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数系》word版.doc_第1页
《数学与数系》word版.doc_第2页
《数学与数系》word版.doc_第3页
《数学与数系》word版.doc_第4页
《数学与数系》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与数系数是最古老的数学概念之一。在长达数十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对数的认识得到了不断的深化,然而,这一司空见惯的概念中却蕴涵了无穷无尽的奥秘。即便是连小学生都“熟知”的自然数,也向数学家们,甚至向全人类的智慧提出了挑战,有些貌似平凡的数论问题,仿佛在我们面前竖起了一道道千丈陡壁,有意考验攀登者的勇气和决心。具有一定性质的数放在一起构成了数系,通常我们所熟知的数系有:自然数系,整数系,有理数系,实数系和复数系。讨论数和数系有各种方法,例如分析方法,代数方法等,本文主要从代数角度来讨论数与数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数系是怎样扩张的数系概念具有下列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数系是一些数的集合;其二,在一个数系内可以进行某些运算(通常是指数的加法和乘法),这些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律。所谓数系的扩张往往同运算的逆运算的可行性,或更一般的说同某些方程解的存在性的讨论有关。在自然数系中,人们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进行减法和除法运算。相应地,方程x+a=b和cx=d(c0)并非总有解。为了使减法顺利进行,即要使方程x+a=b总有解,我们便将自然数系扩充为整数系。但即使在整数系中,方程cx=d(c0)也不是总有解存在。因此我们又须把整数系扩充为有理数系。最初人们对有理数系很满意,因为加减乘除(除数非零)都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但人们很快就发现了缺陷,方程x2=2(即求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之长)没有有理数的解,人们认为这简直不可思议,因而把2这样的数称为无理(!)数。但实数系远不只包含有理数和2这种可以作为某个实数系方程的根的数。要完成有理数向实数系的扩张,必须通过更为复杂的过程,从而也产生了许多复杂的扩张理论和方法。这里我们就不再多加以叙述了。实数系向复数系的扩张却出人意料地简单。首先,扩张的“动机”产生于求解方程:x2+1=0,而引进虚数单位i(即x2+1=0的一个解)后,复数集可以写成C=a+bia.bR,其中R表示实数集。为下文讨论方便,我们列举自然数系的一些性质:A1D整数系的大小顺序关系:010M.A1 (x+y)+z=x+(y+z) (加法结合律)A2 x+y=y+x(加法交换律)A3 若x+z=y+z,则x=y(加法消去律)M1 (xy)z=x(yz)(乘法结合律)M2 xy=yx(乘法交换律)M3 若xz=yz,z0,则x=y(乘法消去律)D z(x+y)=zx+zy(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010203 对任一对整数x,y总有xy或yx或x=y.0A 0M 在数系的扩张过程中,全部运算性质,即A1,A2,A3,M1,M2,M3及D,对自然数系,有理数系,实数系和复数系全部适用,但在复数系中不可能定义大小顺序。不过,在复数系中仍可以定义顺序,例如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令其中a,b,c,d均为实数。不难验证,这样规定的顺序01,02,03均成立。我们还可以定义其他的顺序,但所有这些顺序都不可能是大小顺序,问题在于对于复数域中任意顺序,都可以由0A和0M导出矛盾。假如我们在复数系中规定了一种大小顺序,不失一般性,可假定在这一顺序之下,有i0(实际上等号不成立),则依0M;ii0,即-10,又由0A,0=i+(-i) i+0=i,即0i,矛盾。