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远古社会时期教育的四个发展时期:前氏族社会发展时期、母系氏族发展时期、父系氏族发展时期、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一、前氏族社会发展时期的学前教育为了抵御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求生存,常常按年龄差异和体质强弱分成两个人群:一群是捕猎、潘摘果实的壮年男女;另一群是看管小动物、收藏猎获物和修建隐蔽场所的老人、儿童。老人们则肩负有照顾和教养儿童的责任,手把手地向他们他们传授有关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方法、生产劳动的技能、日常生活的经验和行为规范等。这也可以说是远古时期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母系氏族社会又称母权氏族社会。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成为普那路亚。母亲们是家庭中掌权者。母亲们负责照管和教育孩子,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父系氏族社会又称父权氏族社会。由原来妇女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变成了男子在家庭生活中居于高位而进入父权氏族社会。大家庭中的全体成员和全部财产都受家长支配,家长又男子担任,儿童的教育则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四、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是一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度社会转化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除了培养劳动生产技能、社会生活习俗和道德规范外,也把学习军事方面的东西作为重要的内容。从上述远古社会四个时期的幼儿教育,它呈现出四个主要特征:第一,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儿童是公有和公育的,教育的目的是为稳定一个家族的生存和繁衍。第二,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形式和内容是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带有明显的原始性、简单性、家族性。第三,远古时期的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的教师,老人和成年女性是当然的教育者,驻地、洞穴、家庭及其围场是自然的教育场所。第四, 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远古时期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弃婴、杀婴、陪葬、祭神等迫害儿童的落后习俗,这是应加以否定的。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是示范与模仿,内容是劳动技能和生活习俗。 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古王国时期就建立有宫廷学校,专门用来教育皇族子弟。到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埃及中王国时期增设职官学校,专门用来培训政府官员的子弟。此外还开设有寺庙学校、文士学校,专门用来培养僧侣和文秘人员。而普通百姓子弟是无权问津的。官吏子弟的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父亲负责教育男孩,母亲照管幼儿饮食起居和教育女孩。他们教育的内容有做游戏、锻炼身体和听故事等,男孩还要学习社交礼节、宗教歌曲以及读写。二、古希伯来的学前教育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按历史顺序分成两个时期:第一历史时期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586年,犹太亡于巴比伦时期;第二历史时期为公元前586年至公元70年,罗马帝国灭亡于希伯来时期。前者为家庭教育时期,后者为会堂教育时期公元前1200年希伯来人尚处于远古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家庭教育占有很高地位。父亲即是家长,又是祭司,也是教师,一切言行举止都要听命于他。父辈对子女的教育主要是进行宗教神学的灌输,养成对耶和华(上帝)无比信仰和敬畏,由此来保持其宗教传统和维系其民族信念。希伯来人的幼儿教育常以诵读经典和跟随大人参加各种宗教节日活动来进行。古希伯来人的学前教育完全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的。三、古印度的学前教育奴隶制王国摩揭陀,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和形成的种姓制度、宗教信仰。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就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而实施的。种姓制度是印度特有的一种阶级压迫制度,它把从事当时不同社会分工的人群,划分成4个等级,也就是构成4种种姓。第一等级是“婆罗门”, 即掌握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第二等级是 “刹帝利”, 执掌行政与军事大权的世袭贵族;第三等级称为“吠舍”,即名义上具有人生自由的 , 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农夫、手工业者和贫民等 , 他们必须向第一、第二等级交物、纳税 ;第四等级称作“首陀罗”, 即被征服者或奴隶 , 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前两个等级与后两个等级由于种姓差别而尊卑极为悬殊 , 他们之间不得通婚、不得共食 , 世袭相传 , 不得更改。 婆罗门教源于印度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约形成于公元前700 年。以吠陀为最古经典。信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把人分为 4 种种姓 , 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这些宗教信条 , 也就是为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古代印度盛行家长制 , 父亲是全家之主 , 一切家庭生活的安排 , 都听命于父亲的意志。父亲握有子女生死、买卖大权 , 也有教诲、培养儿童的义务。