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值堂鉴赏《匡庐图》.docx_第1页
保值堂鉴赏《匡庐图》.docx_第2页
保值堂鉴赏《匡庐图》.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值堂鉴赏荆浩匡庐图山水画,是指以描绘大自然山河景色为主的画科。我国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山水画,但当时还没有完整的独立作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了独立的山水画作品,但没有保存下来。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独立成科,其中尤以隋朝展子虔为代表。到了五代和北宋时期,山水画大为兴盛,成为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画科。当时以荆浩、李成、米芾、米友仁等人为首的水墨山水和王希孟、赵伯驹等人的青绿山水竞相争胜。按照传统的分法,山水画有水墨、青绿、金碧、浅绎、没骨、淡彩等等。此幅匡庐图是荆浩众多山水画中唯一不可多得的佳作,该画所描绘的是崇山峻岭、群峰环抱之势,叠嶂耸入云霄,瀑布直泻、飞流直下三千尺,正符合骚人墨客心中完美的庐山形象。山水画是自然界美的一种反映。自然山水美是客观存在的,是大自然赋于的。人们欣赏山水画,往往结合着生活的想象和联想,雄伟变幻的黄山,奇特秀丽的桂林山水,洁白如玉温馨的雪景图就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把它看作是人精神的拟态,自然美是生活美的一种暗示和象征,使人们联想到生活的美而感到了它的美,山水画最合理的地方是沙发后面的墙上,与沙发形成山水相依的局面。匡庐图主要描绘庐山及其附近的景物。“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定王征召不应,王派使者访之,仅存一空庐。庐山也是隐士钟爱的结庐之地。画中的山间屋舍内可看到书法屏风,还有童仆携琴而入,应和高士隐居的主题。全景式的构图,将巍峨的山峦和水边村居全部包括在内。画幅上端高山自云表而起,崔嵬奇峭,结构严密,恢宏壮阔。在观察山峰、村屋、路径和飞流的瀑布时,画家选取了不同的视点,将它们精巧地融为一体,让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分明,近景有河流、草庐,又有撑船、赶驴等人物作为点缀;中景有石阶、飞瀑、丛林、矮峰和寺院;远景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数座,步步推进。画家将最高的主峰置于群峰簇拥之中,展现了“天地山水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的场面,气象万千,大气磅礴。此幅匡庐图在画法上皴染兼备,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将水墨画的特点发挥得极为充分。山顶有密林,山涧有飞瀑垂流,递级而降,水边巨石突兀,溪流曲径穿插于山间崖畔。树枝瘦劲,整个山势峻拔挺峭,生机盎然,山石质感很强,而又富有精神。云气、屋宇、桥梁、林木,曲曲掩映,一派雄伟、壮美、幽深的气象。画幅上留天,下留地,上方空白处有后人题跋数款,右上方“荆浩真迹神品”六个字,传为南宋高宗所题。荆浩为五代后梁(公元十世纪)时河南沁水人,字浩然,唐末至后梁画家。因战乱隐居于山西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终日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对唐人山水画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整理,开创了北派山水画。一生博雅好古,擅画山水,精于写生。后来,关仝、李成和范宽继承了荆浩的画风,进而发展出了流传不朽的巨碑式山水画,荆浩因而被称为“北派山水画之祖”。 在匡庐图画中,树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树枝曲中见直,瘦劲有力。画中的树排列的很有曲线,群山把树林当做是一种屏障,而树林也把山当作是一中依靠,就像人与衣服一样,人是山而衣服是树林,山借树林为衣树林借山为骨,树木虽多却不繁密显得山的秀丽,而山的不拥挤也显得山的挺拔。在树林森密的地方有一旅店,在旅店的旁边有一古渡,古渡旁边有水,水面显得十分宽阔。纵观整幅画,会觉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