/M2(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的P值分别为P=0.003和P=0.01),在氨氯地平组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从治疗前的259(47/243)G与136(25/131)G/M2减少到240(42/234)G/M2与126(24/123)G/M2。以内就表明,用ANG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降压早在16周即可明显减轻左室质量。7.3.2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也具有内皮保护作用,而切这一作也有NO参与介导,从而抗氧化、减少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并改善动脉硬化和心肌肥厚等的细胞异常凋亡。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还可境地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内皮损伤造成的凝血和纤溶异常。7.3.3 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 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性。7.3.4 对于心功能不全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心力衰竭的作用与ACEI相似或是更强。7.3.5 对于血脂代谢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不影响血脂代谢。7.3.6 对于糖代谢、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关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于这方面的报道较少,但是确有氯沙坦降压的同时降低了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了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了胰岛素抵抗的报道。7.3.7 对于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进展的作用与ACEI相似或是更强。 2000年西班牙报道了在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和高血压的慢性进展性肾功能衰竭的话者联用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acei贝那普利以加强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控制肾衰的进展的安全性的研究。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1组:缬沙坦160mg,每日依次;2组:缬沙坦80mg加贝那普利5或10mg,每日一次;3组:缬沙坦160mg加贝那普利5或10mg,每日一次。结果血肌酐在3组均有所增加(1组:11mmol/l,p=0.045;2组:9mmol/l,=0.030;3组:15mmol/l,p=0.0006)。3个组的血压升高(1组:0.28mmol/l,p=0.28;2组:0.48mmol/l,=0.0008;3组:0.36mmol/l,p=0.02)。治疗5周后第3组血压下降最大。3个组均有尿蛋白的减少。3个组的不良反映发生率分别是45.5%,33.3%和25%,总共5.6%的患者因不良反映退出。每组因高血压退出者少于4.5%,无人因血肌酐而退出。研究表明,在中度慢性肾衰竭短期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ACEI或单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减少蛋白尿,对肾功能影响较小。7.3.8 对于代谢及电解质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 1999年美国因氯沙坦可降低血尿酸和增加尿中尿酸的排泄量,而对氯沙坦是否可增加急性尿酸盐肾病进行了研究。63名噻嗪化物引起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被分到氯沙坦组(50MG,每日一次)、氯沙坦加氢氯噻嗪组(50MG/50MG,每日一次)、氢氯噻嗪组(50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组治疗3周。并且在试验0、1、7、和21天进食2G/KG蛋白质饮食。结果侧腹痛、血尿或血尿素氮/血肌酐增该等与急性尿酸炎肾病相关的典型症状并未出现。同药氯沙坦一天后在服药4小时和6霞石后尿酸排泄量、尿PH值增加,而结晶相成的主要危险因子双氢尿酸盐则减少。用氯沙坦第7和21天尿酸排泄量、尿PH值和双氢尿酸盐与第一天相当,无统计学差异。用氯沙坦第21天尿酸明显降低,因而表明氯沙坦降低血尿酸和尿中尿酸的排泄量的同时,并不增加结晶相成的主要危险因子尿双氢尿酸盐。 英国2000年报道的降压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llhat):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促进尿酸排泄。实验将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氯沙坦组(100mg)氯沙坦/氢氯噻嗪组(50mg/12.5mg,单剂50mg控制不佳时加氢氯噻嗪)。结果对于单剂氯沙坦无法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加用氢氯噻嗪比增加氯沙坦剂量更佳。66%的患者加用氢氯噻嗪12.5mg后血压控制满意。50和100mg氯沙坦与对照组相比并不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尿酸水平。联合应用50mg和氢氯噻嗪12.5mg的患者比单用氯沙坦50mg的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高(366.967.6比331.665.0,p=0.006),而接近于安慰剂组(358.880.9)。因此,氯沙坦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还可改善氢氯噻嗪的升高尿酸的作用。 短期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促进尿钾排泄,但是长期治疗并不影响血及尿中的电解质水平。7.3.9 对于凝血机制和血流变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增加血细胞变形能力和血浆黏度。 2000年新西兰报道了在29名实质性疾病和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比试验。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50-100MG/D)和依那普利组(2.5-10MG/D)经治疗两组的血心包变形能力均有所增加。