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苗族绝技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以黔东北苗族“上刀山,下火海”为例滕 继 承一、与文本有关的词语注释1、绝技:指经过去长期刻苦训练,一般人不易学会的技艺。2、文化(赫斯科维茨的定义):是指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等构成的“隐在文化”。3、资源: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本文资源系指生产性资产。4、文化资源:指凝结了人类无差别劳动成果的精华和丰富思维活动的物质、精神的产品或者活动。它分为可度量性文化资源(如历史文物、工艺品、建筑等)和不可度量文化资源(如民俗、技艺、戏曲等)。5、文化产业: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二、关于苗族绝技文化的生境黔东北是一块苗族绝技文化资源富饶的土地,其蕴藏之丰富,队伍之多,完全可以称得上“绝技绝活文化艺术之乡”。这些绝技包括:履刀即“上刀山”(上刀梯)及其同类绝技踩刀尖、过刀桥、刀尖推磨、斜走大刀等;蹈火即“下火海”(踩铧口)及其同类绝技嘴咬铧口、舌舐红铁、烈火烧身、吃火、吞火等;捞油锅(包括脚搅油锅);口吞竹块(包括口吞铁钉);针穿喉咙(或穿乳房)吊重物旋转;其他从传统巫技剥离出来的绝技绝活,如仙人合竹、称杆提米、牛角巴壁等等。笔者为了撰写刀刃上的舞蹈黔东北苗族履刀绝技的人类学调查一书,从2003年5月起到今年的10月止。用半结构访谈,跟踪参与绝技艺术团演出等方法。对这块地区的苗族绝技文化资源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对黔东北苗族绝技文化资源有了全貌的了解,掌握了第一手可靠的信息资料。笔者在调查中得知:黔东北苗族的绝技文化,与苗族传统的巫仪巫技是紧密关联的,苗族“上刀山,下火海”等绝技只不过是苗族传统巫技的艺术再现。众所周知,苗族自古“信鬼好祀”,史书对苗人尚巫信鬼的记载不胜枚举。苗族baxdeix(音:巴狄,即巫觋)在巫事活动中有三栋仪式要展现njoutndutndend(上刀梯)和obsoudoblix(捧烧铧口)的巫技。一栋是巴狄“牵街”;二栋是隔鬼禳解;三栋是撵凶神恶煞。此外其他一些大型巫祭,如ranxnongx(音:然绒,挽留龙神),nongxngiex(音:农聂、椎牛)等也有表演上刀梯、踩铧口的。“牵街”上刀梯,相当于新坛弟子的“演习”。展示这些高超巫技,说明习巫弟子已掌握上乘本领,可以独立行巫。隔鬼禳解上刀梯,多为治病与小孩脱关煞,即把病人的衣服或小孩象征性背过刀梯,病魔即除,小孩则可脱关煞,易养成人。撵凶神恶煞,巫觋多用手捧烧红铧口逐间房屋驱赶凶神厉鬼。凡当事人家中有凶死者,均请巫觋作此法,把其阴魂赶至荒郊野岭,不要惊闹主家。调查中,绝技大师和资深觋师都一致声称:“上刀山、下火海原来都是巴狄的法术,现在社会发展,人家才拿去讨吃的。”那么,这种巫技后来又是怎样嬗变成“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呢?这种裂变源于十年“文革”对苗族巫鬼文化政治封杀的结果。在“文革”期间,凡搞巫事巫祭活动,包括为死人超度、逢年过节烧香焚纸等,都视为搞“封建迷信”,进行“残酷的斗争”。把巫师及当事者进行批判和揪斗,进“管训班”学习或游街示众。苗族社区的“巴狄”纷纷封“坛”,偃旗息鼓。当时部分有识之士,看到苗族这些巫技里蕴藏的艺术价值,暗地里拜师承袭。他们摒弃了巫事巫仪中繁琐的仪式,专门承袭“巴狄”中的巫技才艺。为不授人以柄,他们把巫技搭附武术研习,使得苗族这些绝技文化从巫技剥离出来后,变成了巫技与武术的杂糅体。在巫技的基础上融进了不少的武术动作,变得更具有观赏性。下面就苗族传统巫技与苗族履刀绝技作以下比较:(插图:略)由此可见,苗族绝技只是在苗族传统巫技基础上的改进和提升,两者是一脉相承的。苗族绝技文化是特殊历史时期苗族巫鬼文化痛苦裂变的产儿,它源于巴狄巫技,又高于巴狄巫技。它保持了巫技传袭和仪式的神秘,又增加了武术一类的动作,同时配上音乐的伴奏。其功能由娱神禳解祛病转变为纯粹的“娱人”演出,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三、苗族绝技文化资源现状在黔东北能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绝技的有160余人,当中还不包括遍布民间各村寨的“巴狄”。因为这些“巴狄”身怀绝技,不显不露,无法调查统计。以绝技表演为职业,即以演绎绝技文化为生活来源仅是他们中的少数。从1980年正月初六,绝技大师田如平在松桃世昌乡偏岩村搞的第一场“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开始,二十四年间,绝技表演已发展到14支常年绝技演出队伍。这些艺术团包括:湘黔武术气功队、田如珍绝技表演队、吉靖羽大刀艺术团、龙宗树的松桃民间绝技艺术团、龙云江的中国苗族民间艺术团、田如忠的松桃民间艺术团、龙云辉的松桃梵净山民族民间艺术团、松桃苗族绝技龙虎艺术团、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龙标艺术团、石帮武的民间艺术团、石伟的民间绝技艺术团、龙金昌的民间绝技演出队等。这些艺术团和演出队,先后在全国的大部分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签约演出过。目前,还有艺术团在贵阳红枫湖、北京民族园、河北野山坡、广西桂林、深圳民俗村、凤凰山红苗博物馆等地长驻献艺。田如平、龙虎、龙标、龙宗树的艺术团先后到过美国、加拿大、韩国、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埃塞俄比亚、巴林、新加坡、南非、赞比亚、阿尔巴尼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或商业演出。