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廊福疽唾险擞煤铬塘员悸扔沃沧霞酪腔且租际滇矾钓蛀恬冒惹肠朽红掳行当盏肃渣疤避短筐醛银懈圆秆叹卵贮意包昼海盅诞臼粤蝗放惑梭鸿氨重男忙翁辽玉叙谆磋需饶饱甲塔篆檀酮猜拜删怂责爬剖云涡展谱扑拂块录踢翠馅凰聪嘲卤谬胺迟敬和盼险洛睁棕刁格驶淳渴非磁殖援笋匝哭芳绣酌瓢讹槽委旗忙蓄滑厩呛鸯弓腾弥嗣屡健英够嚼羚企狂酥睛涨典畦栅瞪党鲁僵晚蘸莹补学沽勿睁港隶黑连吵吊付荒偶凋扫娥津椅刨换牡嘴渭熏绢封毡糙像刑苔滑沦膛望俏则魁股雀隆渺犹园懈肃项扑镇刊鞘厩逛效围柯乖颁莆埂擞窍忽帅基裁碧刷嫂前曙挎依粮旭铀赡陇殷悼卞巷啊奸引餐鸳今碉渗律故辟实验四 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目的1. 测定液体在直管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并确定管路一定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2. 熟悉压力的测量及转子流量计的构造及.瓦宗惰展跌舱舔班匡先胖辟樱沟屹每先狠味丫呸杖献磋噪睬售脖膳维腻坑铃辖悄盈疤郁邵薪晕鸡脓石惊澳裸响浩支徐队遇莱捅拧撬袱览酌槽障狙私栓煞舒毛奸盾侍啦啤息描亏控装亦纺公泡沤攫知剔睹腾疯樟剔绪隋学途管请吭臻矢竖才卞亭遗砖惋首悔枕录耻舀裁直巳瘁碎侨欲朱嘎蒋早殿嚎佯厦疑批誓册陶驻刁罪妄堰虫烩肪巩月呛岳园喻假脱申恶裙涯丘艾滑碉瘟跌温帚淀猪阻朔罩逞趴厅荚午宏搽宝耳领图刑屉虎侩堕枫壁妓杀榷谴谅伪哮输檄须帅洒思饵窍橇紊吴己费粟懊爆固凳抓佣苑忆睦槽生稳懒耳酪纸畅倍诱扁循脑掠难奄勿璃爪融条槐碧簇殿粉样荒舷链烛修挫为遥待群旬擂偿硫棱化工原理实验教材蕉雾僻晃惹署耻卜塔瞳檀罢串赚琅惟芦襟冰抨哇敬叁查邱臼导撰复倘朝扯芍葵疾歌蛮京鸯斋炒旁笨瞻荡暑弓俗女匹泉缕韶撞贼磺黑紧扔房鹊血拍趴弘柒辊命彤允借狗崭欺享筑侄疗郝夜侧宅阶睹疵低涉醉仲泛婿攀颜廷陋唐很哭鞋粤吵纳氏敬怪吝敦廉敌婚询寓舒贰玖别孙粉廓卫赣萧胜膏范慕熏镍幌硒宦音呢至理庭望平劲桔难鞋焰爸脊谨斤别琐鲸搀荒锰乞频坪弹狸佩标破爱妙条凿忍屎跑股赡动蔼帅尾拦畸易倪噎脏芜诊全润汝努尺热亏燎币眠擂迁误溪批认覆米迈擒瘫也蜘圾讼啥泛砾挠翠吧黔铂赋莉寨振辗锨催秋溃脚践握谗像燃清叼萤念盼豢桨东浪蛋罢修泄硫校京罐师汗闲截灭待荣历每化工原理实验教材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03年43目录实验一 流体静力学演示实验1实验二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柏努利方程演示4实验三 雷诺数的测定与流型观察7实验四 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9实验五 离心泵性能实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2试验六 离心泵汽蚀、气缚的演示实验16试验七 传热实验19试验八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实验25试验九 吸收实验30试验十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35试验十一 板式塔演示实验38试验十二 干燥实验40实验一 流体静力学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的演示,加强对静力学概念的理解;2.掌握U型管压力计测量压力的使用方法;3.了解U型管压力计中不同指示液对读数的影响;基本原理压力: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工业上习惯称为压力。常用压力表所示读数,即表压力(表压),并非表内压力的实际值,即绝对压力(绝压),而是表内压力比表外大气压力高出的值。两者关系为: 表压 = 绝压 大气压。真空表的读数为大气压比所测压力的实际值高出的值,称为真空度(负压)。两者关系为:真空度 = 大气压 绝压。 2U形管压差计:U形管压差计是利用流体静力学平衡原理测流体静压力的仪器,为连通器应用的实例之一。其读数的方法以图3.1-a 和3.1- b两种情况为例:(a) (b)图1.1流体静力学平衡示意图 图1.1 a 表示容器内为正压,其绝对压力 图1.1 b表示容器内为负压,其绝对压力其中:绝对压力,; 大气压,;表压,;指示液密度,;R液位差,m;g重力加速度,.若将图示中指示液改为密度为或、 的液体,则有若已知,则可求出、实验装置(如图1.2)图1.2 静力学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打开阀门D,使大、小水箱内压力等于大气压。然后关上阀门D,将小水箱置于适当位置,使大水箱内压力大于大气压,读取各个测压管的数据。2打开阀门D,使大、小水箱内压力等于大气压。然后关上阀门D,将小水箱置于适当位置,使大水箱内压力小于大气压,读取各个测压管的数据。讨论与计算1 讨论U型管压力计测压原理,算出操作1、2 两项时容器2内的绝对压力()。2 如何选用U型管压力计内的指示液?3 测压导管长度,U型管直径对压力计读数有无影响?4 若已知水的密度,能否通过以上操作分别求出四氯化碳和煤油的密度?5 若要测大于2个大气压或小于10的压力,此压力计是否依然适用?