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工艺调试》word版.doc_第1页
《SBR工艺调试》word版.doc_第2页
《SBR工艺调试》word版.doc_第3页
《SBR工艺调试》word版.doc_第4页
《SBR工艺调试》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BR工艺调试一、SBR工艺简介该工艺是通过程序化控制充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和闲置5个阶段,实现对废水的生化处理。SBR反应器可分为限制曝气、非限制曝气和半限制曝气3种。限制曝气是污水进入曝气池只作混和而不作曝气;非限制曝气是边进水边曝气;半限制曝气是污水进入的中期开始曝气,在反应阶段,可以始终曝气,为了生物脱氮,也可以曝气后搅拌,或者曝气、搅拌交替进行;其剩余污泥可以在闲置阶段排放,也可在进水阶段或反应阶段后期排放。二、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仪器设备:1600倍显微镜 1台; DO、 PH、温度快速测定仪 1台; 采样器 1个;100ml量筒 2个; 玻璃棒 2支; 500ml烧杯 2个; 试管刷 1个;移液管10ml、2ml 各1个 ; 吸球 1个; PH广泛试纸 2包;定时钟: 1个; 弹簧秤 1个 (如现场监测CODMn需另加: 250ml锥形瓶 3个; 1000ml棕色容量瓶 3个;沸水浴装置 1套 ; 50ml酸式滴定管 2个; 13硫酸 200ml;0.01mol/L KMnO4 标液 1000ml; 0.01mol/L Na2C2O4 标液 1000ml;)(如有物化处理单元,仅需增加相应混、絮凝剂即可。)2、人员配备:2人。 1人晚上操作,1人化验兼白天操作。3、处理单元试压、试漏;管道系统通水、通气。4、测定原水水质(CODCr、BOD5、N、P、PH、SS、水温)水量,制定调试方案。三、调试方案的制定SBR反应器运行方式应根据废水的性质确定,易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限制曝气进水方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宜采用非限制进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时间控制与最终处理指标要求有关。如:若处理中仅考虑CODCr和BOD5的处理效果,曝气时间可适当减少,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若考虑N、P的去除,曝气时间至少需4小时;以处理工业废水及有毒有害废水为目标的运行方式建议采用短时间的搅拌加上长时间的曝气。不同的污水处理工程其调试方案及操作步骤各不相同,以济源皮毛厂生产废水治理工程为例说明如下:1、接种:根据反应器有效容积及污泥浓度(一般34g/l)计算所需接种污泥总量。SBR池有效池容为:744112m3。以每池容按100m3,接种污泥含水率为97计,需外拉污泥量为20-26 m3,每池接种10-13 m3。2、驯化、启动:a、 配料:在调节池(有效池容为:862.4115m3)中进行。因原污水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原污水稀释水=14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20 m3,加入稀释水80 m3。根据该污水水质情况,配好的料液其营养可能不够,需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一般要求配制好的料液其CODCr=15002000mg/l,PH=69 , SS200mg/l 温度:10-35),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b、进料运行:料配好搅拌半小时后即可直接往SBR反应器中进料,每个SBR池进料90m3进料1小时后开始连续曝气约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以接种污泥恢复活性为准)。c、排水:当污泥恢复活性,停止曝气,静沉1.0-1.5小时。放出上清液,约50-60m3。d、重复上述a、b、c步骤。换料间隙为1天1次。e、当污泥活性明显增强,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如种虫、等枝虫、盖纤虫等,SV10-30时,表明污泥已经成熟,强制驯化期基本结束。f、注意事项:在曝气过程中,每天至少测2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记录测量数据。一般正常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g、此强制驯化阶段大约需时57天。3、调试运行: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第一阶段: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3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30 m3,加入稀释水90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B、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曝气,静沉记录,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0.5-1.0小时),记录静沉时间。C、排出上清液约40-50m3。取上清液100ml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值所用。