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doc_第1页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doc_第2页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doc_第3页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doc_第4页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董声亮随着中考写作一项增加到18分之后,英语写作也越来越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写出像样的英语短文(6080词)。其实,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只要勤奋学习英语,加强英语写作实践,还是能在短时间内按要求写出比较优秀的英语短文。作为英语老师,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一 抓好课本教学,夯实英语基础。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是课堂学习。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于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课本给学生提供基本的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及文化背景等。中学英语课本内容均属精读内容,学生应把课本中的知识学透记熟。课本中的许多句型需要学生记熟。在学习每一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把其中的重点句型找出来,经过反复练习,熟记于心。课本中的课文需要学生背熟,因为熟背课文有很多好处:1熟背课文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每篇课文都是一个整体,前后呼应。学生经过反复阅读课文后,不仅对每句话有更好的理解,对整篇文章的内容也有更好的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熟背课文有利于巩固课文知识。反复通读,随着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对课文的巩固也在继续。课文背得越熟,便理解得越深刻,知识就巩固得越好。熟背课文后,学生在写作文时能用得上,使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鼓舞,激励学生进一步学好英语。3熟背课文能增强英语语感。英语跟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与汉语无论在语法结构上,还是在表达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通过背诵课文,学生能增强英语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某种语言的感性认识。凭着语感人们可以流利地进行交流,运用语言。正确的英语语感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的阅读文章,理解文意,也能帮助学生准确地写作。4熟背课文有利于学生写作。中学生善于模仿,通过背诵课文,一些句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这样的句子进行写作。课文中的句子一般来说是很规范的,学生的写作也会较规范。记忆中的课文也是学生写作时句子处理的依据。凭语感和课文结构,利用个人的智慧和对作文题目及要求的理解,学生会写出语法正确,句意通顺,结构严谨规范的作文。二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英语精读是必要的,泛读也是不可缺少的。学生能在很多报刊和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英文短文。如:中学生英语辅导报中有许多可供学生阅读的短文,题材多样,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英语书虫系列丛书中也有很多有趣的英语文章,只要掌握600个单词就能看懂。学生们一头扎进这样的报刊书籍中,就像进入了一个英语世界,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到读书的快乐,吸收书中的词句,丰富着自己的知识,提高着自己的英语思考能力,同时也是在为写作做准备。英语文章很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效果更好。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文章太易,不利于知识的提高,文章太难会挫伤学生阅读英语的积极性。难易适中的文章指生词率不超过10%的文章。通过上下文及构词法,学生可判断出生词的意思。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词是很正常的。词典是学生身边最近的老师。学生一定要养成勤于用词典的习惯。一篇文章出现少量的生词,学生乐于查阅词典;若生词太多,则容易出现厌烦心理。习惯和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起很大的作用。学生不可能一遇到生词就去问老师,教师不可能永远在身边,老师也并不是万事通。老师只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具体实践还靠学生自己,词典会帮助你解决阅读中的生词问题。英语中许多词有多个词义,通过上下文判断在具体某个句子中应选择哪个词义。然而遇到生词就摸词典也是不必要的。只要通过文章上下文能够判断出词义,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要去查词典,因为查词典会影响阅读进度,减小阅读兴趣。把文章看完后,返回头来查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教师应引导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随着形势的发展,英语考试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考查。只通过精读课本中的几篇文章,学生的能力是培养不起来的。只有学生在浩瀚的英语海洋中遨游,才会获得英语运用的能力。三 参考范文,借鉴写作方法。利用每节课的前5-7分钟,每天让一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PPt 的讲演:可以与课文内容类似,适当拓展,也可以根据适时新闻,或节日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讲演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同时用学过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并在实践中巩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其他的学生不但增加了阅读及听力能力,他们对其中的错误也能及时指出,避免他们以后写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几乎每份试题后面都会有一个写作题。在学生写作实践后,老师可以把写作好的作文展示出来,让学生与他们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借鉴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修改,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另外,中学生英语辅导报上有影印英语作文讲评,那是帮助学生写作的极好的栏目。那上面原文中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经常出现的错误。绿色的修改,讲清了修改的理由。学生通过阅读逐渐减少和避免自己在写作中的错误,甚至可以自己改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许多试题的答案中都有参考范文,老师把范文汇集起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模仿借鉴,能迅速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综上所述,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书面的实际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的意识:从课内到课外。