氯沙坦组由于血细胞变形能力增加伴有平均学黏度的增加(P0.01,故无全血黏度的降低。而依那普利组则有轻微无统计学差异的全血黏度的降低(P=0.06)。氯沙坦增加血细胞变形能力和血浆黏度的机制不详。可能是氯沙坦和依那普利改变了阳离子的转运系统和/或药物代谢物的保护抗氧化特性,改善了细胞的血液流变学。7.3.10 对于生活质量 瑞典2000年报道了at1受体拮抗剂(8-16mg)、依那普利(10-20mg)和氢氯噻嗪(12.5-25mg)对于429名高血压女性患者的疗效、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疗效不佳可增加剂量。治疗12周,at1受体拮抗剂组疗效最好。at1受体拮抗剂组、依那普利组和氢氯噻嗪组舒张压达到目标者分别占605,51%和43%;at1受体拮抗剂组和氢氯噻嗪组的干咳发生率低于伊那普利组(p=0.001).三组的头晕和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 意大利1999年报道的一项研究比较了每日一次服用50mg氯沙坦和氢氯噻嗪25mg对于轻中度高血压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26个月后,利用(mmse)和(scag)评价认知功能和利用问卷调查生活质量。氯沙坦组的认知能力有明显改进,在scag 及mmse 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1);而氢氯噻嗪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氯沙坦组,p0.01; 氢氯噻嗪组,p=0.02)。但氢氯噻嗪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仅发生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人中。研究表明,氯沙坦对于改善所有年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2000年加拿大报道了在19名未经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的氯沙坦和阿替洛尔对比研究。患者随机分至两个组,治疗1年两药降压效果满意,氯沙坦组的血压从1494.1/1011.6MMHG到1283.6/862.2MMHG,(P0.01);阿替洛尔组的血压从1504.0/991.2MMHG降到1303.2/841.4MMHG,(P0.01)。氯沙坦组的动脉宽度/内径的比率显著减少,从8.40.4%降到6.70.3%,(P0.01)。内皮依赖性松弛也正常化,从82.14.9%降到94.71.1%,(P0.01)。而阿替洛尔组均无显著改变。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纠正了原发高血压患者抵抗的动脉的结构和内皮功能改变。非内皮以来性松弛在治疗后无变化。而阿替洛尔无此作用。7.4 疗效 已有氯沙坦钾/双氢噻嗪联合剂型对重度高血压患者的安全性冀疗效观察试验和新药氯沙坦与安慰剂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等随机试验证实,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险阻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与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阿替洛尔、非洛地平相当。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幅度氯沙坦50-100MG/D与缬沙坦80-160MG/D等同于受体阻滞剂、氯噻嗪、钙拮抗剂(控释硝苯地平及氨氯地平)和ACEI如依那普利。氯沙坦与缬沙坦降压效果也相似。 1999年美国报道:用依贝沙坦单剂治疗DBP为95-110MMHG的高血压病人,从75MG开始在2-4周加到300MG。300MG仍不能控制血压者可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83%的患者血压可控制在正常水平。其,64%为单用依贝沙坦/氢氯噻嗪。这表明长效的依那沙坦十分有效。 美国1999年报道以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217名重度高血压患者中进行的试验,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服8-16MG每日一次)和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加用氢氯噻嗪12.5MG。4周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11.3/-9.1MMHG比-4.1/-3.1MMHG,P0.001/P0.001)。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的53%病人降压有效,32%的舒张压降至低于90MMHG。加用氢氯噻嗪者的血压下降更显著。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和对照组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相似。此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8-16MG,每天一次加用氢氯噻嗪12.5MG对于严重高血压病人十分有效。 1999年,美国报道的一个有683名患者参加的试验对比了依贝沙坦和氢氯噻嗪联合用药剂量剂型组合组(依贝沙坦0,37.5,100,和300mg;氢氯噻嗪0,6.25,12.5,和25mg)。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各组降低的舒张压(mmhg)为:对照组-3.5,单用依贝沙坦-7.1到-10.2,单用氢氯噻嗪-5.1到-8.3,联合用药-8.1到-15.0。二者联合用药对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良好的疗效,联用疗效优于任何一种药物单用(p115/75 mm Hg的个体,收缩压每增加20 mm 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 mm Hg,其缺血性心脏病及卒中死亡风险加倍。JNC 7将正常血压定义为120/80 mm Hg提示了理想的血压目标。但同时也要明确降压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血压本身,更重要的是为了逆转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血管疾病进展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压目标,采取更积极的血压控制策略尽早干预。RAS抑制剂卓越的靶器官保护作用 我们通过对HOPE、ALLHAT等研究荟萃分析发现:(1)当含有RAS抑制剂的治疗组取得降压优势时,该组心血管死亡明显减少。