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同城联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平台.doc_第1页
高校同城联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平台.doc_第2页
高校同城联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平台.doc_第3页
高校同城联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平台.doc_第4页
高校同城联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平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同城联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平台* 作者简介:廖军和(1972),安徽淮南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史和教师教育研究;欧阳儒阳(1974),安徽淮北人,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廖军和,欧阳儒阳 摘 要:我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府要求各高校积极主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机制、新办法。在针对多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个同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平台,规定了同城联盟的性质与特点、规划了合作基本架构和运作机制,以利于同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同城联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在校大学生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期望,面临学业、经济和就业等各种压力以及青春期特有的困惑和烦恼,加上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有研究指出,国内外大学生中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人格障碍者约占总人数的16% -30%;我国大学生中每5人就有1人存在心理障碍;每年全国高校至少有数十人自杀。1可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全、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又刻不容缓的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现状,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制度,如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息见(教社政20011号)、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教社政厅20027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2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方案标准(试行)等文件,要求高等教育能跟上时代,着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各地各类型高校根据国家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实施了各种途径和方法,努力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逐渐被认识,各高校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切实增强工作实效。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形成了学校学院(系)班级的三级管理体系,经费也以专项经费的形式基本得以保障。各高校通过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工作室,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队游戏等心理健康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心理社团等工作,大大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水平。但是,有调查研究表明,仍有83.33%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为一般或不满,3这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影响这项工作取得理想效果。(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吸引力许多高校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中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教育模式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4但是单向度的课堂教学方式,专业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教学过程实践性的缺乏,以及对不同学生个性的重视不足,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心理学的实用性,忽视了大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对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像对待其他所学课程一样,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来获取学分,不能达成开设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也无法提高。(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力量较弱许多高校中,专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学校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不能实际工作的满足需要。同时,当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很多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专业的、高素质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医务人员比较缺乏。这种状况造成不少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足,又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甚至有的还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误导了该工作的发展方向;5还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术性研究不足,更多是在经验积累的层面上摸索。(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条件相对不足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都挂靠在校学生工作部(处),由其直接管理,也都建立了心理健康专项经费制度。但相比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工作条件相对不足。不少高校由于领导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只有一间办公室和一块牌子,为学生服务的相关个体与团体咨询场所缺乏,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四)高校间发展不均衡,缺乏校际资源共享交流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不同高校间受领导重视程度、学校层次、有无心理学科为基础等因素影响,其发展水平也是不均衡的。领导越重视,经费投入越多,工作发展越好;“985”和“211”工程院校工作水平较高;本科院校比高职高专相对较好;有心理学科专业的学校比没有心理学科专业的学校工作开展的质量要高。由于缺乏校际资源共享交流机制,导致优质资源很难交流到资源薄弱的学校,难以形成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协同工作机制。二、高校同城联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工作平台设计基于多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和问题,遵循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2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方案标准(试行)的文件精神,本着探索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途径,着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化,努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我们针对已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和缺陷,设计了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同工作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城联盟。(一)联盟的性质与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城联盟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培训、提高的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合作,不断提升某一城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以达“同城牵手、互帮共助、合惠多赢、共同提高”的目标。因此,同城联盟的根本性质是各成员高校协同创新的合作交流平台。它的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互助合作。(二)联盟的架构设计联盟各高校地位平等、协作互惠、共同发展,所以联盟的架构是“扁平化”结构。图:高校同城联盟基本架构(三)联盟运作机制1、联盟主席轮值机制联盟运作实行主席轮值制度,每年由一所高校担任联盟主席,负责召集会议、主持协商、组织研讨;负责协调落实当年度各高校之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合作共建的相关事宜,安排活动,承办联盟年会。2、联盟成员“同侪”帮扶互助机制联盟各成员高校由于学校性质、类型不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环境条件、工作经验各有特点且不均衡。“同侪”帮扶互助机制要求各成员高校利用自身优势相互帮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心理健康辅导员与学生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讲座、资源与信息共享等方面起到优势互补,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同城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3、联盟成员研讨交流机制正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问题,利用协同合作的联盟平台,建立研讨交流机制,开展教学观摩与研讨、学术沙龙、学术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规律,合作申报研究课题,以达成联盟成员共同发展之目的。三、余论借鉴其他协同创新团队的有益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城联盟有利于整合同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资源,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城联盟的互助与交流,促进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这种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尤其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一般的内地中小城市,同城高校结成联盟,有助于弥补缺少优质高校(“985”、“211”工程等经费、学科等资源优厚的院校)资源的状况,提高同一城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整体水平,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参考文献:1 石祥.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江苏高教,2013(1):1422 高洪涛,季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和机制的探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563 夏雯雯.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64 徐黎黎.以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65 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86University City Allian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Liao Jun-he Ouyang Ru-yang Abstrcat: Our countr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asked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explore new mechanism and new wa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in year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a city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provides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Alliance, its architecture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This is the ascension of the whole to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ity. Keywords: City Allianc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全文字数: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