我们能否进一步构造一个包含复数系的新的数系,且使原来的运算性质全部保留下来?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考察一元复系数高次方程的解,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复系数方程,它在复数范围内没有解,就有可能得到一个复系数的扩张系,但实际上这样的方程不可能找到。高斯证明了:任何一个一元n次复系数方程都在复数范围内有一个解。实际上,这就表明了该方程的n个解全部属于复数系。由于这一定理十分重要,故人们称之为“代数基本定理”。下面我们给出它的一个证明。定理(代数基本定理)任意n次复系数多项式f(x)=a0xn+a1xn-1+an-1x+an,a00至少有一个复数根。为证明这一定理,我们不加证明而承认这一事实:总存在复数系的扩张系(注意,这种扩张系不一定是数系),能使f(x)在其中有n个根。下面我们给出该定理的证明。证明:10 我们仅须对实系数多项式证明该定理。这是因为,若我们已证明,对实系数多项式定理成立,那么设f(x)为复系数多项式,则F(x)为实系数多项式,从而F(x)必至少有一复数根,即有或,故或为f(x)的根。20 下面证明,任意实系数方程至少有一个复数根。假定f(x)的次数n=2m,为非负整数,m为奇数,我们对实施归纳。若=0,则f(x)为奇次多项式,众所周知,f(x)至少有一实根。假定对-1命题成立,现考察的情况。设E为复数系的一个扩张系,f(x)在其中有n个根,记为.任取实数C,作:对每个C恰有.令 则g(x)为次多项式,其系数恰为ij的对称多项式,从而也是的对称多项式。但的初等对称多项式为f(x)的系数,故为实数,而的任意对称多项式又可表为的初等对称多项式的多项式,从而g(x)为一实系数多项式,由归纳假定,g(x)至少有一复根。即对任一C,至少有一复数ij为g(x)的根。但实数个数无穷,而(i,j)仅有n(n-1)/2对,因此在上述复数根中,必存在这样的复数,能使,均为复数。由韦达定理,和均为复系数二次方程的根,故,都是复数。这样,f(x)至少有一个复数根。定理得证。由复数系的这一性质,人们把复数系称为代数闭域。2 代数数与超越数早在古希腊时期,无理数便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但是不少人不敢正视它的存在。甚至对它讳莫如深。即使为了避免困境而不得不正视它时,也只是把它视为一种几何上的存在,而不承认它是数。例如,著名的古希腊三大难题,其中有两个就直接用到无理数的作图:化圆为方问题,需要作出长为的线段;立方倍积问题,须用尺规作出长为32的线段。毕达哥拉斯甚至能够证明的2无理性,但是他仍然坚持认为有理数才是数。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理数终于获得了作为“数”的权利。 然而有许多数如,其无理性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证明,那么,无理数之间是否有区别呢?长期以来,无理数似乎始终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到了十八世纪,才有人证明的无理性。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与的区别。的无理性的证明:令p,q为互素的正整数,则2q2=p2,从而可得2p且2q,矛盾,所以不是有理数。的无理性的证明:设,b0,a,b均为有理整数。令,又令,则f(x)及其导数对于0和均取整数值,故F(0)和F()为整数。从而为一整数。但当0xmaxa0,m则记易知其中b为整数,从而有 (*)我们先证明(*)左端为非零整数。f(i)(0)=0,i=1,2,m; 诸多项式的系数为整数,且可以被P整除;又由f(x)内含(x-h)p因子(其中h=1,2m)知:f(x),f(x) ,f(p-1)(x)皆可被x-h整除,从而有:F(1),F(2), ,F(m)均为整数且为P的倍数。又F(0)=0+f(p-1)(0)+ +f(m+1)p-1)(0)其中f(p-1)(0)=(-1)mm!p,而f(p)(0), f(m+1)p-1)(0)都是P的倍数,所以F(0)(-1)mm!p (mod p),故由此为一正整数。