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doc_第1页
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doc_第2页
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doc_第3页
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doc_第4页
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 (2012-2020年) 安安徽徽省省采采煤煤塌塌陷陷区区综综合合治治理理领领导导小小组组办办公公 室室 二一二年九月 目目 录录 一、工作回顾1 二、面临形势3 (一)煤炭产量持续增加,塌陷区范围不断扩大 3 (二)村庄搬迁任务艰巨 4 (三)综合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5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6 (三)规划目标 7 四、主要任务8 (一)村庄搬迁建设 8 (二)综合治理 .11 五、环境影响分析.17 六、保障措施.18 (一)组织保障 .18 (二)经济保障 .19 (三)政策保障 .19 (四)技术保障 .20 (五)制度保障 .20 第 1 页 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 规划(规划(2012-20202012-2020年)年) 煤炭是我国的主导能源,安徽省皖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 产基地,是华东地区电力的主要供应地,同时也是国家大型煤炭基 地建设规划确定的全国13个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和6个煤电基 地之一。然而,煤炭资源多年大规模开采,产生大面积地面塌陷,造 成房屋倒塌、农田损毁、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社会不稳定因素滋生,影响了煤炭资源正常开采,制约了皖北地区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强省和“美好乡 村”,推进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作,实现煤炭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皖北各市市级规划的基础上编制 本规划。 一、工作回顾 2008以前皖北采煤塌陷区受“重建设、轻治理”、 “先生产、后生活” 、 “边采边搬或先采后搬”的影响,受损村庄仅进行了零星搬迁,塌陷 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作严重滞后、社会矛盾突出、群众上访不 断。截止到2008年底,因采煤影响应搬未搬自然村400余个,人口20 多万,涉及皖北六市的24个县(市、区)、52个乡镇、149个行政村。 2009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皖北采煤塌陷区 综合治理力度,成立了以分管省长为组长的安徽省采煤塌陷区综合 第 2 页 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优惠政策、加大了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 实施了一批以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为主的综合治理工程。皖北六市 也建立了相应机构,并将塌陷区综合治理列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 心工作。在各级政府、矿山企业和塌陷区群众的积极努力下,群众的 生产生活条件及居住环境大为改善,部分地方已成为皖北地区的新 亮点。三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 (1) )实实施村庄搬迁施村庄搬迁应应急工程,基本解决急工程,基本解决历历史史遗遗留留问题问题。 2009-2010 年,省政府实施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省 市两级财政和采煤企业共投入资金 50.7 亿元,搬迁村庄 414 个, 新建安置点 108 个,惠及 24.3 万人。应急工程的实施,基本解决了 塌陷区多年应搬未搬的损毁村庄的历史欠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 衷心拥护和积极配合,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 (2)推)推进进塌陷区塌陷区综综合治理工作,初步合治理工作,初步实现实现生生态经济态经济双双赢赢。 。 综合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政 策,整合塌陷区内土地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 目,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共投入治理资金 16 亿元,共实施了国家 和省级各类综合治理项目 40 个,创造了塌陷区挖深垫浅,深塌陷区 水产养殖、浅塌陷区覆土造地等治理模式,将塌陷区综合治理与生 态环境修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相结合,改变了采煤 塌陷区脏、乱、差的局面,初步形成了生态修复和经济创收的双赢局 面。 ( (3)拓展塌陷区工作思路,建立治理)拓展塌陷区工作思路,建立治理长长效机制效机制。 第 3 页 创新体制机制,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各负其 责”的塌陷区治理体制,建立了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通报、监督和检 查机制;拓展村庄搬迁思路,将村庄搬迁模式由“先采后搬”改为“先 搬后采”,维护了群众利益,有效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拓宽资金 筹集渠道。通过省级财政“以奖代补”、省属采煤企业缴纳的历史矿 业权价款省内留成部分、中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新增建设用 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地方政府配套、 矿山企业自筹等渠道,共筹集资金 90 余亿元。