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合能力“步步高”-中学历史教学.doc_第1页
[建筑]合能力“步步高”-中学历史教学.doc_第2页
[建筑]合能力“步步高”-中学历史教学.doc_第3页
[建筑]合能力“步步高”-中学历史教学.doc_第4页
[建筑]合能力“步步高”-中学历史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归纳-比较:综合能力“步步高”江苏省扬州中学 王 雄常常说,文综难,难在知识点错综复杂,交结横生,因此,只有掌握文综主干知识,才能举一反三,适应千变万化的各种综合能力试题。就历史学科而言,要真正掌握历史主干知识,就必须掌握最基本的历史概念综合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历史学科的综合归纳比较方法,才到达到上期我们提到的“横向综合”“纵向综合”“横纵综合”的入化境界。一、 掌握综合分析方法,突破历史概念(一)三级概念构成了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历史知识最基本的单元是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有大有小。从高考的要求看,像御史大夫、唐本草、“亚罗”号事件、五卅惨案等属于小概念,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是为一级概念。像隋朝大运河、虎门销烟、孟德斯鸠、德黑兰会议等概念,需要分出几个要点进行解释,是为二级概念。而像百家争鸣、法国大革命、雅尔塔体系等概念包含较多复杂的历史要点,我们称之为三级概念。可是这么说,历史课本中的三级概念构成了历史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考试的重点知识。掌握历史概念不能只靠记忆,而应该掌握历史概念的综合分析方法。(二)分类能力的培养合理区分概念类型分类(归类)能力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历史学科中的分类总是从现象向本质的分类发展。能够自觉地将历史现象或概念进行合理分类,就能够按照不同的类型对待它们、分析它们,从而为解决历史问题奠定基础。第一步:了解概念类型。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史实概念按照历史事物本身的类型可以分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典章制度与历史物品、遗迹等概念;史论概念也可以按照所涉及的学科性质,分为政治学概念(如革命、国家、民族、国际关系等)、经济学概念(如贸易、关税、生产力、技术等)、文化概念(艺术、文学创作、艺术流派等)、哲学概念(内因与外因、矛盾、必然性、量变与质变等)以及历史哲学概念(历史中的时间与空间、史料、史论等)等。有些概念是综合性的,成为几个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如民族这一概念,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都可以进行研究。第二步:弄清分类标准。这个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双向练习,如由类型标准来举例说明,或对列出的概念进行分类,再指出标准。如给上面每一个类型的概念举出35个实例,“历史事件: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文献:史记、论法的精神等;历史典章制度: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再讨论分类标准,即了解“什么是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典章制度”。需要说明的是,分类具有多维性与相对性,不要把某一分类看成是绝对的,同一历史事物有不同的侧面、联系与层次,各个子类也并非严格区别、彼此排斥的。第三步:依照考试说明找出最重要的历史三级概念。(三)理解历史概念的结构共同要素与特殊要素前述历史概念通常分为史实概念与史论概念。由于史论概念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也包括历史理论中的概念,这样的概念是从许多对象中概括出来的,在中学不作要求。所以这里所谈的理解,是就史实概念而论。史实概念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有一些共同的内部结构和各自的特殊要素,有意识地从这些要素或特征去分析不同类型的概念,进而对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运用,是真正理解史实概念的必要步骤。史实概念结构中的共同要素包括:一,三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与人物。二,背景。背景要素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背景因素;二类是从原因(如直接与间接、表面与根本、主观与客观等)、目的(与前者基本相同)、条件(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观与客观等)来分析历史事物发生前的种种因果关系。三,后果。即历史事物或事件在历史上的作用(直接或间接、进步性或阻碍性等)、影响(深远或暂时、积极与消极等)、地位、价值及实质(或性质、本质)等等。史实概念结构中的特殊要素可按不同的类型区分。历史事件体现为“过程”要素;人物概念体现为“经历”要素;典籍、思想、制度等概念体现为“内容”要素;历史现象概念体现为“状况”要素。每一个特殊要素都可以再细分为若干要素。(四)史实概念要素的分析方法各要素环节具体分析当一个学生能够按照历史概念中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的时候,他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历程才算真正开始。他即将掌握的是历史知识的结构,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要点。第一步:历史背景要素分析。背景要素分析其实就是研究历史事物产生的种种因果关系。以 “五四运动”为例:角度一:从政治、经济、思想与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1)在政治上,当时代表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势力的北洋军阀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其黑暗统治引起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导致国内矛盾激化;(2)经济上,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一方面要求进一步摆脱阻碍它前进的种种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阶级基础;(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通过宣传民主与科学,教育了一大批青年学生,使他们成为时代先锋;(4)国际上,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黑暗统治的斗志,而日、美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矛盾。