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育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背点.doc_第1页
2017教育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背点.doc_第2页
2017教育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背点.doc_第3页
2017教育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背点.doc_第4页
2017教育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备背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的原因:1. 教育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2. 每一时代的教育从以往教育继承当时生产力发展和政治制度分不开。3. 新的政治制度下,旧政治制度的教育思想和内容,绝不会长存,迟早要改变。4. 新的教育思想,只能在新的政治制度下才能得到实施和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关系 学校的教育对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效果较好。(由教师进行效果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能控制、影响学生发展)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1.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对人有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加速人的发展)3.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对人的发展由即时和延时的影响)4. 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能发展人的特殊和个性)第四章 教育 目的 制定教育目的基本依据:1.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2. 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自身发展特点和需要)3. 教育目的的制定者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相统一。2.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脑力体力和谐发展。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目的VS培养目标(辨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类学校的总体要求。培养目标是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个人才的培养具体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教育体质改革的主要内容: 优育改促提1.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2.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3. 改革创新(强大动力)4. 促进公平(基本政策)5. 提高质量(核心任务)第七章 课 程 教科书编写基本原则和要求:1.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2. 内容的基础性。3. 内容的适用性。4. 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心理顺序要统一。5. 兼顾同年级各学科内容的关系和同学科各年级教材的衔接。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 信社研劳1. 信息技术教育。2. 劳动与技术教育。3. 研究性学习。4.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泰勒原理的评价: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优点:顺序性强。可操作性强。优点明显。有评价。缺点:强调了预先计划,忽视实际教学情况。 降低了师生的自主性。 以显性行为界定。忽视了隐形价值。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u 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观): 促研开放践最大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1、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 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 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u 教师职业道德: 三爱两人一终身1. 爱国守法。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不违背国家和党的政策。(基本要求)2. 爱岗敬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对工作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敷衍。(核心之一)3. 关爱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严慈相济,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变相体罚。(灵魂)4. 教书育人。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品德,促进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核心之一)5.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公正廉洁,抵制有偿家教,不谋取私利。(核心之一)6. 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专研探索,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动力)u 教师的职业素养: 身心能知道1. 身体素养。2. 心理素养。3. 能力素养。4. 知识素养。5. 思想道德素养。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平等长相容1.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2. 社会关系:民主平等(核心)。3. 教育关系:教学相长。4. 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建新观、树威信、善交往、扬民主1. 建立新型师生观。2. 树立教师威信。3. 善于和学生交往。4. 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第八章教学 教学的基本任务: 双基+德智体美1. 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 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4. 培养学生审美和能力。5.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品质。 对教学过程特殊性质的认识: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 认识的间接性。2、 认识的交往性。3、 认识的教育性。4、 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特点/基本规律: 一统一,三结合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3.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4.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1. 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2.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我国目前教学原则: 子宫阴凉,寻思理发1. 直观性原则。2. 启发性原则。3. 巩固性原则。4. 循序渐进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 量力性原则。8.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和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要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内容要由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注意启发。 讲究讲话艺术。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 要准备好问的问题和谈话计划。2. 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难易因人而异。3. 要善于启发诱导。4. 要做好归纳、小结。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1. 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 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让学生自觉投入观察和思考。3. 通过演示,使学生能清楚准确的感知演示的对象,并引导他们进行综合分析。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1、 目标明确。教的目标要明确。2、 内容正确。教的内容要正确。3、 重点突出。重点要突出。4、 方法得当。教学的方法得当。5、 表达清晰。教师语言要表达清晰。6、 组织严密。讲课过程组织严密7、 气氛热烈。上课的气氛要热烈。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及缺点:1、 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培养人才。2、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素 质 教 育 素质教育内容(教育观):1.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要求:1、 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3、 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靠法治、制度保障。新 课 改 课程实施改革:1、 现代学生观。2、 现代教师观。3、 现代创新观4、 现代教育观。u 教师观: 促研开放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2.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爱学生。3. 学生是完整的人。将学做作为整体看待。4. 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因材施教。 现代教学观:1. 教学是课程创造和开发的过程。2.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3.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第九章 德 育 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包括:1.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2. 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3.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3、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1、 导向性原则。2、 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 因材施教原则。6、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9、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一)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 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 理想型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基本要求:2. 教师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缺点。3. 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消极因素转为积极因素。4. 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1. 说服法。2. 榜样法。3. 锻炼法。4. 陶冶发。5.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6. 品德修养指导法。锻炼法的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榜样法的要求:1、选好学习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说服法的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第十章 美 育 美育的基本任务:1、 培养学生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2、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第十一章 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 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2. 班主任是教学计划的主要执行者。3. 班主任是班级发展的核心和灵魂。4.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 班主任的任务:1、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 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3、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4、 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工作。5、 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社会的配合6、 评定学生操行。 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 明确的共同目标。2、 健全的组织结构。3、 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4、 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班主任进行集团建设的策略:1、 确立班级共同奋斗目标。2、 选拔和培养班干部。3、 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 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心 理 学 维持有意注意(随意注意)的条件: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 合理组织活动。3、 对兴趣的依从性。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 学校材料的性质。2、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3、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 识记的方法。5、 时间因素。6、 情绪和动机。 防止遗忘的办法:1、 及时复习。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 复习方法多样化。4、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5、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 明确记忆目的,增加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3、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扩大知识经验以发展想象力。4、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1、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 根据学生差异,采取不同的训练措施。4.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第三章 个性心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教学启发:1、 分析学生需要,满足了低层次需要才能发奋学习。2、 培养学生的高级需要。使学生自尊心、集体感、荣誉感干租才能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 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1、 胆汁质学生,采取直接了当法。2、 多血质学习,采取多种教育法。3、 黏液质学生,采取耐心教育法。4、 抑郁质学生,采取委婉暗示法。5、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尝试错误说的教育意义:1、 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巩固知识更牢固。2、 识记教育过程中,教师使学习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获得消极结果。3、 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联系,学习结束后不时的进行练习。4、 学习在学生有准备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建构主义知识观:1、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备表征和最终答案,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 具体问题,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3、 理解由学生基于自己经验背景构建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1、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 学习的情境性。 构建主义学生观:1、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巨大潜能。2、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1、 知识并不是绝对真理,教师尊重知识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