保障村庄搬迁用地。 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用地实行先行使用、据实报批和增减挂钩等政 策,统筹解决了 1.9 万亩安置新村用地问题。 二、面临形势 (一)煤炭产量持续增加,塌陷区范围不断扩大(一)煤炭产量持续增加,塌陷区范围不断扩大 皖北地区 2011 年拥有已建和在建煤矿 122 处,年产量约 1.6 亿 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安全高效高产矿井 17 对,改扩建一批大中型 矿井,新增煤炭开采规模 4000 万吨/年以上,到 2015 年皖北地区煤 炭开采总规模将达到 1.8 亿吨/年。 2011年采煤塌陷区总面积为45269.54公顷,其中:塌陷深度小于 1.5m的面积为26246.94公顷、塌陷深度1.53.0m之间的面积为 8952.92公顷,大于3.0m的面积为10069.68公顷。 随着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塌陷区面积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16 第 4 页 年末,皖北六市塌陷面积为77012.40公顷,其中:小于1.5m的面积为 40994.27公顷、1.53.0m之间的面积为17445.64公顷、大于3.0m的面 积为18571.49公顷。 到2020年末,皖北六市塌陷面积为101208.52公顷,其中:小于 1.5m的面积为49832.81公顷、1.53.0m之间的面积为23860.21公顷、 大于3.0m的面积为27515.50公顷。 由于皖北地区地处淮北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密度 大(约 700 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54%,人均耕地 1.2 亩,该区每开采百万吨煤炭塌陷土地 4-5 亩,每开采 1 米深度煤炭 地面塌陷 0.6-0.7 米,地下潜水位高,采煤塌陷危害大,主要表现为: 塌陷区房屋开裂、倒塌;耕地破坏;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生态 环境恶化;劳动力失地失业,群众生活困难,社会矛盾突显。 (二)村庄搬迁任务艰巨(二)村庄搬迁任务艰巨 采煤塌陷对建筑物的破坏较为严重,多数出现地基下沉、墙体 开裂、大范围进水的情况,必须实施村庄搬迁。 2011 年,皖北六市采煤影响村庄已涉及 58 个乡镇、253 个行政 村、545 个自然村,29.86 万人,总面积为 4751.25 公顷,安置点需用 地 2371.91 公顷。 至 2016 年,皖北六市采煤影响村庄将涉及 65 个乡镇、345 个行 政村、949 个自然村,53.04 万人,总面积为 8556.16 公顷,安置点需 用地 4317.29 公顷。 第 5 页 至 2020 年,皖北六市采煤影响村庄涉及 74 个乡镇、421 个行政 村、1045 个自然村,59.27 万人,总面积为 9613.50 公顷,安置点需 用地 4900.76 公顷。 通过实施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和 2011 年的村庄搬迁, 基本上解决了历史遗留的“应搬未搬”采煤塌陷村庄,目前已逐步走 向“先搬后采”的新局面。然而每年新增近 5 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 对于资金、用地和管理的需求都将是新的挑战。 (三)综合治理工作任重道远(三)综合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至 2020 年,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影响村庄将达到 1045 个、塌陷 面积将增至 101208.52 公顷,通过对塌陷区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 地的复垦,预计可恢复耕地 57786.21 公顷,复垦耕地率达 57.1%。余 下区域将复垦为林地、建设用地、精养鱼塘和水域等。 同时,还需对采煤塌陷破坏道路和水系进行治理修复。由于留 有保护煤柱,高速公路和主要铁路线不受影响。需要治理的道路主 要有 206 国道、225 省道、308 省道、310 省道和部分矿区铁路专用 线等;需要修复的水系主要有淮河、西淝河、永幸河、幸福沟、泥河 等。 对采煤产生和衍生的固体废弃物矸石山和粉煤灰等进行治理, 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以保护生态环境。 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 的工作,是实施“生态强省”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战略举措。 第 6 页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以建设“美好乡村”为契机,严格实行“先搬后采”政策,基 础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安置点。切实保障采煤塌陷区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以“生态强省”建设为着力点, 加大塌陷区综合治理力度,因地制宜,恢复塌陷区土地功能,改善生 态环境,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开采,塌陷区 群众安居乐业,创建“地、矿、农”和谐共赢的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先搬后采 坚持以人为本,为塌陷区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特别是资源 压占与安置点选址发生矛盾时,要以群众利益为先,严格执行“先搬 迁、后开采”制度。 (2)政府主导、企业主体 市、县级人民政府加强对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安置“先使用后复 垦”的领导和组织实施,政府有关部门具体落实,采煤企业按照谁破 坏、谁治理的原则,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提供资金保障、技术支持, 配合项目实施。