巴黎和会不公正的决定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爆发。角度二:从原因方面分析,可以找出其中的根本原因。(1)根本原因。五四运动是青年学生、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市民阶层的人民大众与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买办阶层的北洋军阀之间矛盾的激化;(2)直接原因是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角度三:如果从五四运动之所以取得初步胜利的条件分析,可以分析五四运动有利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阶级条件与思想条件,也可以分析其不利条件。学生掌握不同角度背景分析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概念背景的理解。这样分析,就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物产生背景了。第二步:史实概念结构中的特殊要素过程、内容与状况要素的分析关于“过程”:历史事件按其时间顺序,可分为开始、发展、结局。这一分析学生比较熟悉,但是,过程要素也要注意对不同的概念作区别对待,如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大概念,持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就需要在原有的要素基础上进行细分。“二战”的“开始”就比较复杂,它呈现出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指明不同的范围、局部战场开始的标志,中国战场全面爆发是从“七七”事变(1937)开始,也可以将其看成是远东太平洋战场开始的标志;欧洲战场爆发的标志是德国突袭波兰(1939)等。关于“内容”,以历史典籍为例,历史典籍的内容常常涉及形式要素与实质要素两个方面。形式要素是指历史典籍的类型、编写体例等,如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等属于法律文献;史记、资治通鉴等属于历史著作等。编写体例其实也是一种分类,如中国古代的典籍有经、史、子、集四类,史书还分通史、断代史、纪传、编年、纪事等等。实质要素是典籍与思想观念的核心部分,可从三个方面分析:(1)该典籍或观点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它们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实现目标的方法或途径是什么?以天朝田亩制度为例,它是针对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土地被大量兼并,广大农民无法生存的社会现象提出的。它要建立的是一个理想的农民平等社会。它的实现途径是依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平均分配土地,以及实行圣库制度来实现其农民革命的目标。 关于“状况”,即历史现象,从狭义上来理解,是指历史上曾出现的社会现象中,一些影响较广泛的,在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习俗、风气,或者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某种社会状态等等,如“贞观之治”是在一定时间(公元627649年)、空间(唐统治)范围内,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民族融合、社会安定等方面的状况。第三步:历史后果要素的分析后果要素其实是人们对历史事物评价的结果,这些要素包括:(1)历史事物的性质或实质。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是决定其他社会上层建筑的根本因素,因此,历史事物的性质常常依据它们来确定。但是,如果是政治现象,有时也用阶级性来确定。(2)历史事物的结果与后果。历史事物的结果可以看成是过程的一部分,是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达到的最后状况,后果则常指结果产生后所导致的进一步的影响。如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840年前后,“英国在生产领域,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手工劳动”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这是其“结果”。而由此而产生的进一步影响就是后果。如“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凭借炮舰与商品大规模侵略东方”便是其后果之一。(3)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某一历史事物的产生、发展对其他事物的产生、发展或结果造成直接的阻碍或推动称为“作用”。影响的范围大一些,与作用相比影响具有间接性。如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中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由此推导出的“历史影响”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若有人敢于倒行逆施、复辟帝制,就会招致国人众口指责、唾骂,它也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4)历史事物的特点与意义。这两个要素涵盖的范围很大,需要一定的角度、标准来衡量评价。特点注重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情况,如“产生”“发展”与“结局”,并且是在与其他历史事物的比较过程确定。“意义”考虑的是事物发展之后的种种要素,性质、作用、影响等。因此,在回答“某一历史事物有何特点?”时,首先应当想“这一特点的标准是什么?”如果问“某一历史事物有什么意义?”就应当从尽可能广的方面想“这一意义可以包括哪些方面”。(5)历史事物的局限性以及从历史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局限性”指历史事物的结局中,本来可能达到,却因为主客观因素未能达到的效果,也可以指历史事物或人物由于时代的、社会的、阶级的种种限制,缺乏进一步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历史经验”是指人们经过努力完成某一项历史性任务,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此实践中得出的,可以再吸收或应用的认识。