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栋温室内保温幕节能效果的研究分析.docx_第1页
连栋温室内保温幕节能效果的研究分析.docx_第2页
连栋温室内保温幕节能效果的研究分析.docx_第3页
连栋温室内保温幕节能效果的研究分析.docx_第4页
连栋温室内保温幕节能效果的研究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栋温室内保温幕节能效果的研究分析晨怡热管同济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蔡龙俊 扬 琳2008-4-20 19:54:12摘 要:内保温幕是温室供热系统运行时的重要节能措施,其中由于铝箔反射型内保温幕使用优点和节能效果而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旨在对温室内保温幕的节能串进行理论分桥和计算。对内保温幕,尤其是反射型内保温幕的节能机理进行了分桥,给出了计算温室供热能耗以及内保温幕节能效果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模型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反射型内保温幕辐射特性对保温节能效果的影响趋势。同时,还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实验论证。关键词:加热系统;节能;内保温幕;反射;铝Effects of Inside Thermal Screen of Multi-Span Greenhouse on Energy ConservationCai Longjun Feng ZhenjunAbstract:Inside thermal screen is an efficient way to conserve energy in the beating systems of agricultural greenhouses.Reflective thermal screen with aluminum is now popolar, because of outstanding effectiveness in increas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the convenience with which it can be implemen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heat preservation mechanism of thermal screen was discussed,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erergy conservation effect of employing thermal screen in aricultural greenhouse was built.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showed the influence of radiative qualities on energy conservation. It addition, som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results.Keywords:heating system, energy conservation, inside thermal screen, reflect, aluminum中图分类号:TU261.S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02)009805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冬季温室内需设供热系统才能保证温室内作物的生产。对于连栋温室,顶面面积远远大于周围结构的面积,因此,温室供热系统的靛耗主要在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上其令通过项面的传却耗热量所占份额最大。减小顶部传热艳热量对温室供钧系统的节能具有重要作用。晚间,在温室内设置保温幕(门天时卷缩在一起不影响光照,晚间展开)对减少温室的热损失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它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青能措施巳成为现代温室的重要配套设施之。1保温幕的类型与材料特性1.1保温幕的现状与分类保温幕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安装位置来分,可分为内保温幕和外保温幕;按照安装形式来分,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其中内保温幕保温性能较好、启闭操作方便,应用最为广泛。目前,许多内保温幕做成活动式,其传动机构与动力装置、系统支撑件和其他固定件等可与夏季内遮阳降温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许多保温幕本身就兼具遮阳与保温的双重功能,这样可以减小温室的投资。20世纪70年代初期,研究发现,利用反射材料对长、短波辐射均有较高反射率的辐射性能进行温室的保温节能,可获得显著效果,从而,反射型保温幕在温室中开始被应用。