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9-WO_106_C1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doc_第1页
[信息与通信]9-WO_106_C1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doc_第2页
[信息与通信]9-WO_106_C1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doc_第3页
[信息与通信]9-WO_106_C1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doc_第4页
[信息与通信]9-WO_106_C1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_106_C1 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课程目标:l 掌握WCDMA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和公式l 掌握WCDMA关键性能指标的获取l 掌握WCDMA关键性能指标的含义参考资料:l ZXWR RNC(V3.0)技术手册l ZXWR RNC(V3.0)硬件手册l ZXWR NB09技术手册l ZXWR NB09硬件手册l ZXPOS CNT1(WCDMA Edition)用户手册l ZXPOS CNA1(WCDMA Edition)用户手册iii 第1章 概述目 录第1章 概述11.1 术语和缩写11.2 本文书写约定21.3 业务类型分类3第2章 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52.1 覆盖类指标52.1.1 覆盖率52.2 呼叫建立特性类指标62.2.1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72.2.2 RAB建立成功率82.2.3 无线接通率92.3 呼叫保持特性类指标102.3.1 无线掉话率102.4 移动性管理特性类指标102.4.1 RNC软切换成功率(含更软)112.4.2 异频硬切成功率122.4.3 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SM)142.4.4 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PRS,UTRAN发起)152.4.5 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WCDMA)172.5 系统资源类指标182.5.1 流量指标182.5.2 系统资源利用率192.5.3 最坏小区比例212.5.4 超忙小区比例222.5.5 超闲小区比例222.5.6 CS域话务量232.5.7 PS域流量242.5.8 小区的载频上行负荷242.5.9 小区的载频下行负荷252.5.10 上行误块率252.6 质量类指标262.6.1 CS12.2k业务呼叫时延(UE到UE)262.6.2 CS64k业务呼叫时延(UE到UE)262.6.3 PS业务下载速率272.6.4 PS域附着成功率272.6.5 PDP上下文激活成功率282.6.6 PDP上下文激活时延292.6.7 CS12.2k业务话务掉话比302.6.8 CS64k业务话务掉话比312.6.9 PS业务流量掉话比322.6.10 Ping包时延322.6.11 CS12.2k业务语音质量3333 第2章 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第1章 概述& 知识点l 本文给出了WCDMA无线网络的关键性能指标分类及定义。1.1 术语和缩写DBSDataBase Subsystem 数据库子系统DDMDynamic Data Management module 动态数据管理模块FMFault Management module 告警管理模块OMC-ROperation Maintenance Center of RNC 操作维护中心PM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dule 性能管理模块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无线网络控制器ROMPRNC Operating & Maintenance Processor RNC操作维护处理板RCPRNC Control plane Processor RNC控制面处理器RNLRadio Network Layer subsystem 无线网络层子系统ROSOperating & Supporting subsystem 操作支撑子系统RMSRNC operating & Maintenance Subsystem RNC操作维护子系统TXRXTransmit X-msg and Receive X-msg module 前后台消息收发模块TNLTransport Network Layer subsystem 传输网络层子系统TMTransaction Management module 事务控制模块1.2 本文书写约定本文每个关键性能指标的说明都是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组织的。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指标定义用到的计数器说明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备注1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性能指标名称”是指每个性能指标的中文名称。2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统计时间粒度”一项,是指后台每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数据的记录。如果该粒度与前台采集的时间粒度一样,则直接把前台的数据保存为一条记录,如果后台的粒度大于前台的粒度,则把前台的数次采集数据进行合并后作为一条记录保存。合并的方法有多种,看采集的对象,如果是单纯的累加则累加前台数次采集的结果,如果是采集的测量量(比如发射功率),则进行平均值计算后作为一条记录保存。3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统计区域粒度”一项,在无线侧,统计区域粒度就是按照RNC、cell还是CPU进行数据统计。4关于字段说明中的“室外还是室内”一项,表示该指标是适用于室外还是适用于室内,或者均适用。其中,室内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室外信号对室内的覆盖,另外一种就是用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覆盖。