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新之我见.doc_第1页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新之我见.doc_第2页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新之我见.doc_第3页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新之我见.doc_第4页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新之我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大家都知道,街道社区工作是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和谐发展、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方面,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表明,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城市居民中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城市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结构的职能分工的深刻变化,引发了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环境和形势、任务和要求的深刻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区委审时度势,及时及时调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加大指导力度,包括兴隆巷街道在内的我区各街道党工委不断完善载体、丰富工作内容。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建设,使得街道社区各项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200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把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在明确街道社区党组织在新时期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职能、责任,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党员和居民群众的活动场所、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来源、街道社区人员编制等方面从政策上给予了大力倾斜,在法规层面上做出了硬性规定规定。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建立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或协商议事机构,建立起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和结对共建单位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三是活动有了新的载体。各街道社区党组织把搞好社区服务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深化社区服务。各街道发动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普遍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再就业培训中心,初步形成了社区服务体系。全区同步开展了“综合示范区”创建活动、“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和“双扩双创”活动。使得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基础进一步巩固。 四是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逐步增强。通过狠抓阵地建设,加大社区党员活动室的硬件设施投入,普遍建立起社区党员之家和流动党员服务站。利用社区内组织和人才资源优势,努力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做到社区党组织联动,覆盖面延伸到社区,形式上力求符合时代特点。增强了党员对社区的认同感,提高了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等等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我区广大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者的大量心血,是街道社区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相互促进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我认为目前这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一线党务工作者对抓好街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持之以恒坚持抓。往往是检查验收来时,紧抓一阵,完成任务以后就“马放南山”,对党建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存在畏难情绪,不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不知道如何与社区自治组织及其他组织合作,不知道如何在社区各种组织中起到领导核心作用,思想上有顾虑,工作上不主动;二是一些社区单位不同程度的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不了解、不参与、不支持、不配合,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的沟通和合作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的联席会议只是一种联谊组织,功能作用有限,特别是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企业难以渗透,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难。三是一些社区党组织工作思路不明确。对于当前社区党建有哪些主要任务,从哪些方面去抓,一些地方的社区党组织对此不明确,或者找不到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把党支部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缺乏创新和针对性。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效果不明显。四是部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社区党建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从整体情况来看,部分同志刚刚从事社区工作,对业务工作还不熟悉,缺少党务工作经验。一些社区老干部有着很强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但年龄偏大、知识面偏窄、工作方法陈旧,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大变动中日益繁重的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引入高素质干部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难以带动社区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街道、社区重任务、工作量大、低待和地位相对不高导致一些在职的社区干部思想不稳定,随时都有流失的可能。五是现行的党员管理办法适应不了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流动党员、退(离)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非公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自由职业者中的党员教育管理措施还不到位,对离岗和流动党员登记难、教育管理更难,街道、社区能为党员提供发挥作用的条件也不好,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比较难,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有待加强;六是社区党组织普遍存在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活动经费缺乏等问题,社区党的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在新的各种组织和居民群众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的工作正在面临着新的考验。客观的讲,这些问题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党建工作方式和方法是很难解决的。目前,我国社会转型尚未完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整个体制和利益结构的大调整正在进行之中,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远没有定型,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 “三有一化”的工作目标后。在这一背景下,解决好这些问题,保持和增强党组织社会控制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党在城市街道、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和机制,有效地组织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中的党员、群众主动自觉地参与社区党建,形成参与街道社区建设的强大动力。 具体来讲,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必须本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活动、促进发展,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和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常抓不懈,大胆探索。 首先在于建立健全合理的社区党组织管理网络。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应按照大党建(区域性党建)的思路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由区属向区域拓展和延伸,并相应建立健全党组织管理网络,努力做到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就要有党的组织,凡是有党组织的地方就要有党的活动,进一步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党组织管理上,应将辖区中各类无上级主管部门的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的党组织,纳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管理范围。