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景区导游词_第1页
马耳山景区导游词_第2页
马耳山景区导游词_第3页
马耳山景区导游词_第4页
马耳山景区导游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 马耳山景区导游词 马耳山景区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马耳山景区!希望大家在马耳山玩得开心。大家一边爬山,我一边讲,在爬山的时候,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有句行话叫做“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大家要观景,一定要停下来,往山上爬的时候,要看脚下,防止绊倒。 我们现在所处的马耳山,是国家 旅游景区。位于诸城城南 25 公里处,主峰海拔米,为鲁东南第一高山,马耳山属泰沂山脉,南靠五、九仙山,北与常山相呼应。山中奇石突兀,峭壁嶙峋,山势陡峭而险峻,自古为诸城南境之屏障,自 古为山东名山。大家看一下马耳山类似于什么形状?此山南北走向,因主峰似一匹俯卧的白马,马头朝北,马尾向南,山顶竖着一双尖尖的耳朵而得名。相传,有一匹非常美丽的骏马,修炼了一千年后去玉皇大帝处讨封,玉皇大帝沉默不语,卧身而眠。马沉思良久,似乎参透了修炼的真谛,忘却了自己是匹浑身烈焰飞腾的骏马,忘却了自己的苦乐,就此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卧伏一千年后终修成正果,全身凝固成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 了一座千峦起伏、奇峰秀美的山脉。现在望去,其山势正如一匹卧伏的骏马,马的头部有两座形如马耳的主峰,故称马耳山。就在“马尾”的后面和“马腿”的东面,各 有一座小山。马尾后面那座,山头像一只人鼻子,叫阎王鼻子山;“马腿”东边这座,山腰立着三块摞起来的石头,像一个站着的老人,所以叫做石人山。 大家现在可以清晰的看到马耳峰,马耳山峰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典故,大家可以在这里稍做停留、歇息,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典故的原委。 相传,杨二郎劈山救母时,发愤担山赶太阳填东海。当挑着马耳山和九仙山快到东海时,有一只金鸡飞到了马耳上报信,马耳山接着卧身不走了,气得杨二郎朝他的耳朵分别抽了两个豁口,形成了现关。没被打着的金鸡又飞到了马背上,杨二郎又朝马背上一鞭,又打上了一个豁 口,至今金鸡还站在豁口边沿上。打了三鞭的马耳山还是不走,气坏了的杨二郎又拿起扁担猛劲朝马身捅了一下,便捅成了一个宽敞幽深的仙人洞,此洞纵深几百米,能容纳几百人。现在由我为大家继续介绍马耳山。 马耳山的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地处暖湿带大陆性季风区,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 半湿润气候,是渤海众多水系的源头,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沿山势垂直分布着赤松、枰柳、柞树、茶树、银杏等 20 多科 1000 多个品种,植被覆盖率达 97%;山上还有狼、狐狸、獾、七彩山鸡、鼹鼠、蛇等 100 多个种类的野生动物。 马耳山之所以成为历史名山,不仅 在于其多样性的生物公布。还在于它自身集中了数百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奇峰、怪石、亭阁、庙宇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可谓“美色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所少有。耸于马耳山巅者为马耳环峰,西有五老峰、大米山、小米山、大珠山、小珠山,东有松朵峰、鹁鸽崖,其南还有羊鼻峰、马鞍山(即风磨口)、石人山、黄朵山、黑峰尖等。山北麓有永隆寺(俗称影龙寺、隐龙寺)、石龙寺等古刹。山中还有一线天、鬼见愁、试剑石、黑龙潭、情人松、天外来客、雹子石、太公祠、太公坊、太公亭等诸多美景,加之石人山、石老人、齐长城、龙凤山、钓鱼台、望岳龟等景 点,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旅游版图上,一些著名的历史景点就已表注其中,如五老峰、马耳峰、佛顶山、龙王泉等。此外,更有它浓厚的宗教氛围。