再观察(*)式的右端:因故有估计式记,则最后一式当P趋于时趋于零,矛盾。这表明了e的超越性。30年代以后的将近三十年间,盖尔冯特和施耐得的工作成了超越数理论的一座丰碑。正当人们对此感到彷徨无计时,年轻的英国数学家阿兰。贝克开辟出了一条新途径,他在六十年代里得出了一系列关于代数对数的线形型的定理。其中典型的是这样一条“貌不惊人”的定理。是非零代数数,在有理数域上线性独立,令为不全为零的满足某些条件的数,则对任何kn+1,又,其中C是可以“有效计算”的。这一定理的证明极为困难,用途也异常广泛。应用这一套定理和方法,贝壳在数论各个分支里取得了辉煌成果,其中包括如下的超越数论定理:若是代数数(非零1)是线性独立的代数无理数,则是超越数。不难看出,著名的盖尔冯特定理只是这一定理的简单特例由于上述一系列工作,贝克得到了1970年度菲尔滋奖。其后,贝克总结了他在超越数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写出了只有一百二十八页的超越数论一书,这本书已被当作代数数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为此,他又获得了亚当斯奖。在超越数论一书中贝克写了下面一段话,我们以此作为本节的结束语:“尽管它(指超越数论)有悠久的历史,但还是青春焕发,许多课题必将取得进展,同时还有一些著名的问题有待解决。作为例子,我们只要提一下e,的代数独立性和欧拉常数的超越性这几个著名猜想就行了,这几个中的任意一个获得解决,都将标志着巨大的进展。”3 数系的进一步扩张上面我们谈到,人们对数系的认识与解方程有密切的关系。从古代起,人们便能够解二次甚至某些高次方程,然而一个最其貌不扬的二次方程x2+1=0却使得数学家狼狈不堪。难道存在平方为1的数吗?经过长期的犹豫,徘徊,到了16世纪,一些勇敢的数学家作出了大胆选择:引进虚数单位,并从而建立了一个复数系。经过贝努力,欧拉和高斯等人的努力,复数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高斯还创立了高斯平面,从而在复数与复平面上建立了11对应。到了18世纪,复数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人们很自然的想到了这样的问题:复数系还可能进行扩张吗?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可以真包含复数系的“数系”,它们承袭了复数系的运算和运算率?通过求某个复系数方程的解是否可以得到新的数系呢?18世纪末高斯所证明的“代数基本定理”明确无误的宣告了“此路不通”。于是不屈不挠的数学家们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由于复数面上的点和复数的11对应关系,故任意复数都可以表示为一有序实数对儿,实数可以看作序对(a,0),因此有人把复数叫做“二元数”。那么寻求新数系的一个自然途径就是便是设法建立“三元数系”,“三元数系”应当承袭复数系的运算和运算率,复数系可以看作是三元数系的子数系。然而,数学家的辛勤努力并未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成果。数以千计的失败经历给他们带来了意外的收获:他们终于敢于设想,三元数系可能是不存在的;同时,为了建立新的“多元数系”,可能不得不放弃某些运算性质。新的多元数系的四元数系的发现者是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他最初也设法寻找满足乘法交换率的三元数。经过数十个寒暑,灵感终于照亮了他,这是在1843年10月16日,当时他刚好散步走过勃洛翰桥,他当场抽出笔记本,记下了这一划时代的结果。四元数的发现,其意义远不止获得了新的数系,更重要的是,数学家们离开了实数和复数的固有性质去开拓新的数学领域:线性代数和线性结合代数。下面我们具体构造四元数系,为了使文章不太冗长,我们不得不离开原来的历史线索,而采取一些比较近代的观点和方法。为了下文的进一步讨论,我们先考察一下复数的有关运算。记=(a,b)a,bR.我们说复数(a,b)=(c,d)当且仅当a=c,b=d.