5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取值”一项,表示该指标的取值建议,可能不同的无线环境下取值有所不同,需要按照具体的场景列出。6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意义”一项,所填的是该指标对于无线网络所表达的意义,也就是能够衡量什么。7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指标定义”一项,所填的是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的说明。8关于字段说明中的“用到的计数器说明”一项,所填的是进行计算该指标时所用到的计数器以及相关的说明。9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扩展指标”一项,所填的是该指标所衍生出来的系列指标,一般是按照业务或者各种原因衍生出来。10关于字段说明中的“测量方法”一项,所填的是指如何获取该指标。11关于字段说明中的“备注”一项,所填的是其它字段所没有解释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1.3 业务类型分类根据RNC支持的业务功能,整理出以下的业务类型分类方法,将业务类型分为26类:1AMR2CS C 64/643CS data(CS 数据业务)4Conversational other services(C类其他业务)5PS I 8/86PS I 16/167PS I 32/328PS I 64/649PS I 64/12810PS I 64/38411PS I 384/38412PS I 384 above/64(PS I 384以上/64)13PS I 384 above/384(PS I 384以上/384)14PS B 8/815PS B 16/1616PS B 32/3217PS B 64/6418PS B 64/12819PS B 64/38420PS B 384/38421PS B 384 above/64(PS B 384以上/64)22PS B 384 above/384(PS B 384以上/384)23PS S 64/6424Interactive other services(I类其他业务)25Background other services(B类其他业务)26Streaming other services(S类其他业务)注:上行速率/下行速率第2章 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 知识点l 本文对WCDMA无线网络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分类,并对指标进行解释。2.1 覆盖类指标2.1.1 覆盖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覆盖率Cell - Node B - RNC - CNBoth指标意义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反映了网络的可用性。由于WCDMA小区具有随不同容量而自动呼吸的特性,使得小区覆盖率与其容量密切相关;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同的业务具有不同的速率等特征,使得不同的业务也有不同的覆盖。因此如果要考察网络的覆盖率,需要区分不同的容量(用户数目)和不同的业务。该指标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心理感受和使用信心指标定义KPI计算公式:FRSCPR且Ec/IoS,其中:RSCP表示接收导频信号码片功率;Ec/Io表示接收导频信号的信号品质;RSCPR和Ec/IoS表示是否满足条件,R和S是RSCP和Ec/Io在计算中的阈值。如果RSCPR和Ec/IoS都满足,则F取值1,若有一个不满足或都不满足,则F取值0。计算之前首先排除测试中的异常点,异常点指的是RSCP或Ec/Io的取值远远超出正常范围之外。该公式表示如果某一区域接收信号码片功率超过某一门限同时信号品质超过某一门限则表示该区域被覆盖。覆盖率定义为F取值1的测试点在测试区所有测试点中的百分比。由于不同的业务,其覆盖不同,要求的覆盖率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业务可以测量不同的F值来计算覆盖率。注意,这里的覆盖率指的是区域覆盖率,不是边缘覆盖率,边缘覆盖率的测试较为复杂,这里不考虑。用到的计数器说明扩展指标测量方法路测备注2.2 呼叫建立特性类指标接通率是反映WCDMA系统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运营商十分关注的指标。一个完整的呼叫接通率有多个层次:寻呼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和RAB指配建立成功率。UE从接收到CN发来的寻呼消息,到RAB指派完成,完成一个完整呼叫流程,包括主叫流程和被叫流程。信令流程如下图(参见3gpp ts 25.331、3gpp ts 25.413):图 2.21 信令流程RAB指派成功后,UE即可以开始CS域的话音业务(通话)或PS域的数据业务(如网页浏览)功能了。对UE处于连接状态(包括CELL_PCH/URA_PCH/CELL_DCH/CELL_FACH)下收到的寻呼,由于并不一定发生后续的信令过程(不会发生RRC连接建立的过程,但可能会有RAB 指派过程),因此不在本KPI讨论的范围。2.2.1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接通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反映RNC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RRC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立;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如位置更新、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等)的RRC连接建立。前者是衡量呼叫接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结果可以作为调整信道配置的依据。后者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指标定义SRNC收到RRC建立请求之后决定是否建立,以及是建立在专用信道还是公共信道上。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用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RNC收到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次数和RNC收到的RRC CONNECTION REQ次数。