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支架滥用严重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ocx_第1页
中国心脏支架滥用严重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ocx_第2页
中国心脏支架滥用严重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ocx_第3页
中国心脏支架滥用严重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ocx_第4页
中国心脏支架滥用严重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心脏支架滥用严重 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www.PharmN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2010-04-15 半数心脏支架“非必须” 生意社4月15日讯3月10日,国际上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心脏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这是全球关于过度医疗的一项最新数据。 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说,“我国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并不比美国乐观。国外,很少有病人需要3个以上支架,可国内,不少病人被放了510个支架,这是明显的过度医疗。” 2009年,我国共实施心脏介入治疗23万例,如果按人均两个支架计算,仅耗材费就至少50亿元。其中,无效和无益的支架有多少? 医学新技术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普遍现象。病人不仅承担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而且支付了昂贵的医疗费用。 支架配套药物有副作用 “心脏支架虽是一次性的,但放进不该放的支架,却是终身性的,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胡大一说。 我国目前用的心脏支架几乎都是药物支架,与裸支架相比,不仅价格更高,安放后更要吃一年的氯吡格雷,终身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这两种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还会带来出血风险。还有一部分患者放入支架后,会觉得心脏局部不舒服,一年后才能适应。 胡大一就遇到过一些“回炉”患者,他们有些并不符合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置入一个甚至多个支架,由于术后未按时服药,出现血栓,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为什么出现心脏支架的滥用?一些医院把它当作了经济增长点、摇钱树,医生也非常重视支架带来的利益。一枚小小的支架,直径24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国产的就需12万元,进口的价格更要翻倍,其背后的利益可见一斑。 另一个原因,是医生过度迷恋技术。胡大一说:“医学离人文和服务对象渐行渐远,医生很快就进入一个具体的操作领域,忽视了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表面上伤害的是患者,实际上最大的受害者却是医生,最终将失去患者、社会对他们的信任。” 放支架并非一劳永逸 新加坡医保部门规定,需要放支架的病人,每人最多只能报销3个,如果超过,一来医保部门不给报销,二来医生还要向专门委员会陈述理由。胡大一认为,我国也需要制订类似的标准,对安放支架进行规范。 “支架过度安放,不只是医生的原因,也有来自患者一方的原因。”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顼志敏教授说,很多患者认为吃药、打针太麻烦,放支架可以一劳永逸,并且能去根,常常自己要求放支架,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跟医生吵架。很多人术后继续抽烟、不按时吃药,导致病情很快复发,或者出现新的病变。 “与支架过度使用并存的一个现象是,该放支架的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周玉杰教授说。比如急性心梗患者,是最应该急诊做支架手术的,但很多患者及家属没有这个意识,医院也没有切实保证心梗抢救的绿色通道常年开放,导致病情被耽误,错过了手术时机。 搭桥和放支架应并举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俞梦孙指出,其实,很多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来缓解病情,效果非常显著,如无意外,根本不需要在心脏内安放支架。 胡大一也举例:他的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心脏科医生,70岁时出现心绞痛,他没去做冠造、放支架,而是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坚持口服他汀和冠心病药物,现在已经87岁高龄,仍可以轻松上二楼。 即使需要做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技术非常成熟,但却因为创伤大、复杂、成功率低等原因而不被一些医生所选择。“有些医生告诉患者,冠心病可以搭桥,也可以介入,搭桥要开胸,介入不开胸,我认为这种引导是非常荒谬的。”胡大一说,国际上,支架和搭桥手术的比例是7:1到8:1,但在中国,这个比例高达12:1。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介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也指出,在放心脏支架上,甚至出现医院之间“单纯攀比手术数量”的现象, “一个医院能不能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做了多少例介入手术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像GDP一样。” 同是心脏病,为何不同命?除了个体差异外,能否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是重要影响因素。应该承认,心脏介入技术的诞生,是医学的一大进步,它替代了部分心脏搭桥手术,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然而,任何医学技术都是有界限的。一旦超越界限,就会走向反面。专家指出,给无适应症的患者放支架,将大大增加血栓或者出血的风险,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宗 禾 链 接 放完支架,仍可能发生狭窄 少数心脏病患者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心脏就相当于上了双保险。有的人甚至坚持在手术中使用进口支架,认为这样才有质量保障。