D、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先按2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E、按以上A、B、C、D四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第二阶段:可根据第一阶段调试情况调整运行周期如下,也可按上阶段周期运行,这主要根据处理后水质情况及污泥性能而定。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2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40 m3,加入稀释水80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第三阶段: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1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60 m3,加入稀释水60 m3。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第四阶段: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原生产污水,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也可不加。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B、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先按1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三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第五阶段:根据以上四阶段调试情况记录,寻找最佳菌群的生存条件,选择最佳运行周期,最佳的运行方式,完成调试。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直接进入生产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B、进料运行:按选择好的最佳运行周期及运行模式运行。控制曝气及停滞时间,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C、按以上A、B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若出水CODCr在300mg/l左右,污泥处于稳定增长状态,SV30左右,即可认为调试结束。进入正式全负荷运行阶段。4、注意事项:a、为了顺利完成调试工作,一定要保证此阶段SBR反应器运行条件的稳定,避免进水浓度、悬浮物、酸碱度的较大波动,而给SBR反应器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导致污泥恶化。b、运行过程中,每运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测量一次DO、PH、SV水质指标。改变污染物浓度前、后一定要监测反应器中及要进入反应器的水质的全套指标,重点CODCr、SS、PH ,保证反应器中污泥负荷的合理性。c、每次改变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记录其适应时间,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变提供参考依据。d、当污泥SV30时,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约为10-15m3。、各式工作服等,产品远销美国等地。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洗衣废水、冲洗地面水及生活污水,日产污水约400m3/d,这些污水如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环境。另外,在天津,还有众多这样的制衣行业,均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当地环保局要求该公司建设污水处理站,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的情况,提出了要采用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最低的工程投资及运行费用,易于操作管理等多项要求。该污水处理工程于2003年下半年动工,2004年3月份竣工,2004年6月验收监测。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达到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目前,该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已成为当地制衣行业或相关行业的示范工程,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 二、工艺设计 2.1、设计水量设计处理水量:400 m3/d 2.2、设计进水水质 CODcr:1000mg/L; BOD5:300 mg/L; SS:800 mg/L; 色度:800倍; P:4.5 mg/L 2.3、设计出水水质 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主要指标如下: CODcr150mg/L; BOD530 mg/L; SS150 mg/L; 色度80倍; P1.0 mg/L; PH:69 2.4、处理工艺流程及说明 2.4.1、原水水质特点及分析 (1) 水质波动范围较大:根据该厂产品品种较多,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制作的服装类型也随之变化。因而导致水质有较大的波动。为此要求处理工艺有较强的适应性。 (2) 污水中色度及含磷量较高,工艺流程中应设计去除色度及磷的有效措施。 (3) 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COD达1000mg/l。生物处理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高效经济的处理方法,为此生物处理应成为处理工艺中的核心单元。 (4) 从原水水质数据可以看出,BOD/COD=0.3,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为此需在生物处理单元之前增设水解酸化处理单元,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2.4.2、处理工艺流程根据原水色度及含磷量较高,有机污染较严重,可生化性较差的特点,经过工艺选择,确定采用如下的处理工艺:2.4.3、工艺流程说明污水经汇集管道汇集后,经格栅去除飘浮物、悬浮物等杂质后自流入调节池。调节池设一级潜污提升泵两台,将污水提升入混凝沉淀池,废水在该池内经过与药剂混合反应,然后沉淀,上清液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厌氧和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的污染物转化或降解成小分子的物质,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水解酸化池的出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池, 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解、转化为H2O、CO2 、NH3 等物质,大幅度去除废水中COD、BOD。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出水各项污染指标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2.4.4、重点技术应用介绍 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工艺,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该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二者的特点,其优点有: (1)处理能力大(与活性污泥法比较),因而可以节省用地; (2)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 (3)污泥成量少,不产生污泥膨胀的危害,能够保证出水水质; (4)勿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不产生滤池灰蝇。 该工艺成熟稳定,占地面积省,设备国产化,在运行管理上更具优势,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值得提出的是,当接触氧化池体积较大时,很难实现完全混合的水力流态,因此需要在池型结构上进行考虑,为此提出二级接触氧化池的概念。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实现完全混合,因此可提高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的适应能力。 通过对池型结构的改变,完全可以克服诸如短流,水和填料接触不佳等缺点,从而达到了相应的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这种布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避免了单级单段式的短流现象,保证了水和填料的充分混合。 (2)每级渐次有一个COD浓度梯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有机物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从动力学角度保证了去除效果。 (3)每级生物均不相同,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了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在一个最佳的位置上。 2.5、沿程去除率预测 指标构筑物CODcr ( mg/l )BOD5(mg/l)色度 ( mg/l )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进水出水去除率调节池100010000%3003000%8008000%絮凝沉淀池100060040%30015020%80032060%两级好氧池60090851501888%3208075%二沉池90900%18180%806025%出水标准15030802.6、主要处理设施 2.6.1、主要构筑物及参数 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调节池1084m座1有效容积240m32絮凝沉淀池4.54.55.5m座1内设旋流反应筒3水解酸化池7.535m座1池内设少量弹性立体填料4一级接触氧化池7.54.55m座1填料负荷为1.5kgBOD5/m3填料.d5一沉池53.65m座1表面负荷1.11m3/m2.h6二级接触氧化池7.54.55m座1容积负荷为1.5kgBOD5/m3填料.d7二沉池53.65m座1表面负荷1.11m3/m2.h8污泥浓缩池2.52.52.8m座12.6.2、主要设备材料及规格 序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机械格栅栅隙距5mm,有效栅宽300mm,N=0.18kW台12一级提升泵Q=20m3/h,Q=15m,N=1.5kW台23旋流反应中心筒1000mm个14水解酸化池布水器DN50套15罗茨鼓风机Q=2.33m3/min,H=6m,N=5.5kW台26立体弹性填料间距200mm方2267中微孔曝气器178mm套1688加药装置580mm930mm套22.7、工艺设计特点2.7.1 、工艺成熟可靠,出水水质达标有保证(1) 对总体水质特点及主要污染物特性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工艺路线合理,工艺流程顺畅。 (2) 设计参数的选取参考类似工程的实际经验,能经受得住实践的考验。 (3) 重视预处理并对核心单元进行精心设计,处理效果好。重视预处理,如污水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之前考虑到尽可能将SS、色度及COD较大幅度地去除;核心单元的设计精益求精,如接触氧化池考虑到曝气头及填料分布的均匀性,接触氧化池采用两级考虑到避免水力短流及生物相丰富多样等。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快速启动方法摘要:研究了UASB反应器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时快速启动的条件,结果表明:在夏季的室内水温(2530)时,采用未经驯化的城市生活污水厂(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剩余污泥接种,经逐步培养法,通过控制较低的液体上升流速(3.0m/d),可以在50d的时间里完成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使其有机负荷(以CODcr计)达到10kg/m3d),且CODcr的去除率高达70以上(较常规启动少用14个月的时间),进而在90d里完成污泥的颗粒化。关键词:UASB反应器;垃圾渗滤液;快速启动Quick Start-up of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Reactor in Treating LandfilI LeachateHU Hao-yuan, ZHOU Gong-ming(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i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Conditions for quick start-up of UASB reactor treating landfill leachate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at the embient water temptemperature in summer (25 30), when inoculated with surplus sludge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hich uses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nd cultivatedstep-by-step, and by controlling the liquid up-flowing speed at 3.0m/d, the UASB reactor can be started-upwithin 50 days in treating landfll leachate, with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 (as CODcr) up to 10 kg/(m3.d).andthe CODcr removal rate over 70%. Granulation of the sludge in this reactor can he completed within 90 days,which is 1 4 months shorter than with conventional start-up.Key words: UASB reactor; landfill leachate; quick start-up 目前,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方面,世界上一些国家如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采用了UASB艺,运行效果良好1。我国也有实例,如福州、武汉、昆山等地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时也有采用UASB工艺。但由于我国对这方面研究不足,使得相当一部分处理垃圾渗滤液的UASB反应器启动十分困难。为此,本研究侧重于为实现处理垃圾渗滤液的UASB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提供实验依据和科学方法。1 实验方法11 实验装置实验用UASB反应器采用内径为200 mm有机玻璃圆柱,高2.1m,总容积55L,有效容积50L,在高度方向上每隔300mm开一取样孔。12 实验步骤及条件投加接种污泥,接种污泥投加量为UASB反应器有效容积的25左右:接种污泥来自上海市某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剩余污泥,(MLVSS)5350mg/L。沉降性能良好。第一周将UASB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以CODcr计)控制在0.5kg/(m3.d),以后每隔7d增加一次有机负荷,即有机负荷为1,2,4,7,10kg/(m3.d)。通过调节回流水量而控制整个启动期间液体上升流速(也即表面水力负荷)在3.0m周左右。考虑到高污泥停留时间是厌氧反应器高效运行的保证,本启动期间并未进行排泥,从而保持高污泥浓度和高污泥停留时间。由于厌氧细菌在3040活性较高,而实际工程加温费用较为昂贵,故水温选夏季室内水温2530进行启动实验。垃圾渗滤液来自上海市老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调节池渗滤液原水,本实验在启动阶段对此原水进行了稀释,使产(CODcr)2500mg/L,p(NH3-N)200mg/L,(TP)3.5mg/L,在工程中可以通过出水回流来稀释较高浓度的渗滤液。