“历史教训”则是在失败或错误中得到的,可以引以为鉴的认识。如中国革命有成功的经验(党的正确领导、采用统一战线的方针、建设一支人民的军队等等),也有失败的教训(不能放弃革命领导权、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等等)。二、历史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比较透彻掌握了历史概念,只能说是突破了一个个小小的知识点,很多人仍然感到历史知识太多太碎,仍然不能将历史知识全局在握。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扎实地掌握基本概念之外,还要进一步掌握归纳与比较的方法。事实上,在上期的历史学科内综合三种形式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多次应用了综合归纳与比较的方法,这里将对其作更深入的探究。(一)综合归纳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按照高考对历史知识的要求梳理知识,从而掌握从不同角度归纳知识的思路。如对于中国古代史中的问题,大多涉及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不同类型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以唐朝民族关系为例加以说明。 综合分析的思路 唐朝史实举例 民族分布西北:突厥、回纥 西南:吐蕃 民族状况 交往与融合唐与吐蕃的交往矛盾与战争唐与突厥的战争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中央政权的政策和亲、册封、建立机构 建立时基本情况时间、地点、范围、建立者 民族政权 民族政权的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表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综合分析的思路古代任何时期的民族问题,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但是,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角度不同,中国近代的政治偏重于对外关系方面,因此,要了解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特点,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综合: 综合分析的思路 近代史实举例 侵华战争鸦片战争 中外关系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领土主权开始丧失反侵略斗争禁烟运动近代政治 对外政策设立总理衙门 国内政治 政局演变辛酉政变阶级斗争太平天国 政治变革 洋务运动表3:中国近代政治综合分析的思路有时,综合归纳的范围会更大,这就需要对每一个具体的方面有明确的知识基础,同时要具备综合归纳的能力。如:例1: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与文化方面,简要概括唐朝前期社会的特点,从五方面各举一例概括说明唐朝前期繁盛的状况,并指出政治因素对其他几方面的影响。其实,这个题目就已经是前文中涉及到的横向综合能力了,由此可见,横向综合能力就是综合归纳能力的发展。归纳维度 特点 史实举例政治: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相对稳定, 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 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统治基础扩大;贞观之制等经济: 空前繁荣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发明了筒车、曲辕犁等,江南进一步开垦民族关系: 民族和睦,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统治者采用开明的民族政策,如任用突厥贵族做官,对粟木、回纥、南诏等进行册封等对外关系: 对外交往空前频繁,唐文化影响深广 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与亚洲(如朝、日、波斯、天竺)、非洲国家交通发达,交往频繁文化方面:辉煌灿烂、影响深远 文化全面辉煌,赵州桥、雕版印刷、子午线测量世界领先,史学、哲学名家辈出,唐诗、散文、莫高窟光彩夺目(二)综合比较的方法。从历年高考中的问题来看,综合比较能力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因为,在考题中,比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技能,它包含了概括、归纳、综合等等技能,因此其鉴别能力较强,有利于区分思维能力高低不同的学生。比较题的解题步骤包括:1、确定比较对象。比较总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进行的,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比较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比较的对象就是题目中的中心词,常常就是两个历史概念(如下例)。例2:19世纪后期德国和英国经济各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不同的成因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比较对象:中心词一德国经济英国经济一限制词(19世纪后期)2、确定比较标准。比较的标准是解题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它就是题目中的回答词。如例1中的:特点、成因、影响。当然,影响是综合的,指德国经济超过了英国之后的影响,而不仅仅是英、德各自经济的影响。有时,题目中没有给定标准,就需要自己按照题目要求确定标准。这类试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以两个历史概念为比较对象的,如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等,比较时的标准可在其概念要素中确定。农民运动可以从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规模(时间长短、范围大小等)、组织(宗旨、口号、组织形式等)、后果(作用、影响等)等等要素中确定。而国际关系体系可以从背景(国际力量对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