该指标要求按不同业务类型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公式: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100%注:RRC建立请求次数可能包含RRC连接建立的重发次数。用到的计数器说明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业务相关)小区RRC连接管理统计数据(2124,2831相加);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业务相关)小区RRC连接管理统计数据(14,811相加);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由于具体无线环境以及网络负荷的不同,一次呼叫的开始,RRC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的次数可能大于1次,可能需要数次发送RRC连接请求才会有1次RRC连接请求建立,这种情况下,计算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就需要系统能够区分RRC连接建立请求的重发与否,对于同一次呼叫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算作发起RRC连接建立请求1次。2.2.2 RAB建立成功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RAB建立成功率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RAB建立成功则是成功为用户分配了用户平面的连接,是建立业务连接的最后一个步骤。指标定义RAB建立是由CN发起,UTRAN执行的功能。RAB是指用户平面的承载,用于UE和CN之间传送语音、数据及多媒体业务。UE首先要完成RRC连接建立然后才能建立RAB,当RAB建立成功以后,一个基本的呼叫即建立,UE进入通话过程。RAB建立成功率用RAB指派建立尝试次数和RAB指派建立成功响应次数的比表示,对应的信令分别为:RAB ASSIGNMENT REQUEST(RAB建立请求)和RAB ASSIGNMENT RESPONSE(RAB建立成功)。RAB建立成功率对于CS域和PS分别统计,该过程参见TS25.413和TS23.107。KPI计算公式:RAB建立成功率(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P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P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C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小区RAB指配统计数据(58)C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小区RAB指配统计数据(14)PS域RAB指派建立成功RAB数目小区RAB指配统计数据(3152)PS域RAB建立请求的RAB数目小区RAB指配统计数据(930)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2.3 无线接通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无线接通率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反映RNC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RRC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立;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如位置更新、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等)的RRC连接建立。前者是衡量呼叫接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结果可以作为调整信道配置的依据。后者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指标定义从综合的角度考虑接通率,可以把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和RAB指派成功率联合起来。把由于业务呼叫而发起的RRC建立请求次数作为分母,把RAB指派成功次数作为分子,即使用以下公式来表示系统的业务接通率。KPI计算公式:无线接通率RAB建立成功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100%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式中不考虑了SCCP建立失败引起的公式计算不准确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实际工程中被认为是可以忽略。用到的计数器说明见“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业务相关)”和“RAB建立成功率”的计数器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由于具体无线环境以及网络负荷的不同,一次呼叫的开始,RRC连接建立请求发送的次数可能大于1次,可能需要数次发送RRC连接请求才会有1次RRC连接请求建立,这种情况下,计算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就需要系统能够区分RRC连接建立请求的重发与否,对于同一次呼叫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算作发起RRC连接建立请求1次。2.3 呼叫保持特性类指标2.3.1 无线掉话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无线掉话率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反映了系统的通讯保持能力,是用户直接感受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指标定义 RNC通过向CN发起RAB释放请求,请求释放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承载(RAB)。当UE丢失或者不激活,或者由于UTRAN的原因,RNC向CN发起Iu连接释放请求,请求与一个UE相连的Iu连接。KPI计算公式:掉话率=(RNC请求释放的电路域掉话的RAB数目+RNC请求释放电路域Iu连接对应的RAB数目+RNC请求释放的分组域掉线的RAB数目+RNC请求释放分组域Iu连接对应的RAB数目) / (电路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分组域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小区RAB释放请求统计数器(CS域:1114和5356,PS域:2546和6384)小区RAB指配建立成功率(CS域:58,PS域:3152)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4 移动性管理特性类指标WCDMA的切换分为更软切换、软切换和硬切换。