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情视角与课程重构山西芮城 程晓华昨晚,听祖庆老师的金钱的魔力一课,这真是一节告别传统教学模式的典范,给我深刻的启示。尤其是祖庆老师最后简短的讲座,更是给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前行的方向。此刻,坐在办公室,虽然没有拿到昨晚的笔记,仍然十分激动和感慨。信手记下自己的两点感受,虽不成熟,但愿意与君商榷。课程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我们真的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教什么真的比怎么教要重要得多。我们真的应该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什么上,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研究学情,去思考教学内容,教的方向正确了,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智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学生一起重构语文课程,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成功突围。一、以学情视角关照学生我们总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活动和成长的阵地,然而,课堂上,我们老师还是忍不住不停地牵着、牵着学生往前走,总是要滔滔不绝地把自己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所得来的经验传递给学生,却往往忽视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真的应该是像窦桂梅老师说的:语文老师应该发现水草丰茂的地方并把学生引向其中去。当然,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我们有很多老师有了读写结合的意识,认识到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文本表达的内容,而应该去触摸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传统的内容分析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项内容:表达方式的分析。但是,仅仅只是分析而已。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地“发现”表达的奥秘。至于,怎么能内化这些方式,怎么样真正地在读中去学习习作,获得最真切的体验,并内化成为学生最基本的表达技能,似乎仍然做得很不够。而张祖庆老师的这节课,这个讲座,做到了真正的以学情的视角去关照学生。一节课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目标的集中,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写作的一个技巧,就是通过对语言的夸张描写,去泄露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节课的教学策略,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用最简单的方式读、演、说、写,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最真切的经验。这样,学生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二、以课程重构丰盈学生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是,仅仅只让学生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会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我们更应该去挖掘更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引导学生从群文到整本书,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去重构我们的语文课程。做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要真正地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触摸世界,去阅读和发现更适合孩子的作品和材料,语文课程的重构,不是专家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无论是祖庆老师的课内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读写绘课程、主题阅读课程还是基于互联网的阅读与写作课程,都点燃了我们思想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读得多了,想象的翅膀打开了,孩子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塘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高铁火车乘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济南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集安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高速铁路胀轨课件
- 高速铁路客运概述
- 高速消防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知识系列培训课件
- 电脑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建设工程调规及用地预审服务合同
- 2025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
- 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
- 《中国民航发展史》课件-第一章 中国民用航空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 2024年(学习强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泡沫箱子合同范本
- 智能制造装备与集成 课件 02 智能制造架构与装备
- 2024-2029全球及中国土豆泥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地球物理勘探合同范本
-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件-机翼结构
- 渠道维护工考试题库考点
- DL-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