在党员的管理上,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管理形式,将离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和失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党员、无职业居民党员、流动党员等有效地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网络。同时,探索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载体,街道、社区党组织应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建立双向反馈和双向联系制度,强化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监督和约束,结合其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组织在职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关键在于建立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能否形成,关键是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只有在好的工作机制基础上,才能形成好的工作秩序,取得好的工作效果。街道、社区都应通过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或协商议事机构运行机制好约束机制,确保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这样,既便于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加强协调、沟通、联系,发动、组织、指导工作,也有利于缓解社区党建工作物质条件不充分的困难,充分利用辖区内各单位的场地、设施、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形成共建的合力。 重点在于抓紧建立各类利于不同阶层党员发挥作用的党组织载体。在新的经济组织、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中积极开展党的工作,既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还是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段基础、群众基础的需要。应从抓紧建立健全党组织人手,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党建工作。对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及时帮助和指导他们建立健全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建立联合支部或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选派党建联络员或指导员等形式开展党的工作。还可以以地缘、趣缘和党员认同感为纽带,成立了待分配军转干部、大学生党支部、楼院党支部老年党支部等,增强党组织的活力。核心在于充分发挥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本身不是目的,而应该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工作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做到党的工作始终服务于和谐社会这个大局。服务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城市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街道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社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社区党组织只有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创建和谐的社区环境,才能赢得最广大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有效地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推进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还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探索工作新路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毫无疑问,推进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就是要闯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街道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但是新路子不能凭空臆造,更不能用来摆花架子,而是应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工作新路子,探索工作新路子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相统一。只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路子才能管用,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坚持以“围绕和谐促党建,抓好党建促和谐”的实际效果,检验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成效。 2、组织推动与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的关系。推进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必须紧紧依靠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因为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高,只有上级党委统一安排部署、加强协调指导,方能顺利进行。同时又要看到,街道社区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城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实践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工作至关重要。应注意尊重街道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首创精神,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积极推进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在街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上,只要看准了的,就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一时把握不准的,可以先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完善和规范。前面提到的街道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有些问题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应长打算、短安排,分步实施,阶段推进,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4、注重实践过程与推广运用创新成果的关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必须善于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创新,从而把街道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工作。为了不断提高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必须注意把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并指导实践。5、传统意义上的党建与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的关系。 新时期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既是传统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延伸,也是它的发展,所以不等于传统街道党的建设。因为传统街道党的建设是由街道党(工)委主持的,主要是在单位体制外“剩余空间”里展开,除了街道党(工)委直接管理的部门和工作以外,就只剩下居委会的党组织建设。而现在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则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工作覆盖了辖区范围内所有单位,其中既包括所有“条条”领导的单位,也包括无上级主管单位(如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等);工作面既覆盖了在辖区范围内工作的所有党员和群众,也覆盖了居住、生活在本辖区内的所有党员、群众。由于不同单位、不同党员(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善于区分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工作方式,有不同的工作要求,有不同的工作制度。第三个问题:关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应把握好的几个方向。首先要营造一个关心支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要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在推进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动员单位党组织、党员和居民党员参与社区党建,一方面是支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另一方面社区建设好了,也可以为居民群众以及单位和单位党员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互相促进的。