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第 7 页 根据塌陷程度和区位条件,以耕地恢复为主,坚持宜耕则耕、宜 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渔则渔、宜副则副、宜建则建,对田、水、路、 林、村合理布局、综合整治。在搬迁村庄选址时应科学规划、预测, 避免二次搬迁。 (4)整合资金、试点先行 为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单位投 资集资,多渠道、多途径筹集采煤塌陷区治理资金,探索农业建设、 水产养殖、旅游发展等综合新模式。目前的待复垦土地,应制定优惠 政策,按照统一规划,将土地复垦行为纳入市场机制,切实做到“谁 投资、谁受益”,以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地 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趋于合理。 (三)规划目标(三)规划目标 规划期限为 2012-2020 年,基期年为 2011 年,近期 2012-2016 年,远期 2017-2020 年。 约约束性指束性指标标: 1)全面完成应急搬迁工程。彻底解决历史塌陷应搬未搬的 414 个自然村,新建 108 个安置点,安置人口 24.3 万。 2)严格实行先搬后采政策。2012 年-2016 年搬迁村庄 404 个、 人口 23.18 万、新建安置点 92 个、2017-2020 年搬迁村庄 96 个、人 口 6.23 万、新建安置点 32 个。 3)采煤塌陷区治理率近期达到 30%,其中稳沉区域的治理率达 第 8 页 到 80%;治理率远期达到 50%,其中稳沉区域的治理率达到 100%。 4)塌陷村庄拆迁率近期达到 80%,土地复垦率 50%,塌陷村庄 拆迁率远期达到 90%,土地复垦率 60%,实现塌陷区村庄搬迁安置 用地占补平衡。 预预期性指期性指标标: 1)建立比较完善的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法制、体制、机 制; 2)探索塌陷区综合治理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 3)失地农民近期生活水平不降低,社保、就业得以解决,远期生 活水平达到小康,塌陷区社会经济繁荣; 4)塌陷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土地、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5)塌陷区交通、水利、通讯、供电、学校、卫生等基础设施得到 恢复和完善。 四、主要任务 (一)村庄搬迁建设(一)村庄搬迁建设 按照搬迁目标,近期新建安置点 92 个,安置人口 23.18 万,远 期新建安置点 124 个,安置人口 29.41 万。 ( (1)布局)布局与与选选址址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企 开采计划,优先考虑交通、环保、水利、电力、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 施完备的城(镇)和中心村,按照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 第 9 页 民收入,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适度聚集、节约用地、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搬迁安置点选址不能压覆矿产资源,避 免二次搬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壮大小城镇、发展中心村、着 力建设镇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配套的具有塌陷区特色的村镇布局 空间结构。 ( (2)搬迁方案)搬迁方案 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治理管理机构会同采煤企业制定年度搬迁 计划,经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批准后,编制采煤塌陷区 村庄搬迁安置方案。 新村用地标准:贯彻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人均综合用地标准 原则上控制在 100m2以内,优先考虑新村统一建设,并考虑公共设 施、道路广场以及公共绿化等用地需求。 新村搬迁模式 异地合并型 将规模较小、布局较为分散的自然村庄,合 并到经济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的聚居点。在建设完备的农村基础 设施后,逐步吸引周边村庄人口向该聚居点集中。 依镇建村型 利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资源,把 塌陷村庄向小城镇集中,也可结合旧城改造,实现失地农民城镇化 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发展小城镇的工业园区、城镇三产, 解决搬迁农民的就业问题。 矿村结合型 依托矿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医 疗、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把塌陷村庄向矿区集中。 第 10 页 中心集聚型 打破行政区划,依托中心村划定搬迁区域, 通过强村带弱村,对塌陷村庄集中搬迁,人口集中安置。 再建新城型 大面积塌陷区宜建设新兴城镇,实现集中式 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 。 配套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排水、道路、绿化、亮化(路灯照明)、 垃圾收集等六项工程。具体标准按照安徽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 应急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皖国土资2010402 号)执行。省政府 继续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补助。 补偿方式 塌陷村庄搬迁补偿,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做好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858 号) ,采取按人口支付搬迁安置费或据实补偿两种方式,具体补偿方式 及补偿标准,由所在省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与采煤企业协商 确定,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提高标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 权益,有效遏制塌陷区房屋乱搭、乱建、抢建现象。 