史料记载,马耳山北麓曾建有永隆寺、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 石龙寺、慈云庵等古刹,山间殿宇楼阁,万千气象。马耳山还接纳过众多的历史名人,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诗篇和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宋代密州太守苏轼,在有关密州的作品中多次提及马耳山,“试埽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苏轼深为马耳山的雄奇瑰丽所折服。诗坛泰斗臧克家也对马耳山情有独钟,“乡音入耳 动我心,故里热土暖我身。五岳看山归来后,还是对门马耳亲”。这不仅是对马耳山的赞美,还表达了臧老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马耳山庄,由马耳山景区投资修建,与马耳山隔窗相望,凭窗远眺,马耳双峰映入眼帘,自然风光优美宜人,山庄空气清新润泽,园林式回廊风格独具齐鲁民居风味,山庄室内装饰豪华舒适,集旅游、住宿、会议、娱乐于一体,是景区的配套服务中心。 马耳山大体可分三条游览路线,即东线、中线和西线。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中线和东线。 中线位于山门的中轴线上,先过龙王泉,经龙子泉、永隆寺、仙人台、钓鱼台、齐长城遗址、神泉、太公坊、太公亭,一直到太公祠,一路上是新建的攀山石阶。过了太公祠,再上便是狼仙洞,从狼仙洞举目望去,便是直插云霄的凌云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 远远望去,云翻峰涌,确实是大千气象。峰顶不平处似一刺猬,便是马耳山有名的景点“猬仙望月”,远望惟妙惟肖,让人不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崖下有一滴水洞,一年四季滴水不断,洞前刚刚修复的双面滴水雕像,亭亭玉立,如踏云中。 现在,我们来到了马耳山景区有名的景点“永隆寺”。永隆寺又称为“影龙寺、隐龙寺”,永隆寺始建于汉代,光绪十二年重修,后毁。在马耳山风景名胜 区的众多景点中,永隆寺以其鲜明的建筑特点和传奇色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当年刘秀被乱兵追击,躲到马耳山永隆寺中,被寺前一棵带刺的槐树刮住了衣服。刘秀慌乱之中呵斥道:“不要刮我的龙袍!”树上的刺应声消失。改寺因此而改名为“影龙寺”。到了清朝,乾隆下江南,途经马耳山,遭遇劫匪。慌乱之下,乾隆躲到影龙寺里。刚进庙门,一只大蜘蛛迅速吐丝结网,把门封住。劫匪追至此,见寺门上结有蛛网,以为无人进寺,遂去。乾隆得以无恙。临走,将寺赐名“隐龙寺”。传说虽然无稽可考,从中却可以看到当地人对永隆寺深深的自豪感。 永隆寺历经 两千多年,因天灾人祸,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清末一次重修,是在光绪十二年( 1886)。今有“重修碑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 存世。据老人讲,当时寺庙有两排建筑,总面积约 100 平方米,前排供看庙人居住,后排供奉一尊石头弥勒佛,因而该寺也称佛爷庙(当地人称石佛为“趺爷”)。 1947 年,庙宇被毁,石佛被长埋于地下。 2003 年,在首批恢复修建的景点之中,隐龙寺被列为重点项目。寺庙建在原址的东南方向约 1 千米处,坐落在姑子庵岭的东山坡上,其东侧 200 米远处就是著名的“龙王泉”。该寺重修时,依据史料,恢复原名“永隆寺”,寓“天地永泰,事业 兴隆”之意。重修后的永隆寺坐西朝东,南北宽约 40米,东西长约 70 米,红墙红门,建筑宏伟。寺前为一停车场。大门朝东,门的两侧外墙上,左写“阿弥陀佛”,右书“禅武圣地”,八个大字遥远可见。大门上方是刘炳森书写的“永隆寺”匾额,门下有 54 级石阶。石阶两侧有两个大石狮子,扶手上刻有 14 朵莲花。寺的西边有后门,有道路可直通姑子庵山顶。 各位游客,进入寺门后,在我们左侧 10 余米处是鼓楼,大鼓直径约 1 米;右侧 10 余米处为钟楼,内部吊着一口黄铜大钟,钟高约米,直径约 1 米,大钟上刻有铭文,记载了永隆寺开业年度、吉祥语及开发 捐献人员名单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 东大门的正前方分别是香炉、天王殿、大雄宝殿、后门。右前方 5 米处,就是原清朝隐龙寺石佛。在天王殿东门的北侧是原清朝隐龙寺石碑。天王殿北侧是禅房,南侧是客堂和新修的菩萨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匾额及对联,是著名书画家刘大为先生书写的。