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doc_第1页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doc_第2页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doc_第3页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doc_第4页
眩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心病科 一、基本情况眩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5年06月,我科收治眩晕病26例,所有患者都纳入“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4天。辨证分型统计如下:风痰上扰14例,阴虚阳亢4例,痰瘀阻窍4例,气血亏虚3例,肾精不足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监测血压、体位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口腔清洁、辨证饮食指导、防跌倒护理、肛周清洁、用药护理等。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泡洗、穴位按摩、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艾灸、针刺。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辨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眩晕26体位26100%监测血压1973%安全护理26100%头痛1监测血压1100%体位1100%情志护理1100%心悸气短2活动2100%情志护理2100%用药护理2100%呕吐痰涎16体位1062.5%口腔清洁16100%服药护理1593.75%其他口干1饮食护理1100%服药指导1100%心烦失眠2活动指导2100%情志护理2100%指导促睡眠措施2100%食少便溏8肛周清洁8100%服药护理562.5%饮食护理787.5%颈部不适1体位1100%情志护理1100%活动1100%腰酸膝软1体位1100%饮食护理1100%恶心呕吐1体位1100%口腔清洁1100%服药护理1100%纳差2服药护理2100%饮食护理2100%情志护理2100%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病例数平均实施次数(次)平均应用天数(天)百分比(%)耳穴埋豆266.210.8100穴位贴敷20.817.6中药泡洗71.81.826.9穴位按摩205.15.176.9艾灸31.11.111.5针刺93.953.9534.6中药熏洗81.61.630.8中药离子导入20.40.47.6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穴位埋豆的王不留行籽不易脱落,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项目例数(人)依从性(%)满意度(%)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埋豆2623(88.5)3(11.5)02(84.6)4(15.4)0穴位贴敷22(100)002(100)00中药泡洗77(100)007(100)00穴位按摩2015(75)5(25)015(75)5(25)0艾灸33(100)003(100)00针刺99(100)009(100)00中药熏洗88(100)008(100)00中药离子导入22(100)002(100)00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2.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配合其他治疗,降低血压、改善眩晕及睡眠效果明显,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22人(84.6%);一般:4人(15.4%);不满意:0人。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3.部分中医护理操作由护士教会病人做,如穴位按摩,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缓解头晕、头痛不适症状。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实用性强:22人(84.6%);实用性较强:4人(15.6%);实用性一般:0人;不实用:0人。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该怎样做。2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年轻及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的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因个人口味不同,且营养室药膳种类少,未能普及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因护理技术和辩证施护措施开展不能单独解决患者临床症状,而每个病人他的医疗手段不一样,且缺乏简单实用的评价工具,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一)护理效果评价1评价方法对眩晕的主要症状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吐痰涎、口干、心烦失眠、食少便溏、腰酸膝软、纳差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主要症状病例数(人)护理效果(%)好较好一般差眩晕2622(84.6)4(15.4)00头痛11(100)000心悸/气促22(100)000呕吐痰涎1614(87.5)2(12.5)00口干11(100)000心烦失眠11(100)000食少便溏88(100)000颈部不适11(100)000腰酸膝软11(100)000纳差22(100)000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85%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眩晕病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案例1:患者王某,女,76岁,因“反复头晕3个月,再发1天”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阴虚阳亢),西医诊断:高血压病,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稍倦,头晕,轻口干苦,纳可,眠可,二便调。入院时测体温:36.8,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80mmHg,医嘱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为治法。针对患者眩晕,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针对患者高血压偏高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穴位按摩,可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3天后患者诉无头晕,血压142/78mmHg,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指导患者做降压操,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案例2:患者黎某,女,69岁,因“反复头晕半年,”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3级,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可,头晕,头重如裹,纳可,眠可,二便调。测体温:36.4,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4/115mmHg ,医嘱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法。针对患者眩晕、头重,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头重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针对患者高血压高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教会患者及其家属穴位按摩,可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5天后患者诉轻头晕,无头重、纳可,眠可,血压146/88mmHg,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指导患者做降压操,每日一次,每次20-30min。 案例3:患者陈某,男,51岁,因“头晕2小时”入院,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西医诊断:颈椎病,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疲倦,头晕,天旋地转感,恶心欲呕,眠可,二便调,测体温:36.4,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11/75mmHg.医嘱以祛风化痰,健脾和胃为治法。针对患者眩晕、天旋地转感,给予卧床休息、评估跌倒风险,了解眩晕、天旋地转发作的次数、时间、伴随症状、监测血压,可遵医嘱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给予生活起居指导、服药指导、辨证饮食指导、情志护理。针对患者恶心欲呕,予指导体位、饮食护理、服药护理、口腔清洁,指导患者穴位按摩。2天后患者诉轻头晕、无恶心欲呕,纳可。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一)护理难点分析执行方案的26例眩晕患者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为本次方案中的护理难点。现我科根据方案中护理难点的解决思路,目前护理难点解决进度:1.已印制健康宣教小册子,内容详尽,出院时发放给患者。2.住院期间,开展多种形式宣教,由管床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3.住院期间,护士加强服药指导,使患者意识到服药的重要性,并学会观察药物不良反应。4.管床护士在出院一周内对所管患者随访,进行服药、饮食、随访、活动等指导。5.提供符合患者证型,又简便易于实行的膳食。(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1防昏仆因清窍失养致头晕、眼花、乏力,患者易昏仆。故眩晕严重者指导卧床休息;轻者注意休息,适当活动,起卧动作宜缓慢,照顾生活所需,下床活动时有人陪同,给予辨证施膳护理、服药护理,预防跌倒的发生。同时,遵医嘱给予是耳穴埋豆,选用心、神门、交感、皮质等穴位,以镇静安神、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改善头晕、心悸等不适;贴敷双涌泉穴可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达到改善睡眠;艾灸是通过艾绒制作的药效来发挥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的目的。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头晕、乏力症状,患者未发生跌倒。2减轻心悸气促,改善睡眠通过半坐卧位,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五音疗法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音乐,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稳定血压、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以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减轻心悸气促,改善睡眠。 五、本专科其他中医护理方法应用情况无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天数责任护士职称1122884林尚锦男5539024982015.02.092015.02.135刘彩婵2122899邱庆茂男76152196571182015.02.102015.02.134刘彩婵3122537陈其洲男52137198255592015.01.302015.02.035刘彩婵4122649黎少芳女69182113161632015.02.022015.02.098梁燕丽5123285许智新男74136725258932015.02.242015.02.284王淑汝6116626邓桥光男69136725500332015.02.132015.02.174王淑汝7123242陈勤英女41188264459782015.02.232015.02.285王淑汝8122811陈月洪男601521965727872015.02.072015.02.114王淑汝933878陈洁丽女6537267352015.02.022015.02.064王淑汝10122818王恒英女76183184000442015.02.072015.02.115赵一军11112356梁树芳男78139228996802015.01.232015.02.0210莫文娟1234707陈月红女42150164988102015.01.312015.02.099陈泽芝13122765黎荣娣女44183184862582015.02.062015.02.104陈泽芝14122767梁美英女67133776665362015.02.062015.01.148陈泽芝15122785刘秀英女75136725367042015.02.062015.02.115陈婵华16122589彭秀芹女36134179641032015.01.312015.02.055莫文娟17122303陈少英女7037129202015.1.212015.02.0213梁燕丽18122613陈光同男57134117885482015.02.022015.01.076赵一军19122961黎沛芳女70159171599812015.02.122015.02.143叶伟珍20122731陈群英女69135424292632015.02.052015.02.095李金燕21119012陈廷炎男821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