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肠息肉 (结肠息肉)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上的单个或多个赘生物。以腹痛或腹部胀满不适,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或便血、便秘等为临床表现。 2西医诊断: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 1)有腹痛、腹泻及粘液便或便秘、便血等症状或局部压痛体征。也可无症状及体征。 ( 2) X 线钡剂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作 X 线钡剂灌肠检查,可检出息肉,气钡双重造影更清晰。 ( 3)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最佳方法。根据病史、症状作结肠镜检查,可检出息肉。同时进行黏膜活 检,有助于与其他赘生物鉴别和了解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二)证候诊断 1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涩。 2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虚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瘀阻滞证 治法: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推荐方药:平胃散合地榆散加减。苍术、陈皮、地榆、槐花、茯苓、薏苡仁、莪术、丹参、赤芍、槟榔等。 2肠道湿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化湿。 推荐方药: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地榆、槐花、枳壳、槟榔、当归、赤芍、黄芩、茯苓、蒲公英、薏苡仁、防风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薏苡仁、槐花、地榆、桔梗、甘草等。 4脾虚夹瘀证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和化积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莪术、煅瓦楞子、丹参、三七、槟榔等。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1针刺治疗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血海。 配穴:湿瘀阻滞证配阴陵泉、丰隆;肠道湿热证配合谷、内庭、阴陵泉; 气滞血瘀证配 太冲、阳陵泉;脾虚夹瘀证配脾俞、足三里、关元。 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使用 50针,取主、配穴进行治疗,根据穴位部位不同选择进针角度及深度,根据病情使用补、泻手法,留针30 分钟。 疗程:每天 1 次, 7 天为 1 个疗程。一般治疗 3 4 个疗程。 2艾灸治疗 穴位选择:关元、天枢、大肠俞。 灸法:艾条灸 30 分钟,艾罐灸 30 分钟。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 3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处灸 30 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疗程:每天 1 次,每次 2 个部位。 10 天为 1 疗程,一般治疗 3 个疗程。 (四)中药肠道水疗 术后 5 日后可进行中药肠道水疗。 证候偏于湿热者,治宜清热除湿,导滞止痛。 推荐方药:白头翁汤合香连丸加减。白头翁、秦皮、黄连、木香、地榆、槐花、赤芍、苍术、延胡索、冰片等。 使用结肠途径治疗仪进行水疗或保留灌肠,每日 1 次, 7 日为一疗程,治疗1 2 个疗程。 证候偏于湿瘀者,治宜除湿导滞,清热活血。 推荐方药:平胃散合香连丸加减。苍术、陈皮、黄连、木香、茯苓、槐花、丹参、地榆、赤芍、冰片等。 使用结肠途径治疗仪进行水疗或保留灌肠,每日 1 次, 7 日为一疗程,治疗1 2 个疗程。 (五)外治法 1穴位注射疗法 主穴:大肠俞、天枢、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 配穴:湿瘀阻滞证配血海、丰隆;肠道湿热证配下巨虚;气滞血瘀证配太冲、膈俞;脾虚夹瘀证配脾俞、血海。 药物: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 5射器,选择上述药液其中一种,吸取4入穴内,探得针感后,回抽无血,缓慢注入药液,每穴注射 1、配穴可轮换搭配使用。 疗程:每 2 天 1 次, 10 天为 1 个疗程。一般治疗 2 3 个疗程。 2贴敷疗法 常用的穴位、药物和贴敷方法: 常用穴: 神阙、天枢、关元。 辨证用药 ( 1)湿瘀阻滞证:薏苡仁、苍术、当归、赤芍、川芎、冰片各等份,研细末。 ( 2)肠道湿热证:黄芩、黄连、茯苓、冰片各等份,研细末。 ( 3)气滞血瘀证:当归、赤芍、延胡索、香附、冰片各等份,研细末。 ( 4)脾虚夹瘀证:党参、黄芪、川芎、桃仁、红花、冰片各等份,研细末。 操作方法:在调配好的中药粉末中加入适量凡士林或蜂蜜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 药饼,用胶布固定于所选穴位上。贴药后留置 8 小时。敷药后局部皮肤若出 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 疗程:每次选 1 2 个穴位。每日换药 1 次, 10 天为 1 疗程,一般为 1 3个疗程。 3埋线疗法 主穴:大肠俞、天枢、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 配穴:湿瘀阻滞证加血海、丰隆;肠道湿热证加下巨虚;气滞血瘀证加太冲、膈俞;脾虚夹瘀证加脾俞、血海。 操作方法:将已消毒的羊肠线置入注射器针头内,局部消毒后快速刺入穴位,将羊肠线推入穴位皮下或肌层。 疗程: 10 天 /次,一般治疗 4 5 次。 (六)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针灸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器、足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电磁治疗仪等,与外治法结合治疗。 (七)护理调摄 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临床痊愈: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显效: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体征均有好转; 无效: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或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2疾病疗效评价: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 临床治愈:息肉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显效:息肉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 有效:息肉部分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 无效:息肉未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 3中(远)期疗效评价: 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为什么中国大量使用自行车11篇
- 我的朋友250字7篇
- 流浪地球观后感3550字10篇
- 纪检办案经验课件
- 早癌筛查教学课件
- 企业资料档案管理系统模板
- 庐山谣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美景:高二语文课文深度解读教案
- 地理《世界地理知识竞赛》教案
-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8篇范文
- 纪念刘和君课件
- GB/T 4950-2021锌合金牺牲阳极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导数与原函数的对称性 微专题课件-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中西医结合肿瘤医院员工手册
- 健康教育学【完整版】
- 《第23章旋转》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