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关于图的H圈H通路.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8/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1.gif)
![[理学]关于图的H圈H通路.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8/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2.gif)
![[理学]关于图的H圈H通路.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8/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3.gif)
![[理学]关于图的H圈H通路.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8/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4.gif)
![[理学]关于图的H圈H通路.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8/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be3caaae-38e5-4d0a-a046-9aa5d0f2ce175.gif)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图的H圈H通路陈业德(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330095) 摘要 本文给出了在图对应的矩阵上进行H圈变换和单向H通路变换,获得了图的最优H圈的充要条件,并给出了求最优H圈、最优H通路及最优单向H通路的计算方法。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解“货郎担问题”和“排序问题”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H圈变换 基本不等式 舍补法 最优H圈(货郎担问题) 最优H通路最优H通路不等式 单向H通路变换 最优单向H通路(排序问题) 自1859年,爱尔兰数学家Hamilton提出周游世界20个城市以来,图论中就有了H圈、H通路问题,如一个简单图是否有H圈,是否有H通路?如何求最优H圈,最优H通路及最优单向H通路等?直到目前都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成了图论中的难题。目前使用的枚举法、路线修改法都无济于事,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本文给出在图对应的矩阵上进行H圈变换,对解决这些问题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一 图的矩阵表示设G是P个顶点的简单连通无向图(以下都讨论这种图)。联接i j两顶点的边,用表示。当G赋权后,ei j 也表示此边上的权。若i j两点间没有边,用X表示,理解此边是一个很大的数。这样任何一个图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完全图(用KP表示)。当图的顶点标定后,图G可以用一个上三角形矩阵表示。此矩阵与代数图论中的矩阵都不同,更无一般矩阵的性质。e i j称为矩阵的元素,i为行,j为列。脚码含i的元素称为矩阵的第i行列元素(实为过第i个顶点的边)。这种矩阵称为图对应的矩阵。例如(K6)对应的矩阵为: 图一(K6)矩阵对角线及右上角元素比较重要,统称为对角线元素。K6对应矩阵对角线元素为e 12 e 23 e 34 e 45 e 56 e 16 ;第三行列元素为e 13 e 23 e 34 e 35 e 36。