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绘学院本科课程简介二一四年十一月6目 录数字地形测量学1数字测图与GPS(资环院)3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资环院)4数字测图实习(测绘工程)5数字测图实习(卓越班)6数字测图与GPS实习(资环院)7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资环院)8实用测绘技术9大地测量学基础(测绘学院)10大地测量学基础(遥感院)12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14大地测量实习16控制网理论与方案设计18海洋测绘19工程测量学20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21变形监测数据处理22测绘工程监理学23实用工程测量软件设计24工业测量26测绘法律法规与项目管理27管理与市场开发实习29专业实习30测绘专题31模拟与数字电路32传感器技术及应用33信号与系统34数字信号处理(测绘工程)36数字信号处理(导航工程)37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讯技术38GNSS接收机原理39GNSS接收机课程设计40测绘学概论41走进测绘殿堂42物理大地测量学43物理大地测量学实习44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46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47张量分析与弹性力学48普通天文学49天文学概论50天体力学51重力与固体潮52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基础53地球科学概论54地球物理学原理55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56地电学57地热学58地磁学59地球物理学进展60勘探地球物理61地震台站数据采集与处理实习62地球物理综合实习63普通地质学65地质野外实习66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67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实习69雷达干涉测量71构造大地测量学72构造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73有限元分析及应用74大地形变测量学75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设计及实习76MATLAB77Unix/Linux操作系统78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79遥感原理与应用80遥感实习81遥感图像解译82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83空间信息可视化84激光雷达测量技术85数字图像处理86模式识别87热红外遥感88微波遥感89定量遥感基础90近景摄影测量91摄影测量学(测绘工程)92摄影测量学(卓越班)93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94数字摄影测量学95数字摄影测量实习96卫星测图基础97地图学基础98地图编制实习9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100AutoCAD应用101计算机图形学102数据结构与算法103空间数据库原理104空间数据库课程设计与实习105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106地理信息系统原理107地理信息系统实习108GIS工程设计与实践109GIS课程设计与实习110不动产测量与管理111土地资源管理学112城市空间信息学113城市规划原理114城市灾害应急管理115城市经济学116专业英语117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119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120现代观测数据处理121高等测量平差122最优估计123最优估计课程设计124空间大地测量学125天文及深空导航126卫星导航定位程序设计127卫星轨道基础128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129嵌入式系统与程序设计实习131导航前沿专题讲座132GNSS时频测量及应用133导航概论134导航学135卫星导航数据处理方法136卫星导航课程设计与实习137室内定位技术138GPS导航应用139GNSS原理及其应用140GNS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142卫星导航原理143导航电子地图144导航电子地图课程设计145位置服务技术与应用146惯性导航原理147惯性导航课程设计与实习148组合导航149组合导航课程设计151自动控制原理152传感器技术153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代码:0801815、0801848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1-2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学 分: 4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数字地形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作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测量方法,简单的数据处理,误差的分析和精度评定,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课间实习主要以熟悉常规仪器的基本操作为主,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后续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主要实验项目11个,主要有经纬仪了解及对中整平、全站仪了解及对中整平、测回法、方向观测法、水准仪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白纸测图、地图数字化、施工放样、地下管线测绘、测记模式全站仪测图、电子平板(PDA)数字测图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及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 第一、二学期。课程考核: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教 材: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2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编著,2009年。参考书目:1 测量学,第三版,测绘出版社,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1996年;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徐庆荣等编,1992年;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24数字测图与GPS(资环院)课程代码:0800616、17007860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期 授课对象: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数字地图与空间信息工程)、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 分:2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数字测图与GPS是资源环境学院地理基地班、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专业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简单的数据处理,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及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 第三学期课程考核: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教 材: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2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编著,2009年。参考书目: 1测量学,第三版,测绘出版社,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1996年;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徐庆荣等编,1992年;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资环院)课程代码:0801590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期 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学 分:2.5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是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测量数据处理,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及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 第三学期课程考核: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教 材: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2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编著,2009年。