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宽叶雀稗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广西地方标准《宽叶雀稗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广西地方标准《宽叶雀稗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广西地方标准《宽叶雀稗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广西地方标准《宽叶雀稗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B 25DB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XXXXX2016宽叶雀稗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aspalum wettsteinili Hackel Produc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2015年11月25日)2016 - XX - XX发布2016 - XX - 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5/T XXXXX 2016目次前言II1范围12特征特性12.1植物学特征12.2生物学特性12.3经济价值13栽培技术23.1选地23.2整地23.3施基肥23.4种子处理23.5播种23.6育苗栽培34田间管理34.1补种34.2除杂草34.3追肥34.4培土34.5排灌35收割35.1收割时期35.2留茬高度46利用46.1青饲46.2放牧46.3晒制干草46.4刈割打粉47种子生产47.1收获47.2清选47.3贮藏47.4质量分级4附录A宽叶雀稗种子质量分级资料性附录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易显凤、赖志强、邓素媛、蔡小艳、史静、姚娜、丘金花、滕少花、韦锦益、梁永良、赖大伟、庞天德、曹树威、黄志朝、黄一龙、蒋玉秀、杨启晟。5宽叶雀稗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宽叶雀稗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割、利用及种子生产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宽叶雀稗的生产与利用。2 特征特性2.1 植物学特征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li Hackel)原产巴西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1974年引进广西、广东等地试种,表现良好。已登记为国家牧草品种,适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常用于荒山、荒滩改造、土壤改良,是固土护坡、水土保持、荒山绿化、果园套种。宽叶雀稗是禾本科雀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具匍匐茎,秆高90 cm左右,少数可高达200 cm,冠幅100 cm左右。茎杆无毛,有时有分枝,节2个6个,具短柔毛。叶鞘包茎,叶舌长2 mm,膜质,呈小齿状,被一圈长柔毛。叶片呈线状披针形,长10 cm43 cm,宽1 cm3 cm,基部钝圆,质软,多数无毛。花序为圆锥花序,由4个9个互生的总状花序组成,下部的总状花序长8 cm10 cm,上部的总状花序长3 cm5 cm。总状花序轴纤细,宽0.5 mm0.7 mm。小穗柄成对,第一柄长约1.5 mm,第二柄长约0.5 mm。小穗孪生交互排列于穗轴一侧的轴面上,小穗长2.3 mm2.5mm,长椭圆形,先端钝,一面平坦或稍凹,另一面显著凸起,呈浅褐色。第一颖缺,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具3脉。内稃与外稃相似。成熟的种子褐色,长卵圆形,长约2 mm。2.2 生物学特性宽叶雀稗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在各类土壤中生长。喜高温、耐旱、耐瘠、耐酸、病虫害少,尤其是抗旱、抗病虫,对麦角病有免疫力,与杂草竞争力强,耐牧,火烧后恢复快。分蘖力强,单株可分蘖15株20株,覆盖地面快。出苗后约3个月抽穗,开花后约1个月种子成熟。种子千粒重1.35 g,自繁能力强,产籽量高,一般产种子225 kg/hm2330 kg/hm2,高的可达525 kg/hm2。试验表明,-20 的低温霜冻时,上部叶片稍黄;-3时叶片枯死,但根部仍可安全过冬。2.3 经济价值2.3.1 营养成分宽叶雀稗的营养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草质柔软,适口性较好,是混播牧草的当家品种。其茎叶比为1:0.94,牛、羊、猪、兔、鱼等动物喜食。宽叶雀稗的具体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见表1、表2。