二 图的H圈变换图G中由不同顶点不同边构成的圈称为初等圈(也称回路)。包含所有顶点的初等圈称为Hamilton圈,简称为H圈。若图G对应矩阵的对角线上都是非X元素,则这些元素构成图G的一个H圈。此时图G对应的矩阵,也称为该H圈对应的矩阵。例如K6对应的矩阵也就是H圈1-2-3-4-5-6-1对应的矩阵。又如K6 中H圈1-5-2-4-3-6-1对应的矩阵为:其实这都是按H圈顺序写出的矩阵。定义 设Q是G的一个H圈,用非Q上的m条边替换Q上的m条边,若能得到一个新的H圈,则称这一过程是图G的一个m元H圈变换,简称为m元H圈变换。这种m元H圈变换,在图对应的矩阵上进行,可以看成是用m个非对角线上的元素替换对角线上的m个元素,变换一次得一个新矩阵,对角线上得一个新H圈,新H圈与新矩阵1-1对应。这种H圈变换在Kp对应的矩阵上进行,仅用非对角线上元素替换对角线上元素,就有1/2(P-1)!1 个。三 在矩阵上进行二元H圈变换设Kp对应矩阵为A,则 e12 e13e1ie1i+1 e1je1j+1 e1pei-1i eii+1 eijeij+1 eip ei+1i+2ei+1jei+1j+1 ei+1pA = ej-1j ejj+1ejp ej+1j+2 ej+1pep-1p1 在A上,用非对角线上元素e i j e i +1 j+1 (i=1 2p-2,j=3 4p)替换对角线上元素e i i +1 e j j +1是一个二元H圈变换(替换元素下打点,被替换元素下划横线,以下同)。设变换后新矩阵为B,则B对角线上元素构成的H圈就是变换后的新H圈。2 在A上,用非对角线上元素e 1 i+1 e i p (i=2 3p-2)替换对角线上元素e 1 p e i i+1也是一个二元H圈变换。设变换后新矩阵为C,则C对角线上元素构成的H圈就是变换后的新H圈。 由A变成B记为AB,由A变成C记为AC,它们都统称为图G的二元H圈变换。由AB具体这样进行:将A的矩形块e1 i+1 ei i+1 ei j e1j列序颠倒,矩形块e i+1 j+1 ej j+1 ej p ei+1 p行序颠倒,三角块e i+1 i+2 ej-1 j ei+1 j的元素作关于斜边高的对称调换,其他元素不动,得矩阵B。由AC具体这样进行:将A的矩形块e1 i+1 ei i+1 e i p e1p列序颠倒,三角块e i+1 i+2 ep-1 p ei+1 p作关于斜边高的对称调换,其他元素不动,得矩阵C。这种矩阵上的二元H圈变换具有如下性质:性质1 在图对应的矩阵上进行二元H圈变换时,矩阵对角线上未被替换的元素,经过变换后,仍在对角线上。性质2 图的二元H圈变换可以在图对应的矩阵上连续进行,变换一次得一个新矩阵,对角线上得一个新H圈,新矩阵与新H圈一一对应。性质3 图对应矩阵中有X元素,X元素也可以进行H圈变换,X元与非X元一样对待。以上性质明显成立。性质4 若图G有H圈,则它的任一个H圈都可以变换到矩阵的对角线上。性质5 图的任一个m元H圈变换(m3)都可以在图对应的矩阵上连续用不超过m个二元H圈变换实现。四 基本H圈变换图的三元及三元以上的H圈变换与二元H圈变换一样,可以在图对应的矩阵上进行,也有类似性质,但都比较复杂。三元及三元以上的H圈变换,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先找出变换后所得的新H圈,再写出新H圈对应的矩阵,即为变换后所得新矩阵。图的m(m3)元H圈变换虽然复杂,但大多数m元H圈变换是由几个低元H圈变换合成的。例如K7中用e14 e57 e37 e26 e16替换H圈1-2-3-4-5-6-7-1中的e12 e34 e56 e67 e17 是一个五元H圈变换,但它是由一个二元H圈变换(用e16 e57 替换H圈1-2-3-4-5-6-7-1中的e56 e17 )和一个三元H圈变换(用e14 e 26 e 37 替换H圈1-2-3-4-5-6-7-1中的e12 e 34 e 67)合成的。我们称这种H圈变换是合成的H圈变换,否则称为是基本的H圈变换。一个H圈变换如能分解成几个低元的H圈变换,则这个H圈变换是合成的,否则是基本的H圈变换。