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从中英文诗歌翻译看中英文措辞.doc_第1页
[英语学习]从中英文诗歌翻译看中英文措辞.doc_第2页
[英语学习]从中英文诗歌翻译看中英文措辞.doc_第3页
[英语学习]从中英文诗歌翻译看中英文措辞.doc_第4页
[英语学习]从中英文诗歌翻译看中英文措辞.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中英文诗歌翻译看中英文措辞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迥然不同,分别体现了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美学、文论的综合成就。对中西诗歌进行比较既是文化交流的客观必要,也是研究和发展我国诗歌的主观要求。译诗难,译中国古诗更难。对如何译诗各派也是各陈己见,各抒其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而郭沫若提出的“以诗译诗”及闻一多所说的“诗笔”译诗,更是成了诗歌翻译的一种准则。写诗讲究“音形译”三美,译诗就不可只满足于达意,必须力求传神,保存诗的艺术性,音形意三者均美。成仿吾曾说过,“译诗也应当是诗,这是我们所最不可忘记的,其次,译诗应当忠于原作。”(译诗论)傅雷曾说“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去不及。”(刘靖之主编的翻译论集)。翻译的目的应该是促进文化交流,使两个文化都得到提高。中国的诗韵早已具备,即使免韵是现代英诗写作的主流,但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若能以格律诗译格律诗,既讲究格律又无损原意,仍当属上乘。以下是中国古诗静夜思的两种英译。 原作: 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作1:Thoughts in a Tranquil Night (Tr. L. Cranmer-Byng) Athwart the bedI watch the moonbeams cast a trailSo bright, so cold, so frail,That for a space it gleamsLike hoar-frost 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I raise my head,The splendid moon I seeThen droop my head,And sink to dreams of theeMy fatherland, of thee!译作2:Nostalgia (Tr.翁显良)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frost?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Cranmer-Byng 采用自由体译诗,直抒胸臆,情感奔放,创造性强,读来让人想起的不是李白,而是西方某位诗人。译诗上部增加了so cold , so frail等词,虽添的是原诗内容所有的东西,而一旦挑明,则韵味尽失。而watch cast a trail 和for a space it gleams 则多呈动态,难现原诗静夜之美。但like hoar-frost 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 一句译得很美,以like译“凝”字,变换了角度,语意明确而不直白;而on the margin of my dreams 一句一来承接了前句的“床前”,二来巧妙地点出“凝”的原因:一则因为“月明”,二则因为睡梦里恍恍惚惚。翁显良将原文中的“思”译为“乡思”(nostalgia),在题中直接点明全诗含义,未尝不可,但多少有些直露,不及原诗的“静夜思”带给人的浮想联翩。但翁译得散体译文对原诗改动较大。首句中splash一词有“飞溅,酒泼”之意,用在此处似闻声于耳,有损原诗的静谧氛围;而white一词用得好,开首不点明是月光,并以hoarfrost?引起读者猜测,用一个名词词组和一个名词构成全句,突出两个意向,颇有新意。而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与首句重复太多,显得拖沓重叠,违背中国古诗“居片言而立要”的原则。从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现代诗歌说起,因为中国古典诗歌对西方的影响从汉诗英译开始。从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和一些英美译者的翻译作品来看,中国诗的意境逐渐渗入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中国诗歌文字简洁,意义深刻的特点逐渐为他们所接受,而且也逐渐为他们所学习。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中发现一个“新希腊”,从而发动了一场新的“文艺复兴”。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影响他们的创作,还影响着他们的诗歌创作理论。而关于英诗汉译的形式问题一直有较多的争论,大致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把英诗译成“中国诗”,即译成中国固有的诗歌形式;另一种主张译诗应该连同原诗的形式一起移植过来,使它尽可能接近原作。有人主张译诗应重神似而不计较形似,只要能将原诗的意义和韵味表现出来,采取什么形式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神寓于形,形之不存,神将焉附?如果摆脱了原诗的一切形式,那还能够完全再现原诗的神韵吗?丰华瞻说过,译诗应“忠于原诗的意义和诗情,而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诗的语法结构,词汇,行数,韵律等”(略谈译诗的信和达)。英诗翻译应在恰如其分地传达原诗的神韵的同时,尽可能地忠于原诗的形式。译诗不一定非意译不可,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应是适于直译者,适于意译者译之,并灵活或结合运用直译和意译。以下是一则意象派经典作品。原作: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By Ezra Pound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译作:在一个地铁车站 - 伊兹拉庞德人群中那些面庞闪现,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片片花瓣。 (王佐良译)在一个地铁车站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作品。据庞德自己记载,一个雨夜,他走出巴黎的一个地铁车站,忽然看见许多妇女和儿童漂亮的面孔,他极力想找出一些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苦思冥想中,他发现可以用色彩表达感情。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思想跨度极大,似乎没有表面联系。它包含两组对应的形象,相互映衬,蕴含着深邃的诗意。黑色树枝与淡色花瓣形成明暗反差,是自然景物,与第一行的人间景物相对应。Petals暗喻一张张美丽的脸,两种美豆是动人却短暂的。Black bough让人联想到雨夜幽暗的地铁车站。两行并列,这种描写关系没有用任何词表明,而这种手法在我国古诗中早就使用过。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便是一例。比较可以看出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中西诗歌虽然在渊源上能找到一定的源头或能证明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影响,但在比较之中我们还是不难地发现两者的差异。存在这种巨大的差异是由其本质不同、思维形式不同带来的。 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形成了意境说、教化说,西方则形成了典型说,因此中国的诗词更注重的是一种意境的创造,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诗歌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即使到了现在,中国人写诗歌依然追求意境的营造,如果说得太白了,就没有意思了,当然当代一些新新人类作家的作品追求一种直白,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些人并不代表中国诗歌创作的主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