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球类运动理论课教案(一、篮球;二、乒乓球;三、羽毛球)一、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的规则。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组织、编排一场篮球赛。第一部分:篮球比赛规则一、时间通则(一)比赛时间1、比赛应由4节组成,每节10分钟。2、在第1节和第2节之间,第3节和第4节之间以及每一决胜期之前应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3、每半场间的休息时间为15分钟。(二)操纵比赛计时钟,当:(1)跳球时,球抛到最高点被跳球队员合法地拍击时;(2)罚球未成功并且球继续是活球,球触及场上队员时;(3)在掷界外球时,球触及场上队员。2、停止比赛计时钟,当:(1)在一节或一个决胜期比赛时间结束时时间终了;(2)当球是活球时裁判员鸣哨;(3)当球是活球时24秒钟装置信号响;(4)某队已请求暂停,对方投篮得分;(5)在第四节或任一决胜期的最后两分钟内投篮得分,在这个特定的死球情况下,不允许双方队替换以及得分的队暂停。二、暂停1、在头3节的每节中,每队可准予1次要登记的暂停,第4节中准予两次要登记的暂停,每一决胜期准予一次要登记的暂停。2、每次暂停时间为1分钟。三、替换替换队员必须做好准备后,亲自到记录台前报告,然后坐在替补队员席上,经临场裁判准许后,方可进入场地替换。遇到下列机会时,记录台鸣笛通知临时裁判:请求暂停已被准许时;宣判了争球时;宣判了犯规时;队员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掷界外球的球队允许换人时(另一方也可以请求换人),但跳球的队员不能由其他队员替换,除非是他受伤了。四、违例及其罚则违例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其罚则是:发生违例的队失去球权,将球判给对方队在最靠近违例的地点掷界外球,直接位于篮板后面的地方除外。如果投篮或罚球的球中篮无效,然后要在罚球线延长部分的界外掷界外球。(一)队员出界和球出界1、当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接触界线上或界线外的地面,或接触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除队员以外的任何物体时,即是队员出界。2、球出界,当球触及:(1)在界外的队员或任何其他人员;(2)界线上、界线外的地面,或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任何物体;(3)篮架、篮板背面、篮板上方各篮板后面的任何物体;3、球出界,甚至球触及了除队员以外的其他物体出界,在球出界前最后触及球或被球触及的队员是使球出界的队员。如果球出界是由于触及了界线上或界线外的队员或被他所触及是该队员使球出界。违反本条规则是违例。(二)带球走比赛中持球队员超出规则限制的范围移动则判其带球走违例。确定中枢脚是判断持球队员是否带球走的关键。通常以下面几种情况来确定中枢脚:1、队员双脚着地接到球,可以用任一脚作中枢脚。一脚抬起的一刹那,另一脚就成为中枢脚。2、队员在移动或运球中接到球,他可以按下列情况确定中枢脚。(1)如果一脚正触及地面,那么另一脚一触及地面,原先那只脚就为中枢脚。队员可以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着地,则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2)如果队员接到球时双脚离地,在这种情况下有三种变化:第一种是双脚同时着地,同任一脚都可以是中枢脚。一脚抬起的一刹那,另一脚就成为中枢脚。第二种情况是两脚分先后着地,则无触及地面的脚是中枢脚。第三种是一脚着地,队员可以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着地时,则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3)确定中枢脚后,在传球或投篮中,中枢脚可以抬起,但在球离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运球开始时,在球离手前中枢脚不可以抬起。违反上述的持球移动,都应判带球违例。(三)非法运球比赛中队员控制球后,将球掷、滚向地面时,在球接触其他队员前再与球接触时,为运球。每次运球中,必须使球与地面接触。双手同时触球一刹那或使球在一手或双方中停留的刹那,运球即完毕,不得再次运球,再次运球应判为非法运球。当队员的手不和球接触时,运球队员的步数不受限制。下列情况下算运球;连续投篮、在运球开始或结束时,队员偶然地失掉球,然后恢复控制球(漏接)、与附近的其他队员抢球中用挑拍以图获得控制球、拍击另一队员控制的球、拦截传球并获得该球。(四)拳击球和脚踢球在比赛中,为了防止危险和粗暴动作出现,凡用拳击球、用脚故意踢球或用脚的任何部位阻拦球均属违例。在跳球或双方争夺球过程中出现拳击球,应立即宣判违例。在比赛中,如果出现脚或腿偶然地碰到球,则不算违例。(五)干扰球在投篮时,当球在飞行中下落,并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以上时,进攻和防守队员都不可触及球。在投篮中,当球碰击篮板后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以上不可触球。当投篮的球触及篮圈时,进攻和防守队员都不得触及球篮和篮板。进攻和防守队员都不得从下方伸手穿过球篮并触及篮圈水平面以上或篮圈上的球,不管是在投篮后、跳球拍击球后或是在传球后。如进攻队员违反此规定,不管是否投中均无效,由对方在罚球线的延长线部分掷界外球;如防守队员违反此规定,无论中篮与否,根据投篮地点判给投篮得2分或3分。(六)球回后场某队控制前场活球,该队的队员不得使球回他的后场。判断回后场违例有三个因素:该队队员在前场控制活球;在前场最后触及球;然后同队的队员在后场最先触球。缺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构成球回后场违例。在比赛中,裁判员如发现在前场的控制球队员使球进入后场,不要急于鸣哨,要给对方队员获球机会,只有待控制球的同队队员触及球时,才可以宣判该队球回后场违例。