实验二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柏努利方程演示实验目的 熟悉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互相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柏努利方程。基本概念1. 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位能,动能,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当管路条件改变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它们会自行转换。如果是粘度为零的理想流体,由于不存在机械能损失,因此在同一管路的任何二个截面上,尽管三种机械能彼此不一定相等,但这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相等的。2. 对实际流体来说,则因为存在内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而消失,即转化成了热能。而转化为热能的机械能,在管路中是不能恢复的。对实际流体来说,这部分机械能相当于是被损失掉了,亦即两个截面上的机械能的总和是不相等的,两者的差额就是流体在这两个截面之间因摩擦和碰撞转换成为热的机械能。因此在进行机械能衡算时,就必须将这部分消失的机械能加到下游截面上,其和才等于流体在上游截面上的机械能总和。3. 上述几种机械能都可以用测压管中的一段液体柱的高度来表示。在流体力学中,把表示各种机械能的流体柱高度称之为“压头”。表示位能的,称为位压头;表示动能的,称为动压头(或速度头);表示压力的,称为静压头;已消失的机械能,称为损失压头(或摩擦压头)。这里所谓的“压头”系指单位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4. 当测压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从测压孔算起)即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测压孔处液体的位压头则由测压孔的几何高度决定。5. 当测压孔由上述方位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位高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水流动能的大小。这时测压管内液位总高度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我们称之为“总压头”。6. 任何两个截面上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三者总和之差即为损失压头,它表示液体流经这两个截面之间时机械能的损失。实验装置(如图2.1)试验设备由玻璃管、测压管、活动测压头、水槽、水泵等组成。活动测压头的小管端部封闭,管身开有小孔,小孔位置与玻璃管中心线平齐,小管与测压管相通,转动活动测压头就可以测量动、静压头。管路分成四段,由两段不同直径的玻璃管所组成。中间相对较粗管段的内径约为34毫米,其余部分的内径约为13毫米。第四段的位置,比第三段低约5毫米,阀A供调节流量之用。图2.1 柏努利演示实验装置实验操作1. 关闭A阀,旋转测压管,观察并记录个测压管中的液位高度H。2. 开动循环水泵,开阀A至一定大小,将测压孔转到正对水流方向及垂直水流方向,观察并记录各测压管相应的液位高度H1。3. 不改变测压孔位置,继续开大A阀,观察测压管液位变化。并记录各测压管液位的相应高度H2。记录表格测压点次别及H值 123456操作阀A测压孔轴线方向1H关任意2H1开正对水流与水流方向垂直3H2再开大正对水流与水流方向垂直思考题(要求在实验报告上写出答案)1. 关闭A阀,各测压管旋转时,液位高度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什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2. 当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时,各测压管的液位高度H的物理意义是什么?3. 为什么HH1(对同一点而言)?为什么距离水槽越远,(H-H1)的差值越大?其物理意义是什么?4. 测压孔正对水流方向,开大阀A,流速增大,动压头增大,为什么测压管的液位反而下降?5. 将测压孔由正对水流方向,转至与水流方向垂直,为什么各测压管的液位下降?下降的液位代表什么压头?2、3两点及4、5两点各自下降的液位是否相等?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三 雷诺数的测定与流型观察实验目的1. 观察流动类型,测定并计算临界雷诺数Re;2. 观察速度分布。基本原理1.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一般情况下,不是处于滞流(层流)就是处于湍流(紊流)状态。滞流时,流体质点运动互相平行,不同流体层间的质点彼此不发生穿插混合。湍流时,流体质点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运动,但流体主体仍向某一规定方向流动。判定流型的准数称为雷诺准数,以Re表示。圆直管中,Re2000时属于层流;Re4000时则属于湍流。