尤其婆罗门属最高一级的种姓 , 为保证种姓的世袭和尊严 , 父亲必须在家里悉心指导子女记诵吠陀经典。这种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 , 就传诵吠陀经(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社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吟诵颂诗1000余首等。传授时且只能口耳相传,死记硬背;不准抄写记录,不准提问。对于刹帝利、吠舍种姓的子弟 , 虽然也有学习吠陀等经典的任务 , 减少学习吠陀的数量 , 留出较多的时间跟随父辈学习有关军事、农作、手工方面有用的实际知识。至于首陀罗种姓的孩子 , 则被完全剥夺接受教育的权利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为王子乔答摩悉达多 ( 即释迦牟尼 ) 所创立。是当时的反婆罗门教思潮之一。佛教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传播教义、广招信徒 , 要求人们藐视现实、吃苦修行 , 同登虚幻彼岸。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均在家庭中进行 , 普通家庭的孩子从懂事起就在信佛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日常生活中接受早期的教育。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 通过耳濡目染初步了解有关知识和内容。这些在家僧称作 “优婆塞 ”, 在家尼称作 “优婆夷” 。如若终生想当僧、尼者 , 儿童到 8 岁时 , 则分别进入寺院和尼庵去专心一意地进行 “出家” 修行。也有在 5-6 岁时就提前申请人院学习的。 12 年的的学习训练 , 经检验合格者 , 则可留寺、庵充当 “比丘 ”( 即和尚 ) 、“ 比丘尼”( 即尼姑 ) 。 古印度的学前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的,其中婆罗门教的教育史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与之相对应的儿童教育是一种姓不同而不同。佛教教育的儿童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教育之分,但均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一、古希腊的学前教育(一)、斯巴达的学前教育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训练身体健壮、热爱祖国、忍苦耐劳、富于自制、遵守法律、服从命令、勇于作战的、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以确保对奴隶与平民的统治,并支持对外的掠夺或防御战争。开展严格的军事体育教育,这种教育也是从婚姻和婴幼儿开始。斯巴达人认为人和儿童都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国家的职责。为了确保奴隶主后代体制强健、性格坚强,首先只允许健康男女结婚生育,一个婴儿出生以后他的生命和养育权并不取决于父母的意志,而要受到两次严格的检验。生存下来的婴儿抱至公共会议场接受长老检查身体,健康者准其父母带回家去代替国家抚育,体弱或畸形的则弃于山谷,任其死去,因为他们将来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战士,国家不负教育的责任0-7岁, 婴幼儿就开始接受斯巴达式的家庭教养和教育。具体实施主要由母亲负责。培养孩子从小不哭不闹、听话顺从的习惯 , 儿童稍大些时 , 要他们不计较食物的品种和好坏 , 不挑剔衣服的颜色和样式 , 经受艰难生活、吃苦耐劳和锻炼身体的种种考验 , 提高适应性。此外 , 在品德和性格方面 , 则要孩子始终保持知足和愉快 , 还要不怕孤独和黑暗 , 并经常带他们到公共娱乐场所去观赏和聆听关于英雄事迹的演出和讲解 , 学习英雄们的伟大言行。7岁后进入正规的国家教育场接受训练 。(二)、雅典的学前教育雅典城邦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把它视为培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曾有法令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的培养目标,不仅限于会打仗的战士,还要培养有文化知识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精明能干的工商管理人员。由此雅典教育对年轻一代不仅强调体育和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在教育模式上与斯巴达的国家化教育体制不同的是,雅典行政部门不直接干预各类教育的运行方式,私人办学日趋盛行。7 岁以前的雅典儿童 , 一般要在家庭里接受良好的养护和教育。孩子刚出生时 , 同样要受到严格的检查 , 决定权属于父亲,凡不健壮或残疾者则弃置野外任其死去 , 或交给奴隶们去抚养被视为奴隶的后代。儿童主要由母亲对他们 进行合理的喂养 , 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 注意饮食卫生 。幼儿可以玩木偶、皮球、小马、小狼等玩具。童话、故事和伊索寓言在他们的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男孩7岁后则要由男教仆陪同入学,同时进入“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和音乐知识。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烹饪、读写诗词书籍、演奏各种乐器等技能。 古希腊学前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家庭化、自主化、多样化来进行。家庭成为孩子们最早进行学习的学校;母亲是最早实施的教师;德、智、体、美是儿童学习的多方面内容。整个古希腊的幼儿教育呈现一种自发、宽松的状态。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古代罗马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 753 年 前 509 年称为“ 王政”时期 ;公元前 509 年 前 30 年称 为 “共和”时期;公元前 30 年公元 476 年称为“帝国”时期。(一)、共和时期的学前教育古罗马的共和时期,一般又分为两大阶段,其一是共和前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其二是共和后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共和前期的政治社会实行的是一种家长制农奴体制。当时正处于不断征战向外扩张阶段,每个罗马民众的男性即是战时的军人,平时也是带领全家和奴隶进行农耕的农夫。