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环境专业技术人员考评试点工作考试大纲目 录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法律法规3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8三、海洋基础知识11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一、常规要素16二、重金属18三、有机污染物21四、营养盐24五、放射性监测26六、浮游动物29七、浮游植物31八、微生物34九、底栖生物36十、生物毒性39十一、温盐41十二、海流43十三、海浪水位45十四、海洋气象47十五、海洋底质49十六、海水入侵51十七、海岸侵蚀53十八、土壤盐渍化55十九、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57第三部分 实验操作一、常规要素59二、重金属61三、有机污染物63四、营养盐65五、放射性监测67六、浮游动物69七、浮游植物70八、微生物71九、底栖生物72十、生物毒性73十一、温盐74十二、海流75十三、海浪水位76十四、海洋气象77十五、海洋底质78十六、海水入侵79十七、海岸侵蚀81十八、土壤盐渍化82十九、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83第四部分 综合评价与案例分析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所必需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相关海洋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理解、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一、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了解本法立法的目的;2.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3.熟悉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4.掌握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等海洋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5.掌握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有关规定;6.掌握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有关规定;7.掌握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有关规定;8.熟悉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有关规定;9.了解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1.了解本法立法的目的及适用范围;2.掌握海洋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3.了解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的有关程序;4.熟悉海域使用权的有关规定;5.熟悉海域使用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6.熟悉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掌握环境的含义;2.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3.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规定;4.了解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水源涵养区域、自然遗迹、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的有关规定;5.熟悉产生环境污染和公害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和公害的有关规定; 6.了解新建和技术改造的企业防治污染和公害的有关规定;7.掌握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的有关规定;8.了解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应当加强防范的有关规定;9.了解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四)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了解制定本条例的目的;2.掌握本条例所称海洋工程的内容和含义;3.熟悉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内容;4.了解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分级核准的规定;5.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条件的有关规定;6.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报批和重新审核的有关规定;7.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的有关规定及审批时限;8.熟悉海洋工程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9.掌握海洋工程污染物排放管理的有关规定;10.了解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的有关规定;11.了解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12.了解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3.掌握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的有关规定;14.了解海洋工程拆除、弃置或者改作他用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了解制定本条例的目的;2.掌握本条例所称倾倒的含义;3.掌握本条例的适用范围;4.掌握海洋倾倒废弃物管理的有关规定;5.掌握废弃物的分类及分类标准;6.了解海上倾倒活动及倾倒区监督检查的有关规定;7.了解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了解本条例的一般规定;2.了解船舶防污设备的有关规定;3.熟悉船舶类作业及油污水排放的有关规定;4.了解船舶装运危险货物、船舶垃圾、以及其他污水的有关规定;5.了解船舶污染事故的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6.了解处罚与奖励的有关规定。(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1.了解制定本条例的目的及适用范围;2.了解设置拆船厂及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规定;3.了解对拆船单位及个人实施管理的有关规定;4.了解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了解制定本条例的目的及适用范围;2.熟悉编制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要求;3.掌握编制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内容;4.了解对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企业、事业单位、作业者实施管理的有关规定;5.熟悉对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企业、事业单位、作业者实施监督的有关规定;6.了解有关污染损害赔偿、处罚、以及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目的; 2.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定义及原则;3.