从而增强各阶层党员的“三种意识”:一是增强“社区意识”,使各阶层党员认识新时期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内涵与功能,形成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增强“主体意识”,使各阶层党员从社区的客体变为社区的主体,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党员为人民服务没有时间与区域限制等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完善机制,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是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驻区单位与社区共建区域性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需要打破各成体系、封闭运行的组织活动模式,促进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组织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最关键的是要理顺条与块的关系,也就是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系。一方面,要让单位党组织和单位党员,对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有参与的意识、参与的动力和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不能以社区党建代替单位党建。要在两者间建立一个最佳结合的机制。可以考虑建立健全四个机制:一是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协调机制。这方面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各街道都普遍建立了由街道党组织牵头,辖区内有关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构,定期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协调工作,这些制度要继续坚持。二是建立共建责任机制。由社区党组织与辖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党建协议书和社区事务共管协议书,实现精神文明共创、社会事务共管、社会稳定共保。三是建立在职党员联系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就是要让在职党员亮出身份、参与活动、发挥作用。这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要建立健全四个制度,即在职党员登记制度、在职党员活动记录制度、定期向所在单位通报制度、在职党员社区工作评优制度。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各人的特长,组织若干以党员为核心的志愿服务组织,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建立单位党组织和单位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把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作为各单位党建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写入上级党委与各单位签订的党建责任书,同年度业务工作一并检查,一并落实。还要把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作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今后党组织和党员评选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和其它一些先进评选,都要征求所在社区的意见。并要把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对党员的年终考评和党员民主评议中。通过建立和完善这些机制,真正形成一个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基层组织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第三,要做好为群众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社区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体现在为居民服务上。要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党的工作抓手。社区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着眼于为社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把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满足居民的利益需求作为中心环节来抓。现阶段,应积极开展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等社会困难群体的福利性服务以及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无偿的便民利民服务并逐步向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有偿社会化服务过渡(如物业、家政、养老、快餐等)。按照无偿与有偿并行、民办与公办并举的方式,采取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社会兴办、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整合社区资源,逐步建立起以街道为中心,居委会为基础,社区内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的系列化、网络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网络。 把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载体。社区文化在传承文化成果、引导价值观念、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引导居民追求先进文化,既是促进居民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设施的作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格调高尚的社区文化氛围,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把社区作为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社区是城市构成最基础的社会单元,没有社区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社区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必须把维护社会治安,保持基层稳定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只有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作用,逐步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基层政法组织、综合治理组织为主体,以群众自治为基础,以社区全体党员为骨干,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维护稳定工作的新格局,才能更好地打击和预防犯罪,消除隐患,化解矛盾,保持稳定,才能把影响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好社区稳定工作,一方面要关心、帮助困难群众,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要做好城市基层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区治安联防网络,群防群治,开展社区依法治理活动,维护好社会治安,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这方面,先进发达地区乃至我区的兄弟街道都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上海的“三个五”经验,即五必访,新迁居民家庭必访、两劳释放人员必访、生病住院居民必访、下岗待业人员必访、支持小区工作的领导必访;五必问,每月户籍变动情况必问、遇到共建单位领导必问、碰到社区统战对象必问、70岁以上老人情况必问、再就业上岗人员情况必问;五必记,下岗待业情况必记、困难家庭情况必记、解难设想措施必记、居民互助服务必记、走访家庭情况必记,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乌兰浩特市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开展走进群众、服务社区居民,走进商户、服务经济发展,走进驻区单位、服务共驻共建的“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街道、社区围绕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开展服务,将辖区居民、商户、辖区单位吸引到社区党组织周围,社区服务由此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居民群众,社区通过深化“扶贫助困”活动扶助弱势群体,推行“一厅式”办公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率,建立服务热线提供服务。对驻街商户,通过广泛征询意见问需于民,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办理、出具证明快捷服务,完善街道社区与辖区商户的沟通渠道,为商户提供交流平台。对驻区单位,通过与辖区单位对接解决其实际困难,开展各类活动提高驻区单位对社区的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共驻共建氛围。等等同时,要积极探寻不同的服务载体,发展和依靠社区各类中介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活动,特别要重点做好再就业促进工作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社区群众一方面在服务中享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因此,社区党建要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在服务中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各街道社区党组织都要学会以服务的方式开 展工作,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最贴心的人,做到融政治于服务之中,融党建于社区之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四,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引入新机制。