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油收集系统使用说明书.docx_第1页
废油收集系统使用说明书.docx_第2页
废油收集系统使用说明书.docx_第3页
废油收集系统使用说明书.docx_第4页
废油收集系统使用说明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油收集系统使用说明书一、 废油收集系统结构组成废油收集系统为主动式废油清理收集系统,该系统能主动的将轴承内的废旧油脂吸出并集中收集,从而能有效的改善轴承内废旧油脂积累固化的问题,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废油收集系统由APP502W动力泵和ALR系列吸排脂器组成,动力泵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为系统提供液压油,吸排脂器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完成废旧油脂的吸出、收集工作。动力泵是系统的动力源部件,为废油收集系统提供动力,由电机、齿轮泵、换向阀、油箱、监控器、电源模块及相关附件等结构组成。APP502W动力泵配备AK06监控器,监控器控制动力泵的启停、油路换向,并且具有压力检测、故障报警、低温保护功能。吸排脂器是系统的执行机构,在液压油的作用下,使柱塞往复运动,形成真空抽出废油脂,然后排出到集油装置中,其主要部件有柱塞、活塞、壳体、单向阀等。系统附件:主要包括管路、管接头、油压传感器及电气线。这些附件将动力泵、吸排脂器等各单元连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系统。图1-1 废油收集系统用原理图图 1-2 动力泵外形图图1-3 吸排脂器外形图二、 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系统的工作原理:监控器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电机在监控器的控制下启动,驱动齿轮泵,向外输出液压油,电磁换向阀控制A、B油路方向。启动时,电机启动,电磁换向阀不得电,系统A管路向外输出液压油,吸排脂器在A管路液压油的作用下将B管路液压油输送回动力泵油箱,同时柱塞向外移动,排出废旧油脂,当到达预定工作时间后监控器控制电磁换向阀得电,系统B管路向外输出液压油,吸排脂器在B管路液压油的作用下,柱塞回位,在柱塞腔形成真空,废油脂在真空力的作用下进入柱塞腔。达到预定工作时间后系统停机,吸排脂器柱塞停留在吸脂状态等待进入下一工作循环。技术参数废油收集系统电源参数AC220V或DC24V防腐级别C4H/720h防护级别IP65工作温度-40-70生存温度-45-80适应海拔4000m动力泵控制形式AK06监控器控制电源参数AC220V或者DC24V额定功率40W最大工作电流0.3A(AC220V);2.5A(DC24V)额定压力6.3Mpa排脂时间(1-99)min 可调吸脂时间(1-99)min可调休止时间(1-30)h可调显示模式液晶动态显示:计数、休止时间、排脂时间、吸脂时间、温度、油位、故障代码等油箱容积2L适用油液LS-46#液压油工作温度-4070生存温度-4580吸排脂器驱动形式液压油驱动增压比1:2.5(输入:输出)单次吸脂量1.35ml(额定值)真空度工作循环10-25次,吸脂口真空度不大于-0.07MPa工作温度-4070生存温度-4580集油形式0.5L集油瓶、4L集油桶等形式主要依据现场安装空间进行选择。管路附件额定工作压力20Mpa爆破压力60Mpa管路规格4.08.6配套接头KCJ-6可拆式接头注:用户在使用时务必使用推荐的液压油。另,在一定时间内,系统的额定吸脂量必须大于润滑泵注入轴承的油脂量(推荐大于20%)。可通过调整系统的是休止时间来实现。三、 安装3.1 各部件的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图3-1 动力泵外形及安装尺寸图3-2 吸排脂器外形及安装尺寸 图3-3 动力泵加油口及排气孔位置示意 图3-4滤芯安装位置示意接插件位置示意图接插件针脚示意图3.2 安装设计确定安装现场所能提供的电源电压(AC220V或DC24V);确定系统的安装位置(旋转工况或非旋转工况);废油收集形式(集油瓶或者废油收集桶)(注:在旋转工况下必须使用集油瓶形式收集废旧油脂,在非旋转工况下推荐使用废油收集桶收集废旧油脂);确定吸脂口安装尺寸(即轴承上排油孔的螺纹规格);吸排脂器数量确定。依据现场润滑系统的运行参数来设定废油收集系统的各项参数。轴承密封的情况对本系统的工作效果有较大影响,本系统仅适用于轴承密封相对良好的工况。3.3 安装注意事项动力泵的安装:动力泵在现场安装时要固定牢固可靠,固定在环境污染少,远离热源、电磁辐射源,加油维护方便、易于观察和操作的位置,泵体必须可靠接地。吸排脂器的安装:固定吸排脂器的固定螺栓要按规定的力矩进行锁紧,轴承与固定螺栓的接触面要干净平齐。吸排脂器的方向要有利于液压油管路布置,且方便后续更换废油收集装置。