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 B 31 备案号:33995-201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 DB32/T 2090-2012 梨黑星病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Rul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ique for pear scab 2012-05-08 发布 2012-08-08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2/T 2090-2012 前 言 为准确鉴定和判断梨黑星病发生情况以及不同品种黑星病的感抗性,及时、有效防治,特制定本标 准。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南京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南京农业大学负责起草和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俊、张绍铃、张树军、陶书田、齐开杰、吴华清。 DB32/T 2090-2012 1 梨黑星病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黑星病浸染部位与病害症状、人工接种鉴定以及病害发生程度的田间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梨黑星病的鉴定与评价。 2 病害侵染部位与特征症状 2.1 芽鳞 最早发病的部位。春季萌芽后,芽鳞片重合处露出的白绿色部分可见黑色有光泽的小病斑,以后病 斑上产生黑霉。被危害的芽,鳞片不脱落,茸毛多,严重时芽鳞开裂枯死。 2.2 花序 花序发病时,花萼和花梗基部都呈现黑色霉斑,接着叶簇基部也可发病,致使花序和叶簇(或伸长 为新梢)萎蔫枯死。 2.3 叶片 幼叶感病性强。叶片感病时,先在叶背面的主脉和支脉之间出现黑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尤以叶脉上 最多,不久在霉状物对应的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叶片枯黄、早期脱落。叶脉和叶柄上的病斑多 为长条形中部凹陷的黑色霉斑, 故又有黑霉病之称。 严重时叶柄变黑叶片枯死或叶脉断裂。 叶柄受害后, 往往引起早期落叶。 2.4 新梢 发病初期形成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逐渐凹陷并长出黑色霉层。后期病部皮层开裂,呈粗皮状 疮痂。 流行年份秋季病梢从尖端开始逐渐向下发展长出黑色霉。 该病梢如发生在树冠上部经常形成上尖 下大的圆锥形发病中心区。 2.5 果实 发病初期为黄色近圆形的病斑,病斑大小不等,病健部界限清晰,且随病斑扩大,病斑凹陷,并在 其上形成黑色霉层。在78月份如遇高温天气则表现为淡黑色的针状斑或黑色斑,且斑点处稍凹陷。发 育期的果实发病,因病部组织木栓化,易造成畸形。 3 人工接种鉴定 3.1 病原菌采集和培养 3.1.1 从田间采集发病 35 天的叶片以获得新鲜病原菌进行接种试验,采集病菌时注意标记其来源, 在东方梨品种上采集的病原菌接种白梨和砂梨, 在西洋梨品种上采集的病原菌接种西洋梨。 也可利用上 一年保存的梨黑星病病菌种, 菌种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 10 个月后仍有 70以上的分生孢子具有萌发 力。 3.1.2 接种前在病菌生长的最适的 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熟梨块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 20下培养 20 d 菌落直径可达 12 mm 左右,并产生分生孢子。病菌发育适温为 20,最高 30,最低 7。培养基的 pH 值 67 时病菌发育良好,pH 值 3 以下,病菌不能发育。与Venturia pirina病菌相 比,Venturia nashicola病菌的菌落发育和产孢较差,发育适温和要求的 pH 值稍高。病菌的分生孢子 DB32/T 2090-2012 2 在水滴中萌发良好,萌发的温度范围为 230,以 1520为最适温度,高于 25萌发率急剧 下降。 3.2 待鉴定材料准备 选取生长健壮的成年梨树,在梨树的东、西、南、北、上、中、下等不同生长方位选取春梢上待接 种的幼嫩叶片,挂牌标记,注意去掉病叶,同时接种前后禁用杀菌剂。 3.3 接种方法 取叶龄在10-15 d的幼嫩叶片,对其接种梨黑星病菌鉴定。用蒸馏水洗下分生孢子制成悬浮液,将 孢子浓度调整为浓度为10显微镜下每视野150200个分生孢子的悬浮液, 且分生孢子萌发率50%。 用 毛笔将黑星病菌分生孢子均匀涂抹于叶背面,每株接种30个叶片,接种后用湿润的塑料膜覆盖保湿72 h96 h,大棚内不套塑料袋,接种前灌水保湿。每隔1周接种1次,共接种3次。 3.4 病害调查 最后一次接种后16天可调查记载梨黑星病发病情况。 3.5 病情指数计算及分级标准 3.5.1 病情指数计算 病情指数按公式(1)计算: DI=X(T-H)/T(1) 其中: DI病情指数; X每百株中的病株数,单位为株; T留叶数,片; H每株无症叶平均数,片。 3.5.2 病情指数分级标准 1级:属于免疫类型,08 20 3 8 注1:收获期果实病指=(某级病果数相应级值)/调查总果数5100%。 注2:收获期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