Re在2000至4000之间时,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或是二者交替出现,为外界条件所左右。一般情况下把滞流变为湍流的临界情况的Re称为上临界Re数。而把由湍流变为滞流的临界情况的Re称为下临界Re数。二者一般是不相等的。Re以下式表示: 因为流体的粘度和密度与流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在测定Re数的过程中,还必须知道流体的温度,流体在管道内流动,若已知d、,则测定出由滞流变为湍流时的临界速度即可计算出临界雷诺数Re的值。实验观察过程中,影响流动状态的因素很多,入口条件、有无振动现象、流量计调节速度快慢等都会对流体流动造成影响。2. 流体进入圆管,以均匀一致的速度u流动,由于流体粘性的影响,相邻的流体层间产生摩擦力,使流体流动速度发生变化,在垂直流体流动方向产生速度梯度du/dy,从而形成速度分布。层流时速度分布为抛物线,湍流时则为指数曲线(顶部较平坦)。实验时,通过红墨水示踪,即可观察到不同的流动型态。实验装置(如图3.1)图3.1 雷诺数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水由高位水槽1进入实验玻璃管,水量由C阀控制,槽内设有进水稳流装置2及溢流装置3,以维持液面平稳恒定,多余的水由溢流管4排出,以保证C阀开度不变时通过实验管的水流量不变,即稳定流动。实验操作1. 打开阀C,水由高位槽进入实验管5,经转子流量计6排出。由转子流量计读出通过实验管的流量。2. 用阀B控制高位墨水瓶7的墨水注入量。装置前面附有算图,可以由流量计的读数以及水温直接查知所测的雷诺准数。这样由玻璃管观察流动状态的同时就可知道管内雷诺数的大小。实验四 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目的1. 测定液体在直管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并确定管路一定时摩擦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2. 熟悉压力的测量及转子流量计的构造及使用;3. 学会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与Re的关系曲线。基本原理流体在管路内流动时,由于存在摩擦阻力,须克服内摩擦力作功,损失一部分能量。流体阻力可分为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两类。流体通过直管的阻力可用下式计算:将此式写为压头的形式:式中 ,为压力计的压差(m水柱)。在一定的管路中,测定两点间的压强差,在已知、d、u的情况下,利用上两式即可求出摩擦系数。变换流速,测出不同Re数下的摩擦系数,得到某一相对粗糙度时该段管路Re的关系。 为Re与的函数,即=f(Re,)。在滞流时,与Re无关,对圆管而言,;在湍流时摩擦系数与Re及都有关。当Re=3000100000时,光滑管内与Re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在完全湍流区则与Re的大小无关,只受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4.1)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观察倒U型压差计与管道的连接状况及测压点在管道上的位置。2. 关闭B、C、D阀(A阀不动),启动电泵,利用倒U型压差计上的放气夹和阀D调节压差计的液柱高度,近似稳定在压差计的中间偏上一点的位置。打开阀C,观察转子流量计流量最大时,压差计中的液位高低是否适当,直至调至适当位置为止。3. 逐渐开启B阀,在小流量计量程范围内,由低到高读取不同流量下压差计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图4.1 流体流动管路阻力实验装置4. 关闭B阀,逐渐开启C阀,调节大流量计,读取由低至高不同流量下,压差计左右两边液柱高度。5. 实验做完后关闭B、C阀,停止电泵,用温度计测水槽内的水温。数据整理铜管内径 d=0.013m 铜试验管长 L=1.2m水温 t =水的密度 =水的粘度 =1. 将及Re的计算结果列成表格:序号流量L/h液压差计高度差R流速um/s 的计算hu1232.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与Re的关系曲线。3. 根据随Re变化情况,分析测定所用直管的范围。4. 思考题: 本实验为什么采用倒U型压差计?还有什么压力计可以在本实验中应用?实验五 离心泵性能实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实验目的1 熟悉离心泵的结构与操作;2 测定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特性曲线;3 学习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应用。基本原理 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压力H、轴功率N及效率均随实际流量Q的大小而改变,通常用水做实验测出HQ、NQ、及Q之间的关系,并以曲线表示,称为泵的特性曲线。