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章末知识整合 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章末知识整合 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章末知识整合 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章末知识整合 苏教版必修.doc_第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章末知识整合 苏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章末知识整合 苏教版必修5题型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观察法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7,13,19,25,(2)2,(3),2,(4)1,3,3,5,5,7,7,9,9,分析:观察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它的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所给数列与一些特殊数列之间的关系解析:(1)原数列的各项可看成数列an:1,1,1,1,与数列bn:1,7,13,19,25,对应项相乘的结果又an(1)n1,bn16(n1)6n5.故原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cn(1)n1(6n5)(2)原数列可改写成1,2,3,4,.故其通项公式为ann.(3)这个分数数列中分子、分母的规律都不明显,不妨把分子变成4,然后看分母,从而有,分母正好构成等差数列,从而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4)注意到此数列的特点:奇数项与项数相等,偶数项比项数大1,故它可改写成10,21,30,41,50,61,所以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n.归纳拓展(1)观察是归纳的前提,合理的转换是完成归纳的关键(2)由数列的前n项归纳出的通项公式不一定唯一如数列5,0,5,0,5,的通项公式可为5cos(nN*),也可为an5sin(nN*)(3)已知数列的前n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时,要熟记一些特殊数列如(1)n,n,2n1,2n,2n1,n2,等,观察所给数列与这些特殊数列的关系,从而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变式迁移1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1)1,;(2),2,2,;(3)1,3,6,10,15,;(4)1,4,7,10,13,.解析:(1)an(1)n1.(2)原数列可写成,易得an.(3)312,6123,101234,1512345,an123n.(4)1,4,7,10,13,组成1为首项,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易得an(1)n1(3n2)二、利用an求an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且Sn(an1)(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分析:由Sn与an的关系消去Sn(或an),转化为an(或Sn)的递推关系求解解析:Sn(an1),当n1时,S1a1(a11),解得a13.当n2时,anSnSn1(an1)(an11),得3,当n2时,数列an是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首项a23a19.n2时,an93n23n.显然n1时也成立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nN*)归纳拓展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其方法是anSnSn1(n2)这里常常因为忽略了n2的条件而出错,即由anSnSn1求得an时的n是从2开始的自然数,否则会出现当n1时Sn1S0,而与前n项和定义矛盾可见由anSnSn1所确定的an,当n1时的a1与S1相等时,an才是通项公式,否则要用分段函数表示为an变式迁移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数列Sn的前n项和为Tn,满足Tn2Snn2,nN*.(1)求a1的值解析:(1)当n1时,T12S11,而T1S1a1,a12a11,解得a11.(2)求an的通项公式解析:(2)n2时,SnTnTn12Snn22Sn1(n1)22Sn2Sn12n1.Sn2Sn12n1,Sn12Sn2n1,得an12an2,即an122(an2),亦即2.a123,a226,2,an2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n232n1,故an32n12.三、叠加法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3n1an1(n2)(1)求a2,a3;(2)证明an.分析:已知a1,由递推公式可以求出a2,a3,因为an3n1an1属于an1anf(n)型递推公式,所以可以用叠加法求出an.解析:(1)a11,a2314,a332413.