2 结果与讨论2.1 选择压与污泥颗粒化已有的研究表明,当温度等外界条件一定时,对UASB反应区内的颗粒污泥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基质的种类、浓度以及液体上升流速(也即表面水力负荷)和表面产气负荷(合称选择压)。由Hickey2,Letting G3,Driessen4等人的研究表明基质的质量浓度(CODcr)在4000mg/L以下为宜。同时在Riitta5等人的研究中认为液体上升流速在 2.53.0m/d(甚至072096 m/d6)之间时,最有利于UASB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鉴于以上原因,本实验的液体上升流速控制在3.00.2m/d,较国内的报道(一般为10m/d以上)要低得多。图1反映了反应区内污泥平均粒径与选择压(以液体上升流速与表面产气负荷之和计)随时间的变化。由图1可见,在表面产气负荷快速增长期(第30天至第60天)污泥粒径增长迅速,平均增长了1.0mm,不仅充分说明了选择压对于污泥平均粒径有显著的影响,而且还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充气搅拌确实可以加快污泥颗粒化进程7。2.2 有机负荷有机负荷与CODcr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CODcr去除率总体上是逐步增长的,且每次有机负荷突增后,CODcr去除率有所下降但又会马上回升;同时进水浓度对UASB反应器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在第44天时进水CODcr的质量浓度从原来的约2500mg/L升到约 3500mg/L时,CODcr去除率下降到54.9,但第46大又达到了63.4,说明UASB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比较强。对于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而言,只经过50d的启动,有机负荷(以CODcr计)就高达10kg/(m3.d),且CODcr去除率高达70以上,这显然比常规所需的启动时间46个月4要短得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在CODcr去除率较低(3060)时,底部进水口的乙酸质量浓度较高(10001500mg/L),充分发挥7以巴氏甲烷八叠球菌为主体的球状颗粒污泥(又称A型颗粒污泥)在乙酸浓度较高时比增殖速度快的生理特性;而常规启动为了避免酸化,常在CODcr去除率达8090后才提高有机负荷,其结果是从一开始即维持体系中较低水平的乙酸浓度,而无法培养起A型颗粒污泥7。23 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与叫值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在厌氧反应器控制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参数,这是因为VFA的去除程度可直接反映甲烷菌的活性,在正常情况下,底物先由酸化菌转化为VFA,而VFA又易被甲烷菌转化为甲烷气体,因此甲烷菌活跃时,出水VFA浓度较低。一般认为出水VFA的质量浓度低于200mg/L时,说明反应器运行良好,反之当VFA的质量浓度高于800mg/L,就有“酸化”的危险6。而对于连续流厌氧工艺,一般认为当pH值在7.07.2时的有机负荷是比较理想的,而只要温度及进水水质不变,出水的pH值主要取决于有机负荷。有机负荷一定时,消化液的pH值很快就趋向某一固定值。已有经验证明:有机负荷低时,pH值较高;反之亦然。由此可知,VFA与pH值在某种程度上有较为直接的关系,这一点在本启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反映,详见图3。大多数研究者认为:pH值的测定较VFA测定方便得多,所以当条件有限时,可以利用VFA与pH值这种较为直接的关系,通过出水的pH值间接指示出水的VFA质量浓度。由图3可见,只要pH值在7.15以上(本启动进水PH值在7.07.1之间),就可以较好地将VFA的质量浓度控制在400mg/L以下。24 碱度与氨氮(NH3N)厌氧工艺出水的碱度通常是由其中的共轭酸碱对(主要有NH4+/NH3,H2CO3/HCO3-,HCO3-/CO32-,H2S/HS-,HS-/S2-,HAC/AC-等)决定的。因而厌氧体系的总碱度可粗略地由下式计算:总碱度=HS-+HCO3-+2CO32-+NH3+Ac-McCarty建议总碱度应维持在20005000mg/L的范围内,如果反应器总碱度小于1000mg/L就会导致pH值的下降,H2S的质量浓度不应高于150mg/L、NH3-N的质量浓度不应高于1000mg/L8。本启动实验期间,UASB反应器内总碱度平均值约为2100mg/L,而NH3N的质量浓度在180300mg/L变化,运行情况良好。3 结论采用城市生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接种,在夏季自然水温2530左右时,经逐步培养法,可以在50d的时间里完成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使其有机负荷(以CODcr计)高达10kg/(m3.d),且CODcr去除率高达70以上(较常规启动少用14个月的时间),进而在90d里完成污泥的颗粒化。可以通过利用A型颗粒污泥在较高的乙酸质量浓度(10001500mg/L)下比增殖速度快的生理特性而达到缩短启动时间的目的。UASB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较低的液体上升流速(本实验在3.0m/d左右)有利于加速污泥颗粒化进程。为了保证厌氧微生物有较高的增殖速度,应保持较高的启动温度(2535)为宜。适当的碱度(约2100mg/L)有利于维持UASB反应器内pH值的稳定。