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技术防雷回顾与展望.ppt_第1页
中国通信技术防雷回顾与展望.ppt_第2页
中国通信技术防雷回顾与展望.ppt_第3页
中国通信技术防雷回顾与展望.ppt_第4页
中国通信技术防雷回顾与展望.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联通通信系统防雷培训 中国通信防雷技术回顾与展望 刘吉克 2011.7.18,中国 防雷 回顾 展望 标准,主题:,专家介绍刘吉克,联系方式e-mail:,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通信防护及电磁兼容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质量协会防雷电分会理事长;中国著名的防雷专家、领军人。中国国家及工业与信息部现用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设计及检测标准的制定者(yd5098-2005;yd1429-2006通信局(站)在线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yd1235.1-2002/yd1235.2-2002;接地与连接手册;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 /t2324无线基站防雷接地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等8个标准);先后荣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2个,其中移动通信雷电引入渠道与综合解决方案荣获广东省科学一等奖移动通信与其它无线电系统电磁兼容的研究获1994年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获2010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二等奖。 现被聘为: 中国质量协会防雷电分会理事长;全国雷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 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雷电及电磁脉冲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边缘科学研究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防雷专业学术刊物china 防雷杂志主编;国家注册的监理工程师。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自1988年至今在电讯技术、电信科学、邮电设计技术、雷电与静电、电信技术、数字通信、电网技术等刊物(国家级核心刊物)及iclp(国际防雷大会)、亚太防雷论坛、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2005年1月向itu-t sg5提交的propose of revise k.11文件,荣获信息产业部评出的中国2004年国际电信联盟优秀文稿并获荣誉证书。有的文章被其它刊物多次引用,并被sci、ei、国内、国外权威刊物摘录及收录,如被美国(electrical & electronics abstracts no 5 1997)收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 2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引入渠道、防雷区的划分与解决方案 3 中国通信行业内曾经有过的各种防雷接地方面的惨痛教训,以及总结出的应对经验 4 对国内一些争议较大的防雷技术问题的看法(spd类型,波形.) 5 技术引导方向 6 3g防雷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7 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8 附录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防雷接地历史回顾,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中国通信防雷技术发展的历史将记入中国现代防雷技术发展的史册!。 中国通信防雷技术发展的每一步都与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防雷接地研究密切相关,当然这个团队包括着各个行业的优秀防雷技术专家。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2002)(原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1998)、原邮电部设计院(1952)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的唯一编制单位,上世纪5060年代,邮电部设计院的防雷专家就对工程中出现的雷害事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972年将ccitt的接地手册防雷手册翻译出版, 1974年原邮电部设计院组织全国14个部委在长沙对电信综合通信大楼进行了史无前列的现场雷击试验, 1986年编制的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在国内外第一个将联合接地理论用于通信局(站)的标准中,截止到2006年的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接地设计规范的颁布已经是第六个工程设计标准了,yd5098-2005使通信局(站)的防雷技术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被专家们称为用颠覆性的标准)。,1) 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temporary specifications on earthing design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 (telecom integrated building part)-原邮电部第一个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标准,在世界上第一个将联合接地的理论写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的标准中;,2) yd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discharges and earthing design for microwave stations ;,3) 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desig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4) yd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for power supply system in engineering of telecommunications;,5) yd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lightning over-voltage protection for 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该规范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而编制的。,6) yd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on engineering 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 本标准为目前通信行业仅有的两个强制性标准之一,是我国通信防雷领域的专家根据我国通信局站的具体情况编写制定 本标准中有许多技术创新的内容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验证,其核心内容转变了防雷界一些固有的概念,纠正了一些上世纪以来的错误观念,并被国内外防雷界广泛认可,被中国防雷专家称之为颠覆性的标准。