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化生]陶玉营+溶液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6a891d-6fef-428d-a8e3-c8ea6bfbf51a/546a891d-6fef-428d-a8e3-c8ea6bfbf51a1.gif)
![[初三理化生]陶玉营+溶液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6a891d-6fef-428d-a8e3-c8ea6bfbf51a/546a891d-6fef-428d-a8e3-c8ea6bfbf51a2.gif)
![[初三理化生]陶玉营+溶液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6a891d-6fef-428d-a8e3-c8ea6bfbf51a/546a891d-6fef-428d-a8e3-c8ea6bfbf51a3.gif)
![[初三理化生]陶玉营+溶液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546a891d-6fef-428d-a8e3-c8ea6bfbf51a/546a891d-6fef-428d-a8e3-c8ea6bfbf51a4.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一、教案背景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 化学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三、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溶液的这两部分内容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对于融化的要求较低.第二部分的知识是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作下向水里扩散,溶质分子和水分子发生水合这两个过程(溶剂一般指水).在宏观方面表现为吸热和放热。理解这两个过程有一定难度。四、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五、教学过程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铵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教师:你们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析,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你们中间。教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页内容。师生共同分析: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可投影下列图片(也可动画展示)。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和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体现。不足的地方:课容量较多。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约束的要素与综述
- 第13课 物联网控制与反馈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2025年中国移动广东深圳分公司校讯通教育平台建设合同协议书
-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025年低空经济「碳中和示范区」无人机应急救援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与电动汽车用户需求研究报告
- 2025年低空经济区域碳排放现状与治理政策分析报告
- 第5课 电脑写作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第二册(供四年级使用)浙教版(广西)
- 2025年横琴低空经济无人机行业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燃料电池市场拓展与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内燃机 摇臂滚轮销、活塞销类金刚石涂层(DLC)工艺规范
- 2025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1 Happy Holiday 第1课时
- 柴油安全协议书
- 体态管理培训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现金支付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近似数》课件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初中校长工作手册范本
- 工厂行政部管理制度
- QGDW10212-2019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导则
- 手机维修学徒合同协议书
- T/CEPPEA 5020-2023城市电力电缆隧道规划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