在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去,使我们的写作教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活用教材 提高成效傅人霞牛津英语是一套在上海市全面铺开使用的教材,它的主题的复现率很高,编排体系呈螺旋上升式。该教材是以一个一个的任务型(task-basked )主题来展开教学内容的,很多高年级的Topic都是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出现过;而且各主题的设置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走势。从认知心理学来看,新输入的内容同学习得到的已有知识相关联,可以使学习者产生联想,将新旧知识结合而形成互为关联的知识,强化长时记忆和使用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握好牛津教材的优势,注重对语言知识教授的反复性,在对课文的Pre-task preparation阶段和post-task activity阶段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利用牛津教材中不断循环提升的固定主题章节,将前后相同主题的内容进行整合,不断累积,加以梳理,温故而知新。在语言材料的引入阶段就由旧知引新知,让学生可以慢慢地掌握并不断地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在语言输出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加强新旧知识的整合,给学生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在恰当的情景中练习所学的语言,那么新知识就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他们就能在任务中学会语言,学会交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比较关注在所教授过的教材中归纳出一些主题相同的Topics,如family, friends, jobs, festivals, water, electricity, food, country, traffic, rules等等,然后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任务设计中反复滚动出现。现以8BChapter 2 Pollution Fighters一课为例,介绍一下如何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来设计相关引入和最后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成效的。该课文描述了Judy和Ray博士之间一次关于树木对人类的有用之处及树木的某些特性之间的谈话,说明了树木作为抗污染的“斗士”,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在知识导入阶段笔者结合了7AModule3 The Natural Elements Unit4 “Forests and Land”一课中的内容,先通过看该课文的课件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来回答新课文中的问题 “What good are trees?” 同学们马上会觉得有话可讲,如:A forest is a large area of trees. Trees provide both shelter and food for animals and insects. People in poor countries burn wood as fuel.等,而后由学生的发言再引入新课文中关于树的好处的内容,如Trees can provide fruits, nuts and beans. 再通过听课文来介绍Trees can cool air and clean air as well. 很明显,旧知识的复现可以让学生主动回忆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使课文的导入非常顺利。在进行了语言练习(While-task process)阶段的操练以后,课堂教学进入了语言输出阶段(post-task activity),关于这一设计任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式,如有些教师在语言知识巩固阶段设计的任务有“How should we protect the trees since they are so useful?” 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也有直接按照课文的采访形式来进行小品表演的。其实,第一种活动设计有些离开了课文,因为课文需要巩固的是树的特性和有用之处,比较适合课后选做;第二种是比较踏实的任务设计,能起到巩固的作用,但由于和课文形式雷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对课文进行再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访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是比较有效合理的任务设计方式,即:Suppose you are a tree, you are in danger. Tell people why people should protect you.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限时的讨论,同时要求学生在陈述理由时既要展现该课所学的新知识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们对于自己担任树这一角色很感兴趣,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回到文本中去找寻树的有用之处和某些特性,说出课文中强调的重点句型,如“I can take harmful gas from the air.” 或是 “I release oxygen into the air”“I can do the job like an air-conditioner.” 同时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旧知识,如“People can get wood from me.”,“If you want to make furniture and paper, call me!”。其实这些旧知识教师在Pre-task preparation阶段就已经有意安排给学生,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加上了诸如 “I am the home of birds.”等对课文句型改写的想法。这说明在此活动中,学生的体验被成功地激活了,同时,该课的post-task activity能够有相当好的反馈,与活动设计是从文本出发,所创设的环境与学生生活贴近是分不开的。从文本出发,使学生参与的难度降低,照顾到了能力与水平较低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贴近生活的环境设置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对于能力与水平较高的学生,无疑开阔了他们的发展空间,这样学生之间一定的信息差便被兼顾。此外,学生们通过交往对话的形式理解课文和练习交际的同时,彼此间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考验,无论是信息差哪一端的学生,在倾听与回应之间,无疑会有意无意地走向对方,因为作为对话,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的沟通,能够使对方听懂自己的基础之上。这样课堂活动中学生的互动行为便消弭了彼此之间的信息差。从这个post-task activity的实践来看,合理的设计任务,有效的施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积极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了去认真倾听。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所学材料的整合来对“Pollution Fighters”这一课进行了有效的任务设计后,我们可以领悟到:1、任务的设计除了要能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更要注意到激发学生兴趣,使活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2、Pre-task preparation阶段通过旧知识进行导入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信息差末端的学生在活动中才觉得自己有东西可以表达,不怕在交流活动中犯错误,能平等地和老师同学交往、辩论。