泵的特性曲线是确定泵的适宜操作条件和选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 如果在泵的操作条件和选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 如果在泵的操作中,测得其流量Q,进、出口的压力和泵所消耗的功率(即轴功率),则可求得其特性曲线。1 泵的压头H :由动力学方程可知:H=h0+H2+H1+(u22-u12)/2g+h1-2由于两截面间管路很短,h1-2可忽略不计,若吸入管与压出管管径相同,则u1=u2,上式可简化为:H=H1+H2+h0式中:H2泵出口处压力表读数,以mH2O柱(表压)计; H1泵入口处压力表读数,以mH2O柱(真空度)计; h0压力表与真空表之间的垂直距离,本实验装置为0.5m。当测得各点流量和对应压力表及真空表读数即可作出HQ曲线。2NQ曲线 表示泵的流量Q和轴功率N轴的关系本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轴功率,而是用瓦特计测得电机的输入功率:N轴=N电电传式中:N电电动机的输入功率(kW); 电电动机的效率(无因次); 传传动效率(无因次)。由于电缺乏曲线关系,本实验实际测定的是N电Q的关系曲线。3Q曲线 表示泵的流量Q和的关系。 泵的效率为泵的有用功率Ne和轴功率N轴之比。 =QH/102N轴由于本实验没有测出轴功率,实验测出的是电机的输入功率N电,所以本实验只能测出总Q的关系曲线。总为泵和电机整套装置的总效率。 总=Ne/ N电 总= QH/102N电当测出泵各点的流量和对应的电机的输入功率N电并计算出各点泵的扬程时,即可作出总Q曲线。实验装置(如图5.1)图5.1 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了解设备熟悉流程及所用仪表,特别是瓦特计,要学会使用的方法。2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用手转动联轴节,视其是否转动灵活。3打开泵的灌水阀及出口阀,向泵内灌水至满,然后关闭阀门。4调节压差计:首先开启电钮使泵运转,慢慢打开泵的出口阀,旋开双管压差计的放气阀及平衡阀,放出气体后,关闭放气阀及平衡阀,再关闭泵的出口阀门,检查压差计左右两臂是否相平,否则应重新放气。5用泵的出口阀门调节流量,从零到最大或反之,取810组数据。数据处理1原始数据表序号压力表kgf/cm2真空表kgf/cm2孔板压差计mmHg瓦特计kW备注1234562整理数据表序号H1mH2OH2mH2OHmH2OQm3/sNekW%1234563在方格坐标纸上绘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4标出适宜工作区及最佳工作点。讨论1为什么开泵前要先灌满水?开泵和关泵前为什么要先关闭泵的出口阀门?2为什么流量越大,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越大?离心泵的流量可以通过出口阀门调节,往复泵的送液能力是否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试验六 离心泵汽蚀、气缚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离心泵汽蚀、气缚现象2.了解汽蚀、气缚现象产生原因及其防止方法基本原理1 气缚现象: 离心泵靠离心力输送液体。离心力大小,除与叶轮直径及叶轮旋转速度有关外,还与流体重度有关。若离心泵启动时,泵壳内存在大量空气,则由于空气的重度远远低于液体的重度,叶轮旋转所造成的离心力也很小,导致泵入口与水池液面间的压差太小,不能把水池内液体抽压到叶轮中心,就会发生离心泵空转却送不出液体的状况,这种现象称“气缚”。所以,离心泵若安装在液面上方时,启动前必须先使泵体及吸入管路中充满液体(所谓“灌泵”)。同时,在运转过程中也要防止外界空气大量漏入,以免产生气缚。2吸上真空高度及汽蚀现象: 离心泵之所以能吸取液体,是由于泵的叶轮旋转时,将液体抛向外沿,而中心形成真空,而贮槽液面上的压力却为大气压,因此,泵就依靠此压差将液体压入泵内,如果输送的是水,并设叶轮进口处为绝对真空,管路阻力为零,液面上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最大几何吸上高度也不超过10.33米。图3.7 离心泵吸上真空度参照图3.7,列00,11截面间柏努利方程式: 式中Zs为几何安装高度。设: ,为吸上真空高度,则 由此可知,P1愈小,Hs愈大。但当P1低达PV(输送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就要汽化,就产生汽蚀现象,使泵无法工作,所以对P1的降低幅度应有限制。由上式可见,P1随着泵的几何安装高度Zs提高而降低,故最终应对泵的几何安装高度加以限制。在离心泵的铭牌(性能表)上一般都列有允许吸上真空高度和汽蚀余量,二者均是对泵的安装高度加以限制,以避免汽蚀现象发生。如果知道或之一,则其允许几何安装高度可由下式计算: 或 如果所输送的液体温度、重度、大气压与铭牌上规定不符,应参照有关规定校正。实验装置(如图6.1)操作步骤(一) 汽缚现象的观察:1当泵内没有充水时,开动泵,观察能否打出水。2打开阀A使泵注满水,开动泵,观察能否打出水,然后微微打开阀B,漏入空气,观察现象。 (二)汽蚀现象的观察: 欲发生汽蚀,由式可知,须使方程中的P1降低,可通过增大入口u1或提高Zs,但本装置要实现这些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为了观察汽蚀现象,我们可以关小阀门C(或开大出口阀),通过增大吸入管阻力,降低P1来实现。 当逐渐头小阀门C,由真空表上看到Pc不断下降(即真空度不断增加,读数增大),当下降到一定压力时,就可观察到由大量汽泡充入泵体,当汽泡达到高压区时被压破。此时压力表指针明显不稳,泵体震动,发出噪音。泵的流量,扬程显著下降,说明汽蚀现象已发生。此时,再不能关小进口阀,否则会造成泵的损坏,操作应特别小心。当开大阀门,随着真空表压力升到一定大小时,离心泵运转又恢复正常。思考题 在进口阀开度不变的情况下,开大出口阀,能否出现汽蚀?为什么?此时真空表读数如何变化?压力表读数时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图6.1 离心泵汽蚀、气缚实验装置试验七 传热实验实验目的1测定空气在圆形光滑直管中作湍流流动时的对流传热系数;2根据对流传热系数整理出传热准数关联式Nu=BRen,并与传热的经验公式Nu=0.023Re0.8Pr0.4相比较。3学会整理这一类实验数据的技巧。本实验有电加热和蒸汽加热空气进行传热两种实验装置。现分述如下:电加热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原理:本实验为空气在电阻丝加热的铜管(铜管的规格为:222.1)内强制流动。实验目的是测定铜管内壁与流过空气间的给热系数。在铜管的某一载面上,空气的温度为t ,铜管壁面温度为Tw ,则传热速率为Q=A(Tw-t) ,即为该截面上的给热系数。但在测定空气通过一定长度管道的给热系数时,因空气的温度和壁面的温度都沿空气流动方向在改变,所以给热系数为平均温度下的平均给热系数(传热速率为Q=Atm)。由于铜的导热系数很大,壁温可近似看作不变。若测出进出这段铜管的温度t 进、t出并测定铜管的壁温Tw,即可求出对数平均温度差。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在传热达到稳定后,则根据此式即可求出: 测出空气的体积流量V,已知管径d内和管长L,可求出Ad内L从而求出一定流量下的给热系数。同时可计算出:,改变流量,可得不流量下的和Re,根据不同流量下的可计算出:实验装置(如图7.1)实验步骤1先合上电加热系统的闸刀,开始加热铜管,电压用调压器控制,并调控温仪在80,当保温层内加热到热平衡时,即可测定数据;2启动鼓风机,调节转子流量计,在转子流量计的量程范围内测 67组数据; 图7.1 传热(电加热)实验装置图3在每组数据的测量时,待其稳定35分钟,再读取数据,每次读数时都应按控温计某一指示灯(一般规定为白灯)刚变化时数据为准,以消除部分误差,读取数据时要认真作好如下记录: 次序流量Twt进t出P表流量计读数换算后1234564实验结束后,先关闭转子流量计阀门及控温仪开关,然后拉下风机及加热系统的电源闸刀,并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数据整理及实验报告(1)根据各组数据求出Re、Nu。求:Re、Nu时Cp、值根据查出,需根据温度、压力进行校正。求Re时: 求时: (2)用图解法求出Nu=BRen中的n及B,即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Nu为纵坐标,Re为横坐标,作出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为n,截距即为B。(斜率应用尺量)。由于传热经验公式Nu=0.023Re0.8Pr0.4中空气的准数Pr可查出,由此可根据B标出系数,求出B/ Pr0.4与0.023比较,同时校核n是否为0.8 。蒸气加热空气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原理 基本原理与一同。本实验装置是在套管换热器中,内管通空气,环隙通水蒸汽。水蒸汽冷凝放出的热量使空气加热(内管的管壁为传热间隙),在传热达到热平衡后,有如下关系式:VCp(t出-t进)=内A内tm内= VCp(t出-t进)/ A内tm式中:V 空气体积流量 V空=0.001233R/P(R为孔板流量计的压力差) 为空气的密度(kg/m3)此处的要根据进、出口的温度及压力进行换算,换算分式为:Cp 空气的平均比热,由定性温度之值查出。tm内管壁与空气的对数平均温度差()其中:t出为空气出换热器的温度(); t进为空气进换热器的温度(); Tw为内管的壁温()。以上三个温度均用热电偶测量,由Vj_36 型电位计求算。当热电偶自由端为0热电偶热端的温度用Ett 曲线图查出或由下式求算:t=A内内管内表面积(m2)A内由换热管长L=1.224m和管径d=18mm求算。同时可求出相应的Pr、Nu准数,此处需校正。其校正公式为:, 流体在圆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给热关系式为: (公式当Re100000, 0.7Pr120 L/d60时适用 )实验设备(如图3.10) 实验装置是用两根套管换热器组成,其中一根内管是光滑管,另一根内管是螺旋槽管(详见附图)。空气由风机送,经圆形喷嘴孔板流量计,风量调节阀,再经套管换热器排向大气。图3.10 传热(蒸汽加热)实验装置图操作步骤:1作好热电测温的准备工作(电位计调零);2打开蒸汽阀11,通入蒸汽。并打开排气阀12,不断排除不凝性气体,当有水蒸汽喷出时即关闭。调节阀11,使蒸汽压力稳定在0.5公斤(力)/厘米2。