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诠释学元理论探析.doc_第1页
科学诠释学元理论探析.doc_第2页
科学诠释学元理论探析.doc_第3页
科学诠释学元理论探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诠释学元理论探析【摘要】:诠释学源于对神圣文本的说明,最初是作为精神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出现的。20世纪以来,随着英美分析哲学思想与欧洲大陆思辨哲学思想的碰撞与沟通,当代科学哲学家们逐渐意识到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显现出了其携有诠释学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试着从诠释学的维度对当代科学进行探析。正是由于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方法论的相互侵染从而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扩展,科学诠释学在此基础上应势而生科学诠释学的产生建立在对近、现代自然科学观的批判基础之上,它不仅化解了自然科学方法论向精神科学领域的扩张,而且把人们从旧的科学观中解脱出来。近代自然科学观习惯于将自然看做是一个既定的、静态的、具有客观属性的整体,而实际上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以人为研究主体这样的事实。不同主体及主体以不同方式的介入,对认识对象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反馈反过来又促使人类对客观认知对象形成相对的把握,传统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已经不足以对全部科学事实概括出清晰明断的论述。所以,没有绝对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普遍具有诠释学的特征,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都具有诠释学的因素。并且,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实现于实践与应用的层面中,科学研究中包含的科学发现、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等整体科学的应用过程是一幅囊括了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人文、语言、心理等多种因素在内的共同演化的图景,各种异质性因素对于科学研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不能局限于一元的自然决定论或者社会决定论的认识论模式,无法单纯依靠自然科学或者精神科学的方法论来解释,因为人们需要动态地、辩证地对待其间的耦合与能动关系。科学本身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双方的因素制约,它是系统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当前复杂性学科与交叉性学科的大量涌现,不仅需要各学科间、不同学术团体和科学共同体间理论的融汇与协调,还需要学科间方法论的互涉使用,特别是多样性的科学理解特征促使了人们从诠释学的视角出发进而获得可以正确理解科学的概念性工具。本文最初将诠释学词源作为切入点,沿袭诠释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考察科学诠释学的历史溯源,通过消除诠释学一词本身在转译过程中带来的歧义,指明进行科学诠释学研究必须阐清的概念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论述科学哲学与思辨哲学之间融合的进程,并且在科学诠释学的理论背景及意义基础之上,提出科学诠释学的理论雏形,继而指出科学诠释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及目的;第三,结合国内、外涉及诠释学及对科学进行诠释学分析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解、解释与应用的三位一体及诠释学循环入手,阐明科学诠释学的方法论特征,结合当代科学发展的多元化朝向特点,理顺科学诠释学与现象学、建构主义社会学、认知科学的关系,并且在当代科学认知多元理解特征与交叉性学科的发展趋势基础上,论述科学诠释学的特质及发展趋向;最后,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实践的科学诠释学思想来源及其稳固的实践基础,通过分析科学研究过程中蕴含的诠释学因素,从而增进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帮助人们从诠释学的视角出发去把握复杂深奥的科学概念、理论及分析方法。【关键词】:科学诠释学诠释学科学方法论【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N02【目录】:中文摘要8-10ABSTRACT10-13绪论13-25第一章科学诠释学的历史溯源25-451.1科学诠释学的科学理论来源25-381.1.1科学的界定25-331.1.2科学的划界33-381.2科学诠释学的诠释学理论来源38-451.2.1宗教神学诠释学与普遍诠释学38-401.2.2哲学诠释学40-45第二章科学诠释学的理论形成45-662.1科学诠释学的形成背景45-562.1.1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扩张与消解45-502.1.2科学哲学思想中的诠释学因素50-562.2科学诠释学的形成过程56-662.2.1科学哲学与诠释学的融合56-602.2.2科学诠释学的理论生成60-66第三章科学诠释学的本质内涵66-903.1科学诠释学的研究对象66-743.1.1科学整体66-673.1.2科学文本67-743.2科学诠释学的研究核心和目的74-903.2.1对语言的关注74-833.2.2对意义的追求83-90第四章科学诠释学的方法论特征90-1114.1诠释方法论原则的重提与衍化90-954.1.1关于诠释主体的原则90-914.1.2关于诠释对象的原则91-954.2理解、解释与应用的统一95-1024.2.1理解的三个模式95-964.2.2解释的三个阶段96-994.2.3理解、解释与应用三位一体99-1024.3诠释学循环102-1114.3.1科学研究中的诠释学循环102-1074.3.2本体论预设下的循环验证107-111第五章科学诠释学的当代发展111-1395.1科学诠释学的理论关联111-1255.1.1科学诠释学与现象学111-1175.1.2科学诠释学与建构主义社会学117-1205.1.3科学诠释学与认知科学120-1255.2当代科学理解中的科学诠释学125-1395.2.1科学理解特征的多元化朝向125-1305.2.2多学科间的交互与干涉130-139第六章科学诠释学的实践应用139-1566.1实践的科学诠释学139-1456.1.1实践的科学诠释学思想139-1426.1.2科学诠释学的实践基础142-1456.2科学诠释学的应用145-1566.2.1科学发现的诠释学分析146-1486.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