安置点规划 新建安置点 232 个,安置点新村建设面积 4900.76 公顷,具体安 置点见附表。 (二)综合治理(二)综合治理 ( (1)治理重点)治理重点 第 11 页 重点治理稳沉区,非稳沉区做一般简易治理; 塌陷区积水深度小于 1.5m 的区域为重点治理区,优先治理 成耕地或建设用地,1.5-3m 的区域为一般治理区,优先发展渔业养 殖,大于 3m 的区域为简易治理区,原则治理为湖泊、水库和旅游综 合发展区域; 开展塌陷区工矿废弃地治理试点,推行土地复垦调整利用, 挖掘塌陷区土地资源潜力,拓展皖北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空间。 ( (2)治理模式)治理模式 根据皖北六市各矿区塌陷地的类型、分布及环境条件状况,结 合具体情况,综合各地经验,可采用以下 4 类 12 种综合治理模式。 专栏专栏 采煤塌陷区采煤塌陷区综综合治理模式合治理模式 (1 1)农业建设)农业建设模式模式 农业种植模式。农业种植模式。通过挖深垫浅、土地平整和健全配套设施,恢复土地可耕种能力。通过土 壤改良,培育土壤肥力,提升土地产能。 第 12 页 水产养殖模式。水产养殖模式。改造条件发展水产养殖,同时配套发展禽畜养殖、果树种植及农副产品加 工,以水产养殖为主,综合经营种、养、加。 基塘治理模式。基塘治理模式。通过挖深垫浅获得一定比例的旱田与水面,并按生态学原理对旱田和水面 进行合理利用。 生态农业综合养殖场模式。生态农业综合养殖场模式。深积水区养殖鱼虾,栽藕或其他水产品,并修建禽畜饲养基地, 深浅不一的塌陷地挖深垫浅、土地平整,改造成水田或旱田,种植农作物、建造林带或发展果品业, 改进田间水利设施,形成多样化景观格局,养殖和种植业共同发展。 (2 2)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生态功能区建设模式 生态经济林模式。生态经济林模式。通过土地平整或矸石、粉煤灰等充填宜林的区域,营造生态防护林、经 济林,美化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和护坡,增强景观多样性,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模式。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模式。利用深度塌陷积水坑构造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矿区生 产和生活污水。 平原水库建设模式。平原水库建设模式。利用采煤塌陷和天然湖洼地等有利条件,建设平原水库,蓄滞洪水, 根治水患。 (3 3)生态景观建设模式)生态景观建设模式 生态园林模式。生态园林模式。综合利用工程和生物措施,在水域中栽种各类观赏性植物,在平整后的土 地上建造林带,在水塘周边布置园林椅,建造亭台楼阁等娱乐休闲场所,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综合改造采煤塌陷区的水面、洼地、坡地,建成集现代农业观光园区、 旅游度假区、休闲娱乐区水上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中心,充分发挥生态保育及休闲旅游 的功能。 湿地公园模式。湿地公园模式。针对采煤塌陷区的大量积水区域,建设湿地公园,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 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市容、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 等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4 4)园区建设模式)园区建设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在稳沉塌陷区进行场地平整,完成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 套建设,建成工业园区,发展工业项目。在非稳沉塌陷区,与发展三产相结合,回填塌陷地,建设 易拆易建的轻钢结构板房,发展合适的项目。 生活宜居区建设模式。生活宜居区建设模式。统筹安排煤矸石的堆放与塌陷区的治理, 利用发热量较低的煤矸石 作填料,填充塌陷区造地, 用于煤矿基建用地和压煤村庄搬迁的新村建设。 ( (3)治理分区)治理分区 重点治理区重点治理区 根据治理区的规模、代表性和影响程度,将下列区域划分为确 第 13 页 定重点治理区: 淮南九淮南九龙岗龙岗-大通重点治理区:大通重点治理区:区内积水塌陷坑将采取挖深、 垫浅、回填、修坡等措施,恢复治理为绿地景区;废石渣土堆将作为 塌陷坑回填材料,残留部分就地整平、覆土绿化;垃圾场进行沼气导 排、表面平整,然后覆土绿化;废弃矿井将进行回填整平,覆土绿化; 剩余广大塌陷区因地表坑洼不平,将依坡就势,适当整理,部分覆土, 植树种草,绿化为园林。为提升公园的功能,园区内将根据坡形、地 势,结合排水,修建步行道和排水沟;通过对积水塌陷坑改造、固体 废弃物的合理处置以及植树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的实施,大通塌陷 区将变成风景秀丽的生态园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将 协同发展。 淮河北岸平原水淮河北岸平原水库库:由于淮南煤矿的开采,在淮河中段逐年 沉陷出几十平方公里至上千平方公里的塌陷区,其蓄水量从几亿立 方米逐年增加到过百亿立方米,且沉陷区水体和淮河水系的联系逐 渐增强,因此规划将其治理为平原水库,既可缓解皖北水资源的稀 缺,又可为淮河调蓄水资源,防洪泄洪。 