(七)跳球违例跳例时队员应遵守如下规定:当裁判员所抛的球到达最高点之前,任何一跳球队员都不得拍球;在拍球前,跳球队员不得离开自己的位置,一只脚靠近两人之间线的中心;每一跳球队员只能拍击两次球;在球被一名非跳球队员触及地面、球篮、篮板前,任一跳球队员合法拍击前,应站在圆圈外,身体的任一部分不得在圆圈上或超过圆圈线(圆柱体)。违反上述规定,即为跳球违例。(八)罚球违例罚球时队员应遵守下列规定:罚球队员可处理球时应在5秒之内投篮球出手并使球触及篮圈。罚球时,罚球队员不得接触罚球线或罚球线前的地面。罚球时,当球在飞向球篮的途中双方队员都不得触及球。罚球队的对方队员不得当球在球篮中时触及球和球篮,也不得用他的行为去扰乱罚球队员。在球离开罚球队员的手之前,沿罚球区两旁位置的任一队员均不得进入限制区,中立区域或离开位置区。违反上述规定,即为罚球违例。(九)掷界外球违例获得球权的队在掷界外球时其队员不得违反下列规定:1、球离手前不得从裁判员指定的地点横向移动超过正常的一步(大约1米),并向不止一个方向移动。2、在球触及了另一队员前在场内触及球。3、球离开前或离手时踏入场地。4、球离手的时间超过五秒钟;5、掷球越过篮板传给场上队员;6、从前场掷球给位于后场的同队队员;7、掷界外球离手后,在球接触场上队员前,球触及界外、停留在篮圈支架上或进入球篮。违反上述规定,即为掷界外球违规。(十)违犯时间规则的违例1、三秒钟违例某队在场上控制球并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走动时,该队队员不得在对方的限制区内停留超过持续的3秒钟,否则为三秒钟违例。2、五秒种违例(1)罚球队员可处理球时在5秒钟内未将球投篮出手;(2)掷界外球队员可处理球时在5秒钟内未使球离手;(3)持球队员在场内被严密防守时(在正常的一步内),5秒钟内未能传、投、滚或运球。违反上述规定则为五秒违例。3、八秒钟违例当一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时,该队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否则应判违例。当球触及前场或球触及有部分身体接触前场的队员时,即算球进入某队的前场。4、二十四秒钟违例每当一名队员在场上获得控制一个活球时,他的队员必须应在24秒钟内投篮出手,否则应判二十四秒违例。五、犯规及其罚则犯规是规则的违犯,含有与对方队员的身体接触和(或)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一)侵人犯规侵人犯规是不管在活球还是死球时涉及与对方队员非法接触的队员犯规。1、处理身体接触的基本原则(1)规则的精神和意图以及坚持比赛的完整的需要。(2)运用“有利/无利”概念的一致性,裁判员不要企图靠不必要地打断比赛的流畅来处罚附带的身体接触,况且这种接触没有使用责任的队员得利,也未置对方队员于不利。2、判断侵人犯规的标准(1)队员不准通过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髋、腿、膝和脚,或将他的身体弯曲成“反常的”姿势(超出他的圆柱体)来拉、阻挡、推、撞、绊对方队员以阻碍其行进,也准放纵任何粗野猛烈的动作。(2)防守无球队员时,距离不准太近,占据位置时,时间和速度不准太快。(3)运球队员不准冲撞已站在行进路线上并已采取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队员;(4)队员掩护时,要原地不动,要有一定的距离,不准在移动中进行掩护。(5)队员起跳时,要遵守垂直原则,不准撞开对方起跳;当某队员在跳到空中时,对方队员不准移动到他的身体下面。3、侵人犯规的种类(1)阻挡。是非法的身体接触,他阻碍持球呀不持球的对方队员前进;(2)撞人。是持球或不持球队员推动或移动到对方队员躯干上的身体接触。(3)从背后防守。是防守队员从对方的背后与其发生身体接触。即使防守队员正试图去抢球,从背后与对方队员发生身体接触也是不正当的。(4)拉人。是干扰对方队员自由而发生的身体接触,这个接触对方队员,阻碍其行进。(5)非法用手。发生在防守队员处于防守状态时,用手去接触对方队员,阻碍其行进。(6)推人。使用身体任何部位强行移动,或试图移动已经或没有控制球的对方队员时发生的身体接触。(7)非法掩护。是试图非法拖延或阻止非控制球的对方队员到达希望到达的场上的位置。4、侵人犯规的罚则在所有的情况下,都登记犯规队员一次侵人犯规,并根据不同性质和具体情况进行处理。(1)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了侵人犯规时,登记该队员犯规次数,并累计在全队每节4次犯规之内,若球投中,得分有效,再加罚一次,若球未投入,根据投篮地点判给投篮队员两次或3次罚球。(2)对未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了侵人犯规时,登记该队员犯规次数,累计在全队每节4犯规之内,由对方在犯规最近的界外掷界外球。若本队每节的犯规超过4次,则由受侵犯的那个队员执行两次罚球。(二)技术犯规比赛的正当行为要求双方球队的成员(队员、教练员、替补队员和随队人员)与裁判员及其助理人员有完美和真诚的合作。比赛双方均有权做出最大努力来获得胜利,但胜利的取得必须符合体育道德精神和良好的比赛作风。任何故意或再三违反上述规则精神,即为技术犯规。概而言之,技术犯规是与对方不发生身体接触而违反规则的行为和道德方面的犯规。1、判断技术犯规的原则(1)对显然是无意和对比赛没有影响或属于管理性质的技术性违反规则的,不算技术犯规。但要提出警告,警告后该队又重犯时,则应立即判技术犯规。(2)对有意、不道德或有投机取巧性质的行为,应立即判炒技术犯规。(3)违反规定、性质严重的或坚持不改的,应判技术犯规而取消犯规者的比赛资格,交令其退出比赛场地。2、技术犯规的罚则(1)队员技术犯规在比赛中,队员如果同载判员谈话或接触时没有礼貌,或使用不尊重的语言和举动,或故意拖延比赛时间妨碍比赛进行,或被判犯规后在裁判员要求举手时不按规则举手等,都应判技术犯规。其罚则是:登记该队员犯规次数,累计在全队每节4次犯规之内,由对方罚球一次和随后的球权。对违反体育道德的技术犯规,则应判给对方两罚球和随后的球权。(2)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等随队人员的技术犯规在比赛中,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和替补队员,如果随意进入球场或离开球队席,跟随比赛的移动而指挥比赛,或不听裁判员的劝告,或与裁判员和对方人员谈话时没有礼貌等,都应判为技术犯规。