参加过国内外80余次各类“艺术节”、“庙会”、“灯会”及民间绝技绝活展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李瑞环、乔石、万里、田纪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受到了苏丹、赞比亚等国家总统的接见。先后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及全国、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上,获得9次表演大奖。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西部频道栏目、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等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绝技演出队每到一个地方献艺,观众总是人山人海,交口惊赞,成为当地媒体报道的热点。苗族绝技饮誉中华大地,蜚声海外。举办演出的部门或企业通过这些绝技演出获得了不菲的利润收入。不少绝技演员,特别是绝技艺术团长,由此摆脱繁重的农活,走上了致富路子,年轻演员通过展技轻松地赚到了可观的收入。但是,这些绝技艺术团体,内部结构是松散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演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手中把握丰富的绝技文化资源,不能充分地展现、发挥和利用。特别是人们欣赏水平和精神文化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传统的表演方式,粗放的经营模式、单一的展技形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目前,这些绝技演艺团体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营理念落后,观念陈旧,演员老化,传承困难,道具设备落伍,运行资本短缺,表现缺乏创意,无法适应文化市场的产业化要求。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面前,一些绝技团体逐步退出了演艺圈。如田如忠的松桃民间艺术团,基本上没有演出业务,田如忠本人则转向摆摊卖草药去了;龙标艺术团也很少承接演出业务,作为团长的龙标大师则转向从事矿产品运输业务。在世界各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其他地方(如云南)的民族民间文化空前繁荣活跃,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扩大的当今社会,黔东北的苗族绝技文化却走向倒退,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红极一时的苗族绝技文化,再过十多二十年,将会烟消云散。苗族的绝技文化就应该注释为“绝灭”的文化了。四、苗族绝技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苗族绝技这一文化现象,自从苗族传统巫技剥离起,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其演变是一个复合的发展过程,是表现形式不断创新,演绎队伍不断壮大过程。其根本动因就是这种文化背后广阔的市场推动,是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巨手自发调节的结果。在绝技作为纯娱人表演之初,绝技大师们的展技,主要是借助这些形式显示自身武功的高超,以求得更广泛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来其门下投师习武。开初的表演几乎是大师们自告奋勇的“义演”,经济利益驱动的成分是微乎其微的。其“义演”的目的,其一是为了满足表演者特殊人本价值的实现;其二是为了获得观众和政府部门对这些绝技文化的肯定和认同。这样一来,政府及相关部门看到这些绝技表演的艺术价值,民族部门就把它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宣传和推介,组织这些绝技队伍先后参加了全国第五届、贵州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民族部门宣传和推动的结果,使苗族这些绝技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面不断扩大,社会产生了一种对苗族绝技文化的消费需求。在表演过程中,绝技大师们看到人们对这些绝技文化的好奇、惊叹和欣赏,看到组织单位因此而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逐步看清了绝技文化表演背后潜在的市场前景,激发了这些绝技大师自己组团进行商业演出的灵感。这样,一个个绝技文化商业演出团体就应运而生。黔东北苗族绝技知名度的提高和影响力的迅速扩大,不可否认,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一定的宣传和推介工作。但这些绝技文化进入市场化商业运作,则是绝技大师和绝技队伍的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政府及职能部门,曾尝试过用这些绝技文化搭台,让经济唱戏。