切换过程涉及到测量控制、压缩模式和切换判决等诸多方面,而且由于小区呼吸现象的存在使得切换有可能更加频繁。切换是系统移动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切换成功率也是系统移动性管理性能的重要指标。切换成功率可以分为软切换成功率、硬切换成功率以及系统间切换成功率,以全面的反映系统的切换性能。2.4.1 RNC软切换成功率(含更软)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软切换成功率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RNCBoth指标意义反映了RNC软切换的成功情况,软切换能够保证UE的通信质量,使UE的QoS提高。软切换区大小的正确设置和系统的总容量关系较大。该指标用户可以间接感受指标定义软切换指当移动台开始与一个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来基站之间的通信。在软切换过程中有多个业务信道被激活(起业务信道的分集作用),发生在同频信道间,能有效的减少切换的掉话率。软切换在相同频率不同基站间进行,软切换中分集信号在RNC做选择合并。软切换分为Iub口无线链路操作和Uu口激活集更新操作两步骤,Iub口无线链路操作包括无线链路增加(RADIO LINK ADDITION)、删除(RADIO LINK REMOVAL)、增加和删除(RADIO LINK ADDITION AND REMOVAL)操作。Uu口的激活集更新包含以上三种情况。因此,可以通过统计激活集更新消息(ACTIVE SET UPDATE)和激活集更新完成消息(ACTIVE SET UPDATE COMPLETE)统计软切换成功率。KPI计算公式:软切换成功率(软切换请求次数软切换失败次数) / 软切换请求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软切换统计数器(RNC级)- 软切换请求次数;软切换统计数器(RNC级)- 软切换失败次数(2636相加); 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4.2 异频硬切成功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异频硬切成功率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反映RNC异频硬切换的成功情况,硬切换失败意味着用户掉话,该指标可用于网规网优,作为调整无线参数的依据。是用户直接感受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指标定义异频硬切换改变UE和UTRAN间连接的无线频带,异频信道间切换的触发判决可能需要压缩模式技术支持的异频测量。异频硬切换包括RNC内的异频硬切换和RNC间的异频硬切换。对RNC内的异频硬切换,如针对小区统计时,包括切换入和切换出两种情况;针对RNC统计时,不包括切换出和切换入两种情况。对RNC间的异频硬切换,包括切换入和切换出两种情况。RNC内的异频硬切换 RNC间的异频硬切换KPI计算公式:1RNC内异频硬切换:1)针对小区统计:异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出)(NodeB内小区间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RNC内NodeB间小区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 / (NodeB内小区间硬切换尝试次数RNC内NodeB间小区硬切换尝试次数)100;异频硬切换成功率(小区切换入)(NodeB内小区间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RNC内NodeB间小区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 / (NodeB内小区间硬切换尝试次数RNC内NodeB间小区硬切换尝试次数) 100;2)针对RNC统计:异频硬切换成功率(RNC内)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硬切换尝试次数100;2RNC间异频硬切换异频硬切换成功率(RNC切换出)(通过Iur接口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核心网控制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 / (通过Iur接口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尝试次数核心网控制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尝试次数) 100;异频硬切换成功率(RNC切换入)(通过Iur接口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核心网控制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成功次数(请求失败)) / (通过Iur接口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尝试次数核心网控制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尝试次数) 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NodeB内小区间硬切换统计数据- NodeB内异频硬切换出请求次数;NodeB内小区间硬切换统计数据- NodeB内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1424相加);RNC内NodeB间小区间硬切换统计数据 - RNC内NodeB间小区间异频硬切换出请求次数;RNC内NodeB间小区间硬切换统计数据 - RNC内NodeB间小区间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1424相加);小区内硬切换统计数据(RNC内) - 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出请求次数;小区内硬切换统计数据(RNC内) - 小区内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1424相加);通过Iur接口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统计数据 -通过Iur接口的RNC间小区间异频硬切换出请求次数;通过Iur接口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统计数据 -通过Iur接口的RNC间小区间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1424相加);核心网控制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统计数据 - 核心网控制的RNC间小区间异频硬切换出请求次数;核心网控制的RNC间小区间硬切换统计数据 -核心网控制的RNC间小区间异频硬切换出失败次数(1424相加);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4.3 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SM) 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SM)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 or RNCBoth指标意义反映了WCDMA系统与GSM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表征了无线子系统系统间CS域硬切(WCDMAGSM)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反映了一定的3G/2G间无线覆盖情况。不考虑GSM-WCDMA的系统间切换的情况指标定义系统间切换用于改变CELL-DCH状态下UE的接入系统,既有UE发起,又有网络侧发起。系统间切换需要压缩模式技术支持的系统间测量,可以分为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和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UE R NC CN 2GMSCRelocation requiredPrepare handoverPrepare handoverresponseRelocation commandHandover fromUTRAN commandHandover commpleteWCDMA-GSM系统间CS域切换KPI计算公式:小区级:系统间小区C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SM = 1-(CS域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失败次数 / CS域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准备次数100);RNC级:系统间C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SM = 1-(CS域系统间切换出失败次数 / CS域系统间切换出准备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系统间小区间切换统计数据-电路域系统间小区间切换出失败次数(1727相加);系统间小区间切换统计数据-电路域系统间小区间切换出准备尝试次数(17相加);系统间切换统计数据-电路域系统间切换出失败次数(1726相加);系统间切换统计数据-电路域系统间切换出准备尝试次数(17相加);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4.4 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PRS,UTRAN发起) 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PRS)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 or RNCBoth指标意义反映了WCDMA系统与GSM系统之间切换的成功情况,对于网规网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用户直接感受的性能指标指标定义系统间PS域切换既可以UE发起,也可以网络侧发起。网络侧发起的PS域切出涉及Uu口PS域切出过程和Iu口上下文信息获取过程,其中Uu口PS域切出过程对应消息CELL CHANGE ORDER FROM UTRAN。UE发起的PS域切出,由UE小区重选过程触发,在Uu口没有对应消息,只在Iu口有上下文信息获取过程。UENODEBRNC3G SGSNBSS2G MSCCell change order from UTRANIu Release Command RL Del Resp RL Del Req Iu Release CompleteABWCDMA-GPRS系统间PS域切换KPI计算公式:小区级:系统间小区P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PRS = 1-(PS域系统间小区切换出失败次数 / PS域系统间小区切换出请求次数100);RNC级: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WCDMA-GPRS = 1-(PS域系统间切换出失败次数 / PS域系统间切换出请求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系统间小区间切换统计数据-分组域系统间小区间切换出请求次数(40);系统间小区间切换统计数据-分组域系统间小区间切换出失败次数(4151相加);系统间切换统计数据-分组域系统间切换出请求次数(39);系统间切换统计数据-分组域系统间切换出失败次数(4050相加);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4.5 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WCDMA) 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 - WCDMA)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 or RNCBoth指标意义反映了无线子系统系统间PS域硬切换(GPRS-WCDMA)的成功状况。表征了无线子系统系统间PS域硬切换(GPRS-WCDMA)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指标定义PS域切入触发对应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即RNC收到的UE发起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的,建立成功对应的消息为RNC收到的UE发起的RRC CONNECTION COMPLETE。其中,UE发起的PS域切入对应RRC连接建立请求原因Inter-RAT cell re-selection,网络侧发起的PS域切入对应RRC连接建立请求原因Inter-RAT cell change order,随后的Iu口的RAB指派消息中包含PDCP和GTP-U的序列号信息。