信息差末端的同学也有了综合使用语言的机会,能积极思考,将以前所学过的语言进行最新组合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并发表自己的观点。3、利用牛津教材本身的主题复现的特色来对课文进行整合,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活动设计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也可以使他们在活动时与自己的旧知识产生关联,以新带旧,进行更有效地交流,从而逐渐学会巩固了新知识,并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同学们提供的信息,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受到认可和尊重而得到发展,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思维。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会用牛津教材,还要活用教材,这样才能让教材更全面地为学生服务,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积极的、主动的有自学能力的学习者!英语教学案例陆秦新课改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也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一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1. 课程内容:本案例选取的是牛津初中英语初三单元中部分内容和课外拓展阅读中部分内容的整合,主要讲述的是世界上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如战争、饥荒、贫穷、自然灾害及污染等等,以及由此引发到我们要帮助这些在困难中的人群和了解一些国内国外的组织如联合国等的名称,构成及功能。然后再接着讲述联合国所包括的各个部分以及他们的常用的首字母缩略语形式。这也主要是根据这套新教材的特征,要求对某些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也为本单元其它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习并知道一些社会问题以及一些能帮助解决此类问题的国内外组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面对社会问题应该尽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3教学重点、难点:(1)对世界上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及其解决方案(2)对国内国际的一些社会组织的认识和了解。4教学对象分析:(1)初三学生经过四年多的初中英语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自如地表达自己对一些事物的观点,也能就一定话题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有了很好的发展。(2)上课之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和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一些关于社会问题和国内外组织的信息。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5教学方法: 讨论,多媒体演示,任务型教学6教学媒体:多媒体、 黑板和粉笔二教学设计1导入(Lead-in) 用网上下载一系列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插播M.J.著名的MV: Heal the world里边主要讲到在中国和世界的很多贫困和战乱地区,他们食不果腹,他们衣不遮体,他们到处流浪,他们为了生计到处奔波,他们期待能有机会上学。总之他们生活真的很苦。学生看得很安静,他们可能也在想自己应该好好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珍惜这么好的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我们情感教育的目的,看到这些也就自然想到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在此基础上抛出一系列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ituation of people in the pictures? 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m? Besides ourselves, who can we call on to help those people in trouble? 学生们对这些画面感触很深,于是很自然地表达出了他们的看法,其中有同学说到: I think our world is not rich enough, there is still much unfairness, and the rich should help the poor. We should value our opportunity of studying and dont waste anything during our life.2呈现(Presentation) 除了刚刚在图片上看到的贫困地区人们生活的现状,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本里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的解说结合我设置的一些问题去理解图片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如: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situation? Where have you seen it? Whats your feeling when seeing this situation? (学生们说得比较贴切,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再抛出一个问题“What organizations you know of that can help with the situation in the pictures?” 学生最先想到“Project Hope”,在鼓励下学生提到了一些别的组织,但有些不会用英文说,我鼓励他们用中文表述然后再给他们翻译,如:扶贫工程- Anti-poverty Project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管理机构-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of Scouring Natural Disaster 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Children Emergency Fund国际红十字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联合国维和部队-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Forces等等 3.扩展(Extension)再问学生是否知道更多的国内和国外组织以及他们的具体组成及作用等等。Do you know any othe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at can help people who are still living in poverty and in trouble?(学生当然首推The United Nations.回答得很好,鼓励一下。)于是再问:Do you know how many parts the United Nations includes?(学生开始各抒己见,毕竟他们在政治课上已经了解到关于联合国的一些知识了。有学生提到了安理会和秘书长,于是我给出了他们这两个词的英语表达法,the Security Council 和the Secretary General,学生进而又想到了安南,我顺便考了下他们的时事知识,“Is Annan still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 “No!” “Then who?” 学生们开始议论了。