参考书目:1 测量学,第三版,测绘出版社,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1996年;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徐庆荣等编,1992年;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数字测图实习(测绘工程)课程代码:1300277、1300294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2-3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学 分:2.5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数字测图实习是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水准仪、测距仪和全站仪等仪器的操作,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计算机图形编辑等。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实习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方法。教学内容:集中实习分为控制测量和数字测图两部分。安排有五周时间,分两次进行。1、控制测量实习(第二学期),内容:二级导线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时间:2 周。2、数字测图实习(第三学期),内容: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时间:3 周。教学方法与手段:集中实习与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第二、三学期。课程考核:按照平时成绩30%,实习成果及实习报告50%,考核20%的比例计算实习总评成绩。教 材:1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2 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 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2009年。参考书目:1 测量学,测绘出版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1996年;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徐庆荣等编著,1992年;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数字测图实习(卓越班)课程代码:1300277、1300294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2-3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学 分:2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 课程简介:教学目的: 数字测图实习是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水准仪、测距仪和全站仪等仪器的操作,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计算机图形编辑等。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实习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方法。教学内容: 集中实习分为控制测量和数字测图两部分。安排有五周时间,分两次进行。1、控制测量实习(第二学期),内容:二级导线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时间:2 周 。2、数字测图实习(第三学期),内容: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时间:2 周 。 教学方法与手段:集中实习与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 第二、三学期。课程考核:按照平时成绩30%,实习成果及实习报告50%,考核20%的比例计算实习总评成绩。教 材:1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2 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 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2009年。参考书目: 1 测量学,测绘出版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1996年;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徐庆荣等编著,1992年;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数字测图与GPS实习(资环院)课程代码:1300211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期 授课对象: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数字地图与空间信息工程)、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 分:1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 课程简介:教学目的: 数字测图与GPS实习是数字测图与GPS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熟悉水准仪和全站仪等仪器的操作,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计算机图形编辑等。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 四等水准测量、三维导线测量、全站仪草图法测图、GPS RTK测图。 教学方法与手段:集中实习与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 第三学期。课程考核:按照平时成绩30%,实习成果及实习报告50%,考核20%的比例计算实习总评成绩。教 材:1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2 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 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2009年。参考书目: 1 测量学,测绘出版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1996年;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徐庆荣等编著,1992年;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资环院)课程代码:1300854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期 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学 分:2.0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 课程简介:教学目的: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设计是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熟悉水准仪和全站仪等仪器的操作,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计算机图形编辑等。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 技术设计、四等水准测量、三维导线测量、全站仪草图法测图、GPS RTK测图,内业成图。 教学方法与手段:集中实习与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 第三学期。课程考核:按照平时成绩30%,实习成果及实习报告50%,考核20%的比例计算实习总评成绩。教 材:1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编著,2009年;2 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向 东、梅文胜、曾文宪、黄海兰、汪志明,2009年。参考书目: 1 测量学,测绘出版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1996年;2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3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徐庆荣等编著,1992年;4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武汉大学出版社,杨正尧编著,2004年。实用测绘技术课程代码: 0802058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 第7学期 授课对象:地球物理学 学 分: 2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课程简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测量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有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作业方法,及其基本的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集中实习与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第七学期。