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校本研修.doc_第1页
如何做校本研修.doc_第2页
如何做校本研修.doc_第3页
如何做校本研修.doc_第4页
如何做校本研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做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校本研修。只要你承担着教师这一角色,你就必须要学会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实际上是把学校和教师的日常工作加以整合,是学校、教师进行教研、科研和培训的统一体。那么如何做校本研修呢?我们给校本研修这样下个定义,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学校、教师的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小组)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依托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并具体组织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教师终身学习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教学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的有机融合,是促进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活动。校本研修的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简称“研训一体化”或“研培一体化”。校本研修基本内涵有三个方面:第一,校本研修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校本研修是以促进学校、教师发展为目的,改进学校课堂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注重学校个性化、人性化、特色化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高,谋求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第二,校本研修基于学校和教师而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以问题为出发点,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包括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专业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即学校、教师是研修的主体,学校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要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校长和教师,只有充分调动校长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才能充满活力。第三,校本研修通过学校和教师来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在学校中,通过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育(包括学习、培训、进修)与教育研究(包括学科教研、教育科研)活动,使两项活动从目的、目标、内容、形式、活动及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研与修”的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是“以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研究与教师教育”。即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学校发展只能在学校中进行,要靠学校自我觉醒、自我努力和自我提升。从我县各中小学和教师实际情况看,校本研修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被动形式化的做校本研修。迫于形势需要,学校不得不做。毕竟今后省、州教育行政部门要检查校本研修开展情况,没办法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东查西找的搜集些资料,冠以校本研修的名称,做为迎检档案,来应付了事。二是出现“教”“研”分离现象。个别学校、教师对校本研修认识不够,研修与教学过程脱离,活动开展的多,但与教学紧密相关的问题研究和解决得不够;本来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而在某些学校校本研修成为个别骨干教师或年轻教师的“专利”,不少教师游离于校本研修之外,群体性的合作研究共同体没有形成。三是校本研修中的“问题泛化”。经过前一阶段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探索,学校和教师普遍具有问题意识,但在众多的问题中却不知如何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核心问题;或者对于摆在面前的实际的教学问题不去研究,却热衷于一些热点问题、宏大问题的研究。四是校本研修中的“内容窄化”。有的学校和教师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强调语文、数学、英语等学业考试科目的研究,忽略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程开发的研究,忽略学生能力的发展、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等综合素质的研究。当然,我们进行的校本研修出现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如学校教师开展备课改革后的教案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案的检查要求不相配套,基于学校现实问题解决的教师行动研究课题与上级教育科学规划管理部门的课题要求不一致,学校的校本研修制度已经成套地制定,但只停留在文本上,没有完全落实在日常教学与活动中,等等,也在个别学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校本研修中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1.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场所是发生在学校内部。而校本研修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关键在校长。有的校长对校本研修的理解和认识还比较模糊,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对学校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学校应具体研究什么问题,怎么进行研究都不太清楚。2.个别校内学科教研组长和教学主管领导,缺乏独立组织教研活动的能力、问题筛选的能力和教研指导的能力,难以提出能让更多教师认同和予以推广应用的解决策略,遇到问题浅尝辄止,缺乏对于问题持续深入的关注和研究,导致成效不明显。3.某些规模小的学校,有些学科只有1名教师,校内没有同伴可以交流研讨,只能在联片内或联谊学校之间进行交流,但由于片内缺乏有指导和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使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4.有些教师“身兼数职”,同时跨几个学科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同时参加几个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导致教师在某些学科方面的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问题和成因我们大多找到了,那么学校和教师该如何做校本研修呢?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具体领导者。要整体把握好学校的校本研修验证命题,犹如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一样,选好命题,是校本研修成功的开始。命题的选取不能一蹴而就,要有学校校本研修总命题,然后分担给教导处、各教研组和各备课组各自的研修任务。要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确定校本研修的命题。如:某项研修活动如果不能改善学校教师的日常生活,并且与学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不是一件事而是两件事,这种研修活动就是无效的、无用的。又如:某种研修活动在较长时间不能被教师接受和欣赏,那么,问题可能就不在教师,而在于研修活动所坚持的理论假设本身需要修改和调整。因此,学校确定校本研修的命题要慎重。当然,学校的研修命题是学校相关工作的综合归纳,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一些假设,让教导处、各教研组和各备课组先进行假设性研修,然后,根据研修的进展情况、学生的反映、教师的反映矫正研修工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思”或“验证”。教导处是学校校本研修的实际管理者。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导主任,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思想、教学及研修能力,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感召力,实现“带头”和“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教导处和教导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力支撑。教导处和教导主任在组织校本研修时,必须把握如下工作思路:(一)思考“调研、研究、引领”三环节工作模式,增强校本研修针对性。1.调研是教导主任组织校本研修工作,确定研修课题的关键环节。教导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准确了解一线教师需求。调研的目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中问题,找到研修课题或内容,以便增强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理论培训的针对性。在调研中,教导主任不仅要作好教学指导,解决一线教师眼前的困惑,还要着眼于教师发展,根据教师学历、水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等,找到不同教师的研修发展突破口,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2.研究是教导主任组织校本研修工作的行动环节,即对调研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办法,为组织校本研修提供教师需求的内容和指导奠定基础的工作环节。就研究的方式而言,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教导主任的独立研究,即教导主任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展开研究,获得成果,然后将成果运用于教师培训与教学指导。二是教导主任指导下的教师研究。实践证明:教师专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能缩短教师成长周期,保持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3.