有学生小声地说到了潘基文Ban Ki-moon但他们不确定,鼓励了一下他们也表扬了他们对时事的关心。)Ask students to finish part B according to part A.United Nations: Specialized agencies(1)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2)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3) U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5)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6) Universal Postal UnionWorld Bank Group-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Programmes and funds(1) UN Childrens Fund(2) UN Environmental Programme(3) UN Drugs Control Programme(4) UN Development Programme(5) UN Development Fund for Women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further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organizations.因为这一部分确实属于只要求学生认知的部分,处理起来也就比较简单一点。又因为这些组织的名称经常在报纸和一些杂志上出现,根据它们自身的特征,只要求学生知道其简略形式就行,于是讲到了它们的首字母缩略形式。如:WH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UNESCO-United State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FAO-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NGO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等等。4. 巩固 (Consolidation)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并要求找出问题的原因、现状、影响以及出现次问题时该向哪个组织求助。建议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充当该组织的发言人并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5总结(Conclusion)总结一下本堂课学的内容,主要是讨论,讨论我们世界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知道还存在一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知晓一些帮助他们的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及其组成部分。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把课本内容和课外相关知识整合的办法,也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感触到为了美好的明天美好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以后应该抓紧学习。对于跨国文化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国内的一些组织也要知道国际的组织。既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也实现了教学目标。尤其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了思考、分析、发现、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 一个柠檬发电的实验乔万红【案例】:在上牛津教材 7B Module 4The importance of electricity (电的重要性)这课时,我没有直接讲电是如何如何重要,而是先给学生作了一个物理实验。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柠檬、一张没有纽扣电池的音乐卡片,并问学生:“Do you think the lemon can make the card sing?”(你认为柠檬会让这张卡片发出音乐吗?)学生都觉得很奇怪,水果怎么能充当纽扣电池让卡片发出声音呢?看到学生一脸疑惑,我笑着说:Lets do an experiment. What makes the card sing? (那让我们做个实验吧!我们来看看是什么让卡片发出音乐的?于是我在柠檬上插入了一块铜片、一块锌片,然后接了两根导线,一头接在铜片、锌片上,一头接在卡片上。“Happy birthday to you! Happy birthday to you!.”哇,卡片唱歌了!学生们都惊喜地笑了!于是我马上问:“What makes the card sing? ” 学生们思考了一下,马上高声地说:“ Electricity!”我马上接过话题说:“Yes. Lemon makes electricity . Electricity makes the card sing. In 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the importance of electricity.”(对,柠檬产生了电。电让卡片发出了音乐。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电的重要性。)于是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地跟着我进入了新课的学习。【问 题】: 课前5分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学反思】:近来,我校提倡教师要注重课前五分钟的教学设计,这五分钟有可能关系到的是整节课的成败,这五分钟是上课的预热,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个燃点。我们把它称为 “五分钟效应”。因此我也开始认真研究英语课前五分钟的教学设计。上面这个案例中,我通过一个与英语课截然不同的话题使学生产生困惑,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用一个物理小实验解决了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本堂课的成功让我产生了以下体会:1、 在课前五分钟里,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感态度,建立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整合各学科优势,文理科结合,让学生对你的课始终保持着新鲜感,期待着每一节用不同方法引入的新课,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学习英语的激情。3、 教师在设置“五分钟效应”内容时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用中学、学中用”,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并教会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在课外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4、 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丰富的知识面才会让你想到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拓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迁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沈庆让“困难”学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这样的学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与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常常收效甚微,绝大多数初中生难以做到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卧薪尝胆,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地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而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初中生往往能以苦为乐,乐此不疲,表现出惊人的毅力。