其实,心脏手术支架进口与否并不重要。 专家说,不论支架质量经过多少次改进,它始终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因为做心脏支架术不是病因治疗,虽然解决了心血管的疏通,但不能保证其它网络血管的畅通无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心脏支架手术后的疗养,以及对整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二级预防,才是心脏病患者真正开始面对的挑战。 最近一项临床实践显示,支架置入后,即使在充分抗血小板的基础上,其血栓形成发生率仍偏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放置支架对血管内皮有轻微的损伤,损伤的内皮会沿着支架慢慢自我修复,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损伤的地方血小板就会堆集起来,再次形成血栓。众所周知,血栓造成的后果常常十分严重,会重新造成再次堵塞甚至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分级: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压)可升高,病死率0-5%。Killip分级s是对急性心衰进行的分级,它是根据临床体征和胸部X片进行分类。这一分级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常用,对判断心肌受累的面积和病人的预后有帮助。同时对是否选择积极再通治疗有指导价值。KillipI级的严重程度,医学上表述很明确:没有心衰。也没有心脏失代偿的临床表现。这就是实情。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级:重度心力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肺?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病死率35%-40%。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 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 85%-95%。(1)Killip分级方法:临床上普通采用,简便易行。I级是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力衰竭;级指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肺罗音听取范围小于两肺野之50%,出现第3心音,静脉压升高;级指有重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罗音听取范围大于两肺野的50%;级为心源性休克的患者。(2)Forrester分型:型:既无肺淤血又无周围灌注不足,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无泵衰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脏指数CI2.2L/(minm2),肺毛细血管楔压PCMP2.4kPa(18mmHg)。型:有肺淤血,临床表现有气急、肺部罗音、X线肺淤血影像等变化,无周围灌注不足症状,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此型早期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型:有周围灌注不足、即末梢循环不良,临床表现为低血压、脉速、精神及神经症状、紫绀、皮肤湿冷、尿少等;无肺淤血。该型多见于右室梗塞,亦可见于血容量不足者,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型:此型兼有肺淤血与周围灌注不足,为严重类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在这两种分类方法中,级或型以上者属于心力衰竭。根据Killip分级,临床上诊为心力衰竭者约73%有血液动力学异常。而按Forrtster分型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中约78%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由此可见,两种分类方法大体上一致。但约1/4的病例不大一致。特别是Forrtster型占有特殊的位置。约半数无心衰的临床征象,可能属于低排血量综合征。无论根据Killip分级还是Forrtster分型,心力衰竭的轻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增加是一致的,特别是Killip IV级大约有80%、Forrtster IV型中有65%的患者死亡。从2007年考题看2008年出题的方向:2007年考题,考了36道题,全部答对可以获得36分,占整个考试题目数的6,所有题目均为我的讲义的原题或在知识点下面划了线,并在讲课中做了重点强调的题,答案猜中率100,无一道题遗漏。2007年第一次考试泄漏的题目也考了36道题,也被我全部猜中,无一道题遗漏。2008年心内科考试题:.我的讲义的猜中率仍将达到97以上,最多遗漏一两道题;hide. 最基本的题目和基本知识点要认真掌握,力求全部理解和记忆;. 重要的药物剂量要求掌握:如急性心肌梗死的硝酸甘油用量等,可扩展成内科急症的常用药物剂量;十二、心力衰竭:本节每年都有1-2道考题,大家好好学习,争取全部拿到。一.基本知识概念:心力衰竭是一个综合征,是指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而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它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人口的老龄化,心力衰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和社会经济问题。1、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冠心病已成为欧洲75岁以下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和我国的情况相似。上海地区最近的调查显示该地区65.8%的心力衰竭是由冠心病所致。在高龄老人中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根据病理生理异常,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分为:(1)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和冠心病等。(2)后负荷(压力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等。2000-2-19.引起左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B)A.肺循环高压 B.体循环高压 C.