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园林景观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园林景观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园林景观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园林景观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景观实习报告这一次的园林景观实习,主要由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西山庭院以及北京教学植物园,并由同学自行组织参观公园,我们又另外参观了森林公园、北京园博园和颐和园。由于上个学期进行的城市公园设计,我们对园林景观首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公园设计仅仅进行了半学期,这次的实习为我进一步了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借此机会,我将结合此次园林景观实习,以对西山庭院的参观实习为起点,重新梳理自己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浅谈这次实习中的心得体会。一、西山庭院园林景观设计小型庭院与公共空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居住水平的提高,小体型低楼层的住宅逐渐成为各地城市周边城乡居民住房的一种新模式,与其他类型住宅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绿化空间,能直接被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西山庭院整个小区由13个院落组成。地块中心部位规划中心广场,并由横贯东西向的小区绿轴和休闲轴分割地块南北两侧分列布置13组庭院,组织26栋低层住宅。在小区中心部位规划建设小区绿地景观核心区,围绕这个环境景观核心区,布置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水系景观三个功能区,以南侧园区主入口为起点,结合园区道路形成景观轴线,贯穿各个环境空间。空间上中心核心景观区向各个院落空间渗透,达到最优质的环境景观资源最大限度的使住区居民共享。给住区居民以回归自然,共享自然景观的生活感觉。西山庭院在几个线性的地带空间的交汇处、进行了重点公共空间的设计,包括围合、局部放大和增加地表特征等方法。商业街和中心绿化带交接处放大为“水景广场”。它是建筑自然围合成的街区中心的概念,是形态的中心,追求生活的味道,亲切的感觉,而不是规则的、人为的、过分几何构图的无生命的形式,是小区的中心。西山庭院强调设计了小型庭院的公共空间形式,进而形成十字形的路网格局,这样的形式使得空间的类型非常清楚,为公共空间景观的形成和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每个内庭院以其环境设计主题各具特色,有不同的标识设计,不同的进入方式,有空间和构筑物的过渡,体现不同的气质和氛围,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有居住气氛的、可交往的、体现居住品质的共享的园林景观场所。庭院空间是一个外边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性的空间,有着强烈的场所感,所以人们乐于去聚集和交往。传统庭院空间承载着人们吃饭、洗衣、聊天、下棋等日常性和休闲性活动。而现代庭院空间所承载人们活动的范围更广,特别是给紧张工作的人们通过视听嗅感官从庭院空间中获得被动式活动。如享受阳光的照射、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香等,娱乐时感受休憩设施的舒适和放松、观赏花草树木的美好姿态、感受鸟语花香的诗情画意等。下面我主要从园林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结合在西山庭院参观学习的体会,对小型庭院的景观设计的要素进行分析。二、小型园林景观设计要素分析1. 小型园林水体设计水是园林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东方园林崇尚自然,水体往往是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在中国古代基本形成了“无水不成园”的境况。如颐和园的昆明湖大水体,扬州瘦西湖的带状水体,拙政园中的大小不同且相连的水体,苏州沧浪亭借用的水体等。在国外的园林设计中也广泛运用水体进行造景,尤其西方园林体系中,规整式布局用呈笔直的水渠、水道、几何形的水池、喷泉等进行造景。都说明水体是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造景要素。水体在园林中的景观效应和功能水体作为园林要素中重要因素,在园林景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西山庭院的景观设计中主要采用了水池的这种形式,避免大面积水景的出现,以点式、线型水景创造展示效果及趣味性。水池属于静水,面积可大可小,形状可方可园。水池用于规则式园林中,水体的外形轮廓为有规律的直线或曲线闭合而成几何形,大多采用圆形、方形、矩形、椭圆形、梅花形、半圆形或其他组合类型,线条轮廓简单,常采用垂直水岸。自然式水池的外形轮廓由无规律的曲线组成。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水池除本身外形轮廓的设计外,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也是水池设计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获取水中倒影方面,水面波光粼粼,利用水池水面的倒影作借景,能丰富景物的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增强空间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但需确定好观赏点位置、水面大小同其他形成倒影的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2. 小型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观赏作用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要素,使得园林更能充满生机,同时植物的生态效应也为人类带来自然而舒适的感受。而植物这一有生命的设计要素有着与其他园林要素不一样的特征,进行植物造景时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生长发育特点,又要考虑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营造,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观赏原则,即园林植物的造景,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园林植物作为园林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本身也是一个独特的观赏对象。园林植物的树形、叶、花、果、干、根等都是具有重要的观赏作用,园林植物的形、色、姿、味也有独特而丰富的景观作用。园林植物种类丰富,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乔木、灌木、花卉、草坪植物等;按植物的观赏特征,有观形、观花、观叶、观果、观干、观根等类型。在人类长期应用植物的实践中,还赋予了植物一定的拟人的性格,如竹、松、梅喻“岁寒三友”等。随着气候的变化,园林植物群体也能呈现不同的季相景观:春天丛花灿烂,秋天层林尽染。