其罚则是:将犯规登记在该队教练员名下,累计在该队教练员3次犯规之内,由对方罚球两次并在边线中点处掷界外球。(3)比赛休息时间内的技术犯规比赛前和比赛期间,若队员被判技术犯规,则将犯规登记在该队员名下,累计在全队每节4次犯规之内。若教练员、助理教练员、随队人员技术犯规,则将犯规登记在该队教练员名下,累计在该教练员3次犯规之内(不计入全队犯规之中),由对方罚球两次后,在中圈跳球开始比赛。3、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裁判员认为队员不是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的范围内合法地直接地试图抢球,造成的侵入犯规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如果队员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身上发生过分的接触(严重犯规),那么,这样的接触被认为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的罚则:应登记该队员的犯规次数,累计在全队每节4次犯规之内判给对方两次罚球的一次在边线中点处掷界外球。若对投篮队员犯规,则投中有效,再判给一次罚球和一次在边线的中点掷界外球;若投球未中,则根据投篮地点判给投篮队员两次或3次罚球和一次边线中点处掷界外球。对屡次发生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的队员,可以取消其比赛资格。4、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凡属十分恶劣的不道德的行为,判为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的罚则:发生时,登记犯规队员一次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他要被取消比赛资格,令其去该队的休息室并在比赛期间留在那里,他也可以选择离开体育馆。要判给非犯规队罚球和随后的球权,罚球次数和罚球程序同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法则。宣判犯规时的程序发生犯规时,裁判员应按以下程序宣判:第一,鸣哨的同时,一手臂伸直高举并握拳,以此表示犯规停表;另一手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指向犯规队员。第二,要求犯规队员举手过头。第三,以手势表明要执行的罚则,如判给罚球,则指罚球线;如不判给罚球,则指向掷界外球地点。第四,移动到记录台能看得清楚的地方。第五,做出犯规队员的号码、犯规性质的手势,再次用手势表明要执行的罚则。第二部分:篮球竞赛方法竞赛最基本、最直接的目的是要取胜。为了使参加比赛的队能够在比较公平、合理的条件下竞争,采用适当的竞赛方法是创造这种良好条件的前提,也是客观反映参赛队的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有利于组织管理。篮球竞赛中通常采用的有淘汰法和循环法两种。一、淘汰法淘汰法就是球队在比赛中失败一次或两次以后,即失去继续参加比赛的资格,连续获胜的球队继续参加比赛,直到最后确定优胜队为止。失败一次即失去比赛资格的方法为单淘汰,失败两次即失去比赛资格的方法为双淘汰,和同一对手以三战两胜、五战三胜或七战四胜的形式进行淘汰的为多次淘汰。淘汰制的编制方法:首先根据报名参赛的队数确定比赛轮次表,由各队进行抽签,确定在比赛表中的位置,然后把队名填入比赛轮次表中,如果表中的队数恰好是2的乘方数(4、8、16、32、64等),那么在第一轮中所有的队都要参加比赛。例如八个队参加比赛。经过第一轮比赛,要剩下八个队参加第二轮比赛。在第一轮中淘汰四个队(12-8=4),就有八个队参加第一轮比赛,有四个队轮空。编排时要把轮空队分别排到上、下两半区,两半区参加的队数也要尽量相等或接近相等。如果轮空队为奇数,可使下半区的轮空队为偶数,上半区的轮空队为奇数。计算第一轮比赛的轮空队数,可以用队数的2的乘方数减去参加比赛队数的办法。例如,十三个队参加比赛,第一轮轮空队数为16-13=3,第一轮比赛中有三个队轮空,十个队参加比赛。为了避免强队在第一轮比赛中相遇,经常采用“种子队”编排法。种子队的设定应是有根据的,为各队所公认的。一般按照比赛成绩来确定。若无成绩,可用抽签方式来确定。种子队的排列,一种是按种子队的原来名次依次排定在种子位置号码上(种子位置号码是有规律地分布在比赛秩序表中各个不同“区”的顶部和底部);另一种是让种子队抽签,确定在哪个种子位置号码上,在种子队排好后,再让其他非种子队抽签。单淘汰只能合理地确定第一名,在必须确定其余各队名次时,应当进行补赛(附加赛)。补赛的办法应在竞赛规程中明文规定。常采用的补赛办法是:决赛中失败的队为第二名,复赛中失败的两个队补赛一次,胜者为第三名,败者为第四名,复赛前败的四个队进行补赛,争夺第五至第八名。双淘汰制就是在比赛中失败两次才被淘汰。双淘汰制的编排方法基本上和单淘汰制相同,只是进入第二轮后,要把失败的队编排起来再进行比赛,再失败的则被淘汰,胜队继续与上一轮失败者进行比赛,最后一次失败的队还能参加决赛,并有可能夺取冠军。多次淘汰的编排同单淘汰相同,所区别的是多次淘汰克服了单淘汰中两队之间交锋一场论胜负的偶然性缺陷,而是采用两队之间三战两胜、五战三胜甚至七战四胜的结果来论胜负,更加客观地反映参赛队的实际水平。多次淘汰通常是在比赛水平比较高、双方实力相当,或者在一次篮球竞赛最后阶段的比赛中采用的方法。二、循环法循环法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三种。单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在整个比赛中都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失分率排列名次。一般在参赛的队数不算太多而竞赛时间较长时采用。双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伍在比赛中都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失分率排列名次。一般在参加比赛的队数少而竞赛时间较长时采用。