显然二、三元H圈变换都是基本H圈变换。进一步研究发现:对m元(m3)H圈变换,当m较大时,大部分m元H圈变换是合成的,而基本H圈变换随着m的增大急剧减少。五 H图若图G含有H圈,则称G是一个Hamilton图,简称H图。若图G对应矩阵的对角线上无X元,则G是一个H图。一个图是否是H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好的判别方法。这里仅从H圈变换考虑这个问题。定理 G是H图的充要条件是G对应的矩阵经过若干次H圈变换后,对角线上无X元。证明 若G是H图,则G至少有一个H圈。由H圈变换性质,通过H圈变换可以把此H圈变换到矩阵的对角线上,即经过若干次H圈变换后,矩阵对角线上无X元。 3),在图对应的矩阵上检查也有规律,也很方便。这样图G的H圈1-2-3-P-1为最优H圈的必要条件是不等式组()()同时成立。同理作m(m4)元H圈变换,还可以得到更强的必要条件。3 基本不等式及最优H圈的充要条件 基本不等式设H圈1-2-3-P-1是图G的最优H圈,若用不在此H圈上的m(m3)条边 e r1r2 e r2 r3 e rmrm+1 替换最优H圈上的m条边ei i+1 ej j+1 e k k+1 是一个m元H圈变换,则同理有不等式: ei i+1 +ej j+1 +e k k+1 e r1r2 +e r2 r3 + +e rmrm+1 ()成立。若此m元H圈变换是基本H圈变换,则称此不等式()是此m元H圈变换所对应的m元基本不等式。否则此不等式是多余的,这是因为它可以由低元基本不等式相加得到。显然()()都是基本不等式。 最优H圈的充要条件定理四 图G的H圈1-2-3-P-1(记为Q*)为最优H圈的充要条件是所有m(m=2 3p)元基本不等式成立。证明 上述已证明。 e* ( 其中当ij=p 时, i+1 j+1看成1),则此二元H圈变换可使矩阵A对角线上元素(除e*)构成的H通路更优; 同样,若用非对角线上元素e r1r2 e s1s2 e t1t2 替换对角线上元素 ei i+1 ej j+1 ek k+1是一个三元H圈变换,当e r1r2 et1 t2 ,e s1s2et1 t2 时,且满足不等式:(ei i+1 +ej j+1 + e k k+1)( e r1r2+ e s1s2) e* (其中当ij k=p时,i+1 j+1 k+1看成是1),则此三元H圈变换也可使矩阵A对角线上元素(除e*)构成的H通路更优。同样还有很多类似的不等式,我们把这些不等式的相反不等式,统称为图G(或矩阵A)的最优H通路不等式。这些不等式在矩阵上检查方便。进一步研究表明,若矩阵A(除e*)无更优的H圈变换,且所有的最优H通路不等式都成立,则矩阵A对角线上元素(除e*)就构成图G的最优H通路。3 设图G有H通路,如何求它的最优H通路?下面也介绍二种方法。方法一 用H圈变换求最优H通路 写出图G对应的矩阵A; 按变换差大小,从大到小对矩阵A进行一系列H圈变换,把非对角线上边权和最小的元素变换到对角线上,同时把对角线上边权和大的元素调出,直到没有更优的H圈变换,最后得矩阵B; 用最优H通路不等式,对矩阵B进行检查。若矩阵B对角线上无X元,最优H通路不等式都成立,则矩阵B对角线上元素(除e*)就构成图G的最优H通路;若最优H通路不等式中的某一个不等式不成立,则作相应的H圈变换得矩阵C。检查矩阵C(除e*)是否有更优的H圈变换,若有则变换,若无则与矩阵B一样,用最优H通路不等式检查矩阵C。通过检查、变换、再检查,最后可求得图G的最优H通路。若对角线上有X元,则把所有X元都看成是同一个很大的数,与无X元一样进行计算。方法二 用舍补法求最优H通路 写出图G对应的矩阵A 与用舍补法求G的最优H圈一样进行,只要把最后一个舍补不做,改为舍去所在行列的二个(每行列一个)最大被选元素。 若剩下的(P-1)个被选元构成H通路,则此H通路就是G的一条较优H通路;若不构成H通路,则调整最后二个被舍去的元素,也同样可得G的较优H通路。 把所得H通路两端联起来,得一个H圈。写出此H圈对应的矩阵B,与方法一中的矩阵B一样检查、变换、再检查,最后可求得G的最优H通路。下面看一个例题:例5 已知K7的边权如下,求K7的最优H通路。