父亲是一家之主,我有生杀大权,母亲则在女儿协助下管理家务,每个家庭实施的是“农夫加军人”的教育,男孩从幼小时就跟随父兄耳濡目染或实际参与农事活动和军事操练,从下就培养敬畏神明、孝敬双亲、谦逊节俭、忠勇爱国的思想品德,有时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使用兵器等初步本领,这样直至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罗马公民-农夫、军人。共和后期的古罗马几经征战后领土扩张、商人及受教育者的语言,数以万计的希腊教师投奔罗马,为适应恭贺正特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承袭希腊方式的教育体系,培养雄辩家,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二)、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也秉承帝国皇帝的专职极权统治的意志,对幼小儿童灌输等级门第思想;在贵族家庭里则着力造就自命不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追逐功利的未来权贵接班人;劳动者家庭的后代则被训练成胸无大志、目不识丁、麻木不仁、惟命是从的帝国顺民。 第四节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的问题。他主张任何人都得过集体的公共生活。应使婚姻成为高尚的事业,明确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 ; 任何个人无婚姻自主权 , 婚权在于执政者 , 执政者为成人选择配偶。柏拉图还对男女婚龄作了严格的规定 , 男子为 2555 岁 , 女子为 2240 岁。国家只允许健壮的男女结婚。凡不符合规定婚龄和健康标准的婚姻则被看作不洁不义之举 , 为众人所不齿 , 其所生子女则不能享受国家的一切权利。即使合法生育的子女 , 从一开始就要由政府官员进行检验审查 , 只允许养育健壮的新生婴儿 , 不良残弱的婴儿则要抛弃;他认为只有这样 , 才能确保国民的身体素质 。在优生的基础上,柏拉图还十分重视优育,他强调在理想国中所生子女都属于国家所有 ,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 国家要同统一设置育儿院(0-3岁) , 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孩送入该院由专人照管。3-6岁儿童要集中到附设在神庙里的国家儿童场里去 , 由性格温和、富有知识的保姆监护 , 并对儿童进行包括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具体内容表现为讲故事、寓言、诗歌、音乐、艺术和体育锻炼,并强调寓教于乐,处处给儿童以道德的陶冶。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被马克思、恩格斯成为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他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和美学各方面,都留下了著作。他的教育观点,散见于他的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两部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合理的教育理应遵循人的自然行程,首先要有健壮的体魄;接着是情感的训练,培养其善良的思想意识;然后给予理智教育,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效法自然”的教育。据此 , 他把一 个人受教育的年龄按每 7 年为一自然阶段划分为 3 个时期 ,:初生7岁为学前教育时期;714岁为初等教育时期;1421岁为中高等教育时期。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胎教”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胎教思想、心灵白板说、教育顺其自然说、幼教年龄分期说、品的习惯培养说。儿童 5 岁至 7 岁阶段的教育 , 按亚里士多德的意见 , 应以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主要任务。 。“习惯成自然”这句谚语 , 在西方即渊源于亚里士多德。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荆州市监利市事业单位2025年统一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随州市曾都区事业单位2025年统一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扬州】2025年江苏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属单位招聘员额制工作人员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张娟诗经教学课件
- 2025年西安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募)工作人员笔试和安排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安阳】2025年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区直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3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第七节气体钢瓶的常用标记及使用注意事项66课件
-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课件
- 小学生篮球拍球活动课件
- 小学生科学课件
- 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题及答案
- 2024年医院信息保密制度范本(三篇)
- 第22章 相似形 单元检测题2023-2024学年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血管内超声IVUS简介
-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 山东财经大学《大学英语》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完美版
- peskin量子场论课后答案(芝加哥大学版)
- 医院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书
- 2023年河北语文高考试题
- 2023年禁毒工作全年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