分组循环是把参加比赛的队分为若干组,分别进行单循环比赛,在小组排定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一般在参加比赛的队数多而竞赛时间有限时采用。(1)循环法的编排A、单循环比赛场数和比赛轮次的计算比赛场数计算的公式为:N(N-1)/2=X即:队数(队数-1)/2=比赛总场数例如:十个队参加比赛,比赛总场数是:10(10-1)/2=45(场)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偶数,则比赛轮数为队数-1。例如:十个队参加比赛,比赛轮数是10-1=9轮。如果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奇数,则比赛轮数等于队数。例如:五个队参加比赛,比赛就要进行五轮。计算轮数和场数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更好地安排比赛工作。B、比赛轮次表的编排。把参加比赛的队平均分为两半,前一半号数由1号起自上而下地写在左边,后一半号数自下而上地写在右边,然后用横线把相对号数连接起来,就是第一轮的比赛队。如果是奇数,可以加一个“0”号使之成为偶数,碰到0的队轮空一次。第二至第五轮的排法:把1号的位置固定不变,其余的号码按逆时针方向移动每个位置,再用横线连起来,这就是第二轮的比赛队。依此类推,排出第三、四、五轮的比赛。轮次表排完后,各队进行抽签,并把各队队名按抽到的号码填到轮次表里。C、双循环比赛轮次表的编排。双循环比赛轮次表的排法与上述循环的编排相同,只是要排出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轮次。D、分组循环的编排。分组循环就是把参加的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先进行单循环比赛。如十六个队参加比赛,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六场比赛,四个小组共进行二十四场比赛,所需要的轮数4-1=3轮。经过小组循环比赛,排出各小组的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可采用下列方法:a、仍用单循环比赛方法,各小组第一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一至第四名;各小组第二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五至第八名;各小组的第三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九至第十二名;各小组的第四名再编在一组进行比赛,决出第十三至第十六名。b、可将第一阶段比赛中各组的前两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一至第八名。将各小组的第三、第四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九至第十六名。c、如果时间短,可只将第一阶段各小组的第一、第二名编在一组进行比赛,决出前八名的名次,其他队不再参加第二阶段的比赛。(2)循环法的抽签排列办法在比赛前几天,由主办单位召集各领队公开抽签,排好比赛轮次表。使各队明确比赛的次序、日期、时间和地点,以便做好工作。在比赛前几天,由主办单位召集各领队公开抽签,排好比赛轮次表。使各队明确比赛的次序、日期、时间和地点,以便做好工作。A、单循环比赛的抽签,按参加比赛的队娄排好比赛轮次表,备好签号进行抽签。然后将队名填入比赛轮次表中。B分组循环比赛的抽签a、首先在领会上协商确定种子队。种子队的队数一般等于分组的组数。如果分四个组进行比赛,应有四个种子队。为了做到更合理,也可以多选出几个种子队,但必须是组数的倍数。如分四个组进行比赛,可确定八个种子队, 第一号种子队与第八号种子队编为一组,第二号种子队与第七号种子编为一组,依次类推。b、抽签方法。种子队先抽签,确定各种子队的组别,然后其他各队再抽签确定组别。例如:二十个队分为四个小组,除八个种子队外,其他十二个队再抽签。签号为四组,每组有相同的三个签,由十二个队抽签确定组别,然后再把各队按组别填入各组的比赛轮次表中。还有一种方法是按上一届进行蛇行排列分组。例如:有十六个队分成四个组时,其排法如表4-9所示。表4-9 十六队蛇形排列分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18916271015361114451213(3)循环制的计分方法和名次排列确定比赛的名次时,以积分多少来计算,即胜一场得两分,负一场得一分,弃权为零分。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两队的积分相等,则仅以两个有关队之间比赛的胜负排列名次,胜队名次列前。如三队或三队以上的队积分相等,则以这几个积分相等队之间的比赛胜负场次排列名交;如还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得失率(得分之和/失分之和)排列名次;如仍相等,则按他们的全组内所有比赛的得失率排列名次。三、混合法同时采用淘汰制和循环制而进行的比赛为混合制。它把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采用分组淘汰制,后一段采用循环制。或者相反,前一段采用循环制,后一段采用分组淘汰制。即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制,第二阶段的比赛按两组相应的名次(即两小组第一名和第二名)首先交叉进行比赛,两个胜队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个负队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三名和第四名;原分组循环产生的第三名和第四名,也用同样的方法决定第五名至第八名。还有一种混合制是把两次分组循环赛后的各队,按成绩排出复赛的全部名次,然后,从前面按顺序,把临近的两个队编组进行决赛,取出受奖名次。如十二个队,先把十二个队分成A、B、C三组,分组循环后,把预赛各组的前两名编为一组,采采用循环制,进行复赛,按成绩排出16名;各组的后两名编为一组,进行比赛,排出712名。最后,第一名和第二名再进行比赛,决出冠亚军;第三名和第四名进行比赛,决出第三名和第四名,其他队不再进行比赛。