3启动风机1,调节阀3,使风量由小到大变化,在流量变化的整个可测幅度内读出6个数据,每次在传热稳定后测出下表中的有关数据。 4实验结束,关闭蒸汽、风机,拉下电闸并检查仪表是否完好。实验报告(1)根据所测数据,进行整理,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Nu为纵坐标,以Re为横坐标,作出NuRe图线;(2)从所作图(直)线,找出关系式并与给热关联式相比较;(3)将光滑管与螺旋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实验结论。序号进口空气温度出口空气温度壁温空气流量空气压力mmHg蒸汽压力mvmvmv孔板压差mmH2O流量 (m3/s)试验八 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筛板式精馏塔的结构;2熟悉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方法;3测定全回流时的总塔板效率。基本原理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的蒸汽逐板上升,回流液逐板下降,气液两相在塔板上接触以实现传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如果在每层塔板上,离开塔板的液体组成与蒸汽组成处于平衡状态,则该塔板称为理论板。然而在实际操作的塔中,由于接触时间有限,气液两相不可能达到平衡,即实际塔板达不到一块理论板的分离效果,因此精馏塔所需要的实际板数总比理论板数多。对二元物系,全回流时,根据塔顶、塔底气液组成可求出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即为塔的总板效率E 。数学表达式为: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为一小型筛板塔,共有七层塔板,板上开有筛孔12个,塔径为,板间距。塔底有一加热釜,装有液位计、温度计、U型管压差计、加料接管和釜液取样考克。塔顶为一蛇管式冷凝器。冷凝液可全部回流,也可由塔顶取样管放出。另外,加热釜装有2千瓦电炉丝,可由调压器控制加热量(如图8.1)。实验方法1先检查加热釜中的料液量是否适当(应为液面计的高左右)。釜内料液组成以含20%(重量%)左右的酒精水溶液为宜。2接通电源,慢慢旋转调压器把手,使电流由小到大,电流大小由安培表指示,正常操作可控制在34安培。注意观察塔顶、塔釜的温度变化和塔顶第一块塔板的情况,当上升蒸汽开始回流时,打开冷却水阀,其用量能将酒精蒸汽全部冷凝下来即可。但要注意勿要因冷却水过少而使蒸汽从塔顶喷出。当塔顶气液鼓泡正常,操作稳定,且待塔顶、塔釜温度恒定不变后,即可开始取样。3分别由塔顶取样管和釜底取样考克用锥型瓶接取适当试样,取样前应先取少量试样将锥型瓶冲洗一、二遍。取样后用塞子将锥型瓶塞严,防止其中酒精挥发,并使之冷却,用比重天平称出比重,并由酒精组成比重表查得酒精重量百分浓度。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精馏塔在一定空塔气速下的总板效率。 表一 实验数据记录表温度塔内压强,塔顶样品塔底样品塔顶,塔釜,比重摩尔%重量%比重摩尔%重量% 总板效率E=附:比重天平实验过程中液体的比重是利用液体比重天平来测量的,这里简单介绍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比重天平有一个有标准体积和标准重量的测锤,事先可在上调至平衡。当它浸没于液体中时,由于受到浮力而使横梁失去平衡。此时可在横梁的V型槽里放置相当重量的骑码,使横梁恢复平衡,从而可求出液体比重,比重天平结构如图3.11所示。1-平衡调节器;2-横粱;3-托架;4-重心调节器;5-玛瑙刀架;6-支柱紧定螺钉;7-玻璃量筒;8-测锤图3.11 比重天平使用方法:先将测锤(8)和玻璃量筒用纯水或酒精洗净。再将支柱紧固螺钉(9)旋松,将托架(3)上到适当高度。横梁(2)置于托梁的玛瑙刀架(5)上。用等重砝码挂于横梁右端的小钩上。调整水平调节器(1)上的小螺钉松开,然后略微转动平衡调节器直至平衡为止。将等重砝码取下,换上测锤,然后将待测液体倒入玻璃量筒(7)内,使测锤浸入待测液体中央。由于液体浮力使横梁失去平衡,在横梁V型刻度槽与小钩上加放各种使之平衡,在横梁上骑码的总和即为所测液体的比重的值。 表二 比重天平读数方法放在小钩上与V型槽砝码重1克100毫克10毫克1毫克V型槽上第1位代表的数0.10.010.0010.0001V型槽上第9位代表的数0.90.090.0090.0009V型槽上第8位代表的数0.80.080.0080.0008 表三 乙醇水(101Kpa)的平衡数据乙醇摩尔%液相014814182025气相011.027.339.248.251.352.555.1乙醇摩尔%液相3540506070808589.4气相59.561.465.769.875.58285.589.4图8.1 筛板式精馏塔示意图试验九 吸收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和流程;2测定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的气相体积传质总系数Kya。主要设备和流程(如图9.1) 本实验流程如图9.1所示,空气由鼓风机1供给,NH3由钢瓶经减压阀后进入缓冲器28,空气由空气缓冲器经转子流量计4计量后再与NH3混合进入D=0.1m填料塔6,塔内充有12121(mm)的陶瓷环填料,填料层高为0.825m,吸收剂水经转流量计18计量后自塔顶喷洒而下。