eij j i 2 3 4 5 6 7123456 10 20 3 6 9 44 2 3 6 8 7 9 14 9 1 8 10 5 1 2解 下面用两种方法求解方法一 用H圈变换求最优H通路写出K7对应的矩阵A,对A进行二元H圈变换得矩阵B: 对矩阵B检查知:矩阵B对角线上元素构成K7的最优H圈。用最优H通路不等式检查,发现 所以作二元H圈变换(用替换)得矩阵C。再检查C发现,所以作三元H圈变换(用 替换 )得矩阵D。检查D,发现有更优的H圈变换(用替换)得矩阵E。检查E,除e*(20)无更优的H圈变换,最优H通路不等式都成立,所以矩阵E对角线上元素(除e*(20))构成K7的最优H通路。这些元素是e23(4) e26(6) e67(2) e57(1) e45(1) e14(3) ,它们构成的H通路为3-2-6-7-5-4-1。所以K7的最优H通路为3-2-6-7-5-4-1,其路长W=17。方法二 用舍补法求最优H通路写出K7对应的矩阵A,每行列选二个最小元素,按舍补差大小,由大到小,舍去e25(3),再舍去e24(2) e56(5)补回e26(6)。最后一个舍补不做,直接舍去所在行列两个最大被选元 ,最后剩下6个被选元:,它们恰好构成H通路3-2-6-7-5-4-1。联此H通路两端点1、3,得H圈1-3-2-6-7-5-4-1。它们对应的矩阵恰好是方法一中的矩阵E。与方法一一样检查,知H通路3-2-6-7-5-4-1为K7的最优H通路,其路长W=17。另外,最大H通路在实践中也有应用。如何求最大H通路?求最大H通路与求最优H通路的思路和方法都是一样的,但计算时,要把大改小,小改大。具体如何计算在此就不累赘了。十 最优单向H通路(一)竞赛图的矩阵表示及最优单向H通路 设图G是简单有向连通图(即有向完全图,也称竞赛图,以下都讨论这种图),其顶点用1 2 P 标定后,i与j两顶点之间的边权用表示,当方向为时就用表示,当方向为时,则用表示。这样一个竞赛图就可以用一个上三角形矩阵表示,且一个竞赛图就对应一个矩阵。如图三对应矩阵为: 图 三连接图G中几个顶点的路称为通路。如果通路是单向的,称为单向通路。连接所有顶点的单向通路,称为Hamilton单向通路,简称为单向H通路。(以下通路、单向通路、单向H通路、单向H圈分别用W 表示,请注意与向量的区别)。边权和最小的称为最优。一个竞赛图是否有,1934年Redei已证明:一个竞赛图必有。但如何求最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计算方法,而在实践中(如排序问题等)又经常要用到。下面介绍一个有效而实用的方法。(二) 变换设G是p个顶点的竞赛图,对应矩阵为A,对角线上元素(除)已构成。则:1在矩阵A中,若 构成, 也构成(当j=p时只要求 构成);则用替换对角线上的元素 后,对角线上元素构成一条新的。设新的对应矩阵为B(实际是此把两端连接所得H圈对应的矩阵)则把A变换成B称为图G的变换(I),记为。具体如下进行:在A中,三角块(1)不动,将矩形块(1)(2)位置对换,三角块(2)(3)位置对换,矩形块(3)转置,得矩阵B。2. 同样在矩阵A中,若 构成, 也构成(当i=1时,只要求 构成),则用 替换对角线上的元素 (都是所在行列对角线上元素,以上也同)后,对角线上元素也构成一条新的。设新的对应矩阵为C,则把A变换成C称为图G的变换(),记为。具体如下进行:在A中,将三角块(1)(2)位置对换,矩形块(1)转置,矩形块(2)(3)位置对换,三角块(3)不动,得矩阵C。变换()与变换()是对称的。以上两种变换看上去都是二元变换,实际上都是三元H圈变换,只是把通路两端连接的边省去没有考虑。二元H圈变换除个别外都不能成为变换。但大多数三元H圈变换都可能成为三元变换,因此应该熟悉三元H圈变换。特别是这些元素()作三元H圈变换,都可能成为变换。变换首先必须是H圈变换,三元或三元以上的H圈变换能否成为相对应的变换,只要检查被替换后对角线上元素的脚码是否能构成一条。若能构成,则此H圈变换就是变换。写出新对应的矩阵,即为变换后所得新矩阵。(三)求最优 如何求赋权竞赛图G的最优?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写出图G对应的矩阵A 2. 