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临床观察.doc_第1页
苓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临床观察.doc_第2页
苓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临床观察.doc_第3页
苓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临床观察.doc_第4页
苓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临床观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苓散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临床观察首席医学网 2010年06月27日 21:58:48 Sunday 医师杂志征稿 普通外科文献 呼吸疾病会议 网站运营 核心期刊征稿 帕金森病 国际神经再生论坛 内蒙中医药 心律失常会 危重病诊治 心血管医师 内科诊疗班 方剂组成原理 亚健康学会 风湿关节炎 作者:陈楚雷, 郑艺娟作者单位:525400 广东 茂名,广东省电白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 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摘要】 目的 观察五苓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秋季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五苓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总疗程、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秋季腹泻的诊断标准2。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小儿泄泻的诊断标准。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秋季腹泻诊断标准;(2)年龄6个月至3岁;(3)病程在2周内;(4)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均10.0109/L;大便常规镜检:脂肪细胞0+,偶见少量白细胞,无脓细胞和红细胞。1.4 排除标准 (1)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或其他原因如细菌、寄生虫等所致腹泻者;(2)伴重度脱水,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者;(3)治疗依从性差,影响疗效判定者。1.5 治疗方法1.5.1 对照组 根据患儿脱水程度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抗病毒等西医常规治疗。如利巴韦林注射液(武汉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015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西咪替丁注射液(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1020 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加用金双歧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山东颐和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五苓散加减口服,按伤寒论原方药物剂量比例配制: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6 g,桂枝5 g;辨证加减:发热者去桂枝,热甚者加黄芩、黄连,脾虚汗出者去猪苓,加党参、黄芪,兼食积者加焦三仙、炒莱菔子,兼惊厥者加僵蚕、勾藤,共研细末以备用。6个月至1岁每次0.30.5 g,2岁每次0.50.8 g;每日2次;饭后温服。1.6 观察指标 止泻时间(患儿入院后粪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入院后体温降至37 以下不再升高所需时间)、总疗程以及药物副反应;常规查血常规、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8年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4自拟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性状、次数及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2)显效:每日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2/3以上),大便镜检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3)有效:每日大便次数减少一半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好转;(4)无效:每日大便次数无减少,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总疗程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总疗程比较(s,n=40,d)注:与对照组比较,at=13.08,10.10,30.61,P0.05。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总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40注:与对照组比较,a2=6.27,P0.05。表2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2例出现轻度恶心,其中1例伴有呕吐,未经处理自行缓解。3 讨论小儿秋季腹泻70%8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其为目前导致全球性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毒5。该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小儿,此期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各种消化酶缺少,免疫力功能不完善;小儿生长发育快,消化吸收负担相对重。而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和空肠,使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使其无吸收消化功能,从而使大量肠液积聚肠腔致水样泻;同时继发双糖酶不足,使食物中糖类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短链有机酸,使肠液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引起渗透性腹泻6。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儿科学“泄泻”范畴,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兼证伏暑伤寒中说:“夏伤于暑,被湿所遏而蕴伏,至深秋霜降及立冬前后,为外寒搏动而触发”7。夏月小儿伤于暑邪,未及时发病,至深秋霜降或立冬前后,复感当令之邪而诱发;暑邪又多兼湿,湿热内阻于脾胃,下迫大肠发为湿热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特别体质较弱或先天禀赋较差的小儿,秋、冬季节易被风、寒、湿邪所袭,寒邪直伤脾阳,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而为脾虚泻8。五苓散加减方中猪苓、茯苓以淡渗利水,泽泻利水渗湿,导水下行,通利小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辛温通阳,化气行水,兼解表邪;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利;诸药协调,共奏解表清里,清热利湿,安肠止泻之功。现代药理也证明茯苓、白术均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抵抗力;白术还能促进胃肠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消化;黄芩、黄连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五苓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显著缩短患儿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总疗程,明显提高患儿治疗显效率,且治疗药物副反应较轻,故五苓散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张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68.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941296.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4 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5 刘永生,吴昀蓉.西咪替丁加双嘧达莫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40例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6):516517.6 王树红,王青.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49924993.7 俞根初,徐荣齐.重订通俗伤寒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1959:56.8 董文军,宋俊生,陆小左,等.五苓散及其加减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系统评价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1):4143.9 马小娟,颉东升,何国梁.加味茵陈五苓散对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