回心血量增加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红细胞压积增大(3)前负荷(容量负荷)增加:二尖瓣狭窄、三尖瓣狭窄、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反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2001-2-007 不是由于容量负荷过重所致心力衰竭的疾病是 A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C 二尖瓣关闭不全 D 室间隔缺损 E 动静脉瘘 答案:无 2001-2-005 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高的主要因素是 A 肺循环高压 B 体循环高压 C 回心血量增加 D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 血细胞比容增大 答案:B3心力衰竭的诱因(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对老年人尤其如此。感染性心内膜炎作为心力衰竭的诱因也不少见,常因发病隐袭而被漏诊。2003-1-25.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是 (答案:E)A.过度劳累 B.摄入液体过多 C.心肌缺血 D.室性期前收缩 E.呼吸道感染 (2)治疗不当:主要为洋地黄用量不当(过量或不足),以及合并使用了抑制心肌收缩力(异搏定、阻断剂)或导致水钠潴留(大剂量非甾体类消炎药)的药物。 (3)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 (4)肺动脉栓塞。 (5)体力或精神负担过大。 (6)合并代谢需求增加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等。感染、心律失常和治疗不当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诱因。【真题库】7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加重的最常见诱因是 A.过度劳累 B.摄入液体过多 C.心肌缺血 D.室性期前收缩 E.呼吸道感染 答案:E 试题点评:致病菌可释放毒素损伤心肌,发热导致心律加快,均可诱发心衰。【真题库】4慢性心功能不全病最常见的诱因是 A.肺动脉栓塞、心律失常 B.感染、心律失常 C.妊娠、感染 D.贫血、心律失常 E.输液过量、过快 答案:B2、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1928年)是根据患者的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4级: 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级(心衰度):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级(心衰度):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平时的一般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级(心衰度):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2007-2-094、男性,68岁。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5年,劳累后心悸、气短3年,双下肢浮肿半年,近一周气短加重,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从事一般家务活动即感喘憋,入院时心电图与2月前相比无变化,该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ANYHA分级级BNYHA分级级CKillip分级级DKillip分级级EKillip分级级答案: B【真题库】1患者从事每天日常活动即出现心悸、气短症状,休息后即缓解。其心功能分级应为 A.心功能1级 B.心功能2级 C.心功能3级 D.心功能4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泵衰竭的Killip分级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称为“泵衰竭”,采用Killip分级法: 级:尚无明显的心力衰竭; 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 级: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围大于l2肺野(急性肺水肿);级:心源性休克,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2005-3-027 Killip分级,心功能III级指 A 未闻及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B 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 C 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围大于l2肺野(肺水肿) D 肺部可闻及散在的哮鸣音 E 血压45mm),或病因尚未纠正(如心腔机械狭窄未解除)或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复律成功的机率很小,并且难以维持,不宜强行复律治疗。对于近期有过血管栓塞的患者,应充分考虑到复律后心房内血栓脱落的可能。复律分为药物复律和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复律通常采用口服给药,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及索他洛尔等复律的成功率均60,可酌情选用。无效时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2)维持窦律(维持窦性心律):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复律后应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奎尼丁是最常选用的药物,近年采认为胺碘酮似乎更加安全有效。阵发性房颤是否需要用药维持窦律,取决于其发作的频率,发作时伴有的症状,以及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潜在的危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阵发性房颤发作的频率。通常选用第1类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氟卡胺、心律平)或索他洛尔及胺碘酮。(3)减慢室律(控制心室率):房颤患者减慢心室率的治疗适用于下列3种情况:急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急性发作,选用静脉给药迅速减慢心室率,多数患者在室率控制后血流动力学紊乱得以改善,自行恢复为窦律。