xx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调试方案及操作安全规程 一、工程概况 xx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能力为600吨/日,填埋场有效填埋面积248亩,设计使用年限为12年。本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是城市垃圾无害化系统工程的配套工程,受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委托,xx承担该工程的设计工作,设计采用厌氧+好氧+凝凝沉淀工艺,设计规模250吨/日。 二、调试条件 xx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现已基本施工完毕,各池经过试水无渗漏,设备安装就绪,全部工程经当地工程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废水、电、给水均引到处理场内,废水处理站现已完全具备试车调试的条件。 三、调试程序及时间安排 本工程调试工作主要包括:单机设备试车,系统设备联动试车,工艺调试等方面,根据初步预计,二个月时间内可以完成调试和菌种培养驯化工作,使处理系统正常运转并达到最终出水达标排放的目标。 调试工作按如下程序进行: (1).各单机设备试车(2天); (2).系统设备联动试车(2天); (3).厌氧UASB启动(3-7天); (4).厌氧UASB调负荷(40-50天); (5).好氧单元启动(2-5天); (6).好氧单元调负荷(30-40天); (7).混凝单元调试(10天)。 注:(5)(7)步骤与(4)步骤同步进行。 四、调试方案 1 厌氧UASB调试 (1) 接种 外购同类或相近性质废水处理站的成熟厌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投入二个UASB池中,进行UASB反应器的初级启动,启动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UASB反应器进入工作状态,使接入的菌种由休眠状态恢复活性并逐步适应垃圾渗滤液废水。按接种量1520g/l将接种污泥投入两个UASB反应器,共需投加接种污泥200320吨(按95%含水率的厌氧泥计算,干基为1016吨)。接种污泥均匀投入两个UASB反应器后,再用CODcr为5000mg/l的渗滤液废水将UASB反应器注满,让接种污泥在废水中浸泡两日,同时每日投入24车三级化粪池污水作为营养接种液。 (2) 启动 用CODcr浓度为5000mg/l 35的渗滤液废水每天均匀投入每个UASB反应器, 进水量为30m3/d(调节池提升泵开启3.0小时),同时每池开动回流调节,每天测定进出水的有机酸浓度、CODcr浓度、氨氮浓度、pH值,首次启动时出水有机酸浓度可能出现提高后下降的现象,待升高又下降至500mg/l以下时,可进入下一环节。 (3)增加负荷 此阶段为污泥的培养阶段,包括微生物的选择、驯化及繁殖直至最-终的颗粒化。这一阶段的进水水力负荷及有机负荷逐步地提高直至最终的设计负荷(250m3废水/天),可分为5个负荷阶段提高,分别是从30m3/d到50m3/d,50m3/d至80m3/d,80 m3/d到120m3/d,120m3/d到180m3/d,180m3/d到250m3/d。进水量每次变动应稳定运行68天,待厌氧出水有机酸浓度降至500mg/l以下才可进入下一个负荷阶段。增加负荷阶段总共约需50天。 2接触氧化池调试 1)接种 在接触氧化池中投加5吨好氧污泥(新鲜好氧脱水污泥亦可),并用CODcr浓度为1000mg/l的废水将氧化池注满,开动曝气系统,在不进水的情况下连续曝气2天(另外,用粪水连续驯化接种710日也可)。 2)连续运行 连续运行可配合厌氧UASB负荷提升进行,直接承接厌氧UASB出水,开动曝气系统连续曝气,同时开动污泥井、污泥泵向氧化池回流污泥,使氧化池中填料以的生物膜逐渐增长,待生物膜长到一定厚度后,即可减少污泥回流乃至不进行污泥回流。连续运行阶段每天监测二沉池出水CODcr、SS及曝气池中DO浓度、悬浮污泥浓度(MLSS)及污泥沉降比SV30等。控制曝气量,保证氧化池中的溶解氧为23mg/l。 3混凝部分调试 混凝部分的调试在接触氧化池调试基本结束时开始进行,此时氧化池中的生物膜已趋于成熟,池内悬浮污泥仅为生物膜脱落后的碎体,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很低,向氧化池出水投加药剂,调节药剂的投加剂量,同时测定沉淀池出水的CODcr浓度、pH值、色度、悬浮物浓度等指标,确定药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混凝pH值。 五、满负荷运行控制参数 1 水质监测 (1)每天监测调节池出水CODcr、SS、pH、水温;厌氧池水温,出水CODcr、SS、pH;曝气池中溶解氧;水温;二沉池出水CODcr、SS、pH。 (2)每周监测一次调节池出水TN、TP;厌氧池出水TN、TP及取样管处的MLSS。 (3) 每日进行一次硫酸根和沼气成份分析。 2 调节当控制参数 控制调节池水量,控制调节池去厌氧UASB水量,保证水质均匀,水量为250m3/d, 水质为CODcr5000mg/l, SS2000mg/l当上述条件中不满足时,应停止进水,同时启动厌氧出水回流或适当减少水量,使厌氧池有机负荷控制在1.25kgCODcr/m3?;d, 水力负荷控制在250m3/d. 3. 厌氧UASB控制参数 厌氧UASB池内水温控制在350.5。 有机负荷1.25 kgCODcr/m3?;d。 控制厌氧池中悬浮污泥层污泥最低界面在中间取样管进口位置,悬浮污泥浓度约4060g/l, 当污泥界面升至三相分离器沉淀区入口进(高位取样管进口位置),应排泥至污泥浓缩池。排泥进应逐日进行,每日排泥使污泥界面下降高度不超过300mm。排泥应注意使悬浮污泥层污泥界面不低于中间取样管进口位置。 4氧化池控制溶解氧浓度为24mg/l。 5絮凝沉淀应控制好絮凝剂投加量,沉淀池分池轮换定期排泥到污泥池,再由污泥泵排入厌氧池和污泥干化场。 6污泥干化场晒泥时,应先进泥至设计标高,然后停止进泥,关闭所有排泥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