复数=(a,b),=(c,d)相加由公式:=(ac,bd)定义,由此立知:=,()=(),其中也是复数。又记0=(0,0),则0=0=。规定实数c与相乘为c=(c,c)。不难验证,对于实数c1,c2,成立:c1(c2)=(c1c2),c1()=c1c1,(c1c2)=c1c2由上述讨论可知,复数系仍是实数域上的一个二维向量空间。数1=(1,0)和i=(0,i)是这个向量空间的一组基。事实上,由于为R上2维向量空间,故对于任意非零复数,只要c,都可以当作在R上的一组基。但并非普通的向量空间,它自己本身还可以进行乘法运算。设=(a,b),=(c,d)则:=(a,b)(c,d)=(acbd,adbc)对此易验证,有(1);(2)()=;(3)()=();(4)=;(5)x=和y=在中有解。现在我们从实数系R出发,构造新的数系。首先,我们构造二元数系*,并证明从本质上说,和*是相同的。设*为R上的二维线性空间,且*中规定了乘法运算。现仍用小写希腊字母记*中的元。,*,当有*。假定 1)()=,()=;2)()=();3)x=和y=在*中有解。则可证明i) *中有单位元,能使=;ii)乘法交换率成立,即=,*。证明:i)由假定3),x=有解,记此解为。*,y=有解,记y为这一解,则=y,故=(y)=y()=y=。这说明从右边乘*中的任一元得次元本身,一般记=。同样还可以的一元l,l从左边乘*中任一元还得此元本身。又r=lr=l,记r=l=,则便是*的单位元。ii)易知0。又由于*维数为2,则*中必有与线性相关的元,从而,为*的一组基,*=aba,bR。设=ab,=cd,a、b、c、dR=(ab)(cd)=(ac)2(bc)()(bd)2=(ca)2(cb)()(da)()(db)2=(cd)(ab)=即*中乘法交换律成立。现在我们讨论*与的关系,为此我们证明,*中可以找到一个元能使2=。众所周知,任一实系数多项式都可分解为一次和二次不可分解因式之积,上述与必然满足满足一个二次三项方程:2St2=0。由于与线性无关,故S24t0。记r2=tS2/4,并令=,则有22=0,即2=2=。由此我们看出,实际上我们可以把*看作,只不过在*中取代了,中的1,i的地位而已现在可以正式提出复数系的扩张问题了:是否可以构造三元或三元以上的数系,即建立实数域上三维或多维空间,并定义适当乘法,能使关于复数的运算律仍保持?由以上讨论*的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可知,不妨暂时“放弃”交换性.那么或者交换性是其他运算性质的自然结果,或者在没有交换性假设条件下,我们已经得到了某种限制,甚至得到矛盾.现假设我们已建立起了一个这样的数系M,M包含,同时M具有乘法与加法运算,对这两种运算, *中的算律1)3)成立.又M作为R上线性空间,其维数大于或等于3.我们称这样的为复数系.下面我们证明的维数只能为4.首先证明M的维数大于3。由于包含在M,故存在M,由实系数多项式分解定理可知,必然满足一实系数二次方程,不失一般性,可设这一方程为X2+PX+q,其中P2-q0令r2=q-p2/4,r为实数,并记=,便有2=-1若dimM=3,则1,i,k构成M的一组基。设+i与-i分别满足二次方程:X2=ax+b和x2=cx+d,a,b,c,dR则: -2+i+i=(i+)2=a(i+)+b-2-i-i=(i-)2=a(i-)+b两式相加得 -4=(a+c)i+(a-c)+(b+d)因1,i,k线性无关,故a+c=a-c=0,故a=c=0。所以i+i=b+2,记t= (b+2), j0=+ti,则有j0+j0=i(+ti)+(+ti)i=0从而j02=-1+t(i+i)-t2=-1-t20.令j02=-S2,并取j=j0,则j2=-1,且有ij+ji= (ij0+j0i)=0易知1,i,j线性无关。下面再证明ij不可能由1,i,j线性表出。否则,ij=a+bi+cj,a,b,cR则用i左乘两端。得:-j=i(ij)=i(a+bi+cj)=ai-b+cij=ai-b+c(a+bj+cj)=(ca-b)+(a+bc)i+c2j从而得c2=-1,这与c为实数矛盾。这就证明了dim M3.现记k=ij,同样有k2=-1.下面证明dim M4.否则,有lM,l与1,i,j,k线性无关,且l2=-1.记il+li=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