在A上找一条初始(从矩阵A左上方开始,元素脚码追踪,左右相联,边追边记,不重复;不全就反向追踪没有出现的脚码;还不全就修正路线,直到全部脚码出现,即可得一。)并写出此对应的矩阵B,而此就在矩阵B的对角线上。 3. 对矩阵B进行一系列变换,(变换时矩阵上面同时写出与矩阵对应,也与矩阵最上行列元素对应的,有利于检查元素脚码和),把边权和小的元素调到对角线上,同时把对角线上边权和大的元素调出,按变换差(被替换元与替换元边权和之差)大小,从大到小逐个进行。若中途遇对角线上元素构成,则去掉对角线上最大元素,得一新的, 并写出此所对应的矩阵,继续进行变化。变换一次矩阵对角线上元素(除右上角元素)边权和减少一次,直到不能减少为止,得最后矩阵。(注意从不同的初始进行,结果可能不一样,所以中途应选几个不同的变换进行,比较每次结果。选取最优者。)这时最后矩阵对角线上元素(除右上角元素)构成的虽然不能肯定是最优, 但一定是较优。 4. 最后矩阵对角线上元素构成的是否是最优,与检查最优H圈一样,充分简化最后所得矩阵。若简化后的矩阵对角线上元素(除右上角元素都,而非对角线上元素都,则最后矩阵对角线上元素构成的(即矩阵上的)是最优。若最后矩阵对角线元素构成,则还应该用最优H通路不等式检查。否则在简化后的矩阵上再寻找更优的三元及三元以上的变换,直到得出最优为止。下面看一个实例。例6 (排序问题)有一台数控机床必须加工九种不同零件。加工零件后,再加工零件,中间需有间歇时间(要调整设备夹具、准备刀具、编写程序等),设间歇时间为(表示加工零件后再加工零件中间所需间歇时间,时,取时间短的,时间长的舍去)各零件加工转换具体间歇时间见下表(单位:小时),问怎样安排加工顺序,使总间歇时间最短?tij BjBi 解:以表示顶点i,表示边权,则加工不同零件之间的间歇时间和顺序可用一个竞赛图G表示(G不必划出),这样本问题就转化为求竞赛图G的最优。具体这样进行:写出图G对应的矩阵A(见下面);在矩阵A中找到再反向找到,这些元素构成初始,写出此所对应的矩阵B; 73 1 2 4 5 6 8 9= 检查B(从小元素开始,下同):构成,也构成(这些元素的脚码和都由矩阵上面的确定,下同)所以用替换对角线上元素作变换()得矩阵C; 73 1 2 5 6 8 9 4 25 6 8 7 3 1 9 4检查C:构成,也构成,所以用替换对角线上元素作变换(),得矩阵D;检查D:知道用替换对角线上的是三元H圈变换,且对角线上元素的脚码25, 56, 68, 87, 73, 31, 19, 94中的56, 73, 31被替换元素的脚码53, 36, 71替换后,对角线上元素脚码为25, 53, 36, 68, 87, 71, 19, 94,它们构成一条:,写出此对应的矩阵E;检查矩阵E没有找到更优变换。对矩阵E充分简化得矩阵F。25 3 6 8 7 1 9 4 矩阵F对角线上的元素(除右上角)都,而非对角线上元素都,所以矩阵E对角线上元素(除右上角)构成图G的最优(即矩阵E上面的),因此图G的最优为。故最优加工顺序为。总间歇时间为17小时。十一 竞赛图的最优1、关于一个竞赛图一定有,但不一定有,一个竞赛图是否有,各书有不同论述,但最明显的是:若一个竞赛图某顶点的出度(或入度)为零,则此竞赛图一定没有,这是因为从这点起出不去(或回不来)。除了这种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竞赛图都有。2、变换设D是有的竞赛图,是D的一个,若用非上的m(2mp)条边,替换上的m条边,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这一过程称为图D的一个变换。设竞赛图D有,其对应的矩阵为A(也就是此H圈对应的矩阵)。在A上:用(1,4)替换对角线上的是一个三元H圈变换,若满足:A. 构成,B. 构成 C. 构成,则此三元H圈变换是一个三元变换。此三元变换实际上是变换(I)(II),像变换一样,可以在矩阵上进行。用 当时,看成1,下同替换对角线上元素是三元H圈变换,若满足:A. 构成,B.构成,则此三元H圈变换是三元变换。用替换对角线上元素是三元H圈变换,若满足A.