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地震救援演练方案.doc_第1页
医院地震救援演练方案.doc_第2页
医院地震救援演练方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襄县人民医院地震救援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2014年10月9日 二、演练地点:定襄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大外科、麻醉科、感染科、五官科等为主,以心内、神内、妇科、儿科为辅助单位。 三、模拟地震介绍:2014年10月9日 忻府区奇村镇发生6.2级地震,根据市卫生局指令,安排我院备用床位50张,做好接收危重伤员准备。 四、定襄县人民医院防震减灾救援指挥小组成员: 指 挥 长:张俊平(院长 副指挥长:秦其兴 李振国 宋泽荣 成 员:李爱婵 杜俊平 杨志忠 邢寒竹 崔建勤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主 任:宋泽荣 成 员:薄跃云 朱文梅 梁国伟 温玉亮 五、演练过程: 演练启动 2014年10月9日下午3点00分,定襄县人民医院地震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张俊平宣布:定襄县人民医院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开始。 演练背景:2014年10月9日,忻府区奇村镇发生6.2级地震,根据市卫生局指令,安排我院备用床位50支,做好接收危重伤员准备。 演练步骤:1.救护准备工作。医院值班电话6022011保持24小时畅通,接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震情电话后,立即报告张院长,同时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迅速到位,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院长任总指挥长,各分管院长负责抢险救灾、医疗救治、安全通讯等工作,防震减灾办公室负责对院内外工作总协调。准备抢救床、输液椅、留观床等。各科室按要求腾出床位,将现有住院人员集中合并,腾出空床,要求感染科腾出10支,妇、产科15支,骨科15支,普外10支,同时做好备用床位50支的准备。以医疗救治为核心开展工作。科学采用“检伤分类抢救观察分流后送”的救护方案,争分夺秒,合理发挥医护人员力量。医院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各科室也启动应急预案,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安排全科人员参与防震救灾和伤员救治工作。准备血液及血液制品,静脉用液体、药品、手术器械以及其它医疗必需品。食堂做好伤员及抢救人员的餐饮供应。2.分工负责。救治工作实行统一指挥,根据现场条件、受伤人数和抢救人数,分为检伤分类组、现场救护组和后送组。检伤分类组:负责检伤分类、兼顾一般创伤处理;现场救护组:负责救护危重伤员;后送组:负责现场已脱离危险伤员的途中监护和后送。急诊科、骨科、普外科、五官科、功能科(包括放射科、CT室、检验科、B超室等)、后勤科、药剂科、设备科等部门人员在指挥部指挥下分片包干,分工协作,及时处理地震伤员,避免误诊误治。3.检伤分类。伤情分类强调预见性、计划性和针对性,缩短检伤分类时间和提高检诊准确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伤员一入院即在急诊区根据卡标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受伤机制、初步诊断、伤后处理、检查及处理意见、去向等)采取边看、边问、边检查、边分类的方法,对伤员按照轻、中、重程度及优先处置顺序进行快速分流,安置在相应的救治区。伤情分类:伤情分为一般伤势、颅脑损伤、胸部伤、腹部伤、四肢伤等。轻度(蓝色标志):轻度撕裂挫伤;无意识丧失;轻度胸壁擦伤;腹肌挫伤;指趾擦伤;头面部擦伤;腹壁擦伤;骨折或脱位等,该类伤员安置在感染科。中度(绿色标志):广泛挫伤或撕裂伤;意识丧失 15分钟;单纯肋骨骨折;腹壁大面积挫伤;开放性骨折;骨折无移位;胸骨骨折或胸壁挫伤;骨折无移位或骨盆骨折等,该类伤员安置在住院部一楼妇产科。重度(黄色标志):大面积撕裂伤;意识丧失 15分钟;多根肋骨骨折;腹内脏器伤;长骨骨折移位或骨盆骨折;颅骨骨折;气胸、肺挫伤;腰椎骨折;大关节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该类伤员安置在住院部三楼骨科及普外科。4.伤员搬运。轻伤能够自行行走的,由护士陪同到感染科进行清创、包扎;中度伤员需要担架的,由后勤科及志愿者在护士陪同下运到妇产科进行清创、固定、包扎、输液;重度伤员由专业急救小组人员及外科、五官科医师陪同,后勤人员及志愿者运到住院部三楼骨科病房或手术室,及时进行会诊、手术。 5.地震后搬运伤员注意事项。 地震后,搬运伤员时应注意: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一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两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 三个人运送伤员: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6.危重伤病员的搬运。脊柱损伤: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固定颈部不能前屈、后伸、扭曲。颅脑损伤:半卧位或侧卧位。胸部伤:半卧位或坐位。腹部伤: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担架或木板。呼吸困难病人:坐位。最好用折叠担架(或椅)搬运。昏迷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或侧卧位。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头,脚抬高。 地震伤害中最常见的是挤压综合征。对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在解除压迫后,伤肢不应抬高,避免活动;对能行走的伤员,应限制活动;不应热敷、按摩伤肢,以防加重肢体缺氧;肢体禁用加压包扎或止血带。 7.医疗处置。 救治方法: 按伤员受伤至入院的时间进行划分: (a)早期救治:伤后6小时内进行的救治,如清创术、毁损肢体截肢术、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开胸开腹手术、抗休克及抗感染措施等; (b)专科救治:伤后12小时内实施的救治措施,如确定性截肢、眼球摘除、血管修复、颅脑清创、胸腔及腹腔脏器修复手术、对挤压综合征伤员进行透析、抗休克和全身性抗感染、闭合性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等; (c) 后期救治:伤后12小时以上的救治措施,包括现场救治、紧急救治、早期救治和专科救治的内容。 治疗要点: (a)在处理专科伤员的同时,非专业医生要向专科医生及时汇报,危重伤员由专科医生参与处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处理流程上,首先抢救生命,再进行必要的检查,在处理外伤的同时还应注重伤员的心理干预。 (b)对全部收治伤员进行会诊和筛查,能不输液的病人尽量采取口服和外敷用药的方法治疗,降低输液率;能不手术的病人,如骨折患者,尽量采取小夹板固定等中医手段治疗,降低手术率。 (c) 要认真按照诊疗、护理规范,做到科学诊断、合理治疗;要对重症伤员加强三级查房、重点会诊,做好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对重症伤员实施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此外,要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注意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努力改善功能,降低致残率;适时安排心理医师进行访视,对伤员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要做好伤员救治所需药品、器械和生活用品准备工作。地震伤员危重病人救治方法 实行分级救治,保证严重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危重伤员及伴有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的伤员实施损害控制;做好反复检诊;加强多专业合作,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 演练讲评: 2014年10月9日下5时30分,院领导对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情况进行讲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