如果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笔者把班上的非常喜欢打电子游戏,对电子游戏入迷的学生叫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伟大理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2009-7-23给学生一个“A”吴一穹 大多数人都认为成绩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然而也意识到这样的比较容易让学生感到自卑与孤立无援。其实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在我心目中,如果一个学生他在学业上尽了全力,并且每天都能看到他的进步,那么我就给他一个“A”。前言 我所任教的初二(3)班刚进初中时便呈现很明显的两极分化。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一批成绩极其优异的学生。同时,我们班中也有6名篮球运动员,由于繁忙的训练使得他们文化科目成绩一直处于年级比较落后的位置。我一直很苦恼,如何使得优秀的学生更好,让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够迅速赶上队伍。篮球运动员中最让我无从入手的便是小C同学,她由于基础薄弱,我每天的随堂小测验她都不及格,有时甚至交白卷。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她不用心读书,但当她给我看她那本厚厚的家默本时,我为自己没能体会她学习的那份艰辛而感到内疚。我发现其他同学可能花十分钟便能背出的单词她却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而且遗忘的速度也很快。每天一次的小测验对一般同学而言只是知识点的巩固,对她确是一次次自信心的打击。从那天起,我便按照她的学习能力为她布置回家作业,从背诵单词开始五个、八个、十个,逐次增加,而她每天的小测验只要把前天我要求背诵的单词默写出来,我便在她的默写本上写上大大的“A”。慢慢的我发现,她的默写能力渐渐提高了,对自己英语的信心也加强了,在同学面前也更自信了。以分数为依据将学生的成绩划分为“及格”或“不及格”,是一种相对评价的方法。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创造那些可以使学生的心灵闪亮起来的方法,让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成为一种鼓励和提醒,鼓励那些努力的孩子,而鞭策那些由于惰性而偷懒的孩子。在小C同学身上尝到甜头的我,再接再励,我决心把给“学生一个A的实践”继续推广。我们班英语前十五位的学生都有着相当的学习能力,他们中的一些学生一直因为没有成为“领跑者”而感到失望,渐渐的表现出安于现状的学习态度。在一次拓展课上我要求这十五位学生为新课做一次预习,当一次小老师。我说:这次你们预习的作业我会进行评分,而且我现在就可以说你们都有机会得到“A”,问题在于你们是否尽了全力。我的要求是在你们预习作业的最后要告诉我为何你们有自信得“A”。第二天上课时我抽选了其中的几位同学上台作了“小老师”,我发现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大大超越了我的想象,尤其是小G同学,她平时在这十五名同学中总是处于中游,然而今天却自信得像个小专家一般在讲台前带领同学们集体朗读,并详细的解释了语言点。下课后,我收齐了他们的预习作业,惊讶的发现他们为这次作业所做出的准备,小G同学在结尾处是这样写的:“我一直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从来没有想过会成为领跑者。今天吴老师说我可以得A,我一下子觉得有了希望,我相信只要竭尽全力我一定能得到A,老师你说呢?”那一次我给这十五位同学的笔记本上都写上了“A”!那是我对他们积极突破自我的认可与鼓励,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感谢。给学生一个“A”能够巧妙地突破那种长期存在于我们意识中的以分数为判断依据的束缚,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学”的上进心。“A”是一种创造,给学生一个“A”,便是给学生一个成为“A”的可能,让那些努力付出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励着他们不断地发展。英语课堂之提问艺术 向明初级中学 徐洁提问是师生之间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学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课堂提问不仅要促使学生对原有信息或知识进行“回忆”更应启发他们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有质量的课堂提问应当在结合课文,能够广泛兼顾学生的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和启发,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提问时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等,更要注重问题的灵活性与针对性,通过适当的提示语,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踊跃回答问题,接受新的语言信息。例如在牛津英语6A U2课文,在教授tell lies这个知识点时, 我将课堂提问设计成以下的形式:Teacher says: Jack is poor at maths. He has a maths test and gets a C. But he tells his parents he gets an A. Q: Do you want to be his friend? Why or Why not?在这里,我简单引用课文后提出了关于Jack的问题Do you want to be his friend?而不是机械性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him?”因为学生对于后者的回答几乎全部He tells lies,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展开发散型的思考;而对于前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则更加丰富:He is not honesty. He does not work hard in school. He has many bad habits. 等等。之后教师还可以适当得以What kind of people would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等形式继续提问,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可能学生的每个答案会不尽相同,但这无关紧要,关键的是每个学生都要动脑筋想,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开口描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样人应该做朋友。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将原本枯燥的单词解释融入实际生活,激活学生的想象。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如能精确把握提问的适应性、层次性和启发性,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控制教学环节,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与此同时,学生可以从回答问题中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激发其思考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学习的成功又能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恰当好处地把握提问的艺术性,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徐漪韵本文是针对预备年级第一学期牛津教材第28页课文设计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页主要是英语对话的教学,而对话的内容是关于职业的,因此还牵涉到一些职业的词汇,对话中运用了“wh-”疑问词,也是本课的重点。