构成,B构成,则此三元H圈变换是三元变换。用(当,看成1)替换对角线上元素是三元H圈变换,若构成,则此三元H圈变换是三元变换。变换首先必须是H圈变换,二元H圈变换都不是变换,以上所列四种三元H圈变换,若满足所列条件,则都是变换。四元及四元以上的H圈变换是否是变换,只要看变换后元素脚码是否构成,若构成,则此H圈变换就是变换,写出新对应的矩阵,就完成了变换。3、如何求竞赛图的最优设D是有的赋权竞赛图。D中边权和最小的,称为D的最优。因为求最优H圈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有效的计算方法,所以求最优就更没有好方法。下面用变换可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具体如下进行(与求最优类似)写出对应矩阵A;在矩阵A上用追踪法找一初始,并写出此对应的矩阵B(在矩阵上同时写出此);从矩阵B开始,做一系列调优变换,把边权和小的元素调到对角线上。按变换差大小,从大到小一次一次变换。变换一次,对角线上元素边权和减一次,直到不能减少为止。再从不同的初始进行,比较每次结果,选取最优者。每次变换可这样进行:在矩阵上先找出新的更优变换,写出新,再写出新对应的矩阵,即为变换后所得新矩阵。这样变换比利用矩阵变换更适用更好记忆,有一般性。最后所得矩阵对角线上元素构成的虽然不能肯定是最优的,但一定是较优。最后矩阵对角线上元素构成的是否是最优的,利用充分定理,与最优H圈一样检查。经过检查,变换、检查最后可以得到较理想结果。例7某汽车配件厂有一台设备必须加工一批不同零件,加工完这批零件后,再回到初始状态准备加工下一批同样的零件,生产轮回转。已知加工零件后,再加工零件,中间调整设备所需时间为(若舍去),具体时间见下表(单元:小时)。问如何安排这批零件的加工顺序,加工完后调整设备回到初始状态,使一个生产轮回总的调整设备时间最短?tij2 3 4 5 6 7 8 912345678BjBi解:以为顶点,为边权得一竞赛图D。求一个加工顺序,使一个生产轮回总的调整设备时间最短,即要求图D的最优(与求最优不同的是加工完这批零件后,还要调整设备,回到初始状态)。具体如下进行:写出竞赛图D对应矩阵A;在A上找到初始并写出对应矩阵B。 1256473981 1234567891 1253647981 检查B发现用,替换对角线上元素,是更优的三元变换,变换后得新:,对应矩阵为C;BS=54CS=45 检查C发现用 替换对角线上元素是更优的三元变换,变换后得新:,对应矩阵为D;检查D发现用 替换对角线上元素是更优的三元变换,变换后得:,对应矩阵为E;检查E发现用替换162534798 1362594781 162539478 FS=29ES=39DS=41 对角线上元素是更优三元变换,变换后得新:1362594781,对应矩阵为F;检查F发现用替换对角线上元素是更优三元变换,变换后得新:1362759481对应矩阵为H;检查矩阵H无更优的变换。充分简化矩阵H,得矩阵J,矩阵J对角线上元素都0,而非对角线上元素都0,1362759481 JHS=15 所以矩阵H对角线上元素构成图D的最优,即矩阵H上面的:1362759481。故最优加工顺序为B1B3B6B2B7B5B9B4B8B1。一个生产轮回总的调整设备时间为15小时。十二 双向竞赛图的及(一)双向竞赛图有向图D称为双向竞赛图当且仅当D的任意两顶点,之间有且仅有两条互为反向的边。当方向为时,边权用表示,当方向为时,边权用表示。D的边权用两个数表示为()。这样一个双向竞赛图也可以用一个上三角形矩阵表示。这个矩阵就称为图D所对应的矩阵,其元素为。很明显双向竞赛图都有。(二)如何求双向竞赛图的最优、设D是一个赋权的双向竞赛图,如何求D的最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计算方法,而在实践中又常有应用。其实求双向竞赛图的最优、比求竞赛图的最优、更容易,这是因为在作、变换时,选择的机会更多,更灵活,且初始、在图D对应矩阵的对角线上是现成的。(特别当二元H圈变换满足,构成,构成,或者构成,构成,则用替换或者用替换都可成二元、变换。