了解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及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的行为准则。(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了解制定本管理条例的目的;2.熟悉本条例所称陆源污染物的含义;3.熟悉禁止向海洋排放陆源污染物的有关规定;4.了解违反本条例规定应进行处罚的内容。(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了解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法律定义及范围; 2.熟悉建设各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掌握禁止兴建的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1.了解本法立法的目的;2.了解本法的适用范围及定义;3.熟悉海岛保护规划的有关规定;4.熟悉海岛保护的一般规定。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了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条件的有关规定;2.熟悉制定溢油应急计划的内容;3.掌握含油污水排放标准;4.掌握水基泥浆和油基泥浆的使用、排放的有关规定;5.熟悉废弃物海上处置的有关规定;6.了解海上溢油事故处置的有关规定;7.熟悉有关用语的含义;8.了解有关污染损害赔偿、处罚、以及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掌握废弃物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2.掌握海洋倾倒区分类管理的有关规定;3.了解海洋倾倒区选划及审批的的有关规定;4.了解海洋倾废许可证制度及相关管理办法;5.熟悉有关用语的含义;6.了解有关污染损害赔偿、处罚、以及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三)倾倒区管理暂行规定1.熟悉倾倒区管理的适用范围;2.熟悉临时倾倒区选划和审批的有关规定;3.掌握倾倒区选划的程序;4.掌握编制倾倒区选划报告的有关要求;5.熟悉倾倒区或临时倾倒区使用期限的有关规定;6.了解违反有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四)海洋石油平台弃置管理暂行办法1.熟悉海洋石油平台的范畴,以及弃置活动的适用范围;2.了解海洋石油平台弃置申请报告的有关内容;3.熟悉编制石油平台弃置环境影响评估论证报告的有关内容;4.了解违反有关规定的处罚办法。(五)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暂行规定1.熟悉本规定的适用范围;2.掌握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范围;3.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的有关规定及审批时限;4.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重新报批和重新审核的有关规定;5.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的有关规定;6.熟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条件的有关规定。(六)关于建立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事件报告制度的通知1.掌握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事件的含义及范畴;2.熟悉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事件的分类;3.了解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事件报告类别、方式、内容、及时限等有关规定。(七)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化学消油剂使用规定1.熟悉本规定的适用范围;2.了解消油剂的性能指标;3.了解消油剂核准、配备数量、使用数量的有关规定;4.掌握不得使用消油剂的有关规定。(八)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暂行规定1.熟悉本规定的适用范围;2.熟悉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的评价范围和主要内容;3.了解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对“后评价报告”的审核办法及时限;4.了解评价机构资质条件的有关规定。参考资料:1.海洋法规丛书编委会,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文件汇编,海洋出版社,2004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三、海洋基础知识1.掌握海洋科学的概念,熟悉研究的对象,了解海洋科学的分支及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2.熟悉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了解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3.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海洋性地壳和大陆性地壳的差异;4.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5.掌握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熟悉海洋按照位置的分类;6.掌握世界大洋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特征、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了解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7.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熟悉海岸带组成,了解海岸带类型;8.了解海底地貌所包括内容,掌握大陆边缘各部分的名称及基本特征,熟悉洋中脊的定义及分布特征;9.了解海底构造主要学说;10.掌握海洋主要矿产资源(滨海砂矿、海底石油、天然气水合物、锰结核、热液硫化物等)类型;11.了解海洋动力资源的主要类型;12.熟悉水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了解水的溶解性、密度变化异常现象;13.掌握海水绝对盐度定义,熟悉实用盐度标(PSS78)的盐度定义,了解盐度定义的发展历程,熟悉标准海水的定义、实用盐度的固定参考点;14.熟悉海水热容、比热容、体积热膨胀、蒸发潜热、压缩性、热传导的定义,掌握海水的盐度对海水冰点温度、最大密度对应的温度的影响,了解海水盐度对海水热性质的影响;15.了解海水渗透压、表面张力的定义;16.熟悉海水状态方程的定义;17.掌握海冰的定义(广义、狭义),熟悉海水结冰过程和淡水结冰过程的异同,了解中国近海海冰的分布特征;18.掌握海冰的盐度、海冰的密度定义及决定因素,了解海冰的热性质,熟悉海冰对海洋水文要素及海况的影响;19.掌握影响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熟悉影响太阳辐射、蒸发潜热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海洋热收支各项的分布特征;20.熟悉影响海洋水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21.掌握中国近海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熟悉温度、密度的垂直分布和水温的变化特征,熟悉表层水温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中国近海表层盐度、密度的分布特征,了解盐度和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2.掌握温跃层和海洋锋的概念,熟悉温跃层的季节性生消规律;23.