(2)由已知anan13n1,令n分别取2,3,4,n得a2a131,a3a232,a4a333,anan13n1,以上n1个式子相加,得ana131323n1.an,n1时,a11,an.归纳拓展(1)对n1时,检验a1 1是否满足an是必要的,否则就要写成分段的形式(2)如果给出数列an的递推公式为anan1f(n)型,并且f(n)容易求和,这时可采用叠加法对n1检验是必要的,否则就要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这里说的f(n)易求和,指的是f(n)的形式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或是常见的特殊公式,如122232n2等变式迁移3已知数列an满足an1ann2,且a11,求an的通项公式解析:an1ann2,an1ann2,叠加即得ana11222(n1)2,ann(n1)(2n1)1.四、叠乘法在数列an中,a12,an1a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分析:由an1an知,已知条件属于f(n)型递推公式,所以用叠乘法求出an.解析:由a12,an1an,.取n1,2,3,n1得,.把上述各式两边分别相乘,得:,ana1,即ann(n1)当n1时,a12适合上式故ann(n1)(nN*)归纳拓展如果数列an的递推公式为f(n)型时,并且f(n)容易求前n项的积,这时可采用叠乘法叠乘的目的是出现分子、分母相抵消情况变式迁移4在数列an中,已知a1,an12nan,求an.解析:由an12nan得2n,21,22,2n1,叠乘得2222n12,an22五、构造转化法已知数列an中a11,an1,则通项公式an_.分析:通过观察给出的递推公式可以发现两边取倒数可以得到与的关系,也可以将式子乘开得到an1an2an12an两边同时除以2anan1,转化为等差数列求解解析:解法一:将an1两边取倒数,得 ,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的等差数列,1(n1),an.解法二:(1)an1,an1(an2)2an,an1an2an2an1.两边同除以2an1an得.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n1).an.答案:归纳拓展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与an有关的新的数列,通过新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求得an的通项公式新的数列往往是等差数列或是等比数列例如形如anpan1q(p,q为常数)的形式,往往变为anp(an1),构成等比数列,求an通项公式,再求an.变式迁移5已知数列an中,a12,an13an2,求an.解析:由an13an2,设an1k3(ank),其中k是待定系数,即an13an2k与条件进行对比,得2k2,k1.故an113(an1),an1是211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an113n1,an3n11.题型2数列的求和一、公式法(1)求147(3n1)的值;(2)若数列xn满足logaxn11logaxn(nN*,a0,且a1)且x1x2x3x100100,求x101x102x200的值分析:(1)中1,4,7,3n1是个等差数列,但容易这样求解:Snn.这是错误的,错在没搞清此数列有多少项(2)可以作个变换logaxn1logaxnloga1,推导出xn是等比数列再求解解析:(1)数列中3011,第1项1是n0时得到的,此数列是首项为1,末项为3n1,项数为n1的等差数列Sn1.(2)由logaxn11logaxn得logaxn1logaxn1,loga1,a,数列xn是公比为a的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x101x102x200(x1x2x100)a100100a100.归纳拓展数列求和常用的公式有:等差数列:Snna1d;等比数列:Snk123nn(n1);k2122232n2n(n1)(2n1)变式迁移6设an为等比数列,bn为等差数列,且b10,cnanbn,若cn是1,1,2,求cn的前10项之和解析:设an的首项为a,公比为q,bn首项为b,公差为d,b10,由c1a1b11,知a11.c2a2b2qd1,c3a3b3q22d2,解得q2,d1,an2n1,bn1n,cn2n1(1n)cn前10项和为a1a2a10(b1b2b10)978.二、分组求和法 求和:222.分析:此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2x2n2,而数列x2n,是等比数列,2是常数,故采用分组求和法解析:当x1时,Sn(x2x4x2n)2n2n2n.当x1时,Sn4n.综上,Sn归纳拓展将数列的每一项拆成多项,然后重新分组,将一般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运用的是化归的数学思想,通项变形是这种方法的关键变式迁移7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n1),求an的前n项和Sn.解析:ann(n1)nn2,Sn(123n)(122232n2).三、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通项an,所以可以使用裂项相消法解析:an,Sn.归纳拓展裂项相消求和就是将数列的每一项拆成二项或多项使数列中的项出现有规律的抵消项,从而达到求和的目的常见的拆项公式有:(1);(2);(3);(4)();(5)anSnSn1(n2)变式迁移8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求an的前n项和Sn.