此变换在矩阵上与二元H圈变换一样进行,只是变换时对角线上部分元素反向)。具体求法如下:1、求双向竞赛图的最优求双向竞赛图的最优与求竞赛图的最优类似,具体这样进行。写出双向竞赛图D对应矩阵A;在矩阵A的对角线上,有现成的初始:123P,同时在矩阵A的上面写出此。从矩阵A开始,进行一系列调优变换(一般先作二元H圈变换)。把边权和小的元素调到对角线上,直到没有更优的变换为止。再从不同的初始,进行变换,得到不同结果,选取最优者。最后所得矩阵对角线上元素(除右上角元素)构成的(即矩阵上面的)是否是最优的,与求竞赛图最优一样,进行检查,变换,检查,便可得到较理想结果。1 2 3 4 5 6 71234567例8一台设备必须加工7种不同的零件B1B2B7,加工零件Bi后再加上零件,中间需要调整设备,设调整设备时间为()具体时间见右表(单位:小时)。问如何安排这批零件的加工顺序,使总的调整设备时间最短?解:以为顶点,为边权,得双向竞赛图D,求最优排序即求双向竞赛图D的最优。具体如下进行:写出双向竞赛图D对应矩阵A;在矩阵A的对角线上有初始:1237并把此写到矩阵A的上边,与第一行列元素对齐(下同);从矩阵A开始作下列调优变换,检查矩阵A,因为构成,也构成,所以用替换对角线上元素,作变换(I),得矩阵,检查矩阵,因为构成,也构成,所以用替换对角线上元素,作变换(II)得矩阵C;检查矩阵C,因为构成,也构成,所用替换对角线上元素1234567 1267345 6731245 CW=14BW=23W=32,作变换(I),得矩阵D;检查矩阵D,发现对角线上元素构成,去掉对角线上最大元素(或)得:2453671,其对应矩阵为E;检查矩阵E,无更优的变换,化简矩阵E得短阵F;检查矩阵F,对角线上元素(指的元素)都0,而非对角线上元素都0,所以矩阵E对角线上元素构成双向竞赛图D的最优,最优为2453671,2453671 2453671 6712453 FEDD 故这批零件最优加工顺序为B2B4B5B3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空间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 客服转正考试题及答案
- 炼钢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燃气储运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电解筑炉工岗位操作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电解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拖拉机燃油喷射系统装试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球团原料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固体废物监测员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场景速写课件
- 矿山物品回收合同范本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阅兵)主题素材积累与运用
- 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学员个人学习计划
- 2025年运动员:体育与健康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重庆风电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携程笔试试题及答案
- 田径竞赛规则修改(2025-2026)
- 2025年萤石产业市场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抗战胜利80周年爱国教育主题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