淮北淮北环环湖水系湖水系:通过综合治理,达到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消 除矿山开采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解决矿山安全问题,拓展城市生 存发展空间,改善治理区生态环境,增加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面积, 促进就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恢复 治理后的南湖采煤塌陷休闲娱乐景区和东湖煤文化雕塑园景区占地 近 5500 亩(其中大水面 4800 亩),全部利用采煤塌陷地,通过生态 第 14 页 修复、环境再造而建成,现已成为淮北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宿州宿州环环沱河治理区沱河治理区:追求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 的和谐统一,围绕生态长廊,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和乡 土民风民俗,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具有当地文化气息 和传统乡土特色的新型展示空间,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 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 乐的长廊。 朱仙庄朱仙庄卫卫星城治理建星城治理建设设区区:将塌陷区及其周边建成安置新区。 依据“新城新村社区”的理念,规划形成“一轴、两心、四组团”的城镇 结构形态:“一轴”即沿运粮河支流规划的主干道交通及商业轴;“两 心”即位于沿 206 国道西侧新城主入口处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位 于城心位置的文化、教育及商贸服务中心;“四组团”即由河流和规划 主干道分隔形成的东南西北四个住宅组团。 阜阳迪沟治理区:阜阳迪沟治理区:即旅游业带动煤矿塌陷区治理的“迪沟模 式”是通过深挖高筑,促进生态恢复,为旅游业提供基础。发展旅游, 提升塌陷区资源利用;依托旅游,促进塌陷区的进一步治理。 一般治理区一般治理区 即在非重点治理区中,根据塌陷范围和深度,在明确治理区域 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塌陷区的现状条件,对塌陷区进行合 理的布局和分区。 (具体见附表)。 ( (4)治理工程)治理工程 土地复垦工程 第 15 页 至 2020 年,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塌陷面积共计 101208 公顷,其 中塌陷的农用地为 74690 公顷(其中耕地为 60650 公顷),建设用地 为 20364 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 10985 公顷),未利用地为 6154 公顷;可复垦的农用地为 47428 公顷(其中耕地为 34662 公顷),可 复垦的农村居民点为 63603 公顷,另有部分其他建设用地和未利用 地;通过对塌陷的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复垦,可恢复耕地 57786 公顷。 (具体项目见列表)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重点治理淮北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淮南九龙岗大通 矿山地质环境,积极申报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项目,合理安 排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具体项目见列表) 水系治理工程 大面积塌陷改变了皖北地区原有的地貌及水系,需要因势利导, 进行水系综合治理。主要治理工程有: 沿淮塌陷区平原水沿淮塌陷区平原水库库治理工程治理工程:利用塌陷区充分调节淮河平衡, 解决皖北地区水资源供需不足的矛盾,可解决农业灌溉用水,又可 解决城镇集中供水。 淮北淮北“六湖九河六湖九河”治理工程治理工程:利用塌陷区毗邻城区,建设生态公 园,打造“皖北江南”。 皖北采煤塌陷区防洪保安治理工程皖北采煤塌陷区防洪保安治理工程:对水系进行适时修复和治 理,确保塌陷区安全度汛。 淮河干流六坊堤段河道治理工程:淮河干流六坊堤段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淮南市城市防洪堤 第 16 页 和下六坊堤行洪区。必须加强工程加固及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同时 要毫不松懈的进行日常监测工作,以确认塌陷动态及稳沉情况。 沿淮支流水系治理工程:沿淮支流水系治理工程:受采煤影响的淮河支流水系有西淝河 下段、永幸河、架河、泥河和花家湖等。支流河道要根据采煤塌陷范 围、塌陷深度,对塌陷区影响的灌排水系进行改建、调整,或恢复排 涝、灌溉沟渠;或按照规划重新设计、布局;或采取更为安全的保护 性开采措施。 淮北支流水系治理工程:淮北支流水系治理工程:采煤塌陷区涉及淮北支流水系主要包 括浍河、沱河、游河、北淝河、涡河、龙岱河、闸河、濉河、王引河等。 淮北矿区采煤累计厚度一般较小,大部分河堤下沉量不大,且影响 范围较小,尽量采用恢复现有水利设施功能的措施。对于河道两岸 塌陷的堤防,结合防洪排涝规划确定的标准,采用回填修复方案。 交通治理工程 常年运行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留设保护煤柱,其他道路随采 煤塌陷适时恢复或采用充填方式保证交通畅通。必要时根据塌陷程 度改变路网体系。 (详见列表)。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实施矿山复绿行动,重点治理矸石山、电厂粉煤灰堆放场,消除 视觉污染。治理矿坑污水、选煤废水,改善水体环境。 (详见列表)。 采煤塌陷区地下充填治理工程 在城镇、重要河流、交通干线下探索地表无塌陷或地表微变形 开采技术,实施地下充填开采工程。 第 17 页 绿色矿山工程 建设绿色矿山就是要普及绿色生态理念、塑造矿井形象,实施 绿色开采、实施环境重建。强化基础管理,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 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利用科学化;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实现生产工艺节能化;科学规划,实现矿区环境 建设园林化。目前皖北六市已经批准或正在建立的绿色矿山有:宿 州桃园煤矿、淮北五沟煤矿、淮南顾桥煤矿、淮北杨庄煤矿等。 矿山公园建设工程 实施矿山公园建设工程,挖掘矿业开采历史,展示矿业文化,讴 歌塌陷区群众奉献精神,弘扬煤炭行业创业精神。完善淮北国家矿 山公园,开发矿业旅游,取得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效应。建设 淮南大通矿山公园,实现揭碑开园。 