掌握海洋水团的定义,熟悉水型、水系的含义,了解水团分析的主要方法;24.掌握海水混合、混合增密的概念,熟悉海水混合的形式;了解双扩散对流的概念;25.掌握海水的主要成分,熟悉海水主要成分的恒定性原理;26.掌握海水中营养成份所包括的元素,了解海水中的微量元素和主要气体成份所包括元素;27.掌握溶解氧、pH值、总碱度、COD等的概念;28.熟悉温室气体的概念,了解主要温室气体的种类;29.熟悉海洋污染定义、海洋化学污染物主要类型或主要的海洋化学污染要素。了解海洋化学资源;30.了解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其影响;31.掌握海流、环流的定义,熟悉海流的类型,了解引起海水运动的力和海水运动后所产生的力的名称,了解描述海水流动的两种方法;32.掌握地转流、风海流的定义,熟悉风海流的水体输送特性,熟悉地转流和风海流的流场特征。了解风海流引起的升降流效应;33.熟悉世界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特征,掌握黑潮的主要特征。了解大洋东西边界流的主要特征;34.掌握寒流、暖流、冷涡、暖涡的定义。熟悉大洋五大水层的来源及主要特征;35.掌握风浪、涌浪的定义,熟悉决定风浪大小的因素,熟悉波浪传到浅海和近岸的变化。了解涌浪传播的特性。了解波浪充分成长后的分布特征;36.了解驻波、群速的概念,熟悉波浪要素,熟悉深水波和浅水波的概念,了解波速、群速、波动能量主要影响因素;37.熟悉海洋内波的概念,了解内波的恢复力、内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38.掌握潮汐、潮流的定义,熟悉潮汐类型、潮流类型、潮汐要素、分潮概念,了解引潮力概念、平衡潮理论;39.掌握平均海面、海平面的概念;40.熟悉风暴潮概念,了解风暴潮分类及主要特征;41.掌握气象要素,熟悉大气环流分布特征,了解大气锋面、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概念,了解热带气旋结构特征、生成机制及主要分布区域,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结构、季风的特征。熟悉海陆风的概念及特征;42.熟悉ENSO、厄尔尼诺(El Nino)、拉尼娜和南方涛动的概念。了解其对大气、海洋环境影响。了解气候系统的概念,了解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主要作用。熟悉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43.掌握透明度、水色、海色的概念,了解大洋透明度、水色的分布特征;44.掌握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容和层次;45.掌握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了解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作用;46.了解海洋生物生态类群的分类方法,掌握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定义与类别;47.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概念,熟悉其组成成分;48.掌握食物链、食物网、微型食物网概念,了解其结构与功能;49.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概念,了解初级生产力的组成;50.了解海洋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和海洋污染物的生物转移过程;51.掌握赤潮的定义,熟悉赤潮的类型,了解赤潮的危害、赤潮的成因、发生过程与赤潮的防治方法;52.掌握海洋污损生物概念,熟悉海洋污损生物的危害,了解海洋污损生物的防治。53.了解海洋鱼类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脊椎动物资源、海洋植物资源。参考资料:1.冯士筰等主编,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各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的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业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运用监测评价技术方法的能力。一、常规要素1.掌握常规要素(水温、pH值、溶解氧、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盐度等)的基本概念;2.掌握常规要素样品采集及贮存方法,熟悉各常规要素样品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样品的有效保存时间;3.熟悉常规要素样品的分析方法及其检测原理;4.熟悉溶解氧饱和浓度和溶解氧饱和度的概念,了解海水中溶解氧饱和度的计算方法;5.掌握常规要素项目原始数据的记录及分析结果的处理方法;6.掌握海水水质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掌握海水水质的分类;7.熟悉海水水质评价标准中常规要素项目各类水质的标准限值;8.掌握海水水质中常规要素项目的评价方法;9.熟悉海水中溶解氧、pH值项目的评价指数计算方法;10.熟悉常规要素采样及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了解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11.了解海水水质评价标准中关于混合区的规定。参考资料:1.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 (GB/T 12763.1-2007) 至第4部分 (GB/T 12763.4-2007) ;2.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 (GB17378.1-2007) 至第4部分 (GB17378.4-2007) ;3.海洋监测质量保证手册,海洋出版社,2000年;4.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5.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GB/T 11914-1989);6.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GB/T 7488-1987);7.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档案业务规范(HY/T 058-2001);8.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999)。二、重金属1.掌握海水重金属项目样品的采集保存方法,熟悉其注意事项;2.掌握沉积物重金属项目的样品采集保存方法,熟悉其注意事项;3.掌握生物重金属项目的样品采集保存方法,熟悉其注意事项;4.熟悉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沉积物、生物样品中汞含量的方法原理;5.熟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沉积物、生物样品中砷含量的方法原理;6.了解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铜、铅、镉含量的方法原理;7.熟悉利用极谱仪测定海水中铜、铅、锌、镉含量的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8.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六价铬含量的方法原理;9.掌握利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沉积物、生物样品中铜、铅、锌、铬和镉含量的方法原理;10.熟悉重金属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11.掌握海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12.了解原子荧光和原子吸收仪器原理的异同点;13.了解原子荧光、原子吸收仪器等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方法;14.了解重金属分析过程中影响空白值的因素;15.了解检出限的计算方法;16.