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防控措施.doc_第1页
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防控措施.doc_第2页
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防控措施.doc_第3页
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防控措施.doc_第4页
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防控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因及防控措施陈亚强1,张乐宜2,彭津津3(重庆市黔江区畜牧兽医局,重庆黔江 40900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广东省广州 510000;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摘要:新生仔猪病毒性腹泻是危害仔猪生产的重要疫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上易导致17日龄的产房仔猪形成弱仔甚至大规模死亡,给猪场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新生仔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为广大养殖场和兽医工作者对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新生仔猪腹泻的病因较复杂,但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猪场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变化等导致病毒侵入,引起以急性水样腹泻、严重脱水进而衰竭死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目前有研究表明引起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轮状病毒(RV),均为RNA病毒。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相关的报道,但呈散发性。2010年10月我国华南、华北、西南、东北等地区规模化猪场17日龄仔猪发生以急性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死亡的疫情,猪场发病率高达70%,死亡率达90%。近3年来,病毒性腹泻一直是猪场挥之不去的阴影,鉴于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易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动向,本文将根据近几年猪病毒性腹泻的疫情和防控要点进行综述。1病因1.1饲养管理 产房母猪群的饲养管理、营养水平、舍内温湿度、生物安全等因素是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的根本原因。2010年,广东增城某猪场就由于母猪换料导致猪群应激,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产房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湿度过大等均可引起仔猪感染病毒而发生腹泻。近期发现猪场引种也是导致猪场发生流行腹泻的潜在原因。1.2疫苗的免疫 母猪群一般每年需要免疫2-3次的病毒性腹泻的二联或者三联疫苗,但有的猪场采取不免疫或者较少次数的免疫,这些猪群即成为潜在的易感猪群,当病毒发生变异毒力增强时,即可暴发大面积病毒性腹泻。猪蓝耳病病毒及猪圆环病毒的存在,病毒性腹泻疫苗接种方法及注射部位不正确等原因导致的免疫失败,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2流行特点 一般情况下,猪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猪轮状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单一或混合感染而引起, 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冬、春两季。 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发病,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可见于各种日龄的猪,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哺乳仔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发病率几乎高达100%, 成年母猪发病率为 10%50%, 传播速度非常快,23 d 内可波及全群,乳猪病程较短,为 7 d 左右,该病给仔猪造成的危害最大,若处理不及时,死亡率非常高。但近年以我国猪场发生病毒性腹泻的特点看,不再同以往的流行规律,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大规模发生,特别是以潮湿多雨的中部和南方地区发病率最高,但冬春季稍高于夏秋季。其发病主要以1-7日龄的新生仔猪为主,母猪和保育仔猪、育肥猪发病率相对较低,均呈一过性腹泻,但母猪的带毒情况严重,在粪便、肠道组织和乳汁中均可检测出3种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存在。几种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率最高的病毒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其次猪轮状病毒(ARV),最后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3临床症状3.1猪传染性胃肠炎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18-72h,传播迅速,24h即可在同一栋产房内暴发。发病仔猪主要表现为严重水样腹泻、呕吐、脱水。粪便多呈黄色或淡绿色,表面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发病持续时间和死亡率随猪日龄增大而降低。1周龄内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27天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康复仔猪表现为饲料报酬低,生长速度慢,形成僵猪。剖检变化为病变主要在胃和肠道,以小肠病变为主,偶尔可见胃底出血。小肠表现为肠壁变薄透明,肠内容物稀薄如水,呈黄色。3.2猪流行性腹泻本病潜伏期为24-36h。病猪多表现为刚出生拉水样稀粪或吃乳后即出现精神高度沉郁,呕吐,呕吐物为胃消化的凝乳块。食欲减退或废绝,水样下痢,呈黄色或黑红色。3-4d后,由于严重脱水导致衰竭而死亡,发病率为60-80%,死亡率为90%以上。剖检变化为病变主要在小肠,小肠充血,肠壁变薄发亮内充满黄色的液体。肠系膜充血,肠淋巴结充血、水肿。肾脏有大量的点状出血。3.3猪轮状病毒感染本病潜伏期为48h-4d。发病仔猪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较腥臭,持续24天。病猪消瘦、脱水,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不会超过10%。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猪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少母源抗体保护生后几天的仔猪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使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通常,症状较轻的病猪,腹泻数日即可康复。剖检变化与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极为相似,小肠病变严重。4诊断依据疾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将可疑病料送权威部门实验室中采用胶体金试纸条、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病理组织切片等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3种病原的检测以确诊。5防治措施5.1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精细饲养,合理饲养,科学管理。加强母猪营养,定期添加提高免疫力的中成药和微生态制剂。严格执行猪场生物安措施的实施,特别是加强过往车辆、人员及用具、猪舍的消毒。产房内尽量保持整洁、干燥。搞好仔猪的防寒保暖措施,定期记录舍内的温湿度,及时作出调整。5.2若当地出现疫情时,尽量避免猪场之间的相互走访。尽量不引种,以降低感染腹泻病毒的风险。确实要从外地购进种猪时一定要隔离7-14天,观察并记录种猪的精神、食欲、粪便等情况,确认无异常后再进行混群。5.3制定合理的面程序母猪每年至少要免疫3次以上的病毒性腹泻的基础免疫。该类疫苗在市场上种类较多,而且免疫效果较差,根据猪场生产情况选择多种疫苗交叉使用。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说明说进行操作。另外,母猪也可以注射鸡的新城疫疫苗进行预防。5.4治疗发病猪场对母猪全群进行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的紧急预防接种,以尽量提高母猪的抗体水平,中和机体内的病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平息猪场疫情。若弱毒或灭活疫苗效果较差,可采用发病仔猪粪便或小肠匀浆按一定比例加入新鲜的牛奶(饲喂时添加80-100 IU的青链霉素/头母猪),跟胎饲喂妊娠母猪,可以保护一定数量的新生仔猪发病或降低死亡率,但是这种方法容易造成猪场散毒风险,因此,要应慎重。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采集发病仔猪的内脏和肠道制备自家疫苗进行全群母猪的普免或用淘汰母猪或免疫次数多的母猪制备一些高免血清(一定要无菌、56 30min灭活)进行治疗,并储存备用,用于口服或肌肉注射,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新生仔猪防治措施,灌服阳光一号(2ml/次),2次/天,共5天。母猪饲料添加宝饲迪微生态制剂,调节母猪食欲和胃肠道内环境。严重脱水者需灌服口服补液盐或腹腔注射“10% 葡萄糖溶液+ 1% 阿托品 2mL+免疫球蛋白”或“氯化钠生理盐水安钠咖注射液5mL+VC 2g+5%碳酸氢钠”混合液30mL,同时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或硫酸新霉素以防止细菌性病原的继发感染。发病仔猪也可以灌服2mL的安多福消毒液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郭均友,罗增辉.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的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1(02).2刘宗华.近年来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3(18):18-19.3田冲,欧阳金旭.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2013,10(05):57-60.4卫龙兴,成建忠.上海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J.畜禽业,2010(11):60-61.5库旭钢,凌泽熹,张坤,肖文,何启盖.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养猪,2012(05):101-102.6杨飞,覃永固.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J.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