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王守仁的经邦安国与思想创新.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8/b932472c-371f-4a38-be31-05570f8e5acb/b932472c-371f-4a38-be31-05570f8e5acb1.gif)
![[文学作品]王守仁的经邦安国与思想创新.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8/b932472c-371f-4a38-be31-05570f8e5acb/b932472c-371f-4a38-be31-05570f8e5acb2.gif)
![[文学作品]王守仁的经邦安国与思想创新.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8/b932472c-371f-4a38-be31-05570f8e5acb/b932472c-371f-4a38-be31-05570f8e5acb3.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中既能建立卓著功勋,又能创立不朽学术者,并不多见,王守仁就是这样一位体现儒家最高政治境界即“内圣外王”的文武全才。作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将其称为立德 、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并不为过。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幼名云,五岁更名守仁。曾因在贵州龙冈山阳明洞悟道讲学而名闻天下,世称阳明先生。他出身书香世家,28岁中进士后,担任刑部、兵部主事。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一度专权乱政,王守仁挺身疏救被捕的20余位言官,惹怒刘瑾,被廷杖后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诛后,王守仁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先后担任庐陵知县、南京刑部主事、右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等职,封新建伯。宦海沉浮和生活磨炼对他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和创建并发展自己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王守仁生活在朱元璋建明后一个半世纪左右的社会,历经宪宗、孝宗、武宗和世宗四帝。在这一时期,明代政治与社会在守成中纲纪废弛,政治腐败,人心涣散,乱象环生。明武宗正德时期更是各类矛盾的多发期,民众的武装反抗和王室的叛乱此起彼伏。正德十四年(1519),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反叛,试图取代武宗。对宸濠的不轨之心,王守仁早有察觉,并做好了应对准备。当其举兵叛乱时,王守仁迅速出兵,消灭了宸濠的有生力量,并生擒宸濠,很快平定了乱局。嘉靖六年(1527)广西思田土司叛乱,王守仁临危受命,前去平定。在了解乱因后,未用一卒一兵,便招抚了反叛者。次年,又平定了八寨和断藤峡土著居民的叛乱。在明代多事之秋,王守仁以其卓越的才能为明朝的政治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明史王守仁传对其作出高度褒扬而又中肯的评价:“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当然,治国、平天下不能全赖武力。作为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王守仁更加关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稳定和政治清明的问题。在他看来,政治的清明主要取决于大小官吏能否忠于国家和勤政守职,故极力倡导“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认为:“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是大 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王阳明全集卷1传习录上,下同此书者只标卷数)在穷尽天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为政处世的能力,是王守仁追求的最高目标 ,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世人传递这一理念。这是王守仁不同于其他思想家的关键所在。他认为,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在统治秩序中具有特殊作用,明确指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并宣称:“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业。”(卷4与杨仕德薛尚谦)他吸收各家学术之精华,创建出一套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以期解决朱熹理学与现实相脱离的弊端,将儒家所倡导的封建伦理道德真正落到实处,使人人能够成为“良善之人”。 王守仁的心学亦称为良知之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心即理,或心外无理。朱熹以理为本,认为“天理”是一种在人心之外存在的客观原理,并以理的普遍性来规定人的个体性,其实践的结果是天理与人心的分离,即被天理主宰下的人的自主性的丧失。王守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以心为本的主张。他所说的“心”不是指生理上的血肉之物,而是指主体的个体意识,即“心”既是人的身体主宰,又是天地万物的主宰,“理”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源于人的本心。他说:“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耶?”(卷2答顾东桥书)并鲜明地提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卷1传习录上)心与理的统一是王守仁心学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的思维路径。 第二,知行合一。针对前人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的观点,王守仁从心与理的统一出发,将知与行统一起来。他把知和行看成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是动态的转化过程。他明确指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卷1传习录上)这样,人的道德必须表现为行为,即道德认识与道德践履必须统一。他认为周代之后,“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卷8书林司训卷)他对这种虚伪欺诈深恶痛绝,故全力倡导知行合一,他反对空论,提倡躬行;反对邪说,提倡正心;反对私欲,提倡良知。 第三,致良知。在亲身感受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党同伐异的同时,王守仁深切认识到用传统伦理约束人心的重要性。他认为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等,都是与生俱来的。不论圣人、庶民,还是强盗,人人都有良知。在他看来,良知就是天理。他说:“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卷3传习录下)他认为致良知的关键在于扫除私欲,一个人穷理、知天的过程,就是致良知的过程:“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卷1传习录上)致良知是王守仁知行合一学说的进一步深化,是其心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16世纪的中国仍然是封闭的小农社会,面对各类错综复杂的矛盾,王守仁试图从道德精神层面化解危机。尽管这种思想不可能真正解决各类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范本:包含子女教育基金及赡养费支付协议
- 离婚协议彩礼退还及共同财产分割明确合同
- 物流用地租赁合同范本(含仓储设施及运输服务)
- 离婚时自愿放弃全部财产的明确协议文本
- 离异双方房产分割与债务承担协议范本
- 离婚协议签署前谈话笔录及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协议
- 2025年麻醉科药理学知识考试模拟卷答案及解析
- 高矮粗细的课件
- 2025年整形外科乳腺整形手术并发症处理策略考试答案及解析
- 基于严格遵循主题及格式要求输出如下
- FZ/T 52025-2012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
- 米酒酿造工艺(课堂PPT)
- 价值的创造与价值实现课件
- 萃智创新方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生物材料检验-课件
- 小学生视力检测登记表
- 【课件】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 时空大数据课件
- 正常心电图-完整课件
- 中医院医院感染知识考试题
- 顶管施工方案(泥水平衡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