课程考核:考查,仪器操作考核占50%,课间实验报告或课程论文占50%。教 材:1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等,2009.09;2数字测图实验与实习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花向红、邹进贵,2009.10。参考书目:1 测量学,测绘出版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1996年;2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与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杨正尧等,2005.10;3 测量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杨正尧,2009.07;4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测绘出版社,潘正风等编著,1996年;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徐庆荣等编著,1992年;大地测量学基础(测绘学院)课程代码:0800560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地球物理学学 分:3 课程负责人:郭际明课程简介: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成就和发展为着眼点,着重阐述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与方法,这是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大地测量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具备大地坐标系、大地参考框架、高程基准、大地网建立等方面的系统知识。熟悉现代大地测量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地测量学的科学内涵及其在地学研究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深空大地测量基本概念。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卫星定位接收机、电子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数据处理等技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和提高编程计算能力。重点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包括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概念、确定地形状及大小的基本原理、高程系统,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椭球面上的大地测量计算、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课程开设时间:第四学期。课程考核:1 计算机编程计算2次(椭球面大地测量计算1次,高斯投影1次,20%);2 课间实习1次(精密水准测量,10%);3 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10%);4 期末考试(60%)。教 材: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编著,2010年5月。参考书目:1 控测量学(上册、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郭际明,2006年10月;2 应用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陈 健、簿志鹏,1989年;3 椭球大地测量学, 测绘出版社,陈 健、晁定波,1989年;4 Geodesy:The Concepts,P.Vanicek,E.J.Krakiwsky,1986年;5An Online Tutorial in GEODESY byhttp:/www.unb.ca/GGE/Personnel/Vanicek/Vanicek.html Petr Vanicek, http:/einstein.gge.unb.ca/。大地测量学基础(遥感院)课程代码:0800560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期 授课对象:遥感科学与技术学 分:2.5 课程负责人:郭际明课程简介: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大地测量知识对于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本课程以现代大地测量学的新成就和发展为着眼点,着重阐述大地测量的基础理论、主要技术与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大地测量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具备大地坐标系、大地参考框架、高程基准、大地控制网建立,大地测量计算等方面的系统知识。熟悉现代大地测量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大地测量学的科学内涵及其在遥感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卫星定位接收机、电子全站仪、数字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数据处理等技术,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和提高编程计算能力。重点掌握大地测量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包括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概念、确定地形状及大小的基本原理、高程系统,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椭球面上的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关系、椭球面上的大地测量计算、将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地图数学投影变换的基本概念、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换算等。课程考核:1 计算机编程计算(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10%);2 课间实习(精密水准仪的认识与精密水准测量练习,10%);3 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10%);4 期末考试(70%)。教 材: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编著,2010年5月。参考书目:1 控制测量学(上、下册),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郭际明,2006年10月; 2 应用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陈健、薄志鹏,1989年;3 椭球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陈健、晁定波,1989年;4 Geodesy:The Concepts,P.Vanicek,E.J.Krakiwsky,1986年;5 An Online Tutorial in GEODESY byhttp:/www.unb.ca/GGE/Personnel/Vanicek/Vanicek.html Petr Vanicek, http:/einstein.gge.unb.ca/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与实习课程代码:1300349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 学 分:1.5 课程负责人:刘宗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学生学习大地测量学基础后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大地测量计算和集中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大地测量概算步骤,精密水准测量的全过程和外业组织工作。掌握大地测量计算中大地测量概算用到的公式与编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设计,踏勘选点、仪器检验。重点掌握大地测量中主要计算公式的编程与计算,精密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要使学生在控制网方案技术设计、编程计算、仪器操作等方面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大地测量计算和精密水准测量两大部分。大地测量计算部分主要内容为地面常规观测值(含方向、边长)的归算和大地网解算,大地测量主题解算、高斯投影正反算、坐标转换的编程与计算等。精密水准测量集中实习采用外业和内业相结合,使学生熟悉整个精密水准测量的全过程,并提高仪器操作和内业计算能力。课程考核: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全部的计算与实习任务,并提交所有的计算成果资料和实习报告后,方可参加考核。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1、平时成绩(占30%)(1)对理论的掌握情况;(2)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3)实际动手能力(含组织与协作能力);(4)实习态度和执行纪律情况。