近十多年来,随着大型温室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铝箔反射型保温幕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铝箔保温慕的材料特性铝箔材料由于其反射率高,发射率低,是一种良好的反射型绝热材料。铝箔的热辐射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工程热工计算时可把铝箔视为灰体,认为其发射率c值与吸收率“相等。总的来说,在农业工程应用的湿度与波长范围内,铝箔总能保持高反射率、低发射率的热辐射特性。对于农业:正程应用中的铝箔(常用温度范围和一般氧化情况)。其发射率可取009。铝的纯度、铝箔表面加工情况、蒙尘情况等,都会对铝箔的表面热工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2内保温幕换热情况的理论分析2.1理论分析的必要性内保温幕的节能效果可采用节能率这个参数表示。它可定义为:式中 节能率,;Q一一额定工况下,无保温幕时,温室内的热量损失,W;Qb额定工况下,有保温幕时,温室内的热量损失,W。目前,国内外的厂商在销售的内保温幕产品说明书上,节能率均定得较高,且范围也很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规范其计算方法。首先,应进行理论研究,提出合理的计算模型,对有、无保温幕的温室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从而得到理想的节能率值。然后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修正。2.2无保温幕温室换热情况的理论分析2.2.1保温幕温室理想模型的建立对温室换热情况进行分析,可从理论上得出温室热损失量。在进行分析之前,对温室热环境进行以下简化,建立理想模型:1)温室可看作由外围护材料及地面组成的密封空腔;四面侧墙视为一个整体表面,记为表面F1;2)温室屋面视为一个整体表面,记为表面F2;3)温室地面记为表面F3;4)由于温室外表面的换热情况以强制对流换热为主,辐射换热所占比例较小;为了简化,外表面只考虑对流换热;5)温室内的作物不参与温室的换热过程;6)温室内供热散热管与周围环境的换热以对流换热为主;7)每一表面温度分布均视为统一值;8)温室室内空气温度取工作区平均温度作为计算值;9)各围护结构内表面均视为漫灰表面;10)温室外围护结构覆盖材料为塑料薄膜,可忽略薄膜的厚度和导热热阻。经简化后温室的换热情况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G1,G2,G3外界对表面F1,F2,F3的投射辐射;J1,J2,J3表面F 1,F2,F3的有效辐射;Qd1,Qd2,Qd3表面F1,F2,F3的内表面对流传热换热量;Qd1,Qd2表面F1,F2的外表面对流传热换热量;Q2一通过表面F2的导热换热量;Qf一通过温室窗缝隙的冷风渗透耗热量;Q温室供热系统供热量。对温室每一表面,换热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 tn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tw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tf1温室室内温度;tf2温室室外温度;围护结构厚度;Qd外表面的换热热量;Qd温室内表面的换热热量;Qc内表面向外表面的导热传热量;Qf内表面的辐射换热量。对于每一围护结构表面,当处于热平衡状态时,应当有以下关系式:2.2.2无保温幕情况的计算方法1)表面辐射换热量Qf(W)根据热平衡原理,对某一表面,辐射换热热损失量周围对内表面的投射辐射-内表面的有效辐射。根据文献1有:5)有效辐射J有效辐射指表面的有效辐射与反射辐射之和。根据文献门3,对于3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空腔,可得到3个热辐射方程,即式中 ij一”表面j对夕的平均角系数;i1,2,3,j1,2,3;Tni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K;Tnitni十2731;j1,2,3;b,黑体辐射常数,b567108,Wm2K。223 无内保温幕的温室换热方程组从(6)式和(7)中消去入,并利用(3)式化简得改写(5a)为:根据传热学知识,有 EbbT4,将(4)、(56)、(8)和(9)带入(2)并整理得:将(10)式分别应用于3个表面得到3个方程,并与8)式联立,得到一个由6个方程组成的数学模型。23 有保温幕温室换热情况的理论分析231 有保温幕的温室的理想模型的建立增加内保温幕后,在无保温幕条件下的简化基础上再增加如下假设:1)保温幕表面为漫灰表面,下表面称为F”上表面称为表面瓦;2)保温幕上下空气互相隔绝;此时温室换热情况如图3所示:图3中各项字母名称所代表的意义与图l相同。232 有保温幕情况的计算方法1)对流换热QdQd的计算公式与无幕情况相同。但需注意,由于内保温幕把温室内空气分成了上下2部分,这两部分空气的平均温度是不相同的。2)内保温幕下、上表面温度tn4、tn5对于内保温幕,由于厚度较薄,且铝的导热系数较大,可近似认为内保温幕下、上表面温度蜘、小相同。因此,内保温幕的能量平衡关系式为:下表面对流得热十下表面辐射换热量上表面对流换热失热十上表面辐射换热量。即:3)有效辐射J增加内保温幕后,温室可看成两个相连的封闭空腔,下部空腔1由表面Fl、F3和F4组成;上部空腔2由表面F5和F 2组成。