熟悉海水重金属项目样品采样及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了解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17.熟悉海洋沉积物重金属项目样品采样及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了解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18.熟悉海洋生物重金属项目样品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了解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19.掌握海水水质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掌握海水水质的分类;20.熟悉海水水质评价标准中重金属项目各类标准的限值;21.熟悉海洋沉积物质量中海洋沉积物质量分类;22.熟悉海洋沉积物质量中重金属项目各类标准的限值;23.熟悉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项目的评价标准、适用范围及各类标准的限值;24.掌握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体中重金属项目的评价方法。参考资料:1.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 (GB/T 12763.1-2007) 至第4部分 (GB/T 12763.4-2007) ;2.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 (GB17378.1-2007) 至第6部分 (GB17378.6-2007) ;3.海洋监测质量保证手册,海洋出版社,2000年;4.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5.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6.李克安:分析化学教程 (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7.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辅导与习题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大学基础课化学类习题精解丛书 定量分析习题精解 科学出版社 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 ;9.仪器分析原理,方惠群等 (南京大学) ;10.仪器分析实验(修订版),仪器分析实验编写组编,吴性良、朱万森修订,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11.基础仪器分析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仪器分析实验编写组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5;12.分析化学实验(第3版)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3.仪器分析.张必成,陈沛智,蔡火操等编.武汉出版社,2001年;14.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三、有机污染物1.掌握海水石油类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贮存方法;2.掌握海水666、DDT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贮存方法;3.掌握海水PCBs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贮存方法;4.熟悉海洋沉积物石油类样品的采集和贮存方法;5.熟悉海洋沉积物666、DDT、PCBs样品的采集和贮存方法;6.掌握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法与要求;7.掌握海水中石油类的萃取等前处理方法;8.掌握海水中666、DDT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前处理;9.掌握海水中PCBs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前处理;10.掌握沉积物中石油类的萃取等前处理方法;11.掌握沉积物中666、DDT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前处理;12.掌握沉积物中PCBs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前处理;13.掌握生物体中石油烃的萃取等前处理;14.掌握生物体中666、DDT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前处理;15.掌握生物体中PCBs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前处理;16.掌握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沉积物中石油类的方法原理和步骤;17.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沉积物中石油类的方法原理和步骤;18.掌握重量法测定海水、沉积物中石油类的方法原理和步骤;19.掌握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生物体中石油烃的方法原理和步骤;20.熟悉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66、DDT的方法原理和步骤;21.熟悉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PCBs的方法原理和步骤;22.掌握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操作和维护保养;23.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操作和维护保养;24.熟悉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和维护保养;25.了解气相色谱质谱仪的操作和维护保养;26.熟悉石油类和石油烃的工作曲线绘制方法;27.熟悉石油类和石油烃分析数据的记录和计算;28.了解有机分析中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应用;29.掌握气相色谱仪测定666、DDT和PCB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30.掌握气相色谱仪测定666、DDT和PCB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31.熟悉海水、沉积物中石油类的评价标准、适用范围及标准限值;32.熟悉生物体中石油烃的评价标准及标准限值;33.熟悉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666、DDT的评价标准、适用范围及标准限值; 34.熟悉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中数据处理、分析质量控制和数据统计的标准要求。参考资料:1.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 (GB/T 12763.1-2007) 至第4部分 (GB/T 12763.4-2007) ;2.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 (GB17378.1-2007) 至第6部分 (GB17378.6-2007) ;3.海洋监测质量保证手册,海洋出版社,2000年;4.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5.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四、营养盐1.掌握海洋监测规范中无机氮的规定(以下内容中出现的无机氮均以此为准);2.掌握海水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样品的采集和贮存方法;3.掌握海水总氮、总磷样品的采集和贮存方法;4.掌握海洋表层沉积物总氮、总磷样品的采集和贮存方法;5.