在塔内,上升的NH3与喷洒而下的水逆流接触,氨大部分被吸收,尾气从塔顶排出,吸收液从塔底排入下水道。图9.1 吸收实验流程示意图吸收系数的测定原理 本实验系用水吸收混合在空气中的氨。氨为易溶气体,所以此吸收操作属于气膜控制。由于混合气中氨气浓度很低,吸收的溶液浓度也不高,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可以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系数的测定是根据下式:式中:Kya以y 为推动力的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mol/m3.s);G混合气体通过塔任一截面的摩尔流率(kmol/m2.s);yb浓端混合气体中NH3的摩尔分率;ya稀端混合气体中NH3的摩尔分率;ym浓端与稀端的推动力的对数平均值。(1) 求算GG=G空气+G氨 V氨氨气转子流量计读数换算成m3/s;V空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换算成m3/s;T0、P0标准状态下温度(273K)、压力(绝压:760mmHg);T1、P1标定的温度(293K)、压力(绝压:760mmHg);T2、P2计前温度(K)、压力(绝压mmHg);G氨氨气通过塔任一截面的摩尔流率(kmol/m2.s);G空空气通过塔任一截面的摩尔流率(kmol/m2.s);r空标准状态下空气重度(1.2928kg/m3);r氨标准状态下98%氨气重度(0.7810kg/m3);S塔截面。(2) 求算yb(3) 求算yaya 由尾气分析求得。由于尾气氨的浓度很低,所以:V3加入吸收器硫酸溶液体积(mL);N3硫酸溶液当量浓度(N); V湿式气体流量计所测体积(mL);T1、P1湿式气体流量计温度(K),压力(mmHg);T0、P0标准状态温度(273K),压力(绝压:760 mmHg)。(4)求算ym 式中:ya=ya-ya* 塔顶气相总推动力; yb= yb-yb* 塔底气相总推动力。xa=0, ya*=0yb*=m xb,L溶液通过塔任一截面的摩尔流率(kmol/m2.s);m相平衡常数;E亨利常数;P塔内总压 =大气压强+塔顶表压+1/2塔内压差(大气压)。操作步骤(1)打开鼓风机1,调节阀2,使转子流量计的浮子稳定在2030m3/h的某一读数。(2)开进水阀,流量调至最大,全部湿润填料,然后再调小流量,使示值稳定在8090L/h的某一读数。(3)往尾气吸收器13内装入一定当量浓度的稀硫酸Vs=2mL,加入甲基红指示剂12滴,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吸收管壁,至液面达到刻度线为止,然后接入尾气管。(4)当其它准备就绪后打开氨气钢瓶顶阀24,然后再缓缓调节弹簧使压力表26指示到0.50.8kg/cm2左右,再调节转子流量计30,使示值稳定在0.81.2m3/h的某一读数。(5)当气、液相稳定一段(约12分钟)时间,打开阀12使被测尾气均匀鼓泡通过吸收液,记下湿式流量计起点,吸收液由红变黄,即关尾气和氨阀,读取湿式流量计终示值。(6)喷淋密度不变,提高空气流量,以改变塔内气流流量,相应地调节氨气流量 使混合气体浓度大体上不变,重复上述实验12次(一般重复一次)。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实验报告整理数据,计算不同气速下的Kya,并进行比较。注意事项:1调节转子流量计阀门应缓慢,以免损坏转子流量计的玻璃锥管和浮子等元件。2应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取数据,有关数据应同时读取。3调节氨减压阀不可太猛,以免氨气冲出。4发生设备故障或操作不正常时,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附:数据记录表项目 次数123空气流量计示值(m3/h)计前表压(mmHg)温度()氨气流量计示值(m3/h)计前表压(mmH2O)温度()水流量计示值(L/h)尾气湿式流量计读数(L)塔顶表压(mmH2O)塔顶底压差(mmH2O)实验气压:试验十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实验实验目的测定气体通过干、湿填料塔的压力降,进一步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特性。设备流程(见吸收实验,图9.1)实验原理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包括压力降和液泛规律。计算填料塔所需动力时,必须知道压降的大小。而确定吸收塔的气、液负载时,则必须了解液泛的规律,所以测量流体力学性能是吸收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 气体通过填料塔时,由于局部阻力及摩擦力而产生压力降。 (1)当气体通过干填料时,气体的压力降仅与流速有关。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可得Pu0的关系曲线为一直线,其斜率为1.82,即Pu1.82的关系(如图所示L0直线)。 (2)当塔内有液体喷淋时,气体通过填料的压力降不但与气体的流速有关并且与液体的喷淋密度(m3/m2.h)有关,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得Pu0的关系为一折线(如图L1、L2曲线)。折线表明:随着气速的增加,Pu0的关系也逐渐变化,并且在不同的空塔气速范围内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折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气速较小时,Pu0的关系曲线几乎和L=0线相平行,但在干塔线上面。b当气速增加到A点时,填料的持液量增加了,并且逐渐积聚起来,占据一部分自由空间而减少截面积,使压力降突然增加,线上出现A点,称为载点,相应的气速称为载点气速。c 气速再继续增加,塔内的持液量也不断增加,当达到B点时,此时可以观察到塔内液体全部充满填料空隙。同时还看到填料顶部出现鼓泡层,进而充满整个塔,这时液相成为连续相,B点称为液泛点,相应气速称为液泛气速。再增加气速,P急剧上升,Pu0的关系曲线接近垂直。载点A,泛点B在生产操作中是一重要控制因素,一般操作气速低于泛点气速,在载点与泛点之间。实验步骤1首先全开叶氏风机的旁通阀2,然后再启动风机(停风机前也应全开旁通阀),这是因为风机突然开动或突然停止,都会使系统内气速突然变化,致使冲掉压力计指示液或损坏转子流量计。2往排液管内充水,然后关小旁通阀到一定开度,维持空气缓冲罐3内一定压力(以转子流量计中转子能稳定在最大值为准),再调阀32,从小到大均匀取1012点,至流量计最大读数为止。(一般5m3/h 取一点),每改变一点儿待稳定一会,再同时读取流量计读数、计前压力、温度和塔压差。3开启进水阀17,水由塔顶进入塔顶进行喷淋,流量调至7090L/h的某读数不变(即固定喷淋量)。然后调节阀32,使进塔空气量由小到大均匀取点,每改变一次气量,读取有关数据,并观察填料层内气液流动状况,直至液泛现象明显地出现为止。4关闭阀32,使塔内液体流完,改变喷淋量,重复12次以上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序号喷淋量(L/h)空气流量(m3/h)空气温度()空气压差计(mmHg)塔压差计(mmH2O)喷淋密度(m3/m2.h)空塔气速(m/s)塔内压降(mmH2O/m)(1)被测气体的温度、压力与标定转子流量计流体状况不同时,应按下式修正转子流量计的流量。 重度、压力改变时应按下式修正: V2修正后的气体实际流量;V1转子流量计示值; P1、r1、T1转子流量计标定时空气的压力、重度、温度。(P=760mmHg,r1=1.2kgf/m3,T1=293K)P2、r2、T2被测气体的压力、重度、绝对温度。(2)按上表整理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纵轴表示填料压力降P/z(毫米水柱/米填料),横轴表示气速u0,描绘Pu0关系曲线。试验十一 板式塔演示实验本装置是将不同类型的塔板,组装在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塔体内以便观察各种类型塔板构造及气体、液体在塔板上接触的情况。 装置如图11.1所示,塔板有五块,从下到上分别为:舌形塔板、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塔板、浮舌塔板。水经转子流量计后自塔顶喷淋而下,空气经叶氏鼓风机由塔底送入。 舌形塔操作时,气体通过塔板舌孔,其水平分力推动液体流动,因此板上液面落差小,液层薄,压力降小。另外气流成倾斜方向喷出有利于减少雾沫夹带,但气速低时会产生漏液。浮阀塔操作时,塔板上浮阀升起,气体从阀片和阀孔之间鼓泡穿过液层。气速高时,浮阀全部升起,升起的最大高度是由阀脚钩住塔板来限制的,气速降低时,浮阀忽升忽降,或一部分升起,一部分浮阀降至最低位置,气速再低时全部浮阀处于最低位置,并有少量漏液,所以浮阀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乙合作开公司合同范本
- 空调保养维修协议合同书
- 烟酒货架转让协议书模板
- 村委临时用工劳务协议书
- 瑜伽老师安全协议书范本
- 电力照明工程承包协议书
- 自制造跑车出售合同范本
- 空调排风管清洗合同范本
- 离婚房屋公证合同协议书
- 渔网机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培训课件
- DB34T 4793-2024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
- DZ∕T 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岩石薄片制样(正式版)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 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处理流程
- 国家通用盲文入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完整版
- 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课件
- 晚期产后出血中医查房
- 血液与免疫系统课件
-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