对于空腔l,有以下3个方程4)上部空腔2的能量平衡关系式对于上部空腔2,稳态情况下通过内保温幕传人空腔的热量应当等于通过屋面传到外界的热量,即:233 有内保温幕的温室换热方程组对于上部空腔2由于有Qf5Qf2Qf2.5。将公式(8),(14)和(16)分别带入公式(15),并利用tn4tn5,得:由表面F1,F3,F4可列出6个方程,再加上方程(18),可以得到一个由7个方程组成的数学模型:24 方程组的求解由于有温度的4次幂存在,方程组(12)和方程组(19)是非线性方程组,须采用迭代法对其进行计算,先假设备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初值tni,代人封闭空腔有效辐射方程组(8)或(14),解出有效辐射Ji的值,再代人各壁面能量平衡关系式中求出tni。反复迭代,直到tni与tni的差值小于某一指定的极小量为止。25 计算例题及计算结果251 示范温室基本参数本文是以同济大学与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共同研制的中档连栋薄膜温室为例,进行温室冬季供热系统计算的。其基本参数如下:温室占地面积32768m2;南北方向共10跨,每跨64m;东西方向长512m;温室肩高270m,脊高530m;屋面形状为非对称锯齿形;外围护结构:双层塑料薄膜空气间层,100mm,以金属框架支撑;天窗;每跨屋面有64扇天窗,每扇高度08m,长度15m侧窗:温室南、西、北3个方向的外墙开有侧宙,每扇侧宙长度08m,高度15m;外大门一扇,高20m,宽18m,朝向正东。252 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以下对两个方程组中的参数取值进行讨论或说明:1)表面发射率各表面的值可根据资料或现场实测确定。在本温室中,侧墙与屋面采用双层PE塑料薄膜,表面发射率为1204;土壤表面发射率为3096。内保温幕的表面发射率应根据实测值或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确定。根据厂商推荐的数据,取45009。2)对流换热系数参照文献2,根据温室的特点,无保温幕时,取n12 3 90 W(m 2K); w1 W224.5w/m2 k。增加内保温幕后,可取ni=8.7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仍取w1=w2=245(Wm2K)。3)土壤传热耗热量Q6、3Qc3的理论计算较为复杂,可采用划分地带分别计算的方法。具体计算方法可参阅文献2。4)温室冷风渗透耗热量Ql冷风渗透耗热量可采用缝隙法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可参阅文献3。5)导热热阻R温室围护结构为双层塑料充气薄膜100mm,以金属框架支撑;计算得侧墙的导热热阻R101539m 2KW;屋面的导热热阻R201462m 2KW;具体计算方法可参阅文献2。6)室内、外空气平均温度tf1,tf2,tf1取温室设计温度l8;tf2取上海地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2。7)角系数ij采用积分法与几何法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文献L1,将屋顶平面看作一个整体表面时,其角系数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与屋顶为平顶时相同。具体计算过程和方法参阅文献1。现取esp0001C,利用计算机对增加内保温幕前后温室耗热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1)增加内保温幕后,温室的理论节能率为443,说明内保温幕的节能效果显著;2)导致供热负荷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通过屋顶的耗热量(Qd2十Qf2)和冷风渗透耗热量Qf都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了506和396);对于其它表面(围护结构和土壤),增加内保温幕之后表面的辐射换热量有所下降,但同时表面的对流换热量却有所上升。3)各内表面温度在增加内保温幕后均有所下降。3 保温幕节能效果的现场实测及结果31 温室冬季运行现场实测311 有保温幕和无保温幕的温室供热能耗对比1)试验选择的时间在冬至后连续的6d,6d内室外气象条件基本相同,室外气温(最高、最低温度)相差也不大,这样对比实验的基础条件基本相同;2)温室内的温度通过供热系统自动控制的运行调节方法得以实现;3)温室内用于控制的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平面的几何中心位置,距离温室地面1215m之间(这个高度是植物生长的主要感温区);4)供热系统采用散热管为散热设备的热水供热系统,管路系统布置方式采用同样方式;5)晚间,温室供热系统运行的时间约为(17:00至次日5:00)312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表2。在实验期间,不使用内保温幕的3个晚上温室运行的平均耗油量为L1(596十571十582)3583kg;而使用内保温幕的3个晚上平均耗油量为L2(442十412十438)343067kg。节能率为(58343067)5832613。由于没有条件完全相同的对比实验温室同时进行实验,上述比较结果严格说来不能作为内保温幕的节能数据。但进行实验的条件基本相同,这个比较还是基本可以反映内保温幕的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