掌握海水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总氮、总磷现场平行样和密码平行样及密码加标样的采集和贮存方法;6.熟悉海水无机氮样品的测定方法及方法原理;7.熟悉海水无机磷样品的测定方法及方法原理;8.熟悉海水硅酸盐样品的测定方法及方法原理;9.熟悉海水总氮、总磷样品的测定方法及方法原理;10.熟悉海洋沉积物总氮样品的测定方法及方法原理;11.熟悉海洋沉积物总磷样品的测定方法及方法原理;12.熟悉海水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样品的预处理方法;13.熟悉海水总氮、总磷样品的预处理方法;14.熟悉海洋沉积物总氮样品的前处理方法;15.熟悉海洋沉积物总磷样品的前处理方法;16.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17.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保养和维护方法;18.掌握分光光度计测定海水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样品的方法及步骤;19.熟悉分光光度计测定海水总氮、总磷样品的方法及步骤;20.熟悉分光光度计测定海洋沉积物总磷样品的方法及步骤;21.熟悉容量器皿测定沉积物总氮样品的方法及步骤;22.熟悉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总磷的工作曲线绘制方法;23.熟悉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总磷分析数据的记录和计算;24.熟悉总氮分析数据的记录和计算;25.掌握平行样相对偏差的计算;26.掌握样品加标回收率的计算;27.掌握根据实验室空白值计算检出限的方法;28.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29.熟悉营养盐项目样品采样及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了解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方法;30.掌握海水水质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掌握海水水质的分类;31.熟悉海水水质评价标准中营养盐项目各类水质的标准限值;32.掌握海水水质中营养盐项目的评价方法。参考资料:1.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 (GB/T 12763.1-2007) 至第4部分 (GB/T 12763.4-2007) ;2.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 (GB17378.1-2007) 至第5部分 (GB17378.5-2007) ;3.海洋监测质量保证手册,海洋出版社,2000年;4.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五、放射性监测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关于放射性的相关规定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3.熟悉原子结构的知识(原子、原子核、同位素);4.熟悉放射性的概念、衰变及其规律(核素图,半衰期,放射性活度的单位计算和测量);5.熟悉射线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射线、射线、射线、X射线,中子等);6.掌握核反应的类型;7.了解核裂变及其裂变反应的知识;8.了解辐射防护的概念和含义;了解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相关规定9.了解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10.熟悉辐射对人体的效应(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遗传性效应等);11.熟悉常用辐射量、单位及计算方法(照射量、吸收剂量/率、剂量当量/率等);12.熟悉辐射防护的目的和安全目标;13.熟悉应急准备的要求;14.了解不同核辐射类型的各种探测方法;15.熟悉环境辐射剂量率的测定方法以及分析步骤;16.掌握低本底/计数仪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17.掌握液体闪烁计数器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18.掌握能谱仪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19.了解海洋放射性环境监测常规检测项目(水、沉积物、生物);20.熟悉常用放射性核素的分离方法、原理和应用;21.了解海洋环境放射性常规检测项目方法的探测限;22.熟悉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中数据处理、分析质量控制和数据统计的标准要求。参考资料:1.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1988S;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8712002S;3.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 GBZ/T 183-2006S;4.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 GB 16387-1996S;5.放射性核素的能谱分析方法. GB/T 16141-1995S;6.放射性核素活度测量 锗谱仪法.EJ/T1091-1998S;7.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61-2001 S; 8. 复旦大学,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合编.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7;9. 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 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261-262;10.海水水质标准. GB 3097-1997S;11.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 17378.3-2007S;12.海洋监测规范(放射性核素分析部分). HY/T 003.8-1991S;13.海洋监测规范. HY 0031-1991 S;14.核电厂辐射环境监测规定.EJ T 1131-2001S;15.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GB 6248-1986S;16.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 GB 112515-1989S;17.核热电厂辐射防护规定. GB-14317-1993S;18.核设施水质监测采样规定. HJ/T-21-1998S;19.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14583-1993S;20.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 GB 12379-1990S;21. 刘广山. 海洋放射性核素测量方法M. 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6; 22.生物样品灰中铀的测定 激光液体荧光法GB 11223.2-1989S;23.水中氚的分析方法GB-12375-1990S;24.水中微量铀分析方法 GB-6768-1986S;25. 王祥云、刘元方.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136-139;26.周鹏,李冬梅,蒋跃进,等. 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海洋通报,2010(已接受);27.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离辐射.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28.