GPRS-WCDMA系统间PS域切换KPI计算公式:小区级:系统间小区PS域切换成功率GPRS - WCDMA = PS域系统间小区切换入成功次数 / PS域系统间小区切换入RNC请求次数100;RNC级:系统间PS域切换成功率GPRS-WCDMA = PS域系统间切换入RNC成功次数 / PS域系统间切换入RNC请求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系统间小区间切换统计数据-分组域系统间小区间切换入RNC请求次数(52);系统间小区间切换统计数据-分组域系统间小区间切换入成功次数(53);系统间切换统计数据-分组域系统间切换入RNC请求次数(51);系统间切换统计数据-分组域系统间切换入RNC成功次数(52);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 系统资源类指标2.5.1 流量指标2.5.1.1 Iu接口流量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Iu接口流量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RNCBoth指标意义反映了Iu接口的系统负荷情况指标定义Iu接口流量统计的是Iu接口传输层(在3GPP R99和R4规范,UTRAN侧的接口传输层使用ATM协议)的流量,与具体的物理传输介质无关。由于上下行的数据流量可能不对称,因此Iu接口流量分为两个指标:Iu接口上行流量和Iu接口下行流量。注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RNC而言。KPI计算公式:Iu接口上行流量Iu CS接口ATM层上行的数据量(出向调度后计数)Iu PS接口ATM层上行的数据量(出向调度后计数)Iu接口下行流量Iu CS接口ATM层下行的数据量(入向调度前计数)Iu PS接口ATM层下行的数据量(入向调度前计数)单位为BYTE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平台性能计数器-Iu CS接口ATM层流量- Iu CS接口ATM层下行的数据量(入向调度后计数)(1);平台性能计数器-Iu CS接口ATM层流量- Iu CS接口ATM层上行的数据量(出向调度后计数)(2);平台性能计数器-Iu PS接口ATM层流量- Iu PS接口ATM层下行的数据量(入向调度后计数)(1);平台性能计数器-Iu PS接口ATM层流量- Iu PS接口ATM层上行的数据量(出向调度后计数)(2)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IMAB、APBE板上测量2.5.1.2 Iub接口流量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Iub接口流量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RNCBoth指标意义反映了Iub接口的系统负荷情况,也有利于总体上把握用户使用业务的情况指标定义Iub接口流量统计的是Iub接口传输层(在3GPP R99和R4规范,UTRAN侧的接口传输层使用ATM协议)的流量,与具体的物理传输介质无关。由于上下行的数据流量可能不对称,因此Iub接口流量分为两个指标:Iub接口上行流量和Iub接口下行流量。注意,此处上下行是针对RNC而言。KPI计算公式:Iu接口上行流量Iub接口ATM层上行的数据量(入向调度前计数)Iu接口下行流量Iub接口ATM层下行的数据量(出向调度后计数)单位为BYTE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平台性能计数器-Iub接口ATM层流量- Iub接口ATM层上行的数据量(入向调度后计数)(1);平台性能计数器-Iub接口ATM层流量- Iub接口ATM层下行的数据量(去向调度后计数)(2)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IMAB、APBE板上测量2.5.2 系统资源利用率2.5.2.1 处理器负荷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处理器负荷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RNCBoth指标意义反映设备负荷情况,为设备是否需要扩容提供依据指标定义处理器的负荷。KPI计算公式:处理器平均负荷平均负荷处理器峰值负荷峰值负荷峰值负荷持续时间峰值负荷持续时间用到的计数器说明RNC处理器负载统计数据-平均负荷(1);RNC处理器负载统计数据-峰值负荷(2);RNC处理器负载统计数据-峰值负荷持续时间(3);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2.2 小区码资源占用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小区码资源占用率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RNCBoth指标意义反映下行码资源的使用情况,为网规网优提供依据指标定义根据协议规定,WCDMA系统的下行链路扰码组(主扰码)限制为512个,每个小区分配一个主扰码。一个小区主扰码对应一个扩频码树(二叉树),码树的每一级定义长度为扩频因子(SF)的信道码,SF的取值是从4512。主扰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小区,下行链路信道码用于区分小区内的不同用户。该扩频码树的特点是某一节点的占用将导致其所有子码树节点和直连高层节点的闭塞。SF=4SF=8SF=128SF=512红线以下为可用的码资源图1 扩频码树因此,小区码资源占用率表示当前码树上已分配的码资源与全部码资源的比例,可以准确反映当前小区的码资源状态。小区码资源占用率定义为SF为4码节点分配个数/4SF为8码节点分配个数/8SF为16码节点分配个数/16SF为32码节点分配个数/32SF为64码节点分配个数/64SF为128码节点分配个数/128SF为256码节点分配个数/256SF为512码节点分配个数/512KPI计算公式:小区码资源占用率码资源平均可用率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小区码资源统计数据-码资源平均可用率(2);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2.3 寻呼拥塞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寻呼拥塞率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间接反映了无线侧寻呼信道的资源利用情况,是用户可感受的指标之一指标定义寻呼拥塞率主要指RNC在寻呼信道(PCCH)上由于资源限制原因导致寻呼消息发送失败的情况。