板 书时间二、乒乓球基本理论及竞赛法一 乒乓球运动简介乒乓球运动具有广泛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受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还具有较强的竞争性,锻炼人的心理素质。乒乓球台长2.74米,宽1.525米,高76厘米,网高15.25厘米。乒乓球拍的大小、形状、重量不限,但底板必须是木制的,用来击球的拍面必须覆盖颗粒胶或海绵胶。现在常用的是海绵胶皮拍,主要分正胶和反胶两种,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不同性能的球拍。乒乓球是用赛璐珞制成的,直径约40毫米,重约2.8克的黄色或白色的小球。乒乓球起源于英国,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19世纪后期,英国一些大学生在室内以桌为台,书为网,酒瓶软木塞为球,在桌上推来挡去,形成“桌上网球”游戏。1890年左右英格兰著名越野跑运动员吉布(James Gibb)从美国带回空心赛璐珞球,代替软木塞。因赛璐珞球击在木板拍上发出乒乓声响,故称“乒乓球”。1891年英国的巴克斯特(Charles Bakst)申请乒乓球商业专利。1900年12月英国在伦敦举行有300余人参加的乒乓球比赛。1902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坪井玄道将乒乓球活动引入日本,1904年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经理王道平从日本购买了10套乒乓球器材,将乒乓球活动介绍到中国来。20世纪20年代,乒乓球逐渐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各国广泛开展。1903年英国的古德(Gude)发明胶皮球拍,随即旋转削球的打法问世。1926年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50年代日本使用海绵贴面球拍,推出弧圈球、发球抢攻的打法。60年代中国首创近台快攻打法。1988年第24届奥运会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乒乓球在中国有国球之称。二 乒乓球常用术语1球台端线:球台两端长152.5厘米,宽2厘米的白线。边线:球台两侧长274厘米,宽2厘米的白线。中线:台面正中与边线平行的3毫米宽的白线。2站位近 台:站位距离端线50厘米以内的范围。中近台:站位距离端线50-70厘米以内的范围。中远台:站位距离端线70-100厘米以内的范围。远 台:站位距离端线1米以外的范围。3击球路线击球点与落点之间的投影线,称为五条基本路线。4击球时间对方来球着台后反弹上升至回落触击地面以前这段时间,称为击球时间。5击球部位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接触球的部位,按照钟表刻度可将球分为五个击球部位。上 部:接近12点的部位。中上部:接近12点的部位。中 部:接近3点的部位。中下部:接近45点的部位。下 部:接近6点的部位。6拍形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1)拍面角度:拍面和台面所形成的角度。拍面前倾:拍面向前倾斜角度小于90,拍面触球接近1点的部位。拍面稍前倾:拍面稍向前倾斜,拍面触球接近2点的部位。拍面垂直:拍面触球接近3点的部位。拍面稍后仰:拍面向后倾斜角度大于90,拍面触球接近4点的部位。拍面后仰:拍面触球接近5点的部位。(2)拍面方向:击球时拍面所朝的方向。7击球点球拍与球接触那一点的空间位置。击球点是对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而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指击球时,球处于身体的前后位置;二是指击球时,球和身体的远近距离;三是指击球时,球的高低位置。因此,击球点是和击球者、球台以及击球时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2.3.2.8短球、长球与追身球短球:落点在近网区内,且起跳后的第二落点不超过球台的端线。长球:落点在底线区内。追身球:落点在身体的中间。三 乒乓球比赛规则1.1球台1.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1.1.2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侧面。1.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1.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合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1.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1.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1.2球网装置1.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1.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1.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1.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1.3球1.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38毫米。1.3.2球重2.5克。1.3.3球应用赛璐璐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黄色或橙色,且无光泽。1.4球拍1.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1.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1.