解析:,Sn1.四、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Sn.分析:此数列非等差数列也非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an可以认为是一个等差数列bnn与一个等比数列cn相乘得到的,可以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来求解解析:Sna1a2a3an,Sn123n,Sn12(n1)n,得:Snnn1n,Sn2.归纳拓展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数列bn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nbn,当求该数列前n项和时,常常采用将anbn的各项乘以公比,并向后错一项与anbn的同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这种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变式迁移9求和:Sn12422723(3n2)2n.解析:因为Sn124227233(n1)22n1(3n2)2n,2Sn1224233(n1)22n(3n2)2n1,所以得Sn1232232332n(3n2)2n13(2222n)(3n2)2n143(2n12)(3n2)2n1432n163n2n12n242n23(1n)2n110.所以Sn3(n1)2n12n210.五、倒序相加法求和设f(x),利用教科书上推导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可求得f(5)f(4)f(0)f(5)f(6)的值为_分析:若直接求解则相当麻烦,考虑f(x)的特点及f(5),f(6);f(4),f(5);的特点,f(x)与f(1x)是否有某种特别的联系,如果有则可以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解答此题解析:f(x),f(1x).f(x)f(1x).设Sf(5)f(4)f(0)f(5)f(6),倒过来,则有Sf(6)f(5)f(0)f(4)f(5),2Sf(5)f(6)f(4)f(5)f(6)f(5)6.S3.归纳拓展此题运用了倒序相加法求得所给函数值的和,由此可以看出,熟练掌握重要的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同学们理解各种解题方法,强化思维过程的训练当数列an满足akank常数时,可用倒序相加法求数列an的前n项和变式迁移10设f(x),求和Sf(2 014)f(2 013)f(2 012)f(1)ffff.解析:f(x),f,f(x)f1,Sf(2 014)f(2 013)f(1)ff,又Sfff(1)f(2)f(2 014),两式相加得2S2 0142 013,S.题型3数列应用题一、与等差数列有关的实际应用题有30根水泥电线杆,要运往1 000米远的地方安装,在1 000米处放一根,以后每隔50米放一根,一辆汽车每次只能运三根,如果用一辆汽车完成这项任务(完成任务回到原处),那么这辆汽车的行程共为多少千米?分析:读懂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关键要找准首项、公差,弄清an还是Sn.解析:如下图所示,假定30根水泥电线杆存放在M处,则a1MA1 000,a2MB1 050,a3MC1 100,a6a35031 250,a30a31509,由于一辆汽车每次只能装3根,故每运一次只能到a3,a6,a9,a30,这些地方,这样组成公差为150,首项为1 100的等差数列,令汽车的行程为S,则S2(a3a6a30)2(a3a31501a31509)235.5(千米),即这辆汽车的行程为35.5千米归纳拓展对于与等差数列有关的应用题,要善于发现“等差”的信息,如“每一年比上一年多(少)”“一个比一个多(少)”等,此时可化归为等差数列,明确已知a1,an,n,d,Sn中的哪几个量,求哪几个量,选择哪一个公式变式迁移11有一种零存整取的储蓄项目,它是每月某日存入一笔相同金额,这是零存,到一定时期到期,可以提出全部本金及利息,这是整取,它的本利和公式如下:本利和每期存入金额.(1)试解释这个本利和公式解析:(1)设每期存入金额为A,每期利率为p,存的期数为n,则各期利率之和为Ap2Ap3ApnApn(n1)Ap,连同本金可得本利和nAn(n1)ApA.(2)若每月初存入100元,月利率为5.1,则到第12个月底的本利和是多少?解析:(2)当A100,p5.1,n12时,本利和1001 239.78(元)(3)若每月初存入一笔金额,月利率是5.1,希望到第12个月底取得本利和2000元,那么每月初应存入多少钱?解析:(3)将(1)中公式变形,得A161.32(元),即每月初应存入161.32元二、与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综合应用题某工厂三年的生产计划中,从第二年起,每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产值都相同,三年的总产值为300万元,如果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分别比原计划的年产值多10万元、10万元、11万元,那么每一年比上一年的产值增长的百分数都相同,求原计划中每年的产值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弄清哪部分为等差数列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