全国人大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月28日;29.全国人大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修订)。六、浮游动物1.熟悉浮游动物的概念和分类体系;2.熟悉鱼类浮游生物的概念和分类体系;3.熟悉大、中型浮游生物的调查要素;4.熟悉鱼类浮游生物的调查要素;5.了解游泳动物调查的技术要求与调查要素;6.熟悉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的特征(如桡足类、水母);7.熟悉本海区浮游动物常见优势种类形态分类特征;8.熟悉本海区鱼类浮游生物常见优势种类形态分类特征;9.熟悉浮游动物优势种、指示种、偶见种、外来种的概念及研究意义;10.掌握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丰富度的概念、意义及计算方法;11. 熟悉浮游动物的海上采集工具及适用对象;12.熟悉鱼类浮游生物的海上采集工具及适用对象;13.掌握浮游动物的海上采集、固定、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14.熟悉鱼类浮游生物的海上采集、固定、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15.掌握浮游动物的实验室内样品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使用及注意事项;16.掌握鱼类浮游生物的实验室内样品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使用及注意事项;17.掌握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体积生物量、密度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18.掌握鱼类浮游生物密度鉴定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19.熟悉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换算及资料整理方法;20.熟悉鱼类浮游生物的密度换算及资料整理方法;21.了解我国浮游动物研究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22.了解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及影响环境因子;23.了解鱼类浮游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影响环境因子;24.熟悉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5.熟悉浮游动物在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中的作用;26.熟悉浮游动物调查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6-200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200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3.郑重, 李少菁, 许振祖. 海洋浮游生物学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4;4.刘建康. 高级水生生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5.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七、浮游植物1.熟悉浮游植物概念和划分;2.熟悉浮游植物的分类体系;3.熟悉浮游植物生物生态调查内容和方法;4.了解微微型、微型浮游生物的调查要素;5.熟悉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的特征;6.熟悉浮游植物优势种、指示种、偶见种、外来种的概念及研究意义;7.掌握浮游植物不同调查要素的采集工具及适用对象;8.掌握浮游植物样品采集、固定、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9.熟悉浮游植物的个体计数方法及注意事项;10.掌握浮游植物不同计数方法中所需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1.掌握浮游植物密度换算及资料整理;12.了解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研究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进展;13.了解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素;14.了解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5.了解浮游植物在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中的作用;16.掌握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丰富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7.掌握浮游植物调查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18.熟悉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概念及意义;19.了解碳同化系数、新生产力的概念;20.熟悉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与原理;21.掌握叶绿素a样品采集、保存、测定过程中所需仪器设备及试剂;22.掌握叶绿素a浓度的计算及资料整理;23.了解海洋初级生产力测定方法原理;24.了解初级生产力样品采集、培养、过滤、保存、测定过程中所需仪器设备及试剂;25.了解初级生产力的计算及资料整理;26.掌握赤潮的概念、类型、赤潮发生的判断标准;27.熟悉赤潮事件发生过程的界定;28.熟悉赤潮位置与范围的界定;29.掌握赤潮生物的概念,熟悉主要赤潮生物的分类特征;30.了解我国海域有毒赤潮生物种类,熟悉本海区有毒赤潮生物种类;31.掌握赤潮毒素的概念、种类、检测方法、判断标准;32.熟悉麻痹性贝毒检测中贝毒样品的采集原则;33.熟悉赤潮分级响应系统;34.熟悉赤潮监测信息需求;35.熟悉赤潮常规监测、跟踪监测、应急监测和遥感监测内容;36.了解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37.熟悉赤潮监测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38.了解绿潮的概念;39.了解我国绿潮发生区域以及世界各地绿潮事件;40.了解绿潮监视监测的手段、灾害评估方式;41.了解绿潮应急监测的内容、绿潮发生后采取的措施;42.了解绿潮生物的资源化利用。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6-200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200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3.郑重, 李少菁, 许振祖. 海洋浮游生物学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4.4.HY/T069-2005,赤潮监测技术规程S5.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2005年.6.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7.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洋灾害调查技术规程,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八、微生物1.熟悉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分类体系;2.熟悉海洋微生物的调查要素;3.了解细菌异养生长速率、细菌异养活性、细菌生产力的概念;4.掌握海洋微生物样品(水质、沉积物、生物体等)采集、保存、预处理及注意事项;5.掌握利用发酵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方法及原理;6.