如HOPE研究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对比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安慰剂的疗效,结果显示,ACEI组收缩压降低2.7 mm Hg,心血管死亡降低22%,且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微量白蛋白尿(MAU)、新发糖尿病均显著降低。LIFE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与受体阻滞剂相比,降压优势仅为1.3 mm Hg,而心血管死亡降低13%,MAU、新发糖尿病也显著降低,同时证实氯沙坦可逆转左室肥厚。ASCOT研究发现,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较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组平均降压幅度增加2.7/1.9 mm Hg,心血管死亡降低24%,新发糖尿病降低30%。(2)当不含RAS抑制剂的治疗组取得降压优势时,该组心血管死亡却未明显减少。VALUE研究中虽然CCB组患者早期降压效果优于缬沙坦组,但两组间主要终点并无显著差异。ALLHAT研究中ACEI组收缩压降幅与对照组相差3 mm Hg,心血管死亡终点也未见差异(表1)。这种现象提示RAS抑制剂具有降压以外的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可使心血管死亡、新发糖尿病、MAU及HF等显著降低。 因此,为更好地预防或逆转靶器官损害,对于肾病患者,即使在早期血压正常、蛋白尿正常的情况下,也建议给予RAS抑制剂;在肾病后期,RAS系统抑制剂更应作为治疗的基础用药。糖尿病患者亦如此,降压治疗应尽早开始,且血压应在RAS抑制剂为基础的治疗下尽可能的降低,以起到最佳的靶器官保护作用。RAS抑制剂ARB挑战经典 理想之选 ARB心血管保护作用显著 不良反应更少RAS抑制剂目前主要包括ACEI和ARB。ACEI已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其降压、减少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HF)、心肌梗死(MI)、慢性肾病和血管疾病等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ARB在相应领域及降低房颤等方面的研究证据在不断增加。Val-HeFT研究将接受标准治疗的HF患者随机给予缬沙坦(代文)或安慰剂治疗,结果发现缬沙坦可进一步降低HF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联合终点达13.3%(P=0.009),且使HF住院终点降低27.5%(P=0.00001)。CHARM研究在3组不同的HF患者中评估坎地沙坦的疗效,总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死亡及HF住院终点显著降低(HR=0.82,P0.0001)。ELITE II研究在高龄HF患者中对比了氯沙坦与卡托普利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率、猝死或复苏后心脏骤停等方面无显著差异。OPTIMAAL研究在5477例急性MI和HF的患者中发现,氯沙坦组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均高于卡托普利组,未能证实氯沙坦有与ACEI相当的作用。VALIANT研究在MI后患者中开展,对卡托普利和缬沙坦的分析显示,两组间心血管病死率和病残率几乎无任何差异,但缬沙坦组耐受性显著优于卡托普利组。这些研究结果提示ARB和ACEI具有同等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且ARB耐受性更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抗高血压治疗优选的基础药物(图3)。JIKEI HEART研究证实缬沙坦在亚洲人群中的显著获益 JIKEI HEART研究纳入3081例亚洲高血压合并冠心病、HF、糖尿病或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入选前接受非ARB类传统治疗,随机分配加用缬沙坦 80 mg或非ARB类其他药物。该研究因缬沙坦的显著益处被提前终止。与对照组相比,缬沙坦组心血管病死率和病残率风险降低39%(P=0.0002),新发和复发卒中/TIA风险降低40%(P=0.028)。鉴于该研究是针对亚洲人的研究,结果对中国心血管病患者可能更具可比性。缬沙坦剂量选择 遵循个体化原则 为评估缬沙坦单用及联用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时间,我们对9项固定剂量试验(n=4278)进行了荟萃分析,患者分别接受缬沙坦80 mg、160 mg和320 mg单药治疗或与小剂量氢氯噻嗪(HCTZ)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无论单用或联合应用,高血压达标率及达标速度均随缬沙坦剂量增加而增高,且联合治疗优势更明显,其中缬沙坦320 mg/HCTZ 治疗8周使2级高血压患者75.8%血压达标。 MARVAL试验证实缬沙坦 80 mg在降低蛋白尿等方面显著优于CCB,且独立于降压效应,因此缬沙坦被认为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为明确该效应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研究者在DROP研究中观察了缬沙坦(160 mg、320 mg和640 mg)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白蛋白尿患者的影响。结果发现第30周时缬沙坦160 mg组显著降低蛋白尿25%,320 mg组显著降低蛋白尿达51%(表2);代文640 mg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增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血钾和肌酐水平与160 mg组和320 mg组相当。该研究提示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大剂量缬沙坦能更显著地降低UAER,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因此至少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为达到最佳肾功能保护需要更大剂量的缬沙坦。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合并疾病等情况,选择能提供最佳器官保护作用的缬沙坦剂量,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RAS抑制剂显著的降压效果和卓越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奠定了其作为高血压治疗基础药物的地位。