,本标准经过长达四年的考验,大大降低了通信局站的防雷损坏概率,同时为通信工程建设节省了巨大的投资。 标准颁布后,信息产业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各省通信管理局、中国质量协会防雷电分先后在全国举办了近50次标准宣贯推广会议,参加人员达3000多人。 直接推动了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2009年工信部和建设部下达将此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现已经颁布gb50689-2011。,7)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td-scdma基站防雷接地检测指导书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running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sites-advice document about test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system of td-scdma ,8)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s of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sites 9)yd/1235.2-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 testing methods for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s of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sites,10)yd1429-2006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running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 / sites 11)yd/t2324-2011无线基站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radio base stations 12)接地和连接手册handbook of earthing and bonding,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engineering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 1 总 则 2 术 语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接地系统组成 3.3 接地体 3.4 接地引入线 3.5 接地汇集线 3.6 接地线 3.7 等电位连接方式 3.8 各类缆线的入局方式 3.9 接地线布放要求 3.10 计算机网络接口、控制终端接口的保护 3.11 集中监控系统的接地与接口的保护 3.12 局内布线 3.13 配电系统 3.14 机房内辅助设备的接地 3.15 光缆的防雷接地,4 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5 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 6 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7 小型通信站的防雷与接地 8 微波、卫星地球站的防雷与接地 9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 附录a 防雷区 附录b 网状、星形和星形网状混合型接地 附录c 防雷器保护模式要求 附录d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附录e 接地电阻的测量 附录f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附录g 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区划图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2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引入渠道、防雷区的划分与解决方案,3 中国通信行业内曾经有过的各种防雷接地方面的惨痛教训,以及总结出的应对经验,1)接地电阻问题 2)早期的标准和防雷接地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接地与常态等电位连接 3)spd不加选择的使用(四相对地、间隙、随意并联) 4)对瞬态接地等电位连接无概念,对spd认为可有可无,持否定态度 5)对接地参考点的争论等电位参考点选择 6)星形-网状接地 7)非常规避雷针,高压避雷器被雷击损坏,稳压器被雷击损坏,感应过电压造成信号线对机壳放电,光缆终端盒被雷击打掉,!,4 对国内一些争议较大的防雷技术问题的看法(spd类型,波形.),1)间隙型防雷器是100年前的防雷技术,现在早被各个行业遗弃(10千伏以上除外) 2)间隙型防雷器存在的问题 3)对间隙型提出置疑是中国防雷专家对世界雷电研究的贡献 4)中国和其他国家(例如:欧洲、美国等) 5)标准及专利问题 6)限压型spd是国际主流产品,间隙型必将淘汰出局 7)雷电波形 8)照片,5 技术引导方向,1 电磁兼容的三要素:接地、屏蔽、滤波。 2 将各类干扰御设备之外。 3 雷电防护也是准守电磁兼容的三要素,将雷电御设备之外。 4 选择认真公正的检测单位,不要选择通不过检测的防雷产品。 5 选择优秀的防雷器厂家及供货商。,6 3g防雷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1 3g拉远系统的演变,1 基本结构 1)第一代系统 图1 td 第一代天馈系统示意图 第一代系统射频直接上塔,外加电源(-48vdc或220vac)及控制线(485)。,2)第二代系统 图2 td 第二代天馈系统示意图 第二代系统采用中频拉远上塔(由于采用中频,电缆损耗降低,可以采用较细电缆),外加电源(-48vdc或220vac)及控制线(485)。,3) 第三代系统 图3 td 第三代天馈系统示意图 第三代系统采用光纤上塔,外加电源(-48vdc或220vac)线。,2 分布式基站多场景供电解决方案,3 3g分布式基站直流拉远的防雷方案,7 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雷电防护是承前继后技术,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可能避免走弯路; 2)人们对雷电的认识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防雷的难度增加; 4)新的spd器件成功的研发将代替旧的spd技术; 5)新技术的演变总是会给人们惊喜 6)不规则的游戏将牺牲优秀的中国防雷产业。,8 附录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防雷接地历史回顾,1972年邮电部设计院成立了以通信防护(防雷、防强电、电磁兼容、无线电防干扰)为主的研究所。 1974年组织国内14个部委参加的长沙通信大楼的雷电实验研究。 1986年编写了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1991年成立了中国电信总局通信防护技术维护支援中心,负责全国电信系统通信防护技术的支持工作。在电磁兼容和防雷领域在国内外有相当的知名度,承接的部科研项目多次获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的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与国内外学术结构、著名的防雷公司及专家有着广泛的联系。 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9年由中国电信总局通信防护技术维护支援中心组织了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全国防雷接地研讨会。,1997年邮电部邮部1997238号文件关于在邮电通信局站停止使用“消雷器”的通知 1998年ieetc81组的首席代表、ieee主席来郑州与从事防雷的技术人员专门进行了防雷技术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