了解利用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的方法及原理;7.掌握细菌总数测定方法(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及原理; 8.熟悉弧菌数量检测方法及原理;9.熟悉常规海洋微生物检测所需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10.熟悉常规海洋微生物检测所需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11.掌握粪大肠菌群检数表的使用及数据计算;12.掌握异养细菌总数评价等级表的使用;13.掌握常规海洋微生物检测数量的计算方法;14.了解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方法;15.了解细菌生产力、微生物异养活性测定方法;16.了解微生物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与物质循环;17.了解微生物在环境监测评价中的应用;18.了解海洋微生物在海洋中的分布特点;19.了解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6-200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200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3.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4.海洋监测技术规程汇编,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5;5.海洋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7.水生生物监测手册,国家环保总局.2007,10;8.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生物学实验(第三版),等教育出版社.2004,2。九、底栖生物1.熟悉大型底栖生物的概念;2.熟悉潮间带生物的概念; 3.了解小型底栖生物的概念;4.了解污损生物的概念;5.熟悉大型底栖生物的分类体系;6.熟悉潮间带生物的分类体系;7.了解小型底栖生物的分类体系;8.了解污损生物的分类体系;9.熟悉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分类特征;10.熟悉潮间带生物的主要类群分类特征;11.了解小型底栖生物主要类群分类特征12.熟悉大型底栖生物指示种和关键种的概念;13.了解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4.熟悉大型底栖生物调查的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15.熟悉潮间带生物调查的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16.了解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的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17.了解污损生物调查的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18.掌握大型底栖生物采样工具和设备及样品采集方法;19.掌握潮间带生物采样工具和设备及样品采集方法;20.了解小型底栖生物采样工具及样品采集方法;21.了解污损生物采样工具及样品采集方法;22.掌握潮间带生物断面和站位的布设原则、调查时间的选择;23.掌握大型底栖生物样品固定、保存、记录、标签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24.掌握潮间带生物样品固定、保存、记录、标签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25.了解小型底栖生物样品固定、保存、记录、标签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26.了解污损生物样品固定、保存、记录、标签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27.熟悉本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优势种类分类特征;28.熟悉本区域潮间带生物的主要优势种类分类特征;29.掌握大型底栖生物的计数、密度、重量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30.掌握潮间带生物的计数、密度、重量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31.熟悉大型底栖生物的密度、生物量换算及资料整理方法;32.熟悉潮间带生物的密度、生物量换算及资料整理方法;33.了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与评价方法分类;34.熟悉大型底栖生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均匀度评价方法;35.熟悉大型底栖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及环境监测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36.了解影响底栖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因子37.熟悉大型底栖生物调查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12763.6-200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17378.7-2007).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GB/T 12763.9200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4.沈国英 等编.海洋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李荣冠.中国海陆架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6.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6。十、生物毒性1.熟悉生物毒性试验基本概念;2.熟悉受试生物的基本概念;3.了解疏浚物专项评价指南;4.了解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分级的适用范围及方法原理;5.了解疏浚物生物毒性分级的适用范围及方法原理;6.了解生物毒性实验的质量控制方法;7.熟悉生物毒性试验主要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包穿刺术详解
- 县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
- 新能源乘用车解读
- 赛犬喂养指南解读
- 数控加工技术工艺
- 手电筒幼儿讲解
- 现代农业测控技术
- 售前跟单技巧讲解
- 小学课文印刷技术
- 七下显微镜讲解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SX-22163-QR345工装维护保养记录
-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 2023年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候机楼服务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MBA培训进修协议
-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课件
- LY/T 2501-2015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物种鉴定规范
- GB/T 748-200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 GB 15763.1-2001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
- 民间文学(全套课件)
- 既有重载铁路无缝线路改造及运维技术探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