本文旨在探索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对话,灵活地运用好英语对话?以下是教学过程及简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应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了五个任务。Teaching aims:1. Language knowledge Learn to use question words to make different questions2. Language skills Rais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Practise students oral English3. Emotion Help students know about more jobsTeaching procedures:Warming up:Go over some job names with students.Pre-task:1. Teach the new words.2. Go over the job functions with students.While-task1. Hav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information lost in the table.NameSamuel HanWhy?AgeStarts work atJobFinishes work atLikes his/her job? 首先是gap fill,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明确需要去抓住的信息是什么类型的。2. Hav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for the second time. This time ask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ose question words and try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sentences.Kitty: Hello. _ is your name?Samuel: My names Samuel Han.Kitty: _ _ are you?Samuel: Im forty-two years old.Kitty: _ is your job?Samuel: Im a doctor.Kitty: _ you like your job?Samuel: Yes, I do.Kitty: _?Samuel: Because I like to make sick people better.Kitty: _ do you usually start work?Samuel: I usually start work at half past eight in the morning.Kitty: _ do you usually finish work?Samuel: I usually finish work at six oclock.第二项任务其实还是gap fill,但这次要学生填入的词都是疑问词,使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些疑问词的使用上来,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略加解释。3. Ask students to role-read the dialogue together and complete the report on their books.第三项任务是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是他们对对话更熟悉。4. Ask students to role-read the dialogue individually and then use the stripper dialogue to help students memorize the whole dialogue.第四项任务是stripper dialogue,通过信息递减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对话。Post-taskAsk students to make more interviews by themselves and write a report about their interview.第五项任务则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对话进行灵活使用,自己创造一个采访他人的对话,教师也可给出一些职业,让学生参考,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群体低级错误发生后俞文滟不久前的一次我校预备年级英语学科考试中,听力部分最后一题为“听短文填表格”,其中部分试题如下:TELEPHONE MESSAGEFROM:TO:据统计,有15%左右的学生(以共37人计)填入了FROM: Beijing /TO: Shanghai的错误答案,10%左右的学生则选择了放弃答题,有1个学生则抹去了正确的回答FROM: Mary /TO: Kitty改为了FROM: Beijing /TO: Shanghai的错误答案。考虑到当时听力录音播放两遍的前提,这个令学生事后大呼可惜的考点中暴露出来的错误,在教师看来可谓“低级”错误, 似乎只要注意到TELEPHONE MESSAGE的提示,就完全可以确定此处FROM: /TO:指的是打入电话者和留言对象。那么,为什么占25%的学生群体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呢?仅仅基于该听力材料文本的考后讲评,是否就能扫除这种根植于推理层(infer)上的认知障碍呢?由该案例反映出的问题,令人不由联想到针对整个听力教学的策略需要改进。听力是英语学科考核的第一部分,该部分完成情况对考生心理影响较大。不少学生往往会把听力部分的受挫情绪带到笔试部分中去,导致了笔试部分也出现大失水准的错误。然而,由于我校英语教学课时紧张,教学计划中听力训练的比重必然稍小;在08学年的期中区英语学科预备年级统考中,尽管英语学科平均分名列前茅,但与我区其他中学相比,我校学生在听力部分得分上优势最不明显。如何利用有效的课时,放大听力教学训练的积极效果,对笔者和备课组其他成员而言成了一个如鲠在喉的教学难题。一、关于听力输入方式的思考:笔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听力材料的输入是否适合这些“集体犯错”的学生?显然,出现这样的错误也并不能说明这些学生语言能力低下。我们所有人在幼年时习得第一语言时,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的: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充满了感情,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然而,在这些学生学习英语时,尤其是进行听力学习时,我们的课堂教学重内容而轻形式,也不能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样的语言输入方法对基础一般或后进的学生而言,就成了“学习中不能承受之重”。此外,翻阅有关听力教学的一些教学理论书籍,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听力教学的输入形式、内容,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外已经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最终西欧的第二语言教师得出结论:教师应当力图将真实的材料和真实的交际任务联系起来。所谓真实材料,就是普通人用普通方式说的普通语言,也就是真实的日常会话。以上文中的群体错误为例,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不能确认案例中FROM: /TO:空格中应该填入地点还是人名,一个原因就是从未经有过类似真实的交际任务,因而感到了理解上的迷茫和认知上的困难。由此,笔者先反思了自己听力教学中的输入方式,感到好的输入和父母照顾式的输入应该有相似的优点,比如说:不要盯住学习者错误不放,有进步则给予鼓励,可以进行必要的重复,并且在听力输入时、在朗读中加入感情和体势。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平时听力训练材料的选择。要注意材料语速和停顿是否与真实交际类似,多增加这样的听力输入量;选择的语料应该有适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