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1.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1.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1.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1.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1.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拍身边缘上的包边应无光泽,不得呈白色。1.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1.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1.5定义1.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1.5.2“球处比赛状态”,从发球时,球被有意向上抛起前,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上的一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1.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1.5.4“一分”:判分的回合。1.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1.5.6“不执怕手”:未握着球拍的手。1.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1.5.8阻挡”:对方击球后,处于比赛状态的球尚未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超过比赛台面或其端线,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带的任何物品。1.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1.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1.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1.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1.5.13运动员“穿或带”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带的任何物品。1.5.14球从突出台外的球网装置之下或之外经过,或回击的球越过球网后又回弹过网,均应视作已”超过或绕过”球网装置。1.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1.6合法发球1.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和比赛合面的水平面之上。1.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1.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1.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1.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1.6.6运动员发球时,有责任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1.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1.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1.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1.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做出决定免予执行,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1.7合法还击1.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1.8比赛次序1.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1.8.2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1.9重发球1.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1.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1.9.1.2如果接发球员或同伴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其同伴均没有企图击球。1.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1.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1.9.1.5在双打时,运动员错发,错接。1.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1.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1.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1.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1.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1.10一分1.1O.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1.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1.1O.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1.1O.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1.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越过本方端线而没有触及本方台区;1.10.1.5对方阻挡;1.10.1.6对方连击;1.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条款的拍面击球;1.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1.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1.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1.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1.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接发球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1.11一局比赛1.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21分的一方为胜方,2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1.12一场比赛1.12.1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1.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休息时间。1.13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1.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1.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1.13.3在获得每五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2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1.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1.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1.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1.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10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1.14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1.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1.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1.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1.15轮换发球法1.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1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1.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1.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1.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1.15.3换发球法一经实行,该场比赛的剩余部分必须继续实行,直至该场比赛结束。三、羽毛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羽毛球运动有所了解,掌握羽毛球的知识,对羽毛球比赛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学习要点:了解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主要赛事;了解羽毛球竞赛项目和竞赛的方法教学设备:电教化器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1 观看短片,导入本课课题羽毛球运动。2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由古代的毽球游戏逐渐演变而来,印度的“普那”是羽毛球的发源地。1873年英国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羽毛球比赛,称之为“伯明顿”。1893年英国创立了羽毛球协会。1899年举行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1934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成立,并通过了第一本羽毛球竞赛规则。