五、环境影响分析 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的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在于改善矿 区水环境和空气质量、消除固体废弃物污染,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环境和塌陷地景观,恢复塌陷区生态系统的功能。但在规划项目施 工过程中也会给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消除:在各重点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方案,对实 施的效果进行细致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为环保方案的制定提供资金、 技术和组织上的保证;注重高效节能环保技术、理论和方法的推广 应用,减少综合治理时发生的二次污染;对塌陷区固体废弃物进行 第 18 页 回收利用,尤其是煤矸石和粉煤灰的再利用;将生态效益作为评价 治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一)组织保障 加强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强化省采煤塌陷区综 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完善组织机构;相关市、县(区)政府加强 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领导,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及时解决综合治 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 作为市、县政府和大型国有采煤企业考核内容,建立长效考评机制。 有关煤矿企业必须履行义务,按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工程进度,及 时足额支付资金。发展改革、国土、建设、财政、教育、文化、卫生劳 动保障、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专款 专用,确保新村建设和治理工程质量。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采煤沉 陷区居民搬迁安置补偿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有关违纪违 法行为。 (二)经济保障(二)经济保障 多方筹措,拓宽资金渠道。一是争取国务院批准我省皖北采煤 塌陷区建立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专项用于采煤塌陷区的综合 治理和村庄搬迁。二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市、县分成部 分,塌陷区当地政府要重点用于塌陷区土地治理。三是市、县政府按 第 19 页 土地出让净收益20%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要专项重点用于塌 陷区土地治理。四是塌陷区因适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而节 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其对应的应上缴报批费用重点用于村庄搬迁工 程。五是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缴存力度,做到足额缴 存,及时用于塌陷区治理与村庄搬迁。六是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棚 户区补助、廉租房计划、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均向塌陷区倾斜。七是 省、市、县政府从社会和市场筹措资金,用于计划经济时期煤矿开采 塌陷区以及历史遗留矿山塌陷区的治理。八是积极争取国家其它相 关专项资金的支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治理资金使用到位,专款专 用。 (三)政策保障(三)政策保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法规和政策体系。制定 安徽省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创新机 制、规范治理,报请省政府审定。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2011 年-2015年列入村庄搬迁计划的项目的基础设施按照人均3000元标 准补助。研究制定皖北采煤塌陷区失地农民社保、就业政策。继续实 施省政府关于支持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意见;比 照国家确定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制定皖北采煤塌陷区相关优惠政 策。 (四)技术保障(四)技术保障 各级政府和采煤企业充分利用塌陷区资源,加强技术攻关,开 第 20 页 展学术交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门人才; 制定采煤塌陷区 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 法、新工艺研发和推广应用;探索治理新模式,发挥相关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实现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理产、学、研 一体化,加快成果转化;采用 3s 和声纳技术对采煤塌陷区地面进行 动态监测,预测塌陷趋势。沿淮地区可建立大型平原水库,将淮河流 域汛期洪水调蓄在塌陷区内,解决皖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矛盾;城市 周围可以建立环城湖泊等大型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五)制度保障(五)制度保障 各级政府和部门、采煤企业应将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和综合治 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各级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 联席会议制度,专题会议议定重大事项的具体措施;严格按照财务 制度管理经费;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责任制的落实;严格执行 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监理单位招投标制度和管理制度;完善公众参 与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继续实行工作简报制度,通报采煤塌陷区综 合治理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和动态进展情况;完善定期通报制度;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考核制度。 