指标的计算公式:寻呼拥塞率1(UTRAN发起寻呼类型1成功次数/ UTRAN发起寻呼类型1次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小区寻呼统计数据- UTRAN发起寻呼类型1次数(1);小区寻呼统计数据- UTRAN发起寻呼类型1成功次数(2);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3 最坏小区比例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最坏小区比例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RNCBoth指标意义该指标提供了统计最坏小区的比例,可作为分析业务质量的辅助手段指标定义所谓最坏小区,即由于网络自身的问题(如资源、无线环境、硬件质量等)导致的对用户影响最为明显的小区。最坏小区比例是指在一定RAB指派建立成功的RAB数目上,掉话率大于a%或者无线接通率小于b%的小区占可用小区总数的比例。KPI的计算公式为:最坏小区比例 = 最坏小区总数 / 可用小区总数100%。最坏小区总数指在一定RAB建立成功次数上,掉话率大于a%或者无线接通率小于b%的小区数目,此处a%、b%在配置中设定。可用小区总数指目前系统中可用的小区数目用到的计数器说明见无线掉话率指标;见无线接通率指标;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4 超忙小区比例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超忙小区比例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RNCBoth指标意义该指标提供了统计超忙小区的比例,可作为分析业务质量的辅助手段指标定义超忙小区是指小区载频发射功率的利用率大于c%或小区码资源平均占用率大于d%的小区。KPI的计算公式为:超忙小区比例 = 超忙小区总数 / 可用小区总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小区载频统计数据-小区载频平均发射功率;见小区码资源占用率指标;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5 超闲小区比例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超闲小区比例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RNCBoth指标意义该指标提供了统计超闲小区的比例,可作为分析业务质量的辅助手段指标定义超闲小区是指下行平均发射功率小于e%的小区。KPI计算公式:超闲小区比例 = 超闲小区总数 / 可用小区总数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小区载频统计数据-小区载频平均发射功率;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6 CS域话务量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CS域话务量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该指标反映了会话类业务的话务量水平指标定义会话类业务的用户,此用户的呼叫保持1个小时,计为1爱尔兰。Time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 TimeRadio Link Deletion Response统计周期内的会话业务时长的累加值,折算成话务量Erland上报单位:秒显示单位:爱尔兰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小区流量统计数据-电路域话务量(56);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统计周期内的会话业务时长的累加值,折算成话务量爱尔兰。不涉及信令触发点2.5.7 PS域流量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PS域流量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该指标反映了PS业务的总流量指标定义发生的RLC层PDU总的字节数,包括用户数据、RLC层包头、重传、信令流量。KPI计算公式如下:上行分组域流量分组域上行流量下行分组域流量分组域下行流量该指标要求按不同的RAB速率进行统计,主要考虑的RAB(Radio access bear)类型,具体速率定义按现网实际选用的速率为准:RNC根据收到的RLC PDU的个数及每个RLC PDU的负荷计算RLC层的上行流量。单位:kbyteRL建立时通知用户面进行统计,在RL DEL时用户面上报所有链路的PS数据量,RLMM处进行处理统计,发生更软却换时,控制面增加一条消息,触发用户面进行统计。上报单位:byte显示单位:kbyte用到的计数器说明小区流量统计数据-分组域上行流量;(1334)小区流量统计数据-分组域下行流量;(3556)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统计周期内的会话业务时长的累加值,折算成话务量爱尔兰。不涉及信令触发点2.5.8 小区的载频上行负荷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小区的载频上行负荷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获得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上行负载的具体值,即在一段时间内的系统的载频接收功率的抬升情况指标定义KPI计算公式:小区载频上行负荷=(N0小区载频接收功率的平均值)/ 小区载频接收功率的平均值100%其中是指上行底噪和基站热噪声的总和用到的计数器说明见小区载频平均接收功率指标: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9 小区的载频下行负荷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小区的载频下行负荷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Both指标意义获得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下行负载的具体值,即在一段时间内的系统的载频发射功率的使用率指标定义KPI计算公式:小区载频下行负荷 =小区载频发射功率的平均值/ 配置的小区载频最大发射功率100%用到的计数器说明见小区载频平均发射功率指标:扩展指标测量方法后台网管计数器测量并计算备注2.5.10 上行误块率性能指标名称统计时间粒度统计区域粒度室外还是室内指标取值上行误块率15分钟、30分钟、1小时、1天、Cell or RNCBoth指标意义传输信道的误块率是反映无线接口上的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进行一系列无线资源管理控制的依据,影响着系统的切换、功控、接纳等方面的性能。该指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