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园林植物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要素,具有很强的造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园林植物可单独作为主景进行造景,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作用(2) 园林植物可作园林其他要素的背景,与其他园林要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景。(3) 利用园林植物分隔空间,增强空间感,从而达到组织空间的作用。(4) 利用园林植物引导视线,形成框景、漏景、夹景。(5) 利用园林植物阻挡视线,形成障景。(6) 利用园林植物加强建筑的装饰,柔化建筑生硬的线条。(7) 利用园林植物创造一定的园林意境。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了植物一定的人格化。3. 小型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建筑与小品比起山、水、植物,较少受到条件的制约,人工的成分最多,是造园的四个主要手段中运用最为灵活、也是最积极的手段。随着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也随着人类审美观念的变化,园林建筑与小品在现阶段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其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现阶段也因园林设计目的的变化,朝着更好改善和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方向发展,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也日愈重要。正因为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多样性、时代性、区域性、艺术性,所以也给园林建筑与小品的设计赋予了新的使命。园林建筑和小品的类型按园林建筑和小品的使用功能来进行分类,园林建筑与小品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类型,即服务、休憩、专用以及小品建筑。但在西山庭院这种小型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主要出现的是休憩建筑以及园林建筑小品。(1) 休息建筑:也叫游憩性建筑,具有较强的公共游憩功能和观赏作用,。(2) 园林建筑小品:主要是指具有一定使用功能和装饰作用的小型建筑设施。园林建筑的造景作用在园林中,园林建筑是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其观赏方面的功能主要在于它对创造园林景观所起的积极作用,可以概括为下面四个方面:(1) 点景:点景即点缀风景。建筑与山、水、植物相结合而构成园林内的许多风景画面,有宜于就近观赏的,有适合纵目远眺的。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往往是这些画面的重点或主题,没有建筑也就不能成其“景”,就谈不上园林之美。在园林中,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常常作为园林一定范围内甚至整座园林的构景中心。(2) 观景点:以一幢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群作为观赏园内景物的场所,就要使观赏者在视野范围内摄取到最佳的风景画面。因此建筑的位置、朝向、封闭或开敞的处理往往取决于环境景观的优劣。(3) 划分空间:利用园林建筑的形体,在园林的局部进行分隔空间,或者利用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或者以建筑为主,辅以其他园林要素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4) 组织游览路线:在园林中,以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运用对景和障景等手法,创造一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动态观赏效果;或者利用建筑的导与引,有序组织游人对景物的观赏。园林小品的造景作用(1) 组景作用:在园林设计中常常使用建筑小品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使园林意境更为生动,画面更富诗情画意。如我国古典园林中常利用门洞、门窗、墙将园林中的景色有效组织在某个画面中,使园林景观更丰富,层次更深远。(2) 烘托主景:一般园林建筑在设计时,都以园林建筑小品作为配景,从而烘托主景(园林建筑)。园林建筑小品还可作其他园林要素的配景,如草坪周围的栏杆,树下的石凳等,都是作为配景而使用,从而起到很好烘托主景的作用。(3) 作为主景:一些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可以作为主要的景观,如园林中的雕塑等都可作局部景观的主景。(4) 装饰作用:利用园林建筑小品装饰性强的特点,在园林中加强某些装饰,使园林景观更为生动,渲染园林气氛,增强空间感染力。4.园路的设计园路是园林中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设计要素,也是园林绿地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各景区、景点及活动中心的纽带。园路设计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的布局和利用率。因此,园路需精心设计,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做到步移景异。园路的功能园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也是构成园林景色的重要因素,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交通:园路同其他道路一样,具有基本的交通功能,它承担着游人的集散、疏导、组织交通作用。(2)划分空间:园路本身是一种线性狭长的空间,因园路的穿插划分,把园林其他空间划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极大丰富园林空间的形象,增强空间的艺术性表现。(3)引导游览:因景设路,因路得景,园路是园林中各景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整个园林形成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艺术整体。它不仅解决园林的交通问题,而且还是园林景观的导游脉络。园路作为无形的艺术纽带,很自然地引导游人从一个风景点到另一个风景点。(4)构成景观:在园林中,园路也参与园林的造景。各种不同姿态的蜿蜒起伏的道路,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与园内各种建筑和植物共同组合成景。园路本身的曲线、质感、色彩、尺度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利用园路的形式和铺装的材料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能渲染出特定的园林气氛,从而产生一定的园林意境。三、园林景观实习总结在园林景观实习之前,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大多仍旧停留在上一次的城市公园设计上,在平时的规划设计中也没有太多的涉及这些方面。而这次实习真正了解到了相关的一些东西,比如此次对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