第 21 页 附表 1 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面积现状统计表 市名市名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塌陷区面积(公顷)塌陷区面积(公顷)比例比例 淮南市 2583.95 19544.257.56% 阜阳市 10118.17 3501.950.35% 亳州市 8521.23 1894.140.22% 淮北市 2741.39 13008.344.75% 宿州市 9938.77 6714.570.68% 蚌埠市 5950.72 606.290.10% 合计 39854.24 45269.541.14% 附表 2 采煤塌陷区面积和程度预测结果统计表 塌陷区面积(公顷)塌陷区面积(公顷) 市名市名年份年份 10mm 1.5m1.5m3.0m3.0m 合计合计 201111360.52 3851.64 4332.09 19544.25 201615618.20 4990.20 8841.00 29449.40 202017859.00 5947.00 5876.00 37275.00 淮南市 最终24489.00 7888.00 9785.00 84246.00 20111980.70 715.97 805.28 3501.95 20162881.02 1114.20 1750.84 5746.05 20203047.73 1236.48 1313.58 6813.79 阜阳市 最终4396.14 1592.94 1784.53 14073.69 20111061.44 391.91 440.79 1894.14 亳州市 20162395.07 1140.10 563.17 4098.34 第 22 页 续附表 2 采煤塌陷区面积和程度预测结果统计表 塌陷区面积(公顷)塌陷区面积(公顷) 市名市名年份年份 10mm 1.5m1.5m3.0m3.0m 合计合计 20202678.28 2003.30 1093.87 5775.45 亳州市 最终 2678.28 2003.30 1093.87 5775.45 20117148.54 2757.89 3101.91 13008.34 201613479.19 7268.21 5842.58 26589.97 202019240.63 11130.84 8142.54 38739.19 淮北市 最终 28957.31 20771.96 30410.84 81071.96 20114342.58 1116.37 1255.62 6714.57 20166009.75 2673.35 1293.20 9976.30 20206300.76 3214.42 818.29 11153.62 宿州市 最终 14471.21 8611.45 4097.08 30846.99 2011353.16 119.13 134.00 606.29 2016611.03 259.59 281.71 1152.33 2020706.41 328.17 231.34 1451.47 蚌埠市 最终 1613.32 860.52 1129.40 5129.94 201126246.94 8952.92 10069.68 45269.54 201640994.27 17445.64 18572.49 77012.40 202049832.81 23860.21 17475.62 101208.52 合计 最终 76605.26 41728.17 48300.72 221144.03 第 23 页 附表 3 2012 年采煤塌陷区面积和程度预测结果统计表 塌陷区面积(公顷)塌陷区面积(公顷) 程度和程度和 面积面积 城市城市 1.5m1.5m1.5m1.5m 合计合计 淮南市11955.009894.0021849.00 阜阳市2238.231705.353943.58 亳州市1077.06845.751922.81 淮北市7812.066313.2914125.35 宿州市4359.812632.746992.55 蚌埠市370.88285.23656.11 合计27813.0421676.3649489.4 附表 4 2013 年采煤塌陷区面积和程度预测结果统计表 塌陷区面积(公顷)塌陷区面积(公顷) 程度和程度和 面积面积 城市城市 1.5m1.5m1.5m1.5m 合计合计 淮南市 13022.8910768.4823791.37 阜阳市 2447.872031.254479.12 亳州市 1519.921026.52546.42 淮北市 9293.388135.8817429.26 宿州市 4882.263001.177883.43 蚌埠市 447.29357.69804.98 合计 31613.6125320.9756934.58 第 24 页 附表 5 2014 年采煤塌陷区面积和程度预测结果统计表 塌陷区面积(公顷)塌陷区面积(公顷) 程度和程度和 面积面积 城市城市 1.5m1.5m1.5m1.5m 合计合计 淮南市 13973.3811546.8525520.23 阜阳市 2648.492343.114991.60 亳州市 1930.781194.193124.97 淮北市 10701.389868.2520569.63 宿州市 5410.393373.618784.00 蚌埠市 518.19424.92943.11 合计 35182.6128750.9363933.54 附表 6 2015 年采煤塌陷区面积和程度预测结果统计表 塌陷区面积(公顷)塌陷区面积(公顷) 程度和程度和 面积面积 城市城市 1.5m1.5m1.5m1.5m 合计合计 淮南市 15058.0012435.0027493.00 阜阳市 2839.342639.785479.12 亳州市 2324.271354.793679.06 淮北市 12038.8311513.8423552.67 宿州市 5937.003744.979681.97 蚌埠市 587.19490.361077.55 合计 38784.6332178.7470963.37 第 25 页 附表 7 2016 年采煤塌陷区面积和程度预测结果统计表 塌陷区面积(公顷)塌陷区面积(公顷) 程度和程度和 面积面积 城市城市 1.5m1.5m1.5m1.5m 合计合计 淮南市 15628.2013841.2029469.40 阜阳市 