但最终都没有达到所期望的预期值,就从此放任不管了,任其自生自灭,缺乏对这些绝技演出队伍的关注、扶持和指导,连最起码的对苗族绝技文化资源的存量调查都没有纳入工作内容。表现出对这种绝技文化的麻木和对这些绝技资源价值的漠视。究其原因,就是主导话语权的群体对苗族绝技文化资源价值认知的偏差。这种偏差体现在:他们不能站在他者的视角理解苗族绝技文化产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用“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判断他者的消费心理,以为“我”喜欢的,就是吸引他者来消费的,反之则是不能吸引他者来消费的。由于他们生活在苗放绝技文化的浓郁氛围里,对这些东西已经司空见惯,失去了新鲜感。因此也就认为外来的他者同样没有多大兴趣,因此对苗族绝技文化资源的本源优势视而不见。另一种偏差,就是主导话语权的群体,把对苗族绝技文化资源的推介和宣传,认定为对民族优惠政策的延伸注解,因而难于平衡推介力度。认为推介苗族绝技文化资源,肯定其资源价值,就是宣传苗族,就是落实了对苗族的优惠政策,耽心其他的少数民族闹意见。所以不能用经济的眼光去看待苗族绝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遇到重大节庆活动或招商引资洽谈会,组织者也把这些苗族绝技拿出來亮相。美其名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仅仅把绝技文化当作经济的辅助工具或者作为山水风光的一种陪衬。而不是把这种绝技文化资源作为本体资源来开发利用。停留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浅层次层面上。没有意识到这种文化资源优势就是经济优势,开发利用得当,文化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部门对苗族绝技资源掠夺性利用和放任自流的结果,只能导致这种稀缺资源的萎缩和枯竭,致使绝技文化资源的危机。苗族的这些绝技文化资源并非一般人所想的,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它与自然资源一样,同样会被消耗尽。但它与自然资源有所不同的是,苗族绝技文化资源作为人的创造物,会因人而生,也会因人而死。自然资源只要不去破坏,它会一直自然地存在,而苗族绝技文化资源会在封闭环境下的自然传承过程中衰退。在现代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社会的开放性增强,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示范作用,推动了苗族传统文化向同质化方向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面临严峻的挑战。苗族绝技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传承和生存显得十分脆弱,苗族绝技文化逐步成为苗族社会中的稀缺之物。首先,表现在绝技文化资源数量呈减少的趋势,演艺的队伍逐步减小。其次,表现为脆弱。由于缺乏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这些绝技文化队伍各自为政,不能形成规模化和市场化运作,承受不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创造不了规模效益。提供这些文化资源的人群,特别是传承这种文化的主体受益越来越少。这样,年轻一代对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失去利益的魅力。随着时间推移,现有的绝技大师逐步走向老龄化,苗族的这种绝技文化将走到湮灭的边缘。出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出于打造文化大县(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苗族这些绝技文化资源都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开发。但这种保护应该放在苗族社会发展,现代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脱离这个大背景,企图加以封闭式(或称博物馆式)的保护是行不通的。由于苗族绝技文化自身的特殊性,苗族文化资源必须在“用”的过程中才能保护。在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和开发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准确地说,所谓保护,就是动态的开发性保护;所谓开发,是保护性开发,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既要与静态的“原汁原味”的保护相区别,又要与掠夺式的甚至造假文化的开发相区别。五、关于苗族绝技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构想具备丰富底蕴的绝技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运作就会一蹴而就了吗?当然不是。有了这个条件仅仅具备产业化资源条件的核心资源内容资源。核心资源只有同其他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及资本资源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条件。资源条件的具备,也并非文化产业发展就会水到渠成,它有一个资源的整合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递次渐进的过程。