30. xl2007-3-064适宜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情况是 A快速心房颤动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 D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E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A 试题点评:洋地黄可抑制房室传导,同时对迷走神经有兴奋作用,故不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洋地黄可缩短旁路不应期,使心室率加快,因此不适宜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患者。因洋地黄可抑制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故快速心房颤动是应用洋地黄的适应证。协和习题6使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减慢,应首选:A利多卡因B苯妥英钠C普鲁卡因酰胺D洋地黄E奎尼丁6答案:D持续性房颤,有条件复律者,在复律前选用药物减慢室率。持续性房颤复律失败或复律成功机率很小或权衡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应用危险性较大时,选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控制心室率药物的选择,近年来趋向于选择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硫氮卓酮)和受体阻滞剂作为控制房颤心室率的第一线药物。不伴有心力衰竭时,地高辛不宜作为控制心室率的首选药。地高辛主要通过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来控制房颤静息时心室率。运动时,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地高辛的作用不再维持。此外地高辛缩短心房不应期,使得房颤更易持续。目前仅在房颤合并心衰时选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最为合适至今仍无定论。一般认为,静息状态心室率应控制在6080次min,轻微活动时的心室率不应超过100次min,动态心电图上平均心室率90次min。(4)抗凝治疗:复律前后的抗凝:对房颤持续48h以上,或有过栓塞史的患者,应在复律前3周及复律后45周使用抗凝剂。若超声心动图发现血栓,则应在复律前延长抗凝时间直至复查时没有血栓方可复律。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抗凝: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具有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行预防性抗凝:高龄(大于65岁);高血压;糖尿病;一过性脑缺血或脑卒中史;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对无器质性心脏病,年龄65岁的孤立性房颤的患者很少发生脑卒中,不必预防性抗凝或仅用阿司匹林即可。抗凝治疗药物的选择,主要为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目前多主张尽量使用华法林。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无预防卒中的作用,325mg有一定的效果。华法林治疗窗窄,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剂量个体化,通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调整剂量,以控制PT为对照值的1318倍为宜或使凝血酶原的国际标准化率(INR)达到2-3,但对高龄患者适宜的INR为1.6-2.5。3特殊治疗急性房颤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时应考虑直流电转复,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对慢性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无效或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者,也可考虑直流电复律。4房颤的治疗方法还包括:射频消融根治房颤、消融房室结后安装房室顺序起搏器,都尚处于探索阶段。植入式心房自动除颤器(IAD)也已用于临床治疗。外科心房迷宫手术可以治疗房颤,但属创伤性。房颤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不同房颤的治疗重点不同. 急性房颤(3个月以内):主要是转复窦律、减慢室律和防治血栓。这类患者常可自行复律。 慢性房颤(大于3个月):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与永久性三类。阵发性房颤;房颤间断发作,一般指房颤发作持续小于24小时(也有定为48小时),常能自行终止,急性发作的处理如上述。治疗目标是预防发作和发作期控制心室律。如不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称为持续性房颤。发作持续24小时(或48小时)以上,难以转复到窦性心律的房颤。治疗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并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程度选用抗凝剂。可用药物(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及胺碘酮)和电复律以维持窦性心律。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无效者称为永久性房颤,房颤为持续性,难以转复。此时治疗目的是控制房颤过快的心室率及抗凝。可选用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地高辛。预防栓塞并发症:慢性房颤病人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特别是既往有栓塞病史、左心房内有血栓、严重二尖瓣狭窄、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者均属高危患者,应给予长期抗凝(华法林)或抗血小板治疗(肠溶阿司匹林)。2000-1-83强心甙治疗心房纤颤的机制主要是(答案:B) A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B减慢房室传导 C抑制窦房结 D直接抑制心房纤颤 E延长心房不应期xl2007-3-023、强心甙对下列哪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好A、甲状腺功能亢进B、维生素B1缺乏C、严重二尖瓣狭窄D、先天性心脏病E、缩窄性心包炎答案:C2000-2-20心房颤动最常见于(答案:B) A冠心病 B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C高心病 D甲亢性心脏病 E缩窄性心包炎2002-4-15慢性心房纤颤是指心房纤颤病史 (答案:E)A.大于24小时 B.大于48小时 C.大于3天 D.大于1个月 E.大于3个月 2002-2-008 6慢性心房纤颤是指心房纤颤病史 A大于24小时 B大于48小时 C大于3天 D大于1个月 E大于3个月 答案:E2002-4-115.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原则是 (答案:A)A.