2、计算成果资料及报告成绩(占40%)包括大地测量编程计算的结果、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成果、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等。3、考核成绩(占30%)课程考核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面试、笔试或仪器操作考试方式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 材:1 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编著,2010年5月;2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践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郭际明、丁士俊、苏新洲、刘宗泉编著,2009年12月;3 “大地测量计算与实习任务书”,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组编,结合每个年级实习的不同情况另行编写。参考书目:1 控制测量学(上册、下册,第三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郭际明,2006年10月;2 应用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陈键,薄志鹏主编,1989年6月;3 椭球大地测量学,测绘出版社,陈键,晁定波主编,1989年6月;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GB/T 12897-2006。大地测量实习课程代码:1300896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4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学 分:0.5 课程负责人:郭际明课程简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学生学习大地测量学基础后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大地测量课程设计,使学生对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但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相互转换、投影高程面、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计算等方面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二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二等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椭球膨胀法和椭球平移法进行高程投影面相关的平面坐标计算,GNS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集中讲解实习要求和计算模型,再分组进行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并要求学生编写计算机程序完成椭球膨胀法和椭球平移法进行高程投影面相关的平面坐标计算、GNS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的计算。课程开设时间:第四学期,安排在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结束后,共1周时间。课程考核根据学生的外业观测、内业计算、程序设计、实习报告进行成绩评定,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主要评分依据是:1、任务完成情况(占70%)。(1)对理论的掌握情况;(2)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3)计算程序功能及正确性;(4)学习态度和执行纪律情况。2、计算成果资料及报告成绩(占30%)教 材: 1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践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郭际明、丁士俊、苏新洲、刘宗泉编著,2009年12月;2 “大地测量实习任务书”,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组编,结合每个年级实习的不同情况进行内容更新。参考书目:1 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编著,2010年5月;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GB/T 12897-2006。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8314-2009;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国家测绘局,CH/T 1004-2005;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国家测绘局,CH/T 1001-2005。控制网理论与方案设计课程代码:0802558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5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学 分:2 课程负责人:郭际明课程简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控制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控制网布设规范和标准,具备控制网技术设计及其在新型定位技术中的应用能力。希望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的,培养学生将控制网理论和新型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六章。第一章,制网基本理论,知识点为:控制网概念及分类,图论、网格、图形强度、拓扑分析等基础理论,控制网建设的目标和意义;第二章,控制网布设标准与规范,知识点为:控制网基准定义及变换,相关标准和规范中的质量指标,控制网设计方法;第三章,CORS基准网的建设,知识点为:CORS基准网的概念,CORS基准网的构网要求,CORS基准网重建、增补的特殊考虑;第四章,移动通讯台网的建设,移动通讯台网的概念,移动通讯台网的信号覆盖要求,设计、增补移动通讯台网的方法;第五章,室内定位控制网,以伪卫星、Wi-Fi热点为例,讲解室内定位技术对控制网的要求,以及如何设计室内定位控制网的方法;第六章,形体特征控制网,知识点为:根据测量散点数据建立反映测量对象形体特征的构网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技术设计课程开设时间:第五学期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教 材:自编讲义参考书目:1 Geomatics networks, Lecture notes of University of Calgary, Michael Sideris, 2010.2 室内定位理论、方法和应用(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万群,郭贤生,陈章鑫,2012.海洋测绘课程代码:0800336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6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学 分:2.5 课程负责人:赵建虎课程简介:该课程将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海洋定位及测深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介绍与海洋地形地貌测量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两个主线贯穿着这门课程,其一为海洋定位,其二为海洋深度测量。对于第一个环节,将着重讲解利用GPS进行海面上的定位原理、方法,与此同时,水下定位系统将作为海洋定位的一个特色,将被着重讲解。这部分将划分大约15个课时。第二个环节是这门课程讲授的重点,着重讲解测深理论以及与水下地形测量和地貌测量相关的理论知识、仪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这部分将用去20个课时。海洋测绘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因而将安排10个课时用于实习。主要完成野外操作和数据处理。课程开课时间:第六学期。课程考核:考核形式:开卷/闭卷,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教 材:现代海洋测绘 赵建虎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参考书目:1 海洋测绘J, 天津,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2 水下地形测量M,测绘出版社,梁开龙,1995 年。工程测量学课程代码:0800577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开课学期:第5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学 分:3 课程负责人:黄声享课程简介:教学目的:工程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教学内容:工程建设在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控制网的布设理论与方法,各种施工放样和安装测量的方法,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分析,各种典型工程如线路、桥梁、隧道、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的测量工作,工程建设中的测量信息管理,GPS、RS、GI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等知识。