表1 宽叶雀稗营养成分含量表(%)物候期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分蘖期21.6710.293.6035.3940.939.78初穗期17.208.312.7934.2442.5012.15开花期21.307.932.8239.0640.978.22干草86.898.760.7731.3446.2512.25表2 宽叶雀稗氨基酸含量(%)月份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6月0.230.080.070.160.180.080.100.030.090.030.070.110.050.090.750.040.077月0.130.240.200.470.270.240.320.110.280.110.240.320.190.270.190.110.188月1.110.340.310.650.490.310.370.350.110.330.510.210.350.280.130.289月0.890.350.330.790.560.380.480.090.380.140.390.650.230.400.290.160.332.3.2 牧草产量宽叶雀稗的再生能力很强,年鲜草产量为69 t/hm2。平均日再生量5月最高达6.81 g/m2,12月份最低0.2 g/m2,3月7月再生量占全年总再生量的78.98 %。再生高度以3月最高达27.19 cm,其次为4月为20.05 cm,1月最低为5.51 cm。3 栽培技术3.1 选地各种土壤均能种植,以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中性砂壤土中最适宜生长。3.2 整地播种前进行地表处理,全垦、重耙均可,表土耙碎、平整。3.3 施基肥钙镁磷肥150 kg/hm222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腐熟农家肥15 000 kg/hm222 500 kg/hm2或施复合肥150 kg/hm2。3.4 种子处理选择饱满度、纯度、净度和发芽率等达到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3.5 播种3.5.1 播种期2月6月均可播种,桂南以23月,桂中、桂北以34月播种为佳。3.5.2 播种量单一宽叶雀稗草地的播种量为30 kg/hm245 kg/hm2;与豆科牧草混播时,豆科、禾本科的播种量分别为7.5 kg/hm211.5 kg/hm2和15 kg/hm230 kg/hm2。3.5.3 播种方法播种方法分条播、撒播,可根椐地形采用。一般平地以条播为好,播种深度条播为2 cm3 cm;沙滩地和坡地多用撒播,撒播于地表,播种后盖土1 cm2 。3.5.4 间隔行距条播行距2030,撒播则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地表。3.6 育苗栽培3.6.1 苗床整理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近水源的地块翻耕、平整、除净杂草后起畦,畦幅(2 m 3 m)(5 m 6 m)。畦面上撒施腐熟农家肥15000 kg/hm222500 kg/hm2、钙镁磷肥300 kg/hm2350 kg/hm2。3.6.2 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于畦面再盖一层肥沃的表土,淋水保墒。3.6.3 移栽苗高15 cm20 cm即可移栽,选择下雨或雨后阴天带土移栽,株距行距20 30 ,根部埋土2 3 。4 田间管理4.1 补种播种后10 d15 d,缺苗地应及时补播或移苗补栽。4.2 除杂草宽叶雀稗幼苗生长缓慢,与杂草的竞争力差,苗期除杂草1次2次,次年返青和每次刈割后及时除杂草。4.3 追肥苗期追施尿素150 kg/hm2,每次利用后结合中耕或其他地表处理措施追施尿素75 kg/hm2150 kg/hm2。4.4 培土在未封行前中耕培土1次2次。4.5 排灌旱季旱情严重时灌溉,雨天积水时及时排水。5 收割5.1 收割时期株高长到50可首次利用,年可收割2次4次。5.2 留茬高度刈割留茬高度5 。6 利用6.1 青饲宽叶雀稗刈割后晾晒至稍微萎蔫即可直接饲喂家畜,也可与其他牧草混合饲喂。冬季经常有大霜冻的地区应在初霜前2周3周刈割。6.2 放牧宽叶雀稗草地以放牧利用为主。一般夏季3周4周利用1次,冬秋季节轮牧周期应在1月1.5月以上。冬季放牧观察,在连续霜冻12天,最低气温-3的情况下,其再生草仅叶尖枯死,其他部分仍然青绿,没有放牧利用的地上部分枯死。6.3 晒制干草在抽穗初期刈割,就地摊晒2 d3 d将其晒成半干,搂成草垄,进一步风干,待含水量降至18 %左右时,制成每捆20 kg的草捆,于清晨回潮时运回贮藏。6.4 刈割打粉在现蕾期,选择晴天进行刈割,晒干后用草粉机械制成草粉饲喂畜禽。7 种子生产7.1 收获种子达到70%成熟时,立即收种。7.2 清选7.2.1 风选清选根据种子与混杂物在大小、外形和密度上的不同采用气流筛选机进行清选。7.2.2 重力清选根据种子与混杂物的密度和比重差异来清选。种子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相似,其重量不同可用比重清选机分离。破损、发霉、虫蛀、皱缩的种子,大小与优质种子相似,但比重较小,用此法处理效果很好。7.3 贮藏种子清选干净后,再晾晒1d2d至含水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