引领。引领环节是教导主任组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与反馈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导主任将研究环节所取得的成果用于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困惑,指导教师教学实践,同时又从教师教学实践中收集反馈意见,发现新的问题,进入下一轮的研究、培训。这样,整个工作呈环状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教学调研、教学研究、专业引领三者就能达成有机统一。总之,调研是为了发现问题,研究是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引领则是着力于解决问题。(二)探讨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模式,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性。教师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校本研修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根据学校主客观条件,着力创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双向建构,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性。根据研修目的与内容,在突出教师主体的前提下,可选择以下几种研修模式。(1)专业引领研修模式。操作方式: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质疑答难、互动交流。目的:提高理论素养,能自觉运用相关理论指导教学实践。(2)课例研讨研修模式。操作方式:研究课例+执教反思+交流点评、互动研讨。目的:通过研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实践能力。(3)经验推广研修模式。操作方式:特色案例展示+过程经验介绍+互动研讨。目的:总结、提升、推广先进经验。(4)问题诊断研修模式。操作方式:问题案例展示+原因探究+对策研讨+反思感悟。目的: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开展微型科研。(5)主题阅读研修模式。操作方式:阅读心得+对话交流、活动研讨。目的: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热情,促进教师自主进行知识积累、策略优化、专业积淀。(6)任务驱动研修模式。操作方式:确定任务+组内研究+成果展示+互动交流。目的:激发教师研究热情,促进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建设,创建特色教研组(或备课组)。上述六种研修模式仅供参考,在实际运用中要根据本校教师实际加以选择、创新。无论选择或创新哪一种模式,在操作中都必须注意三点:一是通过调研找准教师需求,根据教师需求确定研修内容和目的,选择研修模式。二是通过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研修指导性。三是通过研修,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促进研究走向深入。(三)强化服务,在校本研修中,竭力给予教师帮助和支持。1.积极建构两个维度的校本研修平台学科教研组研修和年级组研修。2.注重学科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培养。3.创建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研修激励机制。4.帮助学科科教研组和年级组选择和安排研究内容。5.参与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的研修活动,加强研修过程的指导。6.做好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研修成效的评价。教师是学校校本研修的实际执行者。教师要具有校本研修意识。大致划分了一下,教师应该具有的研修意识有10种。1.教师责任意识。教师只有对教育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积极投身到校本研修之中,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去创新,去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挖掘学生潜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缺乏责任意识的教师工作通常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呢?这需要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而艰巨,深刻地认识到“塑造人的灵魂”所具有的不可重复性、高度的科学性和情感性。这样,教师才会用心去塑造、用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学生,履行传承文明、开启人类智慧的职责。说得直白些,就是教师的师德。2.教师成就意识。教师有成就意识,在工作中才有动力去认真钻研,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取得更大成绩。成就意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动力。学校要积极培养教师的成就意识。要努力创设条件,营造教师成长的优良环境,让他们有施展才干的天地;学校要建立并完善教师研修成果奖励机制,对教师研修成果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学校还可请校外名师来校“传、帮、带”,使本校教师教有指导,学有榜样,在其言传身教中培养教师的拼搏进取精神,不断增强成就的意识。3.教师自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往往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于“上好课,管好学生,提高升学率”。也正是这种定位,使这些教师往往受困于学生的日常教学与管理之中,认为搞教科研会分散精力,影响教育质量;另外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作为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和精力的有限,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课题的研究。因此,学校应对教师加强教育引导,使其清醒地认识到在校本研修中自己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是切合自己的教研,以免教师对待教研要么“不作为”,要么好高骛远。4.教师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研修意识的核心内容,没有创新,研修也失去了价值。学校应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心理空间,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舆论氛围,要允许失败,鼓励教师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敢于向权威挑战、向传统挑战。对有创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肯定。5.教师学习意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研修活动能否顺利开展首先依靠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素养。教师的研修活动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完整的教育理论知识结构,这些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理论的修养,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日积月累,就需要教师有极强的学习意识。在学习中不断丰富思想,拓宽视野,加深理论修养,同时,教师也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不断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认清问题根源所在,以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去积极主动地探究。学校应为教师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并组织外出学习取经或请专家进校指导,使教师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学习意识。6.教师问题意识。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校教师首先要养成敏锐的、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来源于自己的学科、自己的课堂和自己的学生,而且,它对该学科教学的发展确实蕴含着研究的意义。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具有独到的“眼力”,善于从纷繁琐碎的学科教学现象中提炼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把它提升为自己持续关注、反复研究的课题。作为学校应经常性地为教师提供坐下来谈一谈、交流研讨教学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引导教师从没有问题到发现问题,从低层次地感觉到问题到高层次地提出问题,从局部的问题联系到整体的问题,从而一方面不断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为有效设置校本课题积累材料,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更准确,目标更明确,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7.教师反思意识。教师自我反思是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不想反思、不愿反思、不会反思,常常在工作中只注重进度和结果,不注重师生投入与获得之间的效益,通常是某项工作结束便立即被抛至“脑后”,自己很少“回头看”,使得许多工作中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及时完善。在校本研修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应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教师反思意识。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笔记”,或通过对教师自己和别人的一些教学案例的分析、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等等,都是很好的做法。8.教师协作意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大多是一些新问题、新矛盾,缺乏现存的经验作参考。许多情况下,单纯靠教师个人力量很难解决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它迫切地需要教师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与科研工作者之间开展广泛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长处,集中各方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