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46学时),课间实习(6+6学时)和参观(2+2学时)。课程开设时间:第七学期。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按百分制进行评定。教 材: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张正禄等编著,2005年。参考书目:1 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修订本),测绘出版社,李青岳、陈永奇,1995年;2 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 武汉大学出版社,张正禄主编,2002年。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课程代码:1300242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8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开课学期:第6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学 分:2(测绘工程)、1.5(卓越工程师) 课程负责人:黄声享 课程简介: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是继工程测量学等专业课程后的一门综合实习与设计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如何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测量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实践操作的能力锻炼;通过实习考察,了解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总体布局,以及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阶段的测量工作内容,加深对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工程建设期的施工测量、水利枢纽工程特别是大坝的外部和内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等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结合大型工程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树立热爱测绘工程专业的思想,增强测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本课程具体包括:专题报告、现场考察、工程控制网模拟计算与分析优化设计、桥梁施工放样计算机辅助课程设计等。测绘工程专业该课程开设时间:第八学期,时间为4周。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该课程开设时间:第六学期,时间为3周。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查,道德与纪律占20;考勤与做笔记占20;实习报告书内容占60。教 材: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与实习指导书(自编),2006年。参考书目:工程测量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张正禄等编著,2005年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代码:0800603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6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学 分:2 课程负责人:黄声享课程简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是一门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测量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理论对变形体的变形状态进行监测、分析与预报的能力为目的。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变形监测技术与方案、监测资料预处理、监测网的平差、监测基准的稳定性分析、变形分析建模理论与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变形监测领域的最新进展,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从事变形监测实际工作及研究打下扎实基础。课程开设时间:第六学期。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查,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教 材: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黄声享、尹晖、蒋征编著,2010年。参考书目:1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测绘出版社,吴子安编著,1989年2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测绘出版社,陈永奇等编著, 1998年3 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规律研究. 黄声享等著.测绘出版社,20084 工程变形监测分析预报的理论与实践. 刘祖强,张正禄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测绘工程监理学课程代码:0800437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学 分:2 课程负责人:邹进贵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测绘工程项目中实行监理的重要意义,工程项目管理学的一般规律和内容,测绘工程项目监理的特殊规律和内容,主要涉及到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三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二项管理)和一项协调等理论、方法及应用等相关知识。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可以安排6个学时左右的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当前大型工程中测量监理的地位和作用,及如何进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以及如何进行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课程开设时间:第七学期。课程考核:考核形式:笔试、开卷。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教 材:测绘工程监理学,武大出版社,孔祥元,2005.3。参考书目:1 工程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张金锁,2002年;2 建设监理工程师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简玉强、钱昆润,1997年。144实用工程测量软件设计课程代码:1300659 开课学院:测绘学院开课学期:第6学期 授课对象:测绘工程学 分:2 课程负责人:花向红 课程简介:教学目的: 实用工程测量软件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工程测量工作所遇到的各种测量计算,能根据自己所学的计算机语言(VC 、VB 、FORTRAN 等)采用计算机编程实现。通过学习,掌握工程测量数据的常用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培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测量坐标系及坐标转换程序设计;水准测量及水准平差程序设计;导线测量及导线平差程序设计;三角高程测量及三角高程平差程序设计;面积计算程序设计;土方计算程序设计;道路纵横断面程序设计;等高线绘制程序设计;交会计算程序设计;施工放样程序设计;变形分析与预报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编程、上机与自学相结合。课程开设时间: 第六学期。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面试、笔试或程序演示考试方式的一种或几种方式相结合进行。教 材:1 大地测量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 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2005年;2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邹进贵 编著,2009年;3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其应用,测绘出版社,刘基余、李征航、王跃虎、桑吉章 编著,1993年;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编著,2003年;5 工程测量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 张正禄,2002年;6 C 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 2002年。参考书目: 1 测量数据统计分析, 测绘出版社, 陶本藻,1992年;2 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