2941.022835.035776.05 亳州市 2355.071733.274088.34 淮北市 13449.1913120.7826569.97 宿州市 6039.763946.559986.31 蚌埠市 581.03541.301122.33 合计 40994.2736018.1377012.4 附表 8 2020 年累计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市名市名乡镇乡镇/ /个个行政村行政村/ /个个村庄村庄/ /个个人口数人口数户数户数 淮南市 3613131519720557445 阜阳市 20431827015619415 亳州市 102676350918874 淮北市 3614627218469749097 宿州市 25651679222024479 蚌埠市 51033133253580 合计 1324211045592694162889 第 26 页 附表 9 2012 年规划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市名 村庄 (个) 人口数 (人) 户数 (户) 占地面积 (公顷) 安置点 (个) 安置面积 (公顷) 淮南市 23123724220238.214118.26 阜阳市 277523211582.84253.92 亳州市 2119030218.63111.01 淮北市 32224975233365.9611205.17 宿州市 1144481156103.28245.21 蚌埠市 4202056250.81118.59 合计 999950050500501358713587859.73859.7321452.16452.16 附表 10 2013 年规划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市名 村庄 (个) 人口数 (人) 户数 (户) 占地面积 (公顷) 安置点 (个) 安置面积 (公顷) 淮南市 28164844589189.85678.88 阜阳市 1259451532140.84459.46 亳州市 5178546828.61110.89 淮北市 14122843152232.894119.46 宿州市 2089322503128.52384.98 蚌埠市 3149539233.89114.21 合计 824692512636754.6019367.88 附表 11 2014 年规划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市名 村庄 (个) 人口数 (人) 户数 (户) 占地面积 (公顷) 安置点 (个) 安置面积 (公顷) 淮南市 25146724494168.98570.22 阜阳市 1156891471134.78356.90 亳州市 4165645526.54110.10 淮北市 15116763013221.374113.55 宿州市 1890292428129.92385.90 蚌埠市 3138735731.44113.18 合计 764410912218713.0317349.85 第 27 页 附表 12 2015 年规划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市名 村庄 (个) 人口数 (人) 户数 (户) 占地面积 (公顷) 安置点 (个) 安置面积 (公顷) 淮南市 24167424310192.82580.12 阜阳市 1054121389128.22354.13 亳州市 4158643225.4219.68 淮北市 12110912863210.273107.86 宿州市 1790032319129.54485.65 蚌埠市 2135034930.61112.83 合计 694518411662716.8817350.27 附表 13 2016 年规划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市名 村庄 (个) 人口数 (人) 户数 (户) 占地面积 (公顷) 安置点 (个) 安置面积 (公顷) 淮南市 137299209680.51336.09 阜阳市 103802111092.82339.40 亳州市 6200652432.12212.23 淮北市 23135393907240.526156.42 宿州市 989112432149.57387.84 蚌埠市 3129236920.28112.28 合计合计 646436847368471043810438615.8218344.25 附表 14 2017-2020 年规划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市名 村庄 (个) 人口数 (人) 户数 (户) 占地面积 (公顷) 安置点 (个) 安置面积 (公顷) 淮南市 1812633 3612 139.34562.47 阜阳市 178418 2428 205.51687.23 亳州市 93868 1038 61.94323.58 淮北市 3724803 7131 440.6312286.55 宿州市 1211298 3109 189.645111.36 蚌埠市 31292 369 20.28112.28 合计合计 9662312 17687 1057.3432583.47 第 28 页 附表 15 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表 序序 号号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所属城市所属城市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项目规模项目规模 (公顷)(公顷) 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1 土地复垦淮南市淮植源特种植物园 2366 远期 2 土地复垦淮南市夹沟乡生态景观农业基地 2458 远期 3 土地复垦淮南市潘集生态景观农业基地 968 远期 4 土地复垦淮南市望峰岗物流园 14 近期 5 土地复垦淮南市焦岗湖影视城 38 近期 6 土地复垦淮南市 毛集(新集)立体养殖基 地 3600 近期 7 土地复垦淮南市 新集三矿采煤塌陷区动态 复垦示范工程 1 416 近期 8 土地复垦淮南市 新集三矿采煤塌陷区动态 复垦示范工程 2 307 近期 9 土地复垦淮南市孔李淮岸垂钓乐园 250 近期 10 土地复垦淮南市 新庄孜湿地生态技术示范 区 300 远期 11 土地复垦阜阳市 谢桥煤矿采煤塌陷地复垦 示范工程 293.62 近期 12 土地复垦阜阳市 谢桥煤矿采煤塌陷地动态 复垦示范工程 272.53 近期 13 土地复垦亳州市 涡阳县闸北等(3)个镇 国家重点煤炭基地土地整 治重大工程子项目 361.55 远期 14 土地复垦亳州市 蒙城县许疃镇国家重点煤 炭基地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