ARB临床研究正不断向纵深发展,其降压效果、对心、肾、脑等器官的保护作用、降低新发糖尿病等独立于降压之外的作用已得到大型研究证实,且其耐受性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易于获得长期的益处,是高血压单药治疗及联合用药的理想选择。 KYOTO HEART 研究亚洲高危高血压患者里程碑式的循证医学研究KYOTO HEART 研究 亚洲高危高血压患者里程碑式的循证医学研究 循证医学的纪元中,大量的高血压患者从国际多中心研究中获益,多种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治疗方案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健康生活的阳光。然而,仍然有很多患者血压并未获得控制,此时,临床医生面临两个任务:如何使当前血压尽快达标,如何降低患者未来面临的风险?患者和医生同时站在决策的十字路口,是调整现有药物的剂量以增加治疗强度,还是加入新药物来强化联合治疗的力度?我国还有一个潜在的隐忧,既往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入选的患者中,亚裔仅占很小一部分,对于有基因遗传背景和受生活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欧美的研究结果是否也同样适用于我国?正在进行的KYOTO HEART研究即将为这一系列问题带来明确的解答。 早期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主要对象为白人和黑人,只有几项研究报告了东方亚洲人的抗高血压治疗,然而种族间基因遗传、生活模式、公众健康保险及可获得的医院资源在不同国家间有很大区别,足以导致疾病发率病及死亡率差异,使得西方临床研究结果在应用于东方人群时产生偏倚。而人口老龄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吸烟率高企使亚洲面临的高血压风险日益增加。 ARB大规模心血管干预研究开端 在KYOTO HEART研究之前,已经有针对亚洲高血压人群的大型ARB心血管干预试验。2006年欧洲心血管年会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ESC/WCC 2006)上,日本Jikei大学医学院公布的JIKEI HEART试验证明,在两组降压水平相当的基础上,缬沙坦显著减少亚洲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1541例高血压、冠心病和/或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而后进行剂量调整;对照组1540例非ARB治疗组患者通过调整药物剂量使血压匹配。JIKEI HEART研究是迄今为止血压控制标准最低的临床试验之一,研究结束时,ARB组和对照组平均血压分别达132.0/76.7 mmHg和132.0/76.6 mmHg。尽管两组血压降低程度相似,ARB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少于非ARB组(图1),缬沙坦进一步减少主要临床联合终点事件达39%(图2),使新发或再发脑卒中减少40%,因心绞痛住院减少65%,心力衰竭恶化住院的危险性降低46%。结果表明,缬沙坦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日本高血压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现存的矛盾期待解决 2008年发表的CASE-J研究中,基于坎地沙坦与基于氨氯地平的治疗相比,并未减少高危高血压患者的卒中或心血管事件。KYOTO HEART研究将解答它与JIKEI HEART研究之间的矛盾:是不同ARB药物本身的分子学差异,亦或是研究设计的差异导致两项试验结果的大相径庭?患者究竟能否从ARB治疗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KYOTO HEART研究将推进联合治疗方案 ARB能否影响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未有明确报道,KYOTO HEART研究目的在于评价有/无代谢综合征的高危高血压患者中,缬沙坦联合传统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是否能改善血压控制、带来有益的心血管结果。研究入组于2004年1月开始,计划于2010年1月完成,目前已入组3042例患者。2009年9月1日即将公布的KYOTO HEART研究预期结果如得以证实,将与JIKEI HEART研究并肩展示:无论血压处于何处水平,具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亚洲患者均能从包含缬沙坦的联合治疗中获益;这种获益来自于血压的控制及缬沙坦超越降压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常用的ARB类降压药物有哪些?20世纪70年代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疗效激励人们开发其他能抑制血管紧张素(Ang)作用的药物,设想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作为ACEI的替换药物。自1994年第一个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上市后,迄今至少有l0余种ARB应用于临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青年公寓智能家居配置标准与用户体验提升研究
- 2025-2030零信任架构在金融行业落地实践与系统迁移成本测算
- 2025-2030防晒产品技术迭代与细分场景需求匹配度研究报告
- 2025-2030钙钛矿光伏组件稳定性突破与量产工艺成熟度评估报告
- 2025-2030费托蜡行业兼并重组案例分析与整合策略报告
- 2025-2030费托蜡市场主要厂商竞争力及市场份额分析
- 2025-2030费托蜡在橡胶工业中的性能优化研究
- 2025-2030自动驾驶高精地图数据采集壁垒与商业化瓶颈突破
- 管理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本
- 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策略与读书心得分享
-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 贵州省遵义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5篇)
- 生涯拍卖会课件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
- 中医形神兼养
- GB/T 44241-2024虚拟电厂管理规范
- 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机和修井机出厂验收规范-PDF解密
- 实用美术基础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
- 债权债务法律知识讲座
- 个人停车位租赁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