天王殿对联:“坐到无言心事忽随流水去,来非有约闲情尝与白云天”。大雄宝殿对联:“慧眼微睁静观浊世三千里,佛光普照拯救迷津亿万人”。 天王殿内,正座者是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在弥勒佛后与其相背的是韦驮天王,负责看护后门。造像精细,栩栩如生。 出天王殿后门上一石阶梯,即可去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门前也有一只香炉,高约 3 米,造型美观。大雄宝殿内正座者为释迦牟尼,南侧为侍者阿难和骑象普贤菩萨;北侧为侍者迦叶和骑狮文殊菩萨。在大厅的南北以及后部为 16 尊者。 在永隆寺斜对面就是马耳山景区停车场,这里是马耳山景区停车场,凡来游山的汽车,都可停放这里。在停车场周围,有文化广场,供游客购物、休息,周围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典雅、舒适,可以观光赏景;停车场的左上角,里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 面种植了近百种珍稀植物,如榛树、栗子树等。也不乏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大家继续跟着我,游 览下面的景点。 马耳山还是诸城一带农民测量天气阴晴的“晴雨表”。每遇天旱,人们就频频翘首远望马耳山,盼望“马耳戴帽”,早降甘霖。原来,这里有着“马耳山戴帽,大雨就到”的说法,意为马耳山只要白云缭绕,第二天既能降雨。山顶两峰之间山腰处有一洞,深不可测,称“仙人洞”。天若降雨,洞即生云,云绕双峰,袅袅娜娜,似一少女披纱,端坐于琼楼玉宇,堪称奇绝。此胜景史称“马耳腰云”。 诸城琅琊西社“八友”之一的陈烨为此作诗望马耳山顶出云:“雨溢龙湾曲,去蒸与耳巅。如棉腾岂雾,似谷扬非烟。生出根安着,合来势若牵。望旸家 意初,莫用更漫天。”清代诸城著名文十李澄中也在其东武吟中说:“南睇双尖见马耳,石罅生云白如水。老农测候识阴晴,作日云生朝不起。” 齐长城在马耳山也有遗址。春秋时期,诸侯割据,华夏大地狼烟四起。齐鲁大地更是战事频繁。齐灵公 37 年(公元前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1 555 年)晋联中原诸国伐齐,齐灵公决定“于山隘险要处堑防门”以抵御,兵民积极响应,将长城东延,直达黄海之滨。后经威王、庄王、景公、平公等增修,直至齐宣王时,这道西起长清钜防,东至黄岛徐山,全长公里,历 400 余年的浩大工程方为告竣完善。较秦长城,齐长城先 300 余年。齐长城诸 城段约 60 余里,整个马耳山就是齐长城最险要的一段,齐长城的重要关口“黄草关”就在马耳山下。 绵延崇山峻岭,逶迤于齐鲁腹地上的齐长城,历经无数战乱,阅尽人间沧桑,早已颓废。时至今日,马耳山下的齐长城仅乘下一道依稀可辨的城垣痕迹了,此处即为齐长城遗址。 接下来,这是景区的“神泉”景点,“神泉”也有一个有关于姜太公的动人传说。 据说姜太公封神后,经常在马耳山与众神聚会。当地干旱少雨,为了造福百姓,众神齐力开辟了一眼泉水,传说此泉水能去除百病,延年益寿。传说有一农夫上山砍柴,突然肚子痛的受不了,遂听一老人说话 :“喝口泉水就好了。”这农夫见周边无人,却有一泉,便取水喝了,肚子马上不痛了。据说喝了这个泉水可去除百病延年益寿,后人遂称之为“神泉”,并一直沿用至今。后经有关部门化验验证,此泉水富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1 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水质尤佳。 据考证,姜太公就是马耳山下的尚庄村人,该村前至今存有钓鱼台遗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就出自这里。相传商朝时,未得重用的姜尚在马耳山隐居垂钓,开始用弯钩钓鱼,每次钓到鱼后就放回水中。为此他参悟到不能无故杀生的哲理,就改用了直钩来垂钓,如果再钓到鱼就是愿者上钩了。周文王路过 此地,恰逢姜尚用直钩钓鱼,感觉很奇怪,于是上前询问:“你用直钩怎么能钓上鱼来呢?”姜尚答到:“愿者上钩吆!”。逐留下了“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这一千古美谈。周文王得天下后,感激姜太公之功,遂下旨在马耳山修建太公祠,以示纪念。 东线是沿山脊修筑的一条山道,有东坡亭、试剑石、鳄鱼石、鹰居崖、鹰神洞、望岳龟、采云亭、菩萨顶、望海楼、凌云峰等景。到达山腰的观景台就能看清凌云峰和滴水洞,过了观景台,前面就是鹰居崖,攀援而上,由鹰居崖上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