从1992年起运动被列为夏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3 世界羽毛球的主要赛事汤姆斯杯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赛 尤伯杯世界羽毛球女子团体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男女混合团体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单项比赛世界杯单项比赛世界羽毛球大奖总决赛单项比赛世界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4 我国羽毛球主要赛事全国羽毛球锦标赛全国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全国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全国羽毛球双打比赛全运会、全国城市运动会等全国性综合运动会羽毛球比赛5 羽毛球场地器材介绍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场呈长方形,长度是13.40米,单打球场宽5.18米,双打球场宽6.10米。球场外面两条边线是双打场地边线,里面的两条边线是单打场地边线。双打边线与单打边线相距0.46米。靠过球网1.98米与网平行的两条线为前发球线,离端线0.76米与端线中点连起来的一条线叫中线,它把羽毛球场地分为左、右发球区。各条线宽度均为4厘米。球场中央网高1.524米,双打边线处网高1.55米。球类运动(篮球)课实践教案 第1次课课的基本内容1身体基本姿势,2双手胸前传球3行进间直线运球,急起急停技术。课 的任 务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打篮球的身体基本姿势。学会双手胸前传球及运球基本姿势。课的部分时间分 课 的 内 容组 织 教 法准备部分12一、体育班委整队报告人数,二、师生问好检查人数服装,三、宣布本次课的内容,提出要求,四、安排见习生,课开始五、集中注意力练习“正反口令”。六、徒手操练习1、头颈部, 2、肩部3、腰部, 4、体前屈5、弓步压腿,6腕踝关节组织队型:(图示)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教师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学生 O要求:1、整队报到快、静、齐。2、精神饱满,声音宏亮。3、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4、徒手操动作舒展到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基本部分70一、身体基本姿势基本站立姿势是起动的准备姿势,队员将球传出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保持正确的基本站立姿势,以利于根据本队的战术配合和场上的具体情况,及时转入下一个进攻行动。二、双手胸前传球动作方法:持球时,两手五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传球时,后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两臂前伸,手腕由下向上翻转,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弹拨,将球传出。出球后手心和拇指向下,其余手指向前。组织队型:(图示)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O O教师X学生 课的部分时间课 的 内 容组 织 教 法基本部分三、行进间直线运球动作方法:抬头,目视前方,上体稍前倾,以肘关节为轴,用手按拍球的后侧上方,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球反弹的高度在腰部以上一点,一般拍一次球跑两步。运球急起急停:当运球队员被对手盯得很紧而不能运用快速运球突破时,运球者突然减速或急停,防守者也会停住,在这一瞬间突然加速,运球突破。组织队型:(图示)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O O教师X学生教法要求:1、教师进行师范讲解 2、学生跟教师后面做练习 3、学生自行练习,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提出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锦纶复丝八股绳索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男鞋鞋底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橡胶压片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机槽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登山裤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防爆接线箱数据监测报告
- 智能切换算法如何平衡低延迟与复杂场景下的语义理解准确性
-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用分离齿合套轻量化设计与NVH性能博弈分析
- 新型表面活性剂在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与生物降解性矛盾分析
- 新型柔性材料超薄切割技术对可穿戴设备力学性能的跨尺度耦合效应
-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绪论课件
- 住宅外墙饰面层损伤特性分析与防治
- 足浴店租赁合同
- 2025-2030中国术中神经生理监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YS-T621-2021百叶窗用铝合金带、箔材》
- 卫生院厉行节约、降低运营成本实施方案
- 模块2 电阻式传感器
- T-GDEIIA 56-2024 垂直起降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基础设施配置技术要求
- 《CRISPR-Cas9及基因技术》课件
- 宁夏银川九中教育集团阅海一校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亚朵酒店前台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