纳入街道社区管理的党员数量大、层次多,构成复杂,特别是流动党员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变化快,迫切需要走出一条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的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要做好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党员信息进微机等基础性工作,对社区党员做到心中有数、情况清楚,确保党员能随时找到党组织,党组织准确掌握党员情况。要坚持把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体现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区的街道社区党员中,困难群体占有较大比例,对这些困难群体党员,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主动联络,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要进一步研究和规范党员联络服务站的组织形式、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和运行方式,通过为党员提供培训、就业、困难救助、权益保障等多方面的服务,使党员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保障党员在街道社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要努力创新活动方式,大力开展党员“双带”(带头就业好带领就业)、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强化党员意识,切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在职党员是活跃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街道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等措施,按照“适时、适宜、适度”的原则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激发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他们的优势利用好,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力。为此,首先要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目前我们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与广大党员的期望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关怀不够,党员的优越感弱化。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而忽视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致使相当数量的普通党员很难找到和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党员在政治上的优越感,弱化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弱化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号召力。2、思想激励不够,党员的荣誉感不强。目前普遍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单一,重精神鼓励轻物质奖励,各级党组织对优秀党员缺乏实质性奖励,单纯的非物质鼓励已不符合时代要求。3、物质帮扶不够,党员的归属感下降。有的党员下岗、失业,由于缺乏再就业技能,难以找到再就业岗位,长期处于失业状态,失去生活来源。如果没有物质上的激励帮扶,就没有党的组织机构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因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应把激励关怀帮扶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把政治关怀放在首位,不断增强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执政意识,达到以人为本、关心每位党员切身利益的目的;坚持以工作上的激励为主导,把党员最广泛地组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让优秀者脱颖而出;坚持以生活上的帮扶为重点,切实保障和维护好党员的切身利益,努力使困难党员有保障、普通党员有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其二是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双向互动机制,管好社区在职党员。针对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居住在社区,大多具有专业特长的特征,坚持由社区与单位党组织共同管理。通过建立登记报到、公开身份、活动纪实、意见反馈等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互动机制”。 其三,建立设岗定责机制,管好社区无职党员。针对无职党员体现先进无手段、发挥作用无平台的实际,全面推行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无职党员有位有为。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原则,设置社区监督、公共事务、民主建设和公民道德教育等岗位组织社区无职党员上岗履职。其四,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管好社区流动党员。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人员难组织、活动难开展的特点,坚持动态跟踪管理。采取在家党员包联、党员家属包联、党员亲戚包联的“三包”方式,加强与流出党员的联系。采取党组织上门做思想发动工作,妥善处理其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等措施,加强与流入党员的联系,将其纳入流动党员服务站。同时确定“七一”和“春节”两个固定活动日,在查验活动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积极协调解决其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寓管理于服务,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确保党组织与党员“不断线”,党员“离家不离党”。实现党员服务无盲区。通过在社区、组织部、劳动社保局、人才交流中心等相关部门设立党员服务站,为不同服务对象开展各类服务。实现党员服务无盲区。其五,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提素质机制。针对党员分布广、层次差别较大的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分层分类施教,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具体来讲,主要坚持六个依托,即依托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员的日常学习教育。依托党校主阵地,抓好党员理论培训。依托远程教育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依托上级调训、外出培训,抓好党员思想观念的转变。依托重大节庆日,抓好党员党性喝宗旨观念教育。依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体系,在两新党组织党员群体中探索 “五小”(小规模、小时段、小讨论、小培训、小册子)教育。其六,严格的党员队伍吐故纳新机制。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是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只有从严治党,才能保证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保持和发扬。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把好“入口关”;认真落实“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要求,严格把好“出口关”,形成党员队伍“吐故纳新”、保持活力的机制。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处置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严肃与稳妥、主观与客观、治标与治本三个关系,科学把握标准,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常性和规范性。七,是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使党员成为党的事业主体,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充分听取和吸收党员的意见建议。坚持以党务公开带动社务公开,及时向党员和群众宣传各项方针政策,反映各级组织的工作情况,及时通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信息。为此,还要完善党员反映情况制度。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搭建反映情况的平台,认真听取和处理党员提出的意见。一方面保证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听取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经常主动深入党员和群众中收集情况,并认真进行整理,对合理化建议及时加以吸收。同时要完善党小组会、支委会、支部大会制度。通过党小组会、支委会、支部大会的形式,学习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有关要求,听取党员意见,形成党内共识,通过这些环节,畅通向决策层反映党员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规范化。第五,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有战斗力才有凝聚力、号召力。街道党工委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龙头,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所有社区的党建工作。其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平。目前,各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专司党务工作的一般只有1-2个人,而社区党建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适应不了要求。下一步,各社区可根据工作需要,从下岗职工党员、复退军人和离退休党员中聘任有党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组织员,充实街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