预防复发,发作时控制室率 B.抗凝治疗,发作时控制室率 C.抗凝治疗,发作时转复窦律 D.转复窦律,发作时控制室率 E.预防复发,发作时转复窦律 2002-2-015 8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原则是 A预防复发,发作时控制室率 B抗凝治疗,发作时控制室率 C抗凝治疗,发作时转复窦律 D转复窦律,发作时控制室率 E预防复发,发作时转复窦律 答案:A2004-97. 2004-3-018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率(INR)应控制在(答案:B)A.1.01.9B.2.03.0C.3.13.5D.3.64.0E.4.0(153155题共用题干)男,56岁,心房颤动患者,突然发一过性黑朦。二周来共发生过5次,每次持续215s。查体无神经系统异常。脑CT无异常。2002-3-153可能的诊断是(答案:E) A脑动脉瘤 B脑血栓形成 C脑出血 D脑血管畸形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002-3-154主要累及的血管是(答案:C) A基底动脉系 B椎动脉系 C颈内动脉系 D大脑后动脉 E大脑前动脉2002-3-155最适宜的预防治疗是(答案:A) A阿司匹林 B低分子右旋糖酐 C丙戊酸钠 D胞二磷胆碱 E降纤酶试题点评:房颤患者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脑血栓。一过性黑朦为颈内动脉系统 TIA表现。预防血栓形成选用阿司匹林。 试题点评:这是一道横跨心内科和神内科的题。房颤患者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引起脑血栓。一过性黑朦为颈内动脉系统 TIA表现。颈内动脉系TIA:表现为发作性偏瘫或单侧轻瘫最常见,主侧半球病变可出现失语。亦可出现面部、单一上、下肢或偏身麻木及感觉障碍、一过性失明(黑朦)、同向偏盲等。椎动脉系TIA: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也可出现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交叉性瘫等。预防血栓形成选用阿司匹林。641821357 发表于 2008-6-7 16:11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1) 定义和病因(2) 临床表现(3) 心脏骤停的处理每年一道题,送分。(1)定义和病因心脏骤停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系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其次是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电机械分离。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突然死亡。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病人如经及时抢救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心脏性猝死是突然自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美国所有心脏性猝死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征所致者高达80以上。心肌病(肥厚型、扩张型)占1015。其余510的心脏性猝死可由各种病因酿成。1999-2-014.引起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病因是 A心肌疾病 B主动脉瓣严重狭窄 C冠心病 D二尖瓣脱垂 E预激综合征 答案:C2004-3-017心脏性碎死最主要的病因是 A二尖瓣脱垂 B心肌病 C主动脉瓣狭窄 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E急性心肌炎 答案:D协和习题3心脏性猝死是:A疾病晚期自然死亡B在受外伤后的死亡C中毒后的死亡D溺水的死亡E因心脏原因意外地突然死亡答案:E协和习题4猝死最常发生于:A冠心病B主动脉瓣狭窄C二尖瓣脱垂D肥厚型心肌病E心内膜炎答案:A(2)临床表现心脏性猝死的经过大致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期开始、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不同病人各期表现有明显差异。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有些病人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及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亦可无前驱表现,瞬即发生心脏骤停。终末期是由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至发生心脏骤停,持续约1小时以内。此期内可出现心率加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下列体征有助于立即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如听诊心音消失更可确立诊断。以上观察与检查应迅速完成,以便立即进行复苏处理。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心室颤动发生后,病人将在46min内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持续性室速引起者时间稍长些,但如未能自动转得或被治疗终止,最终会演变为心室颤动或心搏停顿。心搏停顿或心动过缓导致的心脏骤停,进展至生物学死亡的时间更为短促。协和习题7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A瞳孔突然明显散大B测不到血压C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D呼吸停止E面色苍白和口唇发绀答案:C协和习题5心脏骤停复苏后最易出现:A心肌损伤B肺水肿C肾小管坏死D脑损伤E肝小叶中心坏死答案:D(3)心脏骤停的处理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1识别心脏骤停: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2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设法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3初级心肺复苏:主要措施包括开通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压(即ABC三部曲)。 (1)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可采用仰头抬法。 (2)人工呼吸:经上述处理无效,判断病人无呼吸,必须立即开始人工通气。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应超过10秒。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