只有把资源转化为产品,进而把产品转化为品牌,最后把品牌转化为消费,才能最终实现由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由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实现这种转变,还得先从苗族绝技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做起。鉴于苗族文化的稀缺性和脆弱性特点,政府部门要尽早把抢救、保护及开发事宜纳入工作内容。当务之急要做的是:第一,要投入资金,对苗族绝技文化资源展开调查,包括资源存量、队伍状况、内部建构、传承机制、生存环境、困难和问题等等进行全面摸底,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护开发措施。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去创造有利于苗族绝技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环境和条件。第二,调动绝技大师及本土专家学者的积极性,鼓励专家学者开展绝技文化研究,奖励抢救和保护有功人员。第三,着手申报“中国民间绝技绝活文化之乡”,对绝技文化资源集中的村寨实行挂牌保护,把绝技文化知识产权化。建立绝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进一步扩大苗族文化的影响和效应,为打造文化大县(区)抢占制高点,并以此为龙头,拉动其他苗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的导向作用,去营造保护和开发苗族文化资源的社会氛围,抵制不利的异文化倾向对这些优秀苗族文化的侵蚀。改变过去那种在宣传、推介民族文化上,只有民族专家学者这些弱势力量“独唱”的状况。摒弃那种宣传、推介民族文化,就是落实民族平等政策的认识偏差。一切以这种民族文化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为出发点,在宣传和推介中,形成一种主体族群、主导话语权的群体、民族文化传承群体等异口同声的“大合唱”。在这方面,云南省在推介纳西文化上,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第五,要走苗族绝技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路子,政府部门在做规划、定政策、创环境、扶企业、育市场方面做好主导作用。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全力打造苗族绝技文化的品牌产业,建立起集学术研究、传统教育(绝技文化进课堂)、文物展览和仪式表演为一体的运作模式。走交流国际化、传承民间化、运作市场化的路子,高水准、可持续地重磅推出苗族绝技文化品牌。在实际操作中,针对现在苗族绝技文化市场运作存在的无资本、规模小,舞台艺术成分低,管理松散等问题,要采取“大活动、大制作、大项目”的运作方式,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保证可持续发展。要通过跨地区机构联合,项目协作、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途径,吸引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和资金参与进来,成立绝技文化产业集团,实行股份制经营。云南丽江歌舞团与深圳能量公司合资组建的丽江民族演艺有限公司,就是民族文化股份制运作的成功例子。2003年12月26日,该公司成立后,整合一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提能集训(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 1.3.3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效果
-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1+X) 课件 任务5.2 动态输送链参数设置
- 生物制药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腹痛护理查房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真题解析模拟试卷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医疗保健期间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酒体设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GB/T 9729-2007化学试剂氯化物测定通用方法
- GB/T 7588.2-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 GB/T 13560-2017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
- 三视图及尺寸标注课件
- 混凝土配合比验证检验委托书模板
- 住房公积金投诉申请书
- 众辰变频器说明书3400
- 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表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课后习题答案
-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