管路、线路及相关附件的安装:系统管路安装时要保证管路的清洁,避免污染管路内壁;管路在直线安装时应让管路的实际长度比直线长度略长,当管路要通过棱边时要采用波纹管防护。管路安装完成后要使用尼龙扎带将管路与设备固定在一起。管路各接头要压接良好,密封可靠。现场施工配管时,要保证吸排脂器的A、B孔与动力泵的A、B油孔相对应,禁止交叉配管,到压传感器应接到B管路末端。线路在安装时要插接牢固可靠,有效避开电磁辐射干扰,各信号线须可靠接地。3.4 接线说明废油收集系统的电气接线主要是指动力泵的接线,动力泵在目前有三种规格:AC220V、DC24V、无监控器三种版本;三种版本的接线分别如下:a) AC220V输入版本:接插件1为输入电源接插件,各针脚定义:1#针脚为AC220V N,2#针脚AC220V L,3#针脚AC220V G;接插件2为信号线接插件,各针脚定义:1#针脚+3#针脚为到压信号输入,2#针脚+4#针脚为报警信号输出。b) DC24V输入版本:接插件1为输入电源接插件,各针脚定义:1#针脚为DC24V -,2#针脚为DC24V +,3#针脚为DC24V G。接插件2为信号线接插件,各针脚定义:1#针脚+3#针脚为到压信号输入,2#针脚+4#针脚为报警信号输出。c) 无监控器版本:接插件1为电机及电磁阀动力线,各针脚定义:1#针脚为电机电源输入DC24V -,2#针脚为电机电源输入DC24V +;3#针脚为电磁阀电源输入DC24V +,4#针脚为电磁阀电源输入DC24V -。接插件2为动力泵低液位报警信号输出,各针脚定义:1#针脚+2#针脚为常开型。无监控器版的动力泵对应的废油收集系统中有一到压信号线,为常闭型信号。四、 系统调试4.1 当废油收集系统安装完毕后,首先对管路进行充油,分别打开A、B管路最远端堵头,运行动力泵,待最远端出油后将堵头拧紧密封,依次循环两次,将管路内充满油液;4.2 管路充油完毕后,需要对动力泵进行加油排气,将动力泵尽量正置,然后开始加油,当活塞上升至液位上限时,油箱排气孔会将油箱内的空气排出,继续加油,油液会通过排气导管流出,这时,停止加油。4.3 加油时应确保加入的液压油清洁,型号无误,加油后将加油口防尘帽盖回原位,防止污染加油口。4.4 动力泵运行调试,当动力泵加油完毕后需要进行运行调试,将监控器的1P时间(休止时间)设定为1,2P时间(吸油时间)设定为3min,3P时间(排油时间)设定为3min,然后运行动力泵,观察系统是否到压,各吸排脂器是否运行正常。调试次数不少于10次。4.5 系统调试完成后,将监控器的各时间依据现场工况进行设定。4.6 在调试过程中注意观察管路各接头的密封情况,当发生管路接头渗漏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调试并排除渗漏。五、 监控器设置监控器面板说明内置监控器的操作说明和一起按住超过4 秒,可以进入设置模式,依次点按“E”选择设定项“1P、2P、3P、4P、5P”。 进入设置模式后,点按“E”进入设定界面确认。1P: 点按或选择休止时间(1-30 小时);2P: 点按或选择吸油时间(1-99 分钟);3P: 点按或选择排油时间(1-99 分钟);4P: 点按或选择温度(-50-0);退出设置模式10 秒后或超过10 秒不进入设置模式再次锁住。当监控器处于休止状态时点按R键即可手动启动,再次点按R键会手动停止;当出现报警信息时点按E键会清除报警信息。监控器的运行及报警状态如下:休止状态运行状态(未到压)运行状态(到压)缺油预警(休止状态时显示)故障报警(不到压)缺油报警六、 系统点检与维护废油收集系统点检周期为每3个月一次,5.1 记录系统的运行次数,看运行次数是否正确;5.2 手动启动系统,观察系统到压时间;5.3 观察油箱油位,是否与安装时油位保持一致;5.4 检查各管路接头是否有渗漏情况;5.5 检查吸排脂器吸脂效果,集油装置内是否有废油脂;5.6 点检结束时按规定做好点检记录。废油收集系统的维护主要依据点检情况进行,当点检时系统管路有破损、渗漏的要及时更换;当集油装置内收集满废油脂时及时清理或更换集油装置;废油收集动力泵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动力泵滤芯,当更换滤芯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滤芯磕碰,更换完毕后要清理泵下盖内的油液,同时要检测各接插件是否仍插接牢固。七、 故障判定及排除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A.废油收集装置内无废油轴承密封失效更换轴承密封轴承润滑不良改善轴承润滑动力泵不工作排查动力泵问题管路故障排除管路问题B.动力泵油液变质严重动力泵滤芯失效清洗动力泵及系统管路,更换滤芯加注了不合格的液压油清洗动力泵及系统管路重新加注合格的液压油C.动力泵液位过低管路渗漏排除渗漏点并更换新的管